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鳴極處是感人散文
一部好作品,不管是文字還是圖畫,抑或是音樂或雕塑,其精髓都在于引起欣賞者的共鳴。共鳴的最高境界是感人,也就是富有感染力。
有時也會不解--為何一首悠遠的“關關雎鳩”也能令青春中的男女心潮起伏,為何一位陌生的名為蒙娜麗莎的女子微笑也會引起我們的無限遐思,為何史書上那些陳舊的字跡也能讓我們熱血沸騰,為何天邊飄來的一縷動人的歌聲也能讓我們忘情?只能說明,我們的心靈世界太豐富了,只要是能夠喚醒其中沉睡的任何一點認同,都表現(xiàn)為感動。那純潔真摯的愛情,不管經(jīng)歷了多少時空,仍然與曾經(jīng)親歷過的那青春歲月相通;那寧靜而神秘的微笑,是不是也讓我們想起許多美好但始終猜不透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風景?而數(shù)千年前的金戈鐵馬,或許正是我們心中時時激蕩的沖動,對困難的不退讓,對挑釁的'不屈服?那清純甜美或許還略帶點憂傷的吟唱,是不是正好暗合了許多寂寞夢回的時光?
有人說,唯有真才能動人;有人說,藝術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人說,懂得揣摩才能進入別人的心河--這些都有道理,我認為,只有那些刻畫人類基本需要的追求過程的文字才能打動心靈。因為每一個人都在追求中,不管自己承認不承認,知道不知道;追求生存,追求發(fā)展,追求愛情,追求尊重,追求價值感;現(xiàn)實中,當然有如意與不如意,前者讓人欣喜或滿足,后者讓人沮喪或失落;當我們看到另外一個時空的人們的追求過程時,會不自覺地拿來比照自己,崇拜英雄與惋惜脆弱、欣賞美好與感傷殘缺也就成為一種必然了。
好的作品,匠心之處在于對這個過程的逼真演繹與對其中得失的巧妙點撥。如果把作品比喻為一粒種子,那觀賞者的心靈就是土壤,能不能發(fā)芽,長成什么樣的風景,在于種子的生命力與基因,當然也與土壤的性質(zhì)有關。這粒種子在作者的心中由閱歷提煉,由心血濃縮,由情感培育,由智慧塑形,剩下的,就是在觀賞者心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了。
【共鳴極處是感人散文】相關文章:
積極處理課文內(nèi)容12-05
心音共鳴,觸動心靈人和事教學設計09-08
感人的故事小學作文08-31
什么是散文07-30
散文的寫作12-05
散文名家談:散文與散話12-06
母親節(jié)感人的詩句05-08
經(jīng)典散文(精選10篇)08-03
宋代散文綜述12-06
讀蕭紅散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