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語文七年級下冊 再別康橋說課稿

        時間:2021-11-03 18:31:0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再別康橋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再別康橋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再別康橋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選擇的課題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再別康橋》,我說課的題目是《信息技術(shù)與詩歌教學》。

          《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是徐志摩的傳世之作,他的詩具有語言清新、意境優(yōu)美等特點。而初一學生大部分喜歡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對詩歌的抽象性可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畏懼心理,或者只是走馬觀花,難以深入體會詩歌的感情。

          如何在學生和詩歌中間架起一座彩虹橋,使抽象的詩歌變得具體可感呢?那就得借助信息技術(shù)了。

          教學分析

          詩歌是個人情緒的瞬間爆發(fā)。人們讀詩,其實就是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情感的交流。

          于是我從走進文本、走近詩人、心靈碰撞這三部曲,設(shè)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

          2、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3、反復誦讀,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感悟作者對康橋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4、激發(fā)自己對詩歌的熱愛之情,提高文學素養(yǎng),并試著自己創(chuàng)作。

          教學重點深情地朗讀;細膩地感悟;詩意地創(chuàng)作。

          教學難點細膩地感悟

          走進文本即通過朗讀,知道本詩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感情!对賱e康橋》所包含的感情也只有在用心反復讀的基礎(chǔ)上才能實現(xiàn),所以我把學習的第一個任務(wù)設(shè)置為:深情地朗讀。

          信息技術(shù)與朗讀的整合:什么是深情地朗讀?如何通過多媒體去實現(xiàn)深情地朗讀?整合后的效果如何?

          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要使朗讀產(chǎn)生好的效果,必須理解文本,注意停頓、重音、語速、語氣等問題。初一學生經(jīng)過小學六年的積累,有一定的朗讀基礎(chǔ)。但通常,學生在初讀時可能是沒有理解文本,也可能隨大流,所以語氣語速等把握不到位,感情平淡。那如何通過課堂上訓練,引發(fā)學生的朗讀素養(yǎng)呢?我想應(yīng)該有一個朗讀的范本,可以是學生范讀,教師范讀,我這里采用的是男聲版錄音范讀。

          訓練朗讀的形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來設(shè)計。

          1、學生齊讀一遍

          2、聽錄音范讀

          3、學生點評自讀和范讀的區(qū)別,得出深情朗讀要做到的.幾個要點。

          4、學生結(jié)合要點同桌互讀,互相點評,共同提高。

          5、我們實踐了這三點要求,男女生交叉讀。

          6、教師點評

          實踐證明:這一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后,學生自覺得鼓起掌來,并紛紛表態(tài):“比一開始讀得好多了!”我也真切的感受到學生找到了朗讀的感覺。這正是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意圖所在。通過深情地朗讀,走進文本,把握感情,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奠定基礎(chǔ)。

          需要說明的是,范讀只是一個范本,這個范本本身沒有做整合,這里整合的是利用范本師生間、生生間產(chǎn)生的一種互動的行為。

          本文的意境很美,能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我把第二個任務(wù)設(shè)置為:細膩地感悟。這里涉及到一個整合,信息技術(shù)與想象聯(lián)想的整合:如何讓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走近作者,體會感情?多媒體應(yīng)該展示怎樣的畫面?又該如何展示呢?

          傳統(tǒng)的課堂,感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發(fā)聲讀,默讀,或自己去聯(lián)想想象,可以說是比較抽象的。多媒體的運用,能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的環(huán)境中,使文本和作者的情感在內(nèi)化的過程中得以外顯。但問題也就出來了,每個人想象的畫面不一樣,如何解決想象畫面和展示畫面的矛盾沖突呢?比如說畫面是要單純的景還是有人存在的景,要和現(xiàn)實相像的景還是虛幻一些的景。權(quán)衡利弊,我遵循的選畫面的原則是盡量符合文章意境的圖片。個性化少一點,共性化多一點的。至于該如何展示,我想隨心所欲是最好的,所以我做了如下的鏈接。

          實踐證明經(jīng)過這么一整合,學生借畫面欣賞景,借文字感悟情,情景交融,以景促讀,以讀促悟,極大的提高了感悟的質(zhì)量。為了使學生和作者的心靈能碰撞出火花,我問:“如果畫面中有作者,那作者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如果你在畫面中,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這樣自然而然的過渡到第三環(huán)節(jié):詩意地創(chuàng)作。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來源于深情朗讀后對作者感情的把握,細膩感悟后對借景抒情的理解,是在朗讀感悟基礎(chǔ)上的升華,需要調(diào)動生活的積累。比如小學畢業(yè)時的離別之情。下面是兩個學生的創(chuàng)作片段。

          回憶,撐一把雨傘,但我不能留戀,

          向記憶深處走去,靜謐是別離的號角

          浮想昔日友誼,小鳥也為我沉默,

          在歡聲笑語中留戀。沉默是今天的母校。

          實踐證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盡情暢寫,任意幾個學生一組合都是一首好詩。

          總之,本堂課的課件設(shè)計思路清晰,從走進文本到走近作者到心靈碰撞,每一步都有具體的學習任務(wù),教師和學生時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

          最后,我想說: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的整合是在信息的海洋中掠取一些教學信息傳播給學生。通過師生的交互,學生的活動使之轉(zhuǎn)化為知識,進而內(nèi)化為學生的能力和智慧。

          以上是我個人的對詩歌教學的一種淺薄的想法,一家之言,見笑!還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再別康橋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再別康橋 教學設(shè)計(蘇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狼》說課稿12-17

        蘇教版小學語文《絕句》說課稿11-30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石榴》說課稿12-17

        松鼠 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12-06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天上的街市》說課稿12-1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愛如茉莉》說課稿12-17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 放飛蜻蜓說課稿11-02

        月跡 導學案(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12-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