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列傳第四十》練習(xí)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王英,字時彥,金谿人。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讀書文淵閣。帝察其慎密,令與王直書機密文字。與修《太祖實錄》,授翰林院修撰,進侍讀。
二十年扈從北征。師旋,過李陵城。帝聞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視。既至,不識碑所。而城北門有石出土尺馀。發(fā)之,乃元時李陵臺驛令謝某德政碑也。碑陰刻達魯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異日且以為己地,啟爭端!泵偻鶕羲橹3林T河,還奏。帝喜其詳審,曰:“爾是二十八人中讀書者,朕且用爾!币騿栆员狈ナ。英曰:“天威親征,彼必遠遁,愿勿窮追!钡坌υ唬骸靶悴胖^朕黷武邪?”因曰:“軍中動靜,有聞即入奏!鼻抑I中官勿阻。立功官軍有過,命勿與糧,相聚泣。以英奏,復(fù)給予。仁宗即位,累進右春坊大學(xué)士,乞省親歸。
宣宗立,還朝。是時海內(nèi)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與諸學(xué)士談?wù)撐乃嚕p花賦詩,禮接優(yōu)渥。嘗謂英曰:“洪武中,學(xué)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則解縉、胡廣。汝勉之,毋俾前人獨專其美!毙尢、仁宗《實錄》成,遷少詹事,賜麒麟帶。母喪,特與葬祭,遣中官護歸。尋起復(fù)。正統(tǒng)元年命侍經(jīng)筵,總裁《宣宗實錄》,進禮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鎮(zhèn)。時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許。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獄。英上疏待罪。宥不問。明年進南京禮部尚書,俾就閑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賜祭葬,謚文安。
英端凝持重,歷仕四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屢為會試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銘志碑記者不絕。性直諒,好規(guī)人過,三楊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既至,不識碑所 識:知道
B.賞花賦詩,禮接優(yōu)渥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宥不問 宥:寬恕
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帝察其慎密 毋俾前人獨專其美
B.每與諸學(xué)士談?wù)撐乃?母喪,特與葬祭,遣中官護歸
C.異日且以為己地 朕且用爾
D.因問以北伐事 以英奏,復(fù)給予
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英隨皇帝北征路過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發(fā)現(xiàn)碑上陰刻有達魯花赤等名氏,擔心日后起爭端,就將石碑擊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贊揚。
B.皇帝詢問王英北伐之事,王英認為皇帝親征,敵人定會遠逃,希望皇帝不要窮追;实壅J為這是王英譏諷他窮兵黷武,因此懷恨在心。
C.宣宗之時,天下安定。天子常常與學(xué)士們談?wù)撐乃,賞花賦詩,曾勉勵王英,向宋濂、吳沉、解縉等學(xué)習(xí),不要讓前人獨專其美。
D.王英細致謹慎,端莊穩(wěn)重,正直寬容,受四位皇帝恩遇。正統(tǒng)十二年,其兒子按察副使王裕因事獲罪入獄,王英上奏章等待治罪,皇上不問其罪。
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而城北門有石出土尺馀。發(fā)之,乃元時李陵臺驛令謝某德政碑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功官軍有過,命勿與糧,相聚泣。(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性直諒,好規(guī)人過,三楊皆不喜,故不得柄用。(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項,“知道”是“識”的常見義,如“不識有諸?”“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等句中,“識”都是此意。B項,“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中,“渥”即為“優(yōu)厚,深厚”意。C項,“帝知其冤,而宥其失”中,“宥”即為“寬恕”意。今言“宥罪”“原宥”的“宥”也是此意。D項,居,應(yīng)為“停留,過了”。如“居數(shù)月,其馬將駿馬而歸”中,“居”即為此意。
2.答案:C 解析:A項,同為代詞,前者為他,指王英;后者為那、那些。B項,前者為介詞,和,跟,同;后者為動詞,賜予,給予。C項,同為副詞,將要。D項,前者為介詞,拿;后者為連詞,因為。
3.答案:D 解析:A項,此項的錯點比較多,“北征路過”應(yīng)為“北征,凱旋,經(jīng)過李陵城”,“擔心日后起爭端”的是皇帝而不是王英,“將石碑擊碎”是皇帝的命令,原文只說“帝喜”,沒說到“受到了皇帝的贊揚”。B項,“皇帝認為這是王英譏諷他窮兵黷武,因此懷恨在心”,原文沒有“譏諷”之意,亦沒有“懷恨在心”。C項,“向宋濂、吳沉、解縉等學(xué)習(xí)”原文無此意。
4.答案:(1)而城北門有塊石頭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來,發(fā)現(xiàn)是元朝時李陵臺驛令謝某的德政碑。(3分!鞍l(fā)”“乃”各1分,大意1分。)
(2)立有功勞的官軍有過失,皇上命令不給他們糧食,他們相聚而泣。(3分。省略部分補充完整,2分,大意1分。)
(3)(他)個性誠信正直,也好規(guī)勸別人的過失,三楊都不喜歡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權(quán)。(4分!爸薄薄耙(guī)”“柄”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王英,字時彥,金谿人。永樂二年(1404),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入文淵閣讀書;噬峡疾焖J真細致謹慎,令他與王直抄寫機密文字。他參與修撰《太祖實錄》,被授予翰林院修撰,進升侍讀。
二十年(1422),他隨從皇上北征。部隊回來時,經(jīng)過李陵城;噬下犝f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門有塊石頭露出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來,發(fā)現(xiàn)是元朝時李陵臺驛令謝某的.德政碑,碑上陰刻(陰刻為凹形狀。凹陷下去的字是陰字,凸出來的字是陽字。刻圖章如果是刻凹陷下去的字,這就是陰刻)有達魯花赤等名氏。王英回來把情況詳細地上奏皇上;噬险f:“碑上有蒙古名,將來會說是他們的土地,引起爭端。”便命王英再去把碑擊碎。王英還把它沉入河中,回來匯報。皇上很高興他這么細心,說:“你是二十八人中讀書的人,朕將任用你。”便問他北伐的事。王英說:“皇帝親征,他們一定遠逃,希望不要窮追!被噬闲Φ溃骸澳闶钦f朕黷武嗎?”便對他說道:“軍中有什么動靜,聽到了你即入奏!边傳諭宦官不要阻攔。立有功勞的官軍有過失,皇上命令不給他們糧食,他們相聚而泣。因王英上奏后,才又給予他們。仁宗即位后,王英累升為右春坊大學(xué)士,請求省親歸家。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這時海內(nèi)平安,天子雅好文章,常常與學(xué)士們談?wù)撐乃,賞花賦詩,對他們的禮遇非常優(yōu)厚;噬显鴮ν跤⒄f:“洪武年間,學(xué)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年,則有解縉、胡廣。你要自勉,不要讓前人獨專其美。”太宗和仁宗《實錄》修成后,王英被進升為少詹事,被賜給麒麟帶。母親去世時,皇上特給予祭葬,遣宦官護送歸鄉(xiāng)。不久命他回來任職。正統(tǒng)元年(1436),命他侍奉經(jīng)筵,總裁《宣宗實錄》,進升為禮部侍郎。八年命他處理禮部事務(wù)。浙江百姓染上瘟病,皇上派他到南鎮(zhèn)祝祭。當時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歡呼稱為侍郎雨。他七十歲時,一再請求退休,皇上不許。十二年,王英的兒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獄,王英上疏待罪,皇上寬恕不問。第二年升他為南京禮部尚書,使他能有閑逸。過了兩年,他去世,終年七十五歲。賜給祭葬,謚號文安。
王英端莊穩(wěn)重,歷仕四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擔任會試考官,朝廷制度多出于其手,四方來向他求銘文碑記的不斷。他個性誠信正直,也好規(guī)勸別人的過失,三楊都不喜歡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權(quán)。王裕后來積功升官為四川按察使。
【《明史·列傳第四十》練習(xí)題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明史列傳第四十閱讀答案及翻譯06-22
《明史列傳第四十》閱讀理解答案及譯文05-30
《明史·列傳十二》閱讀答案12-26
《明史·列傳第四十三·蔣貴傳(節(jié)選)》閱讀及答案04-11
《明史·列傳第一五三》閱讀答案02-05
《明史》列傳七十二閱讀答案12-28
《明史列傳卷一百零九》閱讀答案10-20
《明史·列傳》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