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余光中先生的散文《聽聽那冷雨(節(jié)選)》。大家看看,課題就叫“聽雨”行嗎?
生1:不好,因為這樣看不出作者的情感,加一“冷”字,才能看出。
師:“冷”字傳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生1:心冷,傷心。
生2:凄涼,凄楚。書上第五節(jié)就有這樣的字眼。還有當時的季節(jié)特點,春寒料峭。
師:很好。那課題改成“聽冷雨”不就行了嗎?
生2:似乎可以。
生3:我不同意,“那”字必不可少,少了味道不夠。因為,“那”是遠指,表明所聽之雨遠在大陸,是多年前在大陸聽到的雨,是留存于記憶中的雨,能表現(xiàn)作者對大陸的深情。
師:理性而獨到的分析,同學們贊成嗎?
生(異口同聲):贊成。
師:如此課題為“聽那冷雨”不就得了?
生4:不行,讀起來倉促,不夠舒緩,總之別扭。
生5:“聽聽”,有聽了再聽,聽了還要聽的意思,能更好地表達作者的心理。
師:太棒了,我覺得同學們的分析精當而準確,要是余老先生在場也會給你們鼓掌的。(老師板書課題,同時有意用紅色粉筆書寫“冷”字,設下懸念)
師:同學們,能確認聽雨部分是哪幾節(jié)嗎?
生6:5至11節(jié)。
師:前幾節(jié)寫了哪些內容?
生6:第二節(jié)是“析雨”,表明漢字是世上最美的文字。第三節(jié)寫“嗅雨”,第四節(jié)“觀雨”。
師:那為什么不開門見山寫“聽雨”呢?
生7:這樣行文更厚重,更耐人尋味,為聽雨作鋪墊、蓄勢。
師:由此我們可以確認全文思路:(幻燈片)
金門街回家--說雨--嗅雨--觀雨--聽雨--走進廈門街公寓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研讀聽雨部分,先讀第五節(jié)。能看出在哪聽雨嗎?
生8:年輕時大陸。
師:聽了哪些雨呢?
生8: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
師:干脆稱之為梧桐雨、荷葉雨好了。還有嗎?
生8:少年聽雨、中年聽雨、老年聽雨。
師:那就叫人生雨吧。能說說作者表達的感情嗎?
生8:凄涼、凄楚、凄迷。
師:我覺得這幾個詞只能說明作者聽雨或回味時的心境,還不是感情本身。你們看作者化用蔣捷的詞何用?
生9:表達亡宋之痛。
師:跟余先生有什么關系呢?
生9:作者的國家也滅亡了,借來表達自己的亡國之痛。
師:這樣說我總覺得有些刺耳,改成漂泊之痛怎樣?
生9:可以。
生10:9至11節(jié)作者在日式古屋聽雨,聽到了黃昏雨、芭蕉雨、橋上雨、船上雨、四川雨等。
師:能說說古屋聽雨的感受嗎?
生11: 古屋聽雨流露的是作者的鄉(xiāng)愁。
生12:這樣說太籠統(tǒng)了吧,我覺得是一種安慰,因為作者說雨是一種回憶的音樂,身在古屋而心歸桑梓,作者借聽雨來慰藉那顆愁苦的心,因此我認為不僅表現(xiàn)了故國之戀,而且是大陸聽雨的襯托。
師:掌聲代表心聲,你的這種說法“粉絲”很多,我補充一點:資料上說,日式古屋承襲了唐代寺廟的風格,日式不夠準確,其實應該是唐式,而海外的同胞也大都把自己稱作“唐人”, 由此看來,古屋聽雨應是溫馨而有感傷的夢:去不了大陸,能在這唐式的屋檐下聽雨,又何嘗不是一種安慰。那為什么要寫公寓聽雨?
生13:所謂公寓聽雨其實是無雨可聽,是為了跟上文對比才寫的。
生14:公寓聽雨恰好流露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失望,清一色的公寓,屋瓦沒有了,回憶沒有了,音樂沒有了,連安慰都沒有了,作者的內心是何其悲戚、傷感。
師:通過以上分析,同學們對余先生表達的鄉(xiāng)愁應該有了很清晰的認識。鄉(xiāng)愁是一很寬泛的情感,在大家研讀的段落中,鄉(xiāng)愁具體表現(xiàn)為漂泊之痛、故土之戀和現(xiàn)實之憂,這樣作者的鄉(xiāng)愁也就具體化了,F(xiàn)在能明白課題中“冷”的內涵了吧。
生:(異口同聲)明白了!
師:能明白老師用紅色粉筆書寫“冷”字的用意嗎?
生15:紅色是暖色調,而作者的心情是哀愁的,所以我覺得不妥當。
師:很好,敢于質疑,不迷信老師,這是一種很可貴的精神,(老師帶頭鼓掌,掌聲起)其他同學怎么看?
生16:我想,作者聽雨的感受誠然是凄涼、凄楚的,滿天飄飛的雨絲恰如作者纏綿的愁緒,但是作者的那顆心卻是火熱而執(zhí)著的,所以才會有那么深長而真摯的鄉(xiāng)愁,紅色象征了作者火熱的心。
師:我很贊同,同學們也一定深受啟發(fā)。剛才我們和余先生一起在雨中聆聽、在雨中感受,淅淅瀝瀝的雨打濕了先生那顆熾熱而善感的心,也濡染了大家。只是余先生為什么要用 “梧桐雨、荷葉雨、黃梅雨、屋檐雨” 等密集的跟雨有關的意象?(學生思考)
生17:我想這些意象能烘托作者的情感。譬如“疏雨滴梧桐”,聽起來總叫人感傷。
師:有同學會背李清照的《聲聲慢》嗎?
(一生背,教師播放幻燈片)
梧桐雨: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保纤卫钋逭铡堵暵暵罚
師:黃昏時分秋雨梧桐,檐雨滴滴,風飄雨蕭,女詞人只身飄零、孑然獨處的寂寞空虛之感一定引發(fā)了余先生深藏心中的愁緒。(老師繼續(xù)播放幻燈片)
黃梅雨:“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北宋賀鑄《青玉案》)
芭蕉雨:“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薄皞恼砩先,點滴霖霪!保纤卫钋逭铡短碜殖笈珒骸罚
師:大家齊讀,(眾生讀)能談談這些詞句表達的情感嗎?
生18:讀黃梅雨的詞句有纏綿之感,芭蕉雨讀來凄苦,我覺得是暗含著作者的孤寂相思之苦。
生19:再妥當不過了。我還覺得像余先生這樣一位深受中華文化熏陶的學者,在寫到這些跟雨有關的意象時,這些詩句一定會在他的心中復活。
師:(小結)非常贊同,自古以來,文人們對同一意象往往賦予相對穩(wěn)定的相似的感情色彩,這正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一面,余先生正是借以上意象來表達孤獨、漂泊、相思等愁苦,也為先生的抒情提供了廣闊的文化背景,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價值。如此作者所聽之雨就不僅是從春寒到秋瑟的自然之雨,更是一場意象密集的中華詩雨,兩場雨相互交織,不僅飽含作者的鄉(xiāng)國之愁,更是對中華詩歌的深深眷戀。余先生不僅把雨當音樂,更是當詩歌來聽的啊,同學們現(xiàn)在肯定明白課題中“聽聽”兩字的深意了吧。如此,我們就可以把它看作詩化散文、文化散文來讀。
師:同學們,余先生濃濃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和對中華這一詩歌國度的深情眷戀與贊美,都隨著冷雨流入了我們心靈深處,那就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情愫,放開所有感官,聲情并茂地朗讀第5至11中自己最喜歡的段落(5分鐘),注意語音的輕重,語速的緩急,語調的高低,作者的情感,“冷”的味道。(配樂洞簫曲,生自讀)
朗讀要領:(幻燈片)
眼觀其文,領略視覺美
口誦其聲,領略音韻美
心惟其意,領略情感美
讓學生自讀。
師:請一位同學讀第五節(jié)。
(生讀,語速較快,聲調較高昂)
師:請同桌評價一下。
生20:我覺得讀得不好,語速與感情把握都不夠,語速應慢一點,要讀出漂泊之痛。
師:那請你來讀讀看如何?
(生讀。讀完掌聲四起)
師:哪位評點一下?
生21:讀得很好,語速緩慢,聲音低沉,情感凄惻。
生22:尤其是“疏雨滴梧桐,驟雨打荷葉”句處理得很好,能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去品味。
生23:我注意到他在讀凄涼、凄清、凄楚、凄迷時聲音一個比一個低,語速一個比一個慢,這樣處理感傷味更濃。
師:很贊同,那以后大家在讀書時一定要用心處理一些細節(jié),讀出變化,讀出情感,讀出你的理解。有愿意讀第10節(jié)的嗎?
(生讀。)
師:讀得怎樣?生24:還行,就是一個長句讀得不理想。
師:那你把它理想地讀一遍吧。
生24:回憶江南的雨/下得滿地是江湖/下在橋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濕了布谷咕咕的啼聲。
師:斷得很好,讀得也很好。能說說余先生用長句的用意嗎?
生25: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多個“下”的連用,有一種連續(xù)不斷的感覺,這正是作者無邊愁緒的象征。
生26:這種連續(xù)不斷的雨的背景,不僅增強了黑白片的味道,同時渲染了作者的離愁。
生27:句子的長正好表現(xiàn)出雨下個不停,形象上的淅淅瀝瀝呼之欲出。
生28:長句和短句的交錯使用,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感。
師:三位同學評點角度不同,同樣精彩。這一段的朗讀,我覺得還要把這一長句讀出楚辭的那種聲斷氣連的味道,同時不能像第五節(jié)那么凄涼哀傷,回憶中有沉醉,凄涼中有溫馨才好。
生28:老師,這種說法太抽象,你能示范一下嗎?
(師讀,放洞簫曲《鄉(xiāng)愁》,學生掌聲)
師:文學大師梁實秋評價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余先生是詩壇高手,這篇散文的字里行間一樣潛藏著詩歌,我已把第七節(jié)中藏著的詩找出來了,請看投影。(幻燈片)
屋瓦
浮漾濕濕流光
灰而溫柔
微明幽暗
雨
由遠而近
輕輕重重輕輕
敲擊音滑音
密織成網(wǎng)
按摩耳輪
溫柔的灰美人
纖手冰冰
拂弄黑鍵灰鍵
奏晌午成黃昏
(學生齊讀)
師:大家選擇喜歡的段落改成詩歌,用五分鐘讓自己成為詩人。(生笑)
師:有改好的大家欣賞一下。(投影)
四月/梅雨霏霏/朝夕不斷/旬月綿延/苔蘚/濕黏黏直侵心底
七月/臺風臺雨/熱浪沸沸/掀翻太平洋/向矮屋檐重重壓下
雷雨/滂滂沛沛/似電琵琶忐忐忑忑/屋瓦驚悸/騰騰欲掀起
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寒潮瀉過/日式的庭院/秋意彌漫
(學生鼓掌,其他改作從略)
師:改得很好,意象多,音韻美,節(jié)奏美,就是余先生詩歌的味道。那么余先生干脆寫成詩歌得了。
生29:不行,要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纏綿的愁緒,還需要散文這種文體。詩歌的語言太含蓄,跳躍性大。
生30:“冷雨”中凄凄切切的訴說,鄉(xiāng)愁難擱的苦楚,那種灰蒙蒙、淅瀝瀝、潮濕濕的內涵的疊加、富有張力的想象是非用散文不可的。
師:的確如此。但我們通過改詩感受了詩化散文的濃濃詩意,感受了詩人濕漓漓的思鄉(xiāng)之魂,人生天地之間,可以不做詩人,但不能沒有詩意。衷心希望同學們以后的人生充滿詩意,少些漂泊之苦,少一些流離之痛。同時我們還衷心期盼美麗的寶島,這個離散的女兒早日回歸母親的懷抱,讓余老先生耄耋之年兩岸成一家的夙愿早日實現(xiàn)。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高中部;210015 )
[《聽聽那冷雨》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2.日記教學實錄
4.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6.《木蘭詩》教學實錄
9.議論文教學實錄
10.日記兩則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