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西江月 教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現在,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辛棄疾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二、作者簡介: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有關。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生矛盾,曾兩次罷官。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蘇辛”。 

        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的一次夜行經歷,比較容易讀懂。詞牌下原有小題:“夜行黃沙道眾”。黃沙,即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詩中描寫農村夏夜的優美景象,抒發詩人的閑適心情。作者長期的農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 

        三、知識簡介: 

        詞是一種韻文形式,是配合曲子歌唱的歌詞,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曲子詞”“曲詞”“樂府”“琴操”。句子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詞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其實并無根據,但習慣如此。長一點的詞還可以分段,有雙調、三疊、四疊之分。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讀雙調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闋、下闋)之間的聯系。 

        一,課前背誦 

        1.老師: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的一顆巨鉆,她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2.學生自由背誦. 

        二.解題初讀 

        1,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 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自由說,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里,整個題目的意思,對作者的了解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指名讀,正音,齊讀. 

        四、研讀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后,教師明確解答: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容? 

        答: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 

        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述上述內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答: 這首詞描寫了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閑適心情。 

        3、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答:“蟬鳴”可見天酷熱,所以夜行;夜行的時間長,從天氣的變可以看出:開始有“明月”“清風”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詩人找避雨地可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4、“說豐年”的是誰? 

        答: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是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農民在談論今年的豐收,而另一種則認為此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青蛙也為今年的豐收年景而高興,在呱呱地談論著呢!可引導學生自由談論自己的見解,見仁見智,不必要求統一。 

        5、“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夜行遇雨,要尋找避雨之處,避雨之處“忽見”,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興?表達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 

        教師分析全詩:先以驚鵲寫明月,明月出來了,樹枝上的鵲兒一見到光驚飛不定。次寫鳴蟬,半夜還有蟬鳴,可見天熱,為下片寫雨伏筆。 

        這兩句點明了季節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揚花的時候。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又鬧又靜,鄉土氣息更濃厚了。詞人為農家感到由衷的喜悅。在這作者把蛙擬人化了,寫蛙懂得“說豐年”,既生動地渲染了連蛙也為之歡唱的豐年景象,使之更為突出鮮明,也映托出人逢豐年的喜悅。 

        上片寫晴,下片寫雨。這兩句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的氣象。詞人寫明星而不寫烏云,只用七八個星星來暗示烏云布滿天空。“兩三點雨”說明雨點很大,不緊,疏朗,將驟雨的前奏寫得逼真。 

        大雨將至,急忙避雨,本來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時竟找不到了,可見詞人剛才是怎樣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轉了一轉,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嗎?“忽現”把夜行人急尋茅店不著而突然見到的驚喜神態全都表現出來了。 

        五、問題探究: 

        1、關于“七八個星天外”的不同見解: 

        有的意見認為“七八個星天外”是“寫云層之密”,只是從云層里透漏出來七八個星星。但從整首詞看,我認為這樣解釋缺乏情致。這一句是和詞的首句相照應的,寫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實景。黃遵憲《早行》詩:“東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點兩點星。”寫的也是這種情景。如果云層很厚很密,那么醞釀時間必然較長,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個,那么月亮定是黯淡無光了,這樣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準備,這與上闋所描寫的悠然恬適的心境是不相稱的。再說,作者經常來往于黃沙道中,對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準備,那結句的“忽”字就無著落。盛夏時節,天氣多變,剛才還是月明星稀,清風徐徐,想不到剎那間飛來幾片烏云,接著撒下“兩三點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轉溪橋”,“舊時茅居”才驀然出現在眼前。“忽”字在這里用得是很傳神的。所以我說這是“夜來飛雨”,是盛夏的陣雨。如果是未雨綢繆,大雨將至,那就未免有點大煞風景了,而與整首詞輕快活潑的情調也不和諧。五代盧延讓《松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詩亦云:“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辛棄疾在遣詞用字上顯然是受了他們的影響,但不能據此斷定“七八個星”是由“云層之密”所致。 

        2、關于“明月別枝驚鵲”的不同見解: 

        這首《西江月》上下闋開頭兩句對偶都很工穩。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關于“別枝”的解釋問題。據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種解釋:一種是釋“別”為“離開”,這里又有兩種細微的不同說法,一是說月光“離別了樹枝”,一是說烏鵲“離開枝頭”;第二種是釋“別枝”為“斜出的樹枝”;第三種是釋“別枝”為“另一枝”。我認為第三種解釋是比較好的。因為“明月”兩句對仗十分工穩。“明月”對“清風”,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謂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驚鵲”對“鳴蟬”,“驚”“鳴”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使動的意思,“鵲”“蟬”皆屬能飛善鳴的動物;“別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亦應是形容詞,若作動詞,則與“半夜”不對偶。再說,詞的下闋開頭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量詞對數量詞,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對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夠設想,精通詞學的辛棄疾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出現不對偶的現象呢? 

        五,設計作業 

        1,師:《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于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作技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作技法. 

        2,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學完了,你想為自己設計一份怎樣的作業呢 

        3,學生交流(如配上意境畫,寫一篇散文,創作詞,學習其他田園詩和辛棄疾的其他詞……) 

        4,師總結:相信同學們在認真完成自己設計的作業的過程中會有更大的收獲.讓我們再次帶著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西江月 教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4.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7.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案

        8.人教版七年級《秋天的懷念》教案

        9.人教版《觀潮》教案

        10.人教版《雪孩子》教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亚洲综合另类专区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少妇 | 日韩激情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在线 |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 亚洲国产综合另人妖 |

             一、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隨著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現在,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辛棄疾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二、作者簡介: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有關。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生矛盾,曾兩次罷官。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蘇辛”。 

            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的一次夜行經歷,比較容易讀懂。詞牌下原有小題:“夜行黃沙道眾”。黃沙,即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詩中描寫農村夏夜的優美景象,抒發詩人的閑適心情。作者長期的農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 

            三、知識簡介: 

            詞是一種韻文形式,是配合曲子歌唱的歌詞,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曲子詞”“曲詞”“樂府”“琴操”。句子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詞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其實并無根據,但習慣如此。長一點的詞還可以分段,有雙調、三疊、四疊之分。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讀雙調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闋、下闋)之間的聯系。 

            一,課前背誦 

            1.老師: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的一顆巨鉆,她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 

            2.學生自由背誦. 

            二.解題初讀 

            1,今天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誰來讀讀題目 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自由說,如這首詞的詞牌名,黃沙道是哪里,整個題目的意思,對作者的了解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指名讀,正音,齊讀. 

            四、研讀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后,教師明確解答: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容? 

            答: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 

            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述上述內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答: 這首詞描寫了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詞人的閑適心情。 

            3、詞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答:“蟬鳴”可見天酷熱,所以夜行;夜行的時間長,從天氣的變可以看出:開始有“明月”“清風”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詩人找避雨地可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4、“說豐年”的是誰? 

            答:這個問題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是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農民在談論今年的豐收,而另一種則認為此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青蛙也為今年的豐收年景而高興,在呱呱地談論著呢!可引導學生自由談論自己的見解,見仁見智,不必要求統一。 

            5、“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夜行遇雨,要尋找避雨之處,避雨之處“忽見”,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興?表達了作者喜出望外之情。 

            教師分析全詩:先以驚鵲寫明月,明月出來了,樹枝上的鵲兒一見到光驚飛不定。次寫鳴蟬,半夜還有蟬鳴,可見天熱,為下片寫雨伏筆。 

            這兩句點明了季節是在夏天,正是稻谷揚花的時候。稻花飄香,蛙聲一片,又鬧又靜,鄉土氣息更濃厚了。詞人為農家感到由衷的喜悅。在這作者把蛙擬人化了,寫蛙懂得“說豐年”,既生動地渲染了連蛙也為之歡唱的豐年景象,使之更為突出鮮明,也映托出人逢豐年的喜悅。 

            上片寫晴,下片寫雨。這兩句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的氣象。詞人寫明星而不寫烏云,只用七八個星星來暗示烏云布滿天空。“兩三點雨”說明雨點很大,不緊,疏朗,將驟雨的前奏寫得逼真。 

            大雨將至,急忙避雨,本來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時竟找不到了,可見詞人剛才是怎樣的沉浸在“稻花香里說豐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路轉了一轉,嘿,茅店不就在眼前嗎?“忽現”把夜行人急尋茅店不著而突然見到的驚喜神態全都表現出來了。 

            五、問題探究: 

            1、關于“七八個星天外”的不同見解: 

            有的意見認為“七八個星天外”是“寫云層之密”,只是從云層里透漏出來七八個星星。但從整首詞看,我認為這樣解釋缺乏情致。這一句是和詞的首句相照應的,寫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實景。黃遵憲《早行》詩:“東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點兩點星。”寫的也是這種情景。如果云層很厚很密,那么醞釀時間必然較長,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個,那么月亮定是黯淡無光了,這樣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準備,這與上闋所描寫的悠然恬適的心境是不相稱的。再說,作者經常來往于黃沙道中,對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準備,那結句的“忽”字就無著落。盛夏時節,天氣多變,剛才還是月明星稀,清風徐徐,想不到剎那間飛來幾片烏云,接著撒下“兩三點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轉溪橋”,“舊時茅居”才驀然出現在眼前。“忽”字在這里用得是很傳神的。所以我說這是“夜來飛雨”,是盛夏的陣雨。如果是未雨綢繆,大雨將至,那就未免有點大煞風景了,而與整首詞輕快活潑的情調也不和諧。五代盧延讓《松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詩亦云:“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辛棄疾在遣詞用字上顯然是受了他們的影響,但不能據此斷定“七八個星”是由“云層之密”所致。 

            2、關于“明月別枝驚鵲”的不同見解: 

            這首《西江月》上下闋開頭兩句對偶都很工穩。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關于“別枝”的解釋問題。據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種解釋:一種是釋“別”為“離開”,這里又有兩種細微的不同說法,一是說月光“離別了樹枝”,一是說烏鵲“離開枝頭”;第二種是釋“別枝”為“斜出的樹枝”;第三種是釋“別枝”為“另一枝”。我認為第三種解釋是比較好的。因為“明月”兩句對仗十分工穩。“明月”對“清風”,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謂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驚鵲”對“鳴蟬”,“驚”“鳴”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使動的意思,“鵲”“蟬”皆屬能飛善鳴的動物;“別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亦應是形容詞,若作動詞,則與“半夜”不對偶。再說,詞的下闋開頭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量詞對數量詞,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對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夠設想,精通詞學的辛棄疾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出現不對偶的現象呢? 

            五,設計作業 

            1,師:《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于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作技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作技法. 

            2,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學完了,你想為自己設計一份怎樣的作業呢 

            3,學生交流(如配上意境畫,寫一篇散文,創作詞,學習其他田園詩和辛棄疾的其他詞……) 

            4,師總結:相信同學們在認真完成自己設計的作業的過程中會有更大的收獲.讓我們再次帶著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西江月 教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4.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7.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案

            8.人教版七年級《秋天的懷念》教案

            9.人教版《觀潮》教案

            10.人教版《雪孩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