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木蘭詩七年級下冊

        時間:2021-03-18 17:17:09 我要投稿

        木蘭詩七年級下冊

          木蘭詩七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當堂背誦這首詩。

          2、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3、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4、學習北朝樂府民歌語言精練、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1)當堂背誦課文。

          (2)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3)體會詩中表達的愛國情懷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2、教學難點:

          學習北朝樂府民歌語言精練、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木蘭詩》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滿懷激情地記敘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千百年來,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家喻戶曉,深受人們喜愛。

          二、問題引領:

          1、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全班齊讀。

          2、疏通字詞含義,請學生翻譯課文,一人一段。準備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

          三、討論交流

          1、共有七個自然段,請歸納各段段意。

          第一段:寫木蘭停機嘆息。

          第二段:寫木蘭決心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

          第四段: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

          2、開頭“唧唧復唧唧”是什么聲音? (可有多種理解)

          (1)織機聲。詩歌一開始,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然后才交代這是木蘭正在對著門而織,一個勤苦的姑娘形象躍然紙上,但織著織著,有節奏的織機聲聽不到了,傳來的卻是一陣陣長吁短嘆。由此展開故事的起因2、嘆息聲。木蘭當戶而織,本應聽到她的織布聲,但聽到的卻是

          (2)嘆息聲。木蘭當戶而織,本應聽到她的織布聲,但聽到的卻是“唧唧復唧唧,,的嘆息聲。一個“唧唧”就已經說明是在嘆息了,又重之以“復唧唧”,作者還覺得意猶未足,最后又“惟聞女嘆息”,這樣反復強調,說明木蘭憂思之深。通過繪聲——接連不斷的聲聲嘆息,刻畫出一個充滿憂愁苦悶的姑娘形象。

          (3)蟲鳴聲。如果將“唧唧”理解為蟲聲,在我們眼前就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夜深人靜,只有蟲兒在鳴唱。接著再寫木蘭姑娘停機嘆 息。四野的蟲聲與木蘭的`嘆息聲交相應和,渲染出一個女孩兒將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的心境和氣氛。

          3、“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的問話者是誰?(有兩種理解)

          (1)父母在問,父問或母問也屬此說。的確,父母如果聽到女兒的嘆息,一定會發出這樣關切的詢問。

          (2)敘事人在問,因為(木蘭詩>是口頭集體創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歌唱者能以敘事人的身份進行擬問,以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4、如何理解“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這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互文”現象。所謂“互文”,即上下旬的意思是互相交錯、互相補充的。如此句翻譯:到東邊的集市買來 駿馬。到西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馬鞍下的墊子,到南邊的集市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到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長的馬鞭。這四句的意思是到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不是一處地方買一樣東西,四句鋪陳,表現木蘭操辦 軍備物資急切而井然有序。

          5、類似“互文”現象還有哪些?

          (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边@兩句的翻譯:將軍身經百戰死一生,壯士(木蘭)戎馬征戰十年勝利歸來。這兩句的意思是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2)“開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边@兩句的理解:打開我東屋的閨門,坐在我西屋的床上。這兩句的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不是開了東邊的房門,坐在西邊的床上。

          四、反饋歸納: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賞,辭官還家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五、升華延伸:

          問題: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各抒己見)

          因為木蘭在國家需要當頭,父親年老之時,毅然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厚祿,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樸實的優秀品質。這種傳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蘭成為流傳千年家喻戶曉的不朽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們喜愛。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木蘭詩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木蘭詩》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七年級下冊語文《木蘭詩》教案09-03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木蘭詩》說課稿11-07

        七年級下冊《木蘭詩》教學設計11-04

        七年級語文下冊《木蘭詩》古詩01-19

        七年級語文下冊《木蘭詩》教案12-28

        七年級語文下冊《木蘭詩》學案12-02

        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反思10-03

        木蘭詩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七年級下冊《木蘭詩》課堂實錄11-1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一级a爱片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 亚洲人性爱在线看不卡 | 在线欧美中文亚洲精品 | 在线上观看免费a级 | 欧美韩国日本国产v |

            木蘭詩七年級下冊

              木蘭詩七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當堂背誦這首詩。

              2、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3、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4、學習北朝樂府民歌語言精練、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1)當堂背誦課文。

              (2)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3)體會詩中表達的愛國情懷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2、教學難點:

              學習北朝樂府民歌語言精練、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木蘭詩》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木蘭詩》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滿懷激情地記敘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千百年來,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家喻戶曉,深受人們喜愛。

              二、問題引領:

              1、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1)老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全班齊讀。

              2、疏通字詞含義,請學生翻譯課文,一人一段。準備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

              三、討論交流

              1、共有七個自然段,請歸納各段段意。

              第一段:寫木蘭停機嘆息。

              第二段:寫木蘭決心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

              第四段: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

              2、開頭“唧唧復唧唧”是什么聲音? (可有多種理解)

              (1)織機聲。詩歌一開始,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然后才交代這是木蘭正在對著門而織,一個勤苦的姑娘形象躍然紙上,但織著織著,有節奏的織機聲聽不到了,傳來的卻是一陣陣長吁短嘆。由此展開故事的起因2、嘆息聲。木蘭當戶而織,本應聽到她的織布聲,但聽到的卻是

              (2)嘆息聲。木蘭當戶而織,本應聽到她的織布聲,但聽到的卻是“唧唧復唧唧,,的嘆息聲。一個“唧唧”就已經說明是在嘆息了,又重之以“復唧唧”,作者還覺得意猶未足,最后又“惟聞女嘆息”,這樣反復強調,說明木蘭憂思之深。通過繪聲——接連不斷的聲聲嘆息,刻畫出一個充滿憂愁苦悶的姑娘形象。

              (3)蟲鳴聲。如果將“唧唧”理解為蟲聲,在我們眼前就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夜深人靜,只有蟲兒在鳴唱。接著再寫木蘭姑娘停機嘆 息。四野的蟲聲與木蘭的`嘆息聲交相應和,渲染出一個女孩兒將要做出一個重大決定之前的心境和氣氛。

              3、“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的問話者是誰?(有兩種理解)

              (1)父母在問,父問或母問也屬此說。的確,父母如果聽到女兒的嘆息,一定會發出這樣關切的詢問。

              (2)敘事人在問,因為(木蘭詩>是口頭集體創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歌唱者能以敘事人的身份進行擬問,以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4、如何理解“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這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互文”現象。所謂“互文”,即上下旬的意思是互相交錯、互相補充的。如此句翻譯:到東邊的集市買來 駿馬。到西的集市買來馬鞍和馬鞍下的墊子,到南邊的集市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到北邊的集市買來長長的馬鞭。這四句的意思是到處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不是一處地方買一樣東西,四句鋪陳,表現木蘭操辦 軍備物資急切而井然有序。

              5、類似“互文”現象還有哪些?

              (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边@兩句的翻譯:將軍身經百戰死一生,壯士(木蘭)戎馬征戰十年勝利歸來。這兩句的意思是征戰多年,經歷很多戰斗,許多將士戰死沙場,木蘭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2)“開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边@兩句的理解:打開我東屋的閨門,坐在我西屋的床上。這兩句的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不是開了東邊的房門,坐在西邊的床上。

              四、反饋歸納:

              《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賞,辭官還家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五、升華延伸:

              問題: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各抒己見)

              因為木蘭在國家需要當頭,父親年老之時,毅然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厚祿,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樸實的優秀品質。這種傳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蘭成為流傳千年家喻戶曉的不朽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