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婺源實習報告范文
篇一:婺源實習報告
實 習 報告
2010年4月19號,我們動畫班和藝術(shù)設(shè)計四個班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走進了中國最美麗的鄉(xiāng)村——江西婺源,開始了為期8天的風景寫生。
當天下午六點我們一行人到達了婺源的思口鎮(zhèn),大家安排好住宿,吃過飯,就休息了。第二天我們和老師一起游覽了思口的風光,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開始真正的任務(wù)——寫生。每天早上我們帶上畫具去采風寫生。婺源不愧是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在婺源,風景到處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風景,就在你不經(jīng)意的途中出現(xiàn):徽派的房屋、綿延的山林,碧綠的湖水,樸實的居民……
在這里我們了解到,婺源有“書鄉(xiāng)”、“茶鄉(xiāng)”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這里有有荷包紅魚、綠茶、龍尾硯、江灣雪梨“四色”(紅、綠、黑、白)特產(chǎn)。名勝古跡有靈巖洞群、彩虹橋、龍?zhí)焖,李坑、思溪、理坑、延村等明清建筑群,等婺源有世界瀕臨絕跡鳥種——黃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鴛鴦湖,有華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婺源的樟樹也是出了名的,我們看見的樟樹一般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高大雄偉,顯示著歷史的印記。
風景很美,但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如何把美景用我的雙手表現(xiàn)出來。剛開始我畫速寫畫的一塌糊涂,面對美景我慚愧不已。一天晚上我臨了一幅畫心里豁然開朗,知道該怎么表現(xiàn)馬頭墻,怎沒表現(xiàn)樹木
和草。通過慢慢學習和理解,我逐漸掌握鋼筆畫的速寫表現(xiàn)。色彩方面我掌握的不太好,老師說我會組織畫面但不會表現(xiàn)色彩。我也在努力但見效不大。有時老師會來檢查作業(yè)和指導,大家都會認真的聽,讓老師給自己意見,在下次畫畫時改進。
我對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馬頭墻”。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馬頭墻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或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廳,馬頭墻的疊數(shù)可多至五疊,就是俗稱“五岳朝天”了,總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已經(jīng)在我們腦海中深根了,我們也愛上了這塊土地
這一次寫生收獲豐富,讓我積累了許多資料和圖片,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收集了好的素材。同時加深了對徽派建筑的認識,積累了傳統(tǒng)的建筑知識、地理知識和其它人文知識。這次婺源寫生,拓展了我的視野,深化了我對自然、藝術(shù)深層了解,我真切的體會到了自然與人文之美,藝術(shù)的殿堂原來如此美妙!我相信這次難忘的經(jīng)歷,將會對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很深的影響。
篇二:江西婺源實習報告
江西婺源采風實習報告
學 號:N111303319 姓 名:趙金玉 導 師:王曉華 實習地址:江西婺源
實習時間:2012年10月8日——13日
考察方式:1)對當?shù)剡M行調(diào)查和對相關(guān)人員進行咨詢;2)收集相關(guān)的文字資料、圖片等;3)拍攝有關(guān)圖片、現(xiàn)場寫生等。
目 的: 一、提高藝術(shù)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二、培養(yǎng)對自然風景和環(huán)境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選材取景構(gòu)圖和深入加工能力。三、深化對光和色彩的規(guī)律認識,鍛煉掌握視覺色彩和運用色彩的能力,培養(yǎng)表現(xiàn)色彩的能力和對技法的掌握能力。四、理解因環(huán)境、氣候、季節(jié)、時間等條件變化而產(chǎn)生自然景色變化的色彩調(diào)和。五、了解當?shù)厝藗兊纳盍晳T以及風俗習慣,增長文化底蘊修養(yǎng)。
婺源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處于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zhèn)旅游金三角區(qū)域,已被國內(nèi)外譽為"中國最美麗的農(nóng)村"。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盛贊婺源:“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除了疊幢峰巒、幽谷溪澗、林木古樹、奇峰異石、亭臺廊橋、溶洞和鳥類奇多之外,就是古村落古民居建筑,這
里是我國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被專家譽為“藝術(shù)寶庫”,堪稱九州大地之一絕。明清時代的徽式建筑幾乎遍布全縣各鄉(xiāng)村。走進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滿青藤的粉墻,長著青苔的黛瓦,飛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剝落的雕梁畫棟和門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臨水而居,鱗次櫛比,黑白相間,布局緊湊而典雅。門前聽水響,窗外聞鳥啼。值得一提的是,婺源城鄉(xiāng)今天人們建造的公寓、酒樓和民舍,也按縣政府要求,均為清一色的明清式建筑,與古代的建筑相輝映。名勝古跡有靈巖洞群、彩虹橋、李坑、思溪延村、理坑、江灣、汪口、曉起、百柱宗祠等。
此次采風實習我們落腳在婺源縣的沱川鄉(xiāng)。我們住的地方可以說是方圓百里相當霸氣的賓館——余地主美術(shù)寫生基地。離我們的落腳點最近的景點就是理坑。
理坑與李坑是兩個不同的地方。理坑
原名理源,
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崇尚“讀朱子之節(jié),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
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論風景,兩個地方有相似的地方——小河流經(jīng)村落,李坑是小河貫穿村子,小山圍繞,在山坡高地上可俯視全村,小橋流水的景色更美;理坑小河流經(jīng)村旁,比起李坑要差一些,但是偏遠,游人少,稍微純樸一點。幾百年來這偏僻山村,秉承勤學苦讀之風,人才輩出,先后出過尚書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啟元,司馬余維樞,知府余自怡等。至今仍保存余自怡的“官廳”,余懋衡“天官上卿”,余懋學的“尚書第”,余維樞的“司馬第”,茶商余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云溪別墅”,園林式建
筑“花廳”。這些古建筑粉墻黛瓦、飛檐戧角、“三雕”工藝精湛,布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建筑藝術(shù)的覽園。
由于我們的實習時間是國慶假期之后,沒有觀賞到婺源最美的景色——油菜花。聽當?shù)厝苏f每年的三月下旬是婺源最美的時候,漫山的紅杜鵑,滿坡的綠茶,金黃的油菜花,加上白墻黛瓦,五種顏色,和諧搭配,勝過世上一切的圖畫。沒有觀賞到遍地黃花的美景,真的是我江西婺源實習的一大遺憾,但愿有緣再游圣境。
曉起是典型的徽派古生態(tài)民俗文化村,既有周莊的小橋流水,又有香格里拉的寧
靜悠遠,更有古樸純實的民風民情。曉起始建于公元787年。如今的曉起,被評為國家級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示范村。曉起有上、下曉起之分。我們游覽的下曉起主要景點有繼序堂、禮耕堂、千年紅豆杉等,村屋多為清代建筑,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huán)如棋局!肮艠涓叩臀,斜陽遠近
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huán)”。
婺源四大著名古建,江灣獨有其二。蕭江宗祠便是其一,磚雕、木雕、石雕形態(tài)逼真,富于清麗高雅的建筑藝術(shù)。2003年,鎮(zhèn)政府根據(jù)《規(guī)劃》按照原貌重修蕭江宗祠。據(jù)《蘭陵蕭氏二書》記載,江灣的蕭江氏乃西漢初期宰相肅何后裔。我們見到的是紅墻灰瓦,畫棟雕梁,飛檐翹角,氣宇軒昂的大祠堂,門前還有兩個威武的雄獅把守“陣地”,皇宮式的“五鳳樓”,非常莊重的八字門墻,展現(xiàn)給游客的是莊嚴和神圣,不僅人文豐富、歷史悠久,而且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廣,足有兩千四百多平方米,建筑材料考究,
建筑宏偉,里面的雕刻精細均為國內(nèi)罕見……真不愧為“江南第一祠”。
其二便是汪口,我們漫步進入古村,民居都保持著徽派建筑特點--馬頭墻,粉白的墻身,青黑色的瓦,飛檐翹角的屋頂,還雕刻著各式各樣的吉祥圖案,直指蒼穹,我們每到一家,就可以看到門上的磚雕,許多象征吉祥的動物仍栩栩如生,惟妙惟
肖,屋里墻壁上掛著古老的蓑衣和斗笠,大廳里擺放著一張半圓形的桌子,桌子上擺放著兩個瓶子,象征著“平平安安”。當我們游覽完時大家都建議由水路回去,坐在竹筏上順流而下,感受這不一樣的水上風景——夕陽倒映、流水潺潺,透過清澈的河水,河底的沙石清晰可見。我們每到一處雖然是蜻蜓點水似的游覽,但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青磚、灰瓦、翹檐的明清時期徽派特征建筑,青山碧水藍天,古樸古色古韻是江灣汪口古村的真實寫照。 臥龍谷靜臥在大鄣山,這里飛泉瀑流泄銀吐玉、彩池幽潭碧綠清新、山峰巖石挺拔奇巧。紫色的山,綠色的樹,白色的瀑布,
彩色的深潭構(gòu)成一幅天然潑墨山水畫,一處都市人魂牽夢縈的世外桃源。高山峽谷里更是瀑布成群,彩池連環(huán)、相映交輝。清晨
游走在臥龍谷,清純的氧氣、潺潺的泉水、寧靜的山野,這才是大自然的美,此處修身養(yǎng)性的絕佳地帶。加之開發(fā)者憑對大自然的設(shè)計修建了數(shù)千米合理科學而又變化多端的游步棧道、護欄,點綴旅途中的樸拙茅舍、古雅茶亭、精巧石屋顯得那么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能夠游覽此地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讓我們這些久居城市的人體會到自然的美。
山谷有如此美景,溶洞更是別有洞天。涵虛洞因流水對石灰?guī)r溶蝕,并伴隨地質(zhì)變遷而形成。水從水平方向流動,巖石溶解成洞穴、地下河;水從垂直方向溶蝕,巖石溶解成石芽、
石林。我們隨著導游沿著石板路在山腳、山腰上繞轉(zhuǎn)。進入涵虛洞,陣陣濕漉漉的暖風裹挾著一種特殊的氣味撲面而來。展翅仙鶴、關(guān)公護嫂、三清印象、天庭瀑布、西廂待月、菩提樹、龍涎泉、水中牡丹……惟妙惟肖的怪石在五光十色的燈光中瑰麗奇特,讓人有種虛幻若夢的感覺。在這鬼斧神工的巖洞中,抬首四壁,還不時可見明清時期的名家題墨。真可謂“五岳歸來
不看山,靈巖歸來不觀洞”,婺源靈秀,涵虛也可見。婺源有一種頗有特色的橋——廊橋,所謂廊橋就是一種帶頂?shù)臉,這種橋不僅造型優(yōu)美,最關(guān)鍵的是,它可在雨天里供行人歇腳。宋代建造的古橋——彩虹橋是婺源廊橋的代表作。這座橋取意于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橋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彩虹橋周圍景色優(yōu)美,青山如黛,碧
水澄清,坐在這里稍作休憩,瀏覽四周風光,會讓人深深體驗到婺源之美。
我對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馬頭墻”,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罩荨八牡瘛币彩窍喈斢刑厣?偠灾麈脑吹幕张傻娘L土人情和民俗習慣已經(jīng)在我們腦海中深根了,我們也愛上了這塊土地,這一次采風收獲豐富,讓我積累了許多資料和圖片,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收集了很好的素材。同時加深了對徽派建筑的認識,積累了傳統(tǒng)的建筑知識、地理知識和其它人文知識。這次婺源實習,拓展了我的視野,深化了我對自然藝術(shù)的深層了解,我真切的體會到了自然與人文之美, 藝術(shù)的殿堂原來如此美妙!我相信這次難忘的經(jīng)歷,將會對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很深的影響。
篇三:婺源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赴婺源旅游管理實習專業(yè)報告
專業(yè):
班級:
學號:
姓名:
赴婺源旅游管理專業(yè)實踐報告
一、前言
通過對旅游業(yè)務(wù)、旅游基礎(chǔ)知識、旅行社管理等的學習,學習旅游專業(yè)的野外調(diào)研方法,認識旅游資源類型與特征,完成不同類型旅游資源的認知和評價,考察實習地的旅游開發(fā)和景區(qū)管理現(xiàn)狀及問題,調(diào)研實習地的游客行為模式和旅游行業(yè)的經(jīng)營狀況,為促進江西省旅游資源開發(fā)和景區(qū)管理提供重要的借鑒。在為期四天的實習結(jié)束后,通過自身的思考以及借鑒網(wǎng)絡(luò)資源寫下本次實習報告。在本文中將介紹到實習地點的景區(qū)資源,旅游人數(shù),景區(qū)開發(fā)現(xiàn)狀等,并對此做一番分析,提出問題、對策和建議。
二、 實踐目的
本次旅游綜合實習,是在旅游管理專業(yè)本科所開設(shè)的旅游資源、旅游景區(qū)管理、旅游規(guī)劃開發(fā)、旅游市場營銷學等專業(yè) 及經(jīng)濟學、管理學等核心課程基礎(chǔ)上開展的一次綜合性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對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綜合旅游資源,以及區(qū)域資源、國家旅游資源、世界旅游資源等旅游資源組合的實習,整合和延伸課堂課堂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 實踐地點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景區(qū)、李坑景區(qū)、臥龍谷景區(qū)、靈巖洞景區(qū)、曉起景區(qū)、文公山景區(qū)、百柱宗祠、思溪延村
四、 實踐時間
2010年12月21日—12月24日
五、 實踐內(nèi)容
(一)景區(qū)概況
1、江灣景區(qū)概況
江灣位于江西婺源縣城東二十公里,地處三山環(huán)抱的河谷地帶,東有靈山,南有攸山,北有后龍山,一條梨園河由東而西,呈S形從三山谷地中穿行,山水交融,給江灣平添了許多靈氣。
江灣的建筑布局卓具特色,一街六巷,縱橫交錯,新舊有序,千年延展,不亂方陣。且每條巷道各有個性,不見雷同,古樸優(yōu)雅,自成一景。從后龍山俯瞰,正中部位的巷道,竟構(gòu)成一個碩大的“安”字。江灣的老街還保持著明清時期的風韻,街面還是那么窄,幾幢老店鋪,如培心堂、飲蘇堂、日生堂,店門還是那一塊塊拼起的木板排門,店堂里還是那老柜臺、老貨架,外墻還是那古老的封火墻,徜徉其中,我們仿佛穿行于時間隧道,仍可感受到一些古江灣明清時期的商業(yè)氣息。
江灣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清同治年間戶部主事江桂高的敦崇堂,清末明初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的三省堂,古私塾德慶堂,富商江仁慶古宅,“一府六院”遺址等。
2、李坑景區(qū)概況
李坑是一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縣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賈達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傳世著作達29部,南宋年間出了一位武狀元,名叫李知誠。村落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墻黛瓦、參差錯落;村內(nèi)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shù)十座溝通兩岸,更有兩澗清流、柳碣飛瓊、雙橋疊鎖、焦泉浸月、
道院鐘鳴、仙橋毓秀等景點在其中,構(gòu)筑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是婺源精品線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小橋流水人家”李坑作者葉光明“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xiāng)江西婺源的詩句。婺源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李坑是婺源景點一顆閃亮明珠,昔日的商賈和縉紳們留下的宅院以那些精美的木刻講述著過去的故事。而更重要的是,那些古老的建筑成為時間的一個紀念,它們是活著的,它們主人的后代在里面生活作息,綿延著人與自然的對視。走進李坑,猶如來到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李坑之美,美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在文化與生態(tài)珠聯(lián)璧合。走進李坑,但見藍天、青山、碧水,小橋、流水、人家,粉墻、青磚、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
3、臥龍谷景區(qū)概況
位于江西省上饒地區(qū)婺源縣,大鄣山,亦稱“三天子鄣”,地處皖贛邊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屬黃山余脈 。清代詩人汪循《登大鄣山》詩云:“清風嶺上豁雙眸,擂鼓峰前數(shù)九州,蟠踞徽饒三百里,平分吳楚兩源頭!边@里也是“吳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陽湖水系樂安江與錢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嶺。這里群山環(huán)抱,山峰林立,森林覆蓋率高達 90.7% ,山峰標高 800―1600 米,主峰擂鼓尖海拔 1629.8 米,巍峨雄偉,俯瞰平川,是縣內(nèi)最高的山峰。現(xiàn)已開放的鄣山大峽谷――臥龍谷,是一處景觀價值獨特,完全原始風貌的高山峽谷景區(qū),是一處金庸筆下的人間美景世外桃源...... 臥龍谷里春季山花爛漫,夏季郁郁蔥蔥,秋季紅楓盡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區(qū)四季變換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峽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飛龍吐玉;彩池連環(huán)、相映交輝,整個景區(qū)類似九寨溝海子的彩池何止成千上萬,就這樣,紫色的山、綠色的樹、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構(gòu)成一幅天 然潑墨山水畫...... 大鄣山保存著結(jié)構(gòu)復雜,功能齊全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景區(qū)內(nèi)氣候涼爽濕潤,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這里由于地質(zhì)年代悠久,水資源豐富,加之地貌獨特餓,純?nèi)怀瑝m凈地。首期開發(fā)臥龍谷設(shè)計了輕松休閑的游步棧道,樸拙的茅舍、古雅的茶亭、精巧的石屋點綴其間,那么貼近生活、貼近人文。深度開發(fā)大鄣山自然風景區(qū)將是一個集觀光旅游,尋古訪幽避暑休閑,攀巖溜索,康體競技為一體充滿山野情趣的生態(tài)樂園?狈Q都市人魂牽夢縈的樂土圣境......
4、靈巖洞景區(qū)概況
西省婺源縣靈巖洞森林公園是1993年經(jīng)原國家林業(yè)部批準的“國家森林公園”,又是1995年經(jīng)省政府批建的“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面積約30平方公里,是一個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qū),內(nèi)分“靈巖洞群”、“石城古樹群”、“石林奇觀”三個景區(qū)。 靈巖洞群由卿云、蓮華、涵虛、凌虛、瓊芝、萃靈等36個溶洞組成。《方輿勝覽》有記。洞體大者雄渾奇?zhèn),小者玲瓏秀麗。洞?nèi)泉流澄清皎潔,水石相映成趣,石筍 花、石柱、石幔琳瑯滿目,千姿百態(tài)。有蓬來仙閣、金闕瑤池、云谷游龍、天池荷香、龍門瀉玉等景觀數(shù)百處。更為稱絕的是洞群間保留有“岳飛游此”、“吳徽朱熹”、唐代大中十一年兼御史中丞盧潘和明代戴銑的摩崖石刻等唐代以來的游人題墨2000多處。 石林奇景蔚為壯觀。千畝石林從小盆地中拔地而起,有的偉岸獨立、有的相抱偎倚、有的堆疊成群??。南宋紹興元年,岳飛領(lǐng)兵征討李成經(jīng)此過浮梁時,曾立于山嶺上俯眺晨霧中的石林,觀后連聲叫絕,并生情用長矛在高壁刻下,“觀止“二個大字。靈巖洞森林公園距景德鎮(zhèn)60公里,距黃山125公里,距廬山196公里,距三清山90公里,交通較為便利。
5、曉起景區(qū)概況
曉起有“中國茶文化第一村”與“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村”之美譽。是清代兩淮鹽務(wù)使江人鏡故里,位于婺源縣城東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曉起水交合處,有上、下曉起之分。村屋多為清代建筑,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huán)如棋局。主要景觀有雙亭聳峙、楓樟流蔭、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江氏祠堂、磚雕門罩、養(yǎng)生河與古濯臺等!肮艠涓叩臀荩标栠h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huán)!边@首古詩極為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曉起村落的美麗山光水色,竟有“絕妙何圖誠若是”之感
6、文公山景區(qū)概況
婺源是朱熹的故里,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位于婺源縣南部,東距縣城29公里,西距景德鎮(zhèn)80公里。
景區(qū)面積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15米。因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蔥翠,周邊是十萬畝闊葉林海,森林覆蓋率達95%,林內(nèi)有野生動物金貓、鹿、錦雞等。朱熹的祖墓坐西北朝東南,以石塊壘砌墓周有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春,朱熹首次回故鄉(xiāng)掃墓時,親手栽植的24棵杉樹,寓意“二十四孝”,歷經(jīng)八百多年風雨 ,現(xiàn)存16棵。其中最高的38.7米,有“江南南杉王群”之譽。其他景觀有積慶亭、古驛道、義積橋、仿竹亭等。1985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婺源縣位于江西省的東北角。它的東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西面與瓷都景德鎮(zhèn)相連,北部靠著皖南旅游勝地黃山,南接國家風景名勝地三清山,是一顆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地的綠色明珠。全縣總面積2947平方公里。轄11個建制鎮(zhèn)和15個鄉(xiāng),有33萬人口。這里屬于中亞熱帶溫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7℃,年降水量為1821毫米。境內(nèi)山多地少,森林覆蓋率達81.5%,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并被譽為“最后的香格里拉”、“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而且婺源的文化底蘊深厚,自古以來就被譽為“江南曲阜”和“書鄉(xiāng)”。在婺源這塊古稱之“吳楚分源”的鐘靈毓秀之地,田園風光旖旎幽雅,名木古樹遍布鄉(xiāng)野,靈巖洞府奇絕塵寰,明清建筑古樸典雅,聞人遺跡星羅棋布,民情風俗獨具特色。
婺源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當時,這里的土著山民屬三苗部族。堯、舜、禹時代,三苗族受到華夏族的多次征伐,逐漸衰落。夏王朝后期,三苗族中一支號稱"越"的部族開始興盛起來,這一帶屬古越族。20世紀80年代初在中云善山、鎮(zhèn)頭王封發(fā)現(xiàn)兩座商周遺址,從出土的印紋陶片、青銅鼎、陶紡輪、原始青花瓷及石斧、石鑿等可以看出,在生產(chǎn)力十分低下的商周時期,這一帶的經(jīng)濟文化已達到相當水平。春秋戰(zhàn)國時這里屬吳,吳亡屬越,越滅屬楚,高峻的浙嶺上至今仍豎著"吳楚分源"的劃疆碑刻。秦始皇統(tǒng)一后,這里歸秦王朝,屬鄣郡。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設(shè)立縣治,這里才以"婺州水之源"而始稱婺源縣。
婺源設(shè)縣后,唐至五代隸屬歙州,宋屬徽州新安郡,元屬徽州路,明清皆隸徽州府,直至1934年9月屬安徽省管轄,此后一度劃屬江西省,1947年8月又劃回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劃歸江西省。隸屬關(guān)系雖然變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百柱宗祠景區(qū)概況
一九八二年,在法國巴黎龐畢度文化中心舉行的“中國民俗展覽”上,江西婺源黃村的百柱宗祠作為宗祠的代表而參展,并引起專家的關(guān)注。百柱宗祠,實為九十九根主柱,是
設(shè)計者想造個深藏民間的“金鑾殿”,還是構(gòu)造藝術(shù)上的巧合不得而知,總之為了避諱,建筑者干脆稱之為“百柱宗祠”了。建造于康熙年間的百柱宗祠,座落在婺源古坦鄉(xiāng)黃村,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國保”。當初,清華大學的學者們參觀時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開了鎖進了百柱廳,出乎我們意外的是這祠堂竟是五開間的,規(guī)模宏大,構(gòu)架壯麗。??享堂太師壁上方懸掛著橫匾,題“經(jīng)義堂”三個渾厚的大字??我們打開大門中央門廊,忽然發(fā)現(xiàn),祠堂的軸線不偏不倚正對著一座干凈利索的圓錐形小山,叫“金字面”,這正是風水上的文筆峰,以它作為宗祠的朝山,有利于宗族在科第上的發(fā)皇成功。??大門處理很精致,它的結(jié)構(gòu)很復雜,為了正面和背面都有適當?shù)男问、和諧的比例和正確的尺度,它以門閥為界,內(nèi)外兩半分別處理,外半是華麗的三間“五鳳樓”,內(nèi)半是簡單的一三開間單檐歇山頂,這做法和古希蠟的雅典衛(wèi)城異曲同工。
8、思溪延村景區(qū)概況
思溪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縣思口鎮(zhèn)境內(nèi),距縣城紫陽鎮(zhèn)13公里左右。始建于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當時建村者俞氏以(魚)思念清溪水而名。幾百年代在 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廣西等地經(jīng)商,主要從事木材、茶葉 、鹽業(yè)等商業(yè)活動。經(jīng)商致富的 人多攜資歸故里買田置房、興建 書院,創(chuàng)建了大批府第樓閣、祠堂碑坊等。
整個村落以明清古建筑為主,村落內(nèi)以青石板鋪地,古建群 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稻田,四周都是綠地,村莊與秀水青山的 優(yōu)雅自然風光融為一體,F(xiàn)有172戶,667人,占地約8.6公頃。有古民居156幢,其中明代 建筑5幢,清代建筑80余幢,現(xiàn)存古建筑占地面積約為16000平方 米。古民居大多粉墻黛瓦。
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 淡雅的美感。從遠處看這些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一片粉墻,粉墻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與局部 、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xiàn)“道法自然”的意蘊,里外墻著重采 用了馬頭墻、山墻的建筑造型,尤其是馬頭墻屋檐角飛翹,在蔚 藍的天際勾畫出民居墻頭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韻 律美。思溪民居建筑的顯著特點是屋里都有天井,商業(yè)文化在天井 建筑中得到完美體現(xiàn)。
在婺源,官宅與商宅的建筑有所不同,官宅講究氣魄,商宅注重財運。延村的古建筑處處體 現(xiàn)著商人的這種祈禱。 根據(jù)《婺源縣地名志》和宗譜等史料記載,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延村始建于北宋元豐年間(1078- 1085),最早在這里聚居的是查、吳、程、呂四姓居民,到了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 現(xiàn)在大約占全村人口80%的金姓,才從婺源北鄉(xiāng)的沱川遷入。
村名原稱“延川”,是因為村落面 臨川流不息的清溪,鄉(xiāng)民以期后代子孫綿延百世,故名。后來,延川才慢慢地被人們俗稱為“延村”。村內(nèi)至今較為完整地保存著56幢清代商人建造的古民居。被譽為“清代商宅群”。當時, 婺源屬徽洲管轄,作為古徽商隊伍中一支勁旅的婺源人(主要是茶商和木商),紛紛把當?shù)厥a(chǎn)的茶葉和木材運銷到外地經(jīng)營。 他們經(jīng)商致富后,又紛紛把白花花的銀子寄回來買田造屋,以此來光耀祖宗。
延村現(xiàn)有100余戶,600余人,現(xiàn)有名居103幢,其中清代建筑56幢,重點保護建 筑18幢。2003年7月,延村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 延村的古民居大多粉墻黛瓦。整體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間,給人樸素淡雅的美感。
【婺源實習報告】相關(guān)文章:
婺源游記散文08-29
婺源之旅作文12-06
最美婺源作文09-29
江西婺源作文11-02
美麗的婺源作文01-13
婺源游記作文12-31
關(guān)于婺源的導游詞08-24
江西婺源導游詞08-24
江西婺源導游詞06-12
難忘的婺源之游作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