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剛的淡與雅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fā)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譚志剛的淡與雅散文,希望有所幫助!
不曾見過面,但卻神交近十年,譚志剛是第一人。
約上譚志剛,花了十來天時間。我開始約他是在五月下旬,其時我回祁東差不多半個月了,就在微信上約了他,提出了要采訪的要求。
不巧的是,那時的他恰巧在廣西劉三姐的故鄉(xiāng)聽山歌。剛到了六月,譚志剛又聯系我,說是要忙完了手中的事才行,因為有六十枚印章要趕緊交貨。終于到了七號,他約我第二天去他蓮花東路的工作室。
譚志剛的工作室在體育廣場后面,二樓后四間房。前一間空做過道,再是工作室,后二間右臥室,左儲物室。靠里是一張大工作臺,靠外則是一張書桌大小的茶幾。茶幾兩邊各擺了三節(jié)大樹墩子,沒有經過任何砍斫,只是刷了清漆,給人一種古樸、淡雅、天然的感覺。
相識譚志剛,其實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時候。那時我在縣城某單位做秘書,因為有些印刷制作的業(yè)務,所以常去縣正路一家打印店。第一次去便被旁邊一家店的門楣上三個字“紫石齋”聽吸引了。我感覺這三個字彌漫著一種禪意,似在訴說著一個不可言說的故事。
一年后,我去了衡陽,四年后又去了廣東。2008年我開始上網,在家鄉(xiāng)的紅網祁東論壇上又遇到了被祁東縣委宣傳部聘請為總版主的譚志剛。他經常在我的散文和雜文后面寫些簡短的評論,于是我們之間開始有了一些互動交流。
6月8日,在他的新的工作室見了面,我與他在茶幾兩邊對坐,一邊品茗,一邊隨意聊天。喝茶聊天之際,我驚奇于他書架上關于茶的書之多,恐有六十來冊吧。對于喜茶之人,我是敬重的,我總是覺得茶道與禪道,甚至是人道,有著些許的關聯。環(huán)視不大的工作室,奇石、盆景、魚缸、雕塑、書畫充斥,一陣若有若無的音樂聲游離其間,與茶的'淡淡清香形成了一種浸入心脾的氛圍
我們圍繞書畫、雕刻、盆景,還有攝影、茶道和詩文,隨意而談。對于這些,僅年長我一歲的譚志剛都有渉獵,而且大部分還十分精工。他是省書法家、省攝影家和省楹聯藝術家三個省級協(xié)會會員,作品多次在省級展出并獲獎,其作品廣泛被書籍收錄、收藏家收藏和拍賣。特別是他的微距攝影,構圖大膽而細膩,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為此,2014年8月,衡陽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雁城市民課堂”還曾邀請他主講微距攝影技巧的專題講座。
我原以為譚志剛能在藝術的追求之路上取得不菲的成績,應該是科班出身,誰知,一問才知道,他1982年參軍入伍,當了五年兵復員回歸祁東,隨后被分工進入商業(yè)局下屬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食品站,結果還沒有上班就下崗失業(yè)了!拔耶斵r民沒有土地,當工人又沒有崗位,所以到了我這里什么都簡單了,留給我的路就只有藝術了!彼f這話是如此的淡然。
學生時代的譚志剛就喜歡畫素描,與喜歡寫字的發(fā)小劉曉斌,可說是一對藝術的狂熱追求者。后來,劉曉斌考上了大學,成了書法名家,現在已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譚志剛又拜老同學為師,曾花一年時間學習書法。在繪畫上則拜知名畫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衡陽師院教授龍譚為師,隨后又自學攝影、雕刻、盆景和茶道。
說到藝術,他用一句話概括:“形式是放大與縮小,內容是個人的行為與修養(yǎng)!
縱觀譚志剛的作品,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攝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古樸、簡單。特別是他的繪畫,多以小品為主,寥寥幾筆,便讓一罐或二魚或三鳥等躍現紙上,在趣味無窮之中,讓人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況味。他的微距攝影多是一二根藤、草,加一二只小蟲。本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是極其微不足道的,比如一根小草,一只小蟲。要想將它們好好地表現出來,就得費時費力地去捕捉它們最恰當的表現形式和時機,然后一個鏡頭或寥寥幾筆,將它們最微小最純粹的姿態(tài)呈現出來。看似簡單的形式上的放大與縮小,其實是一個藝術家個人行為與修養(yǎng)的大集結與大升華。譚志剛又說:“藝術除了有趣好玩就沒有什么了!币蝗ひ煌,看似調侃,實則真性和真情的表露。
人們常說,藝術源于生活,所以一個成熟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總是帶著他生活的痕跡。譚志剛亦是如此。2007年,他初次南下廣州與人合伙開餐具消毒公司,而那時正是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井噴期,整整五年時間,他詩歌、楹聯作品創(chuàng)作了不少。
“你別看我喝著茶搞著藝術,很瀟灑的樣子,其實,我是……”譚志剛停了一下,用一句很詩意的話總結了自己,“負累伴閑愁哦!”
我很欣賞他這句話。在我的意識之中,譚志剛確實是一個閑雅之人。在微信上交流時,我就說過我很欣賞和羨慕他的閑雅。可是,今天一番暢談,我才知道他的“閑雅”只是他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而他真正的生活狀態(tài)卻是內心的“負累”。本來,二者是難以調和的對立,但在譚志剛這里卻來了個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不得不說,他活出了一種至高的境界。這種境界,比單純的閑雅更讓人尊敬了,那就是二個字:“淡”和“雅”。
譚志剛那副“曠達”書法正是他自己的最好寫照,無論什么時候他都保持著一種曠達的心態(tài)。
結束采訪的時候,譚志剛說他有一個好夢,我滿懷興趣地要他快告訴我,他吟出了一聯:滿園紫竹隨風舞,一曲清溪繞宅流。
我猜出了他的“好夢”,選一好山好水的僻靜之外,結一草廬,栽二桿修竹,邀三至朋知友,做四五件雅事:吟詩作畫,揮毫潑墨、寫意靈蟲、品茗閑聊……譚志剛頻頻點頭,又吟了一聯:紫竹滿園書滿架,石頭為枕苔為氈。
一個人,無論生活是富還是貧,一個“淡”字堅守;一個人,無論地位是貴還是賤,一個“雅”字不棄。
與譚志剛長談七小時,我學到了這兩個字。幸矣!
【譚志剛的淡與雅散文】相關文章:
淡墨紅塵與文相約散文02-23
今秋風淡散文10-06
梁實秋散文《雅舍》賞析07-25
雅舍梁實秋散文閱讀10-23
淡茶雅心經典散文10-05
淡若清風,含笑走過散文01-29
讓愛隨風淡去散文05-08
《咸也好淡也好》林清玄散文12-24
梁實秋《雅舍談吃》散文集:《圓桌與筷子》11-05
素箋淡墨,婉約流年的散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