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新課
1、讀下列詩詞名句,找出共同點與不同點。(出示名句)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曹操《觀滄!
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瑾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2、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上詩句有的悲秋,有的頌秋,“自古文人多悲秋”,不同的人,他們眼里的秋景不同,因為他們的情感有別。是啊,“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心靈的世界”。下面,我們就一同走進散文大家郁達夫的《故都的秋》,走進郁達夫的心靈世界!一起去感受、品味郁達夫筆下的故都的秋。
二、整體感知
1、今天早上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這篇課文,老師想請教一個問題: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清、靜、悲涼)
三、局部品讀
1、同學們,文中具體描寫北國之秋的段落是哪些?(3-11)
2、學生概括故都秋景圖。
故都秋景圖:庭院賞秋、秋槐落蕊、秋蟬殘鳴、秋雨話涼、秋日勝果。(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
過渡:我們寫景敘事常常追求“繪聲繪色,聲色并茂”,古人也說:“景物,聲色而已。”
過渡:從聲音描寫看,你認為哪幅圖最有味?
秋雨話涼圖(6-10):
①作者是怎樣評價北國秋雨的整體特點的?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樣。”
②北國秋雨“奇”在何處?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對于北京,咱們合肥也算是南方了,在描繪秋雨時,我們一般用個什么樣的形容詞?
(綿綿)的秋雨--小、密、雨季長
B、聲音“息列索落”(靜;快,利索,不拖泥帶水,清爽)
a、比較春雨“淅淅漓漓”“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太柔)
b、比較夏雨“淅瀝嘩啦”“噼里啪啦”(太猛)
④這幅畫完了沒有?還有“話涼”呢!既是話涼,重在聲音,那聲音的特點有哪些?
聲調(diào)--緩慢悠閑 (a、老師擬北聲,讀出秋天的落寞感 b、學生齊讀8段:先不拖長后才拖長,要夸張)
⑤想象這個人的形象補充沒寫出的部分 手(抱在胸前、放褲兜里)、肩(聳著)
小結畫面:天空灰蒙蒙的,空氣濕漉漉的,雨聲息列索落,秋雨來去匆匆,在都市的斜橋影里,一二都市閑人,著青布單衣,咬長長煙管,抱著手聳著肩,有一搭沒一搭地嘆天氣。
⑥這樣的畫面?zhèn)鬟_出作者怎樣的情緒?(悠閑、無聊、悲涼、寂寞)
過渡:如果說剛才這幅畫側重從聲音寫景的話,那么另外哪一幅側重從顏色寫景?
5、小院賞秋圖(3):
①勾劃賞秋動作的詞,它們傳達出作者怎么的情緒?(看 聽 細數(shù) 靜對 可以看出悠閑、愜意的情緒)
②作者認為牽;ǖ念伾耙运{色或白色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為什么?(因為藍色或白色是冷色調(diào),紅色是暖色調(diào)
③藍朵襯上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可以看出作者還有一種什么情緒?(憂郁、蒼涼)
④給“蘆花、柳影、蟲唱、夜月、鐘聲”前加個定語來修飾它,使符合整段的感情基調(diào)。
四、延伸聯(lián)想
同學們可選取五幅畫中的景物,也可聯(lián)想故都的秋天里其他的景物,抓住其特征,按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續(xù)句?凑l說得快!看誰找得準!看誰找得新!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它在濃濃的香茶里!
在小院的每一朵牽;ㄉ希
在秋槐的每一片落蕊里,
在秋蟬的每一聲殘鳴中,
在秋雨的每一個雨點中,
在秋棗的每一絲微黃里,
在都市閑人的互答聲中。
同學們,把你們剛才的語言串綴起來已經(jīng)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了。
五、深入探討
1、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沒有?作者詳寫的這些景物都是隨處可見的平常之景而非風景名勝,在這些平常之景里,我們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秋意,這說明北國的秋不但程度深,而且范圍廣,觸目皆秋。這正是故都秋的特別之處。
2、從這些景物描寫中你們能體會到郁達夫此時的心境么?
對故都秋色的向往、眷念和贊美之情;落寞、孤獨、憂傷之情
3、那郁達夫為什么這么“寂寞、孤獨、憂傷”啊!
(請先在第12段中找答案--中國文人的悲秋情結)
4、過渡:由此可見,郁達夫也感染上了中國文人的悲秋情結。同學們找得很好,但還不僅僅是因為這個,還因為:特別的人生經(jīng)歷,特別的個人氣質(zhì)。
郁達夫,1913年留學日本,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任教。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并到新加坡積極宣傳抗日。后流亡到蘇門答臘。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他的作品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帶有頹廢情緒。郁達夫,三歲喪父。17歲便隨長兄一起赴日本留學,在異國生活的十年,是他飽受屈辱和岐視的十年。在個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藝觀和審美觀方面,他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是“靜止如水似的文學。”
此文寫于1934年,此時的中國,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郁達夫也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飽滿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寫的心中的“悲涼”已不是故都賞景的心態(tài),而是對整個人生的感悟。這種感受在當時其它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跡。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嗎?
由此可見,散文的鑒賞,既要讀懂作者筆下的客觀現(xiàn)實,又要注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對思想感情的體會,還要結合作者當時的生活經(jīng)歷。因為有這種特別的人生經(jīng)歷、特別的個人氣質(zhì),所以他的“憂郁、苦悶、悲涼”不是一般的,而是“特別的”。
6、一句歌詞說:“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我們來套用:
①因為他特別的“憂傷、郁悶、落寞”,所以他要選擇特別“清、靜、悲涼”的北國之秋。
--以情馭景
②反過來,這些特別“清、靜、悲涼”的秋境正好抒發(fā)了他特別的“憂傷、郁悶、落寞”之情--借景抒情
六、結尾
從這些描寫看,這故都的秋景已融入了郁達夫先生的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融入了他蕩鋟螄壬的生活,融入了他的血液、融入了他的生命,我們一起來品讀文章最后一段!要讀出那濃濃的秋味、讀出綿綿的愁思、讀出那深深的眷戀?br>
七、作業(yè)
仿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格式把故都的秋景連綴成詩,并表達作者的情感。
王麗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相關文章:
10.故都的秋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