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

        時間:2021-01-04 08:49:50 詩歌 我要投稿

        2020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

        2020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1

          一、赤壁(杜牧)

        2020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

          折戟沉砂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析]文中的“東風”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喬”指的是大喬、小喬。大喬是東吳之主孫權(quán)之兄孫策的妻子,小喬石東吳主帥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運代表了東吳國家的命運。文中的“鎖二喬”指的是大喬、小喬被曹操虜去,意味著東吳的敗亡。以“鎖二喬”借代東吳的敗亡,既顯得委婉,又顯得深沉,同時又能給人聯(lián)想與思考。

          譯文:

          折斷的畫戟沉沒在泥沙中未銷融,磨洗一番,可見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倘若東風不來幫助周瑜,大喬小喬就會深鎖銅雀了。

          中心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經(jīng)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跡的慨嘆。這前兩句是寫其興感之由!罢J前朝”又進一步勃發(fā)了作者浮想聯(lián)翩的思緒,為后二句論史抒懷作了鋪墊。全詩最精彩的,當然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是議論!罢J前朝”,本來可以寫對這場戰(zhàn)爭的回顧,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緬懷,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歷史評價,而是直接的對歷史結(jié)局提出自己的評判。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zhàn) 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于史家的評價。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他在一個更高的層次觀察、思考著歷史,頓使詩歌平添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氣 概。

          后兩句是議論。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后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后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不獨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不直言戰(zhàn)爭之勝敗,而說“銅雀春深鎖二喬”,用一“鎖”字,重臺密閣,更加重了藏嬌之意。試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橫掃天下勝利之后,擁江東二喬于銅雀 臺,弦歌艷舞,以享受纏綿之春色,當是何種得意氣概。寫設(shè)想中的東吳敗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類,而拈出“二喬”入魏以暗喻,同樣把東吳領(lǐng)袖人物之 風流儒雅的風神傳遞出來了。但是杜牧之寫史論,除了為表現(xiàn)出非凡的見識,還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畤@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 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又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杜牧在此詩里,通過“銅雀春深”這一富于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這正是他在藝術(shù)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此詩過分強調(diào)東風的作用:又不從正面歌頌周瑜的勝利,卻從反面假想其失敗。他之所以這樣地寫,恐怕用意還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其中也含有阮籍登廣武戰(zhàn)場時所發(fā)出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那種慨嘆在內(nèi),不過出語非常隱約,不容易看出來罷了。

          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詩歌譯文

          楊花都凋謝了,只有杜鵑在聲聲哀啼,我得知你被貶到龍標,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給明月, 與風一同伴隨你奔赴夜郎之西。

          標題解析

          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guī)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凄切動人。龍標在這里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一帶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讀了這兩句詩,我們不難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詩人,時當南國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紛紛飄墜的柳絮,耳邊是一聲聲杜鵑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夠撩人愁思的了,何況又傳來了好友遠謫的不幸消息?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著比較豐富的內(nèi)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著豐富內(nèi)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為什么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里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xiàn)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guān)懷。王昌齡貶官前為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fā)羈旅思鄉(xiāng)愁懷舊念遠的感情,這種聯(lián)想的表現(xiàn)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過,而李白在這里不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與杜甫并稱“大李杜”,與李商隱、李賀三人并稱唐代“三李”。

          詩歌賞析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奥劦馈,表示驚惜!斑^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xiàn)。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作品特色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yōu)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shù)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shù)魅力的真正原因。

          詩句鏈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雜詩》“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三、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蕭關(guān)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譯文

          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途中經(jīng)過居延。像飄飛的蓬草飄出漢塞,像回家的飛雁飛入胡天。大沙漠里飛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走到蕭關(guān)恰逢候騎,都護正在燕然前線。[1]

          作品鑒賞

          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王維奉命赴西河節(jié)度使府慰問將士,該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行詩,詩人身負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并說明邊塞的遙遠遼闊!坝麊栠叀,是出使的目的!皢诬嚒,是說隨從少,儀節(jié)規(guī)格不高。詩于紀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fā)出來。而后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光景物的根據(jù)。

          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zhuǎn)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xiāng)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所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斗爭有關(guān)。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于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

          詩在表現(xiàn)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喻詩人,是正比,而“歸雁”喻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五、六兩句寫景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lián)由兩個畫面組成——

          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gòu)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shù)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shè)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其詩、畫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四、 春望

          體裁:近體詩

          題材:詠懷詩

          格律:五言律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中心

          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fā)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

          譯文

          國家已經(jīng)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經(jīng)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人流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鳴,但心里由于和家人離別而憂傷,聽了鳥鳴,不僅不高興,還讓人驚心。戰(zhàn)亂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了,家里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黃金那么寶貴。由于憂傷煩惱,頭上的白發(fā)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別不住了。

          【賞析】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jié)合。詩人以寫長安城里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于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zhuǎn)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地感嘆憂憤。國家動亂不安,戰(zhàn)火經(jīng)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家書尤為難能可貴。詩人從側(cè)面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xiàn)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結(jié)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fā),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多,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格。

          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傷時、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詩的一、二兩聯(lián),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lián)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家書抵萬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遍_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此聯(lián)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皣啤敝吕^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兩句一般解釋是,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并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zhuǎn)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狈榛鸨榈,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春望一詩中的對偶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中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圣,與同年代“詩仙”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

          五、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譯文

          迷蒙的煙霧籠罩著寒江,小洲白沙上映著銀色的月光,夜晚我停船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所在的地方。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國恨事,隔江還在把《后庭花》聲聲歌唱。

          作品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于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xiàn)世之情懷。

          這詩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見工夫。首句寫景,“煙”、“水”、“月”、“沙”由兩個“籠”字聯(lián)系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點題,并以“近酒家”的豐富內(nèi)涵啟動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帶在六朝時是著名的游樂場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種歌舞游宴的無盡繁華實已包含在詩人此時的思緒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發(fā)無限感慨,“不知”抒發(fā)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紙醉金迷的達官貴人,即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蔼q唱”二字將歷史、現(xiàn)實巧妙地聯(lián)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評論家沈德潛推崇此詩為“絕唱”,管世銘甚至稱其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作者簡介

          杜牧,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度圃姟肥斩拍猎姲司。

          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作品鑒賞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diào)相承,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俺顷I”,指唐的帝都長安城。 “輔”,輔佐,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拜o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guān)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帮L煙望五津”。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diào)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開頭如千尺懸瀑,從云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zhuǎn)為宏大,情調(diào)從凄惻轉(zhuǎn)為豪邁。“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詩人高尚的志趣遠遠超出流俗的常情,詩人廣闊的襟懷真的可以囊括世界;這兩行名句發(fā)出的光亮簡直要使一切送別詩黯然失色。詩的氣勢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瀾,象大鵬舉起翅膀,挾著渾渾的旋風直沖霄漢,顯出詩人的絕大筆力。

          結(jié)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流淚沾巾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jié)尾,有的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采用第二種手法結(jié)尾的。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里,文多,但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七、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析] 即使詩中沒有“最愛”二字,那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字里行間已充滿了愛意!苞L爭”“燕啄”“綠楊”“白沙”,從動態(tài)到色彩,無處不體現(xiàn)詩人對西湖的獨有鐘情——樂景

          譯文

          春天行走在西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春天來了,湖面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茂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詩詞鑒賞

          此詩處處扣緊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前四句寫湖上春光,先點明環(huán)境,然后寫景;后四句專寫湖東景色,前寫景,然后點明環(huán)境。銜接非常自然。

          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tài)天容。

          頷聯(lián)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zhuǎn)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皫滋帯倍郑串嫵鳅L歌的此呼彼應(yīng)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罢l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頸聯(lián)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lián)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lián)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xiàn)鶯燕新來的動態(tài);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

          尾聯(lián)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錢塘湖春行》的優(yōu)美詩歌來。

          文中描寫動物迎春的詩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結(jié)構(gòu)

          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gòu)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全詩結(jié)構(gòu)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xiàn)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進途中展開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jié)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xiàn)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藝術(shù)特點:寄情于景。全詩注重描繪早春景色,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

          詞語解讀

          云腳:本詩“水面初平云腳低”中的“云腳”,指云層的最低處。

          初:本詩“水面初平云腳低”。初是“乍”的意思

          漸: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即用此義!皾u”在詩中表達效果:逐漸表明是早春時節(jié)。

          “亂花”“淺草”一聯(lián),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lián)系: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游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xiàn)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可是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fā)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lián)里,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姹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里即將出現(xiàn)濃妝艷抹的西施。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有“詩魔”和“詩王”之稱,與元稹共同發(fā)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白居易晚年,號“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zāi)芙狻。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晚年與劉禹錫友善,稱“劉白”,提倡歌詩發(fā)揮美刺諷喻作用。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草》《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jīng)亂關(guān)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 .

          八、 雁門太守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軍似烏云壓進,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陽光照射在魚鱗一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 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徹天空;塞上泥土猶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濃艷得如紫色。

          寒風卷動著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濃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 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他血戰(zhàn)到死!

          作品鑒賞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

          詩人的語言極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態(tài)上著力,用濃辭麗藻大紅大綠去表現(xiàn)緊張悲壯的戰(zhàn)斗場面,構(gòu)思新奇,形象豐富。

          這首詩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紫紅色,非但鮮明,而且濃艷,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色彩鮮明的畫面。詩人就像一位高明的畫家,特別善于著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他借助想象涂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1]

          詩共八句,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

          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昂谠茐撼浅怯荨,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

          次句寫城內(nèi)的守軍,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云變幻,一縷日光從云縫里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這里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敵軍圍城,未必有黑云出現(xiàn);守軍列陣,也未必就有日光前來映照助威,詩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詩人用來造境造意的手段。

          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zhàn)地氣氛。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正在進行!敖锹暆M天”,勾畫出戰(zhàn)爭的規(guī)模。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噪而前,步步緊逼。守軍并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zhàn)斗從白晝持續(xù)到黃昏。詩人沒有直接描寫車轂交錯、短兵相接的激烈場面,只對雙方收兵后戰(zhàn)場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極富表現(xiàn)力的點染:鏖戰(zhàn)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著戰(zhàn)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jié)在大地上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zhàn)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依然處于不利的地位,為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全詩寫了三個畫面:一個白天,表現(xiàn)官軍戒備森嚴;一個在黃昏前,表現(xiàn)刻苦練兵;一個在中夜,寫官軍出其不意地襲擊敵人。

          首聯(lián)寫景又寫事,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后句寫守城將士嚴陣以待,借日光顯示守軍威武雄壯。

          頸聯(lián)頷聯(lián)分別從聲色兩方面渲染戰(zhàn)場的悲壯氣氛和戰(zhàn)斗的殘酷。

          頸聯(lián)寫部隊黑夜行軍和投入戰(zhàn)斗。

          尾聯(lián)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號詩鬼。后世稱李昌谷。有《李賀詩歌集注》。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閑鼓吹》,《摭言》。[2]

          中心

          此詩寫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奮戰(zhàn)、誓死疆場的英雄。詩以熱烈的禮贊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個十分具體而動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調(diào)濃麗而壯烈。以“報君黃金臺上意”作結(jié),反映了作者投筆從戎,建功六業(yè),但又得不到賞識的一種“英雄無用”的悲哀。

          九、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詩詞賞析

          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弊约褐喚釉诎蜕匠@荒涼的地區(qū),算來已經(jīng)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guān)系。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fā)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闭f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眲⒂礤a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的襟懷。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蘊含著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可以引申為不論碰到什么樣的困難或挫折,永遠保持一顆生機勃勃的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是最重要的。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lián)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diào),尾聯(lián)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秉c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guān)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yōu)秀之作。

          劉禹錫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然后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逝,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詩人于是推開一步,沉舟側(cè)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diào),盡顯慷慨激昂氣概。尾聯(lián)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guān)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全詩感情真摯,沉郁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首聯(lián),交待了詩人被貶謫的地點,時間,環(huán)境。表達了詩人的積憤之情和辛酸。從“凄涼地、棄置身”兩詞可以看出。

          頷聯(lián),典故“聞笛賦”的作用是:悼念王叔文等被政治迫害的故人;典故“爛柯人”的作用是:抒發(fā)對歲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嘆、悵惘。

          頸聯(lián),作者自喻“沉舟、病樹”,表達了一個“新的事物必然代替舊的事物,社會、人類必將發(fā)展”的觀念。作者的胸襟十分豁達,樂觀。

          尾聯(lián),敘述了詩人與白居易共勉,對白居易的感激,也突出了詩人堅韌不拔的氣概。

          作者小傳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中期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世稱“劉賓客”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劉禹錫早年與柳宗元齊名,世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也稱“劉白”。有《劉夢得文集》(又稱《劉中山集》)傳世。與柳宗元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并稱“劉白”。

          十、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作者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著《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jié)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烏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從這里去沒有多遠,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賞析

          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

          首聯(lián)是極度相思而發(fā)出的深沉感嘆,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huán)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次句不僅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 “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第二句則寫傷別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開憑借的是春風之力,而春風力竭,則群芳凋逝;ㄉ腥绱,人又能怎樣呢?詩人在這里用暮春景象進一步表達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傷。 “東風”點了時節(jié),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兩個"難"字包含了不同的意義,前一個"難"是寫當初兩人相聚的不易,有過多少思念追求;后一個"難"字則寫出離別時的難舍難分和離別后雙方所經(jīng)受的情感煎熬,可見這對戀人的愛情生活是多么的艱難和辛酸。

          頷聯(lián)詩人以象征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癡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按盒Q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跋灳娉苫覝I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xiàn)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墒,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zhí)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huán),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xiàn)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表明他的聯(lián)想是很豐富的!按盒Q”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lián)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nèi)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

          頸聯(lián)從詩人體貼關(guān)切的角度推測想象出對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寫出了年輕女子"曉妝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憂愁。“云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zhuǎn)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fā)脫落,容顏憔悴, 這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于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xiàn);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這種晝夜廻環(huán)、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xiàn)著痛苦而執(zhí)著的心曲。下句,“應(yīng)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皯(yīng)”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于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xiàn)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寫出年輕女子寒夜相思的悲涼情境,深夜沉吟,孤寂無伴,會感覺月光的刺骨清寒。細膩地描寫對方的愁苦,可見詩人對女方的體貼入微,也就更加表現(xiàn)出詩人感情的深摯。

          尾聯(lián),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這就是其內(nèi)容。既然會面無望,于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征,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xiàn)。這個寄希望于使者的結(jié)尾,并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xù)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zhí)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lián)都是這種感情狀態(tài)的反映,但是各聯(lián)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xiàn)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nèi)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lián)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xiàn)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2020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相關(guān)文章:

        中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專題復習12-06

        語文詩歌鑒賞04-12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技巧08-03

        語文詩歌鑒賞13篇05-29

        高三語文詩歌鑒賞10-27

        高三語文 詩歌鑒賞10-26

        初中語文詩歌鑒賞沁園春11-15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技巧7篇08-03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及答案01-05

        古代詩歌鑒賞07-1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