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香積寺》鑒賞
《過香積寺》鑒賞1
《過香積寺》
唐代: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過香積寺》譯文
不知香積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數(shù)里,就進(jìn)入了白云繚繞的山峰。
古木參天卻沒有人行路徑,深山里何處傳來古寺鳴鐘?
山中泉水撞擊危石響聲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顯的寒冷。
日暮時分,獨(dú)自在空寂的潭邊,安禪人定以治伏塵俗的毒龍。
《過香積寺》注釋
過:過訪,探望。香積寺:唐代著名寺院,有爭議,一說香積寺在長安縣(今陜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惫手芬褟U。一說在河南汝州,今風(fēng)穴寺,唐時稱香積寺。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鐘:寺廟的鐘鳴聲。
咽:嗚咽。危:高的,陡的!拔J币鉃楦呗柕难率
冷青松:為青松所冷。
薄暮:黃昏。曲:水邊!鞍捕U”即安靜地打坐,在這里指佛家思想。
安禪:為佛家術(shù)語,指身心安然進(jìn)入清寂寧靜的境界,在這里指佛家思想。毒龍: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見《涅槃經(jīng)》:“但我住處有一毒龍,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過香積寺》賞析
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山中古寺之幽深靜寂。此詩意在寫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側(cè)寫周圍景物,來烘托映襯山寺之幽勝。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經(jīng)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jīng)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禪理的高深,領(lǐng)略寧靜之幽趣。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詩歌構(gòu)思奇妙、煉字精巧,其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歷來被譽(yù)為煉字典范。
詩題“過香積寺”的“過”,意謂“訪問”、“探望”。既是去訪香積寺,卻又從“不知”說起;“不知”而又要去訪,表現(xiàn)出詩人的灑脫不羈。因?yàn)椤安恢保娙吮悴饺朊CI搅种腥ふ,行不?shù)里就進(jìn)入白云繚繞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寫人入云峰,實(shí)際映襯香積寺之深藏幽邃。還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霧罩,香積寺之幽遠(yuǎn)可想而知矣。
接著四句,是寫詩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見和耳聞。先看三四兩句。古樹參天的叢林中,杳無人跡;忽然又飄來一陣隱隱的鐘聲,在深山空谷中回響,使得本來就很寂靜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層迷惘、神秘的情調(diào),顯得越發(fā)安謐!昂翁帯倍,看似尋常,實(shí)則絕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覺鐘聲從何而來,只有“嗡嗡”的聲音在四周繚繞;這與上句的“無人”相應(yīng),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徑而無人行,聽鐘鳴而不知何處,再襯以周遭參天的古樹和層巒疊嶂的群山。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靜的境界。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眱删,仍然意在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寫聲寫色,逼真如畫,堪稱名句。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把省弊衷谶@里下得極為準(zhǔn)確、生動:山中危石聳立,流泉自然不能輕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巖石間艱難地穿行,仿佛痛苦地發(fā)出幽咽之聲。詩人用“冷”來形容“日色”,粗看極謬,然而仔細(xì)玩味,這個“冷”字實(shí)在太妙了。夕陽西下,昏黃的余暉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這情狀,不能不“冷”。詩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時才到香積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什么也沒有”。王維詩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見人”、“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之類,都含有寧靜的意思。暮色降臨,面對空闊幽靜的水潭,看著澄清透徹的潭水,再聯(lián)系到寺內(nèi)修行學(xué)佛的僧人,詩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毒龍藏身,累累害人。佛門高僧以無邊的佛法制服了毒龍,使其離潭他去,永不傷人。佛法可以制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禪”為佛家術(shù)語,即安靜地打坐,在這里指佛家思想!岸君垺庇靡员扔魇浪兹说挠。
詩采用由遠(yuǎn)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huán)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
王維晚年詩筆常帶有一種恬淡寧靜的`氣氛。這首詩,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學(xué)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環(huán)境,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國維謂“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首詩的前六句純乎寫景,然無一處不透露詩人的心情,可以說,王維是把“晚年惟好靜”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寫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禪制毒龍”,便是詩人心跡的自然流露。
《過香積寺》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yùn)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過香積寺》鑒賞2
《過香積寺》作品介紹
《過香積寺》的作者是王維,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6卷第50首。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山中古寺之幽深靜寂。題意在寫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側(cè)寫周圍景物,來烘托映襯山寺之幽勝。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經(jīng)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jīng)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禪理的高深,領(lǐng)略寧靜之幽趣。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詩歌構(gòu)思奇妙、煉字精巧!叭曆饰J,日色冷青松”,精妙絕倫,歷代被譽(yù)為煉字典范。
《過香積寺》原文
過香積寺
作者:唐·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過香積寺》注釋
①香積寺:香積寺在陜西西安長安區(qū)韋曲鎮(zhèn)西南的神禾原,距西安城南17公里。建于唐高宗李治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是佛教凈土宗的門徒為安葬和祭拜其第二祖師善導(dǎo)和尚修建的。寺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唐代寺旁有香積堰水流入長安城內(nèi),另一說來源于佛經(jīng)“天竺有眾香之國,佛名香積”。
、谌朐品澹旱巧先朐频母叻。
、坨姡核聫R的鐘鳴聲。
④咽:嗚咽。
⑤危:高的,陡的!拔J币鉃楦呗柕难率
、蘩淝嗨桑簽榍嗨伤洹
、弑∧海狐S昏。
⑧曲:水邊。
、岚捕U:指身心安然進(jìn)入清寂寧靜的境界。
、舛君垼悍鸺冶扔餍澳钔搿R姟赌徒(jīng)》:“但我住處有一毒龍,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過香積寺》譯文
不知道香積寺在這座山中,走來的來數(shù)里像在云峰里。
無人的石徑旁叢生古樹,深山里是何處響起鐘聲。
泉水流過穿過峭立的崖石的聲音像在嗚咽;早上清冷的日光照著有濃蔭的青松。
暮色降臨空潭側(cè)畔,入定的禪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過香積寺》賞析
詩題《過香積寺》的“過”,意謂“訪問”、“探望”。既是去訪香積寺,卻又從“不知”說起;“不知”而又要去訪,見出詩人的灑脫不羈。因?yàn)椤安恢,詩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尋找,行不?shù)里就進(jìn)入白云繚繞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寫人入云峰,實(shí)際映襯香積寺之深藏幽邃。還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霧罩,香積寺之幽遠(yuǎn)可想而知矣。
接著四句,是寫詩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見和耳聞。先看三四兩句。古樹參天的叢林中,杳無人跡;忽然又飄來一陣隱隱的鐘聲,在深山空谷中回響,使得本來就很寂靜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層迷惘、神秘的情調(diào),顯得越發(fā)安謐!昂翁帯倍郑此茖こ,實(shí)則絕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覺鐘聲從何而來,只有“嗡嗡”的聲音在四周繚繞;這與上句的“無人”相應(yīng),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徑而無人行,聽鐘鳴而不知何處,再襯以周遭參天的古樹和層巒疊嶂的群山。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靜的境界。
五六兩句,仍然意在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寫聲寫色,逼真如畫,堪稱名句。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咽”字在這里下得極為準(zhǔn)確、生動:山中危石聳立,流泉自然不能輕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巖石間艱難地穿行,仿佛痛苦地發(fā)出幽咽之聲。詩人用“冷”來形容“日色”,粗看極謬,然而仔細(xì)玩味,這個“冷”字實(shí)在太妙了。夕陽西下,昏黃的余暉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這情狀,不能不“冷”。詩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時才到香積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翱仗丁敝翱铡辈荒芎唵蔚乩斫鉃椤笆裁匆矝]有”。王維詩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見人”、“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之類,都含有寧靜的意思。暮色降臨,面對空闊幽靜的水潭,看著澄清透徹的潭水,再聯(lián)系到寺內(nèi)修行學(xué)佛的僧人,詩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毒龍藏身,累累害人。佛門高僧以無邊的佛法制服了毒龍,使其離潭他去,永不傷人。佛法可以制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鞍捕U”為佛家術(shù)語,即安靜地打坐,在這里指佛家思想。“毒龍”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維晚年詩筆常帶有一種恬淡寧靜的氣氛。這首詩,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學(xué)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環(huán)境,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國維謂“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首詩的前六句純乎寫景,然無一處不透露詩人的心情,可以說,王維是把“晚年惟好靜”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寫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禪制毒龍”,便是詩人心跡的自然流露。詩采用由遠(yuǎn)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huán)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
《過香積寺》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jié),人稱詩佛,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梢娡蹙S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shí)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dú)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guān)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zhǔn)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yuǎn),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過香積寺》繁體對照
卷126_50過香積寺(壹作王昌齡詩)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裏入雲(yún)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過香積寺》鑒賞3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
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
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禪制毒龍。
王維詩鑒賞
香積寺:唐佛寺名,在今陜西長安縣南神禾原上。
香積:佛教傳說眾香國的佛名。
王維的詩,不只是詩中有畫,而且往往詩中有道。特別是在他晚年,沉緬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詩中的道,即禪理、禪趣尤濃。這首詩描寫深山古寺環(huán)境景色:古木、云峰,渺無人跡的山徑,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聲,照在深蒼松林上的凄冷日色,還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蕭瑟暗淡、幽冷闃寂,給人以遠(yuǎn)離世間塵囂之感。這既是詩人赴寺途中實(shí)見實(shí)聞的景物,也是他那消極出世的禪寂心境的寫照。
詩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領(lǐng)讀者進(jìn)入他所企求的無煩擾的寂靜禪境。歷代的一些詩評家,從唐代的司空圖到清代的王士禛,稱王維為詩佛,竭力推崇王維的這一類詩,認(rèn)為字字入禪,最有神韻。清人吳汝倫就稱贊這首詩幽微夐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唐宋詩舉要》引)。
這首詩構(gòu)思精妙,寫景技巧高超。從構(gòu)思說,前四句寫赴寺道中山景。首聯(lián)寫他在云霧彌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數(shù)里,還不知道香積寺在哪里。落筆就以不知二字,表現(xiàn)出一種迷惘的心境。次聯(lián)寫只見古木夾道,寂無人跡,忽聞鐘聲自林靄傳來,卻仍不知寺在何處。這兩筆生動地表現(xiàn)出山的深幽。何處既與無人對偶,又遙應(yīng)開篇的不知,將一種幽遠(yuǎn)深奧、縹渺莫測、令人迷惘訝異的意境氛圍渲染得越來越濃。因此清人趙殿成說:此篇起句超忽,謂初不知有山寺也;迨深入云峰,于古木森叢人跡罕到之區(qū),忽聞鐘聲,而始知之。四句一氣盤旋,滅盡針線之跡;非自盛唐,未易多靚。(《王右丞集箋注》五六句,再進(jìn)一步借泉聲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渲染山寺遠(yuǎn)離世間煙火、俗人難以接近的氛圍。結(jié)尾兩句才寫到寺,但仍然不寫寺中景物,而寫寺外清漂的空曠幽寂,潭岸的曲折深僻,僧人的安禪入定。安禪:佛家語,指佛徒安靜地打坐,身心安然入于靜思凝慮萬念俱寂之境,制毒龍,佛家故事,說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條毒龍害人,被佛教高僧以無邊佛法制服,這里比喻佛法可以克制人心中的一切世俗雜念和妄想。由此可見,全詩寫寺,不從正面直接描繪,而只是由低處到高處、由遠(yuǎn)處到近處地從各個側(cè)面烘托山寺的深幽。近人俞陛云說: 常建過破山寺,詠寺中靜處;此詠寺外幽景,皆不從本寺落筆。(《詩境淺說》)正是借助于這種巧妙的構(gòu)思,詩人由淺及深地創(chuàng)造了超脫塵俗和忘我入禪兩個境界,使外在景物與內(nèi)蘊(yùn)的禪境相互映照。
這首詩最精彩的一聯(lián)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上句寫所聞,下句寫所見。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xù)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音變得細(xì)小了,低沉了,暗啞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極準(zhǔn)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yàn)槭艿疥幇档沫h(huán)境影響,而現(xiàn)出寒冷的色調(diào)。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這十個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jī)地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趙殿成評論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
昔人所謂詩眼是也。(《詩境淺說》)
日色冷青松一句,還巧妙地運(yùn)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視覺意象,詩人卻用觸覺感受的冷來形容它,使視覺向觸覺轉(zhuǎn)移,從而相互交通,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現(xiàn)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詩人中,王維是比較早地并且成功地將通感運(yùn)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
《過香積寺》鑒賞4
《過香積寺》
作者: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解】:
。、薄暮兩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龍的故事;安禪:指心安然入于清寂寧靜之境;
毒龍:這里是機(jī)心妄想的意思。
【韻譯】:
早聞香積寺盛名,卻不知在此山中;
入山數(shù)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這兒古木參天,根本沒有行人路徑;
深山中,何處傳來隱隱約約的寺鐘。
俯聽危石的流泉,輕輕地抽泣哽咽;
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蔭寒氣猶濃。
日已將暮,我佇立在空寂的清潭邊,
有如禪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評析】:
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景物。題意在寫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
用側(cè)寫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山寺之幽勝。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
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經(jīng)》中所說的
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jīng)制服,喻指僧人之機(jī)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覺又悟到禪理的高深。
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構(gòu)思奇妙、煉字精巧。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
松,歷代被譽(yù)為煉字典范。
【《過香積寺》鑒賞】相關(guān)文章:
《著》鑒賞03-12
《殷武》鑒賞03-11
《閔予小子》鑒賞03-12
《鳳棲梧·蘭溪》鑒賞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