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1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注解
。薄⑶G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
。。海樓:海市蜃樓。
。、故鄉(xiāng)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譯文
自劍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
來到了楚國境內(nèi)作一次旅游。
崇山隨著荒野出現(xiàn)漸漸逝盡,
長江進入了莽原也緩緩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飛來天鏡,
云層締構(gòu)城郭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
行程萬里繼續(xù)漂送我的行舟。
賞析
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之情,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從詩意看,詩人與送行者同舟共發(fā),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是不確的。這首詩雖意在描繪山水,然而仔細揣摩,“送別”之意猶在,足見椽筆功夫!吧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蛘J為李是行舟流覽,杜則停舟細看。此說頗是在理。
渡荊門送別2
我正值大好年華,打算乘船隨江向東,遠行走出故鄉(xiāng)。于是我乘船遠行,航船沿長江一路向東,從四川出發(fā),路過荊門一帶終于來到楚國故地。
我從四川的“懷抱”中掙脫出,去發(fā)現(xiàn)外面奇特的世界。原來連綿陡峭的山峰不知何時留在了身后,之前高峻的山漸漸消失在“新世界”。隨后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平野,多么廣袤、多么遼闊,長江滔滔,向東流去。長江奔騰著,像脫韁的野馬,但卻略有遜色;像緞帶般延伸,流入到那廣袤遼闊的曠野。
月亮悄然掛在天上,銀亮的影輕柔落在江面。沒有湍急的流水、忍心打碎著樂,猶如明天飛鏡,又好似長江的珍寶,那月色能有幾人共賞。白晝時,我竟偶然遇到那云彩化成海市蜃樓,可能是一切都太新奇,讓我浮想聯(lián)翩,還是我莫大的`幸運,可逢此景。
我已經(jīng)乘船漂泊這么遠了……不過那故鄉(xiāng)的水,一直在身邊啊,我戀戀不舍的故鄉(xiāng),原來送了我這么遠。
渡荊門送別3
【出處】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原詩】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翻譯】
我已經(jīng)跨越了荊門城樓,
來到楚地南國漫游。
高山已隨著平野的出現(xiàn)而消隱,
長江在廣袤的大荒澤地奔流。
月亮倒映在水中象是由天飛落的明鏡,
云朵變幻生姿,如同海市蜃樓。
我真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的江水,
它不遠萬里到此送我的行舟。
【賞析】
江邊的高 山,隨著眼前平原的展現(xiàn)而漸漸消失,江水流入無邊無垠的曠野中。天 空中的一輪明月,倒映在江中,好象從天上飛落下來的一面明鏡。剛剛 生成的七色彩云,經(jīng)日光的折射,在江面上結(jié)成了海市蜃樓。詩人通過 景物變化,描寫出一幅奇異壯麗的江面圖畫。前兩句有荊門一帶的'長江 特色,即山勢降低,江面漸寬。三、四句的“飛“、“結(jié)” 似引人入神 仙之境。
注: 大荒,平野。海樓,指海市蜃樓,它是光線經(jīng)不同密度的大氣 層發(fā)生折射而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的幻景。海,荊門因江面寬闊故 稱“!薄
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4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①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②。
仍憐故鄉(xiāng)水③,萬里送行舟。
【注釋】
、偾G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
②海樓:海市蜃樓。
、酃枢l(xiāng)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簡析】
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之情,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從詩意看,詩人與送行者同舟共發(fā),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是不確的。這首詩雖意在描繪山水,然而仔細揣摩,“送別”之意猶在,足見椽筆功夫。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蛘J為李是行舟流覽,杜則停舟細看。此說頗是在理。
渡荊門送別5
已經(jīng)渡過了荊門,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楚國。
我的家鄉(xiāng)是綿延不斷的山脈,而這里呢?綿延不斷的山脈在隨著遼闊的平原的出現(xiàn)而消失,雄偉的山脈早已拋在了身后,只剩下了一座座低矮的小山包,最終都變成了遼闊的平原。離開了家鄉(xiāng),來到這兒還真的有些不習(xí)慣,家鄉(xiāng)的四周被群山包圍著,只有在山上才能看到遠處的景色。這里的視野很開闊,一幕幕的景色映入眼簾,讓我的心境也變得開闊起來。
轉(zhuǎn)眼間,就到了傍晚。黃河在平原上奔騰向前,月亮映在了黃河上,像一面從天上飛下來的鏡子,月光是那樣的`皎潔,如同一條條雪白的絲綢,美得傾城。太陽只剩下了一些余暉,但也依然充滿了活力。云彩一排排有序的排列著,像金魚的鱗片。天空越來越暗了,如同一瓶墨藍的墨水被人給打翻了,一縷一縷的,渲染出千種萬種不同的藍色。
啊,故鄉(xiāng)啊,故鄉(xiāng),今日我離開了你,不知何時,我才能回到你的懷抱?故鄉(xiāng),何時才能再見到你?
渡荊門送別6
渡荊門送別
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唐代五言律詩《渡荊門送別》譯文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
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
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jié)成了海市蜃樓。
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參考資料:
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xx:128-129
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2月:13-18
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xx:116
唐代五言律詩《渡荊門送別》注釋
渡遠荊(jīng)門外,來從楚國游。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遠:遠自。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江:長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仍:依然。憐: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萬里:喻行程之遠。
唐代五言律詩《渡荊門送別》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cè),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岸蛇h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游。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山隨平野盡”,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這句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仿佛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后句著一“入”字,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力透紙背,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頷聯(lián)這兩句不僅由于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闊;而且還由于動態(tài)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tài)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后,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煉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寫完山勢與流水,詩人又以移步換景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長江的近景與遠景: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jié)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嶺的三峽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洶涌,那就很難有機會看到“月下飛天鏡”的水中影像;在隱天蔽日的三峽空間,也無從望見“云生結(jié)海樓”的奇景。這一聯(lián)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gòu)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shù)效果十分強烈。頷頸兩聯(lián),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
頸聯(lián)兩句反襯江水平靜,展現(xiàn)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李白在欣賞荊門一帶風(fēng)光的時候,面對那流經(jīng)故鄉(xiāng)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鄉(xiāng)之情: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他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jié)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yīng)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首詩首尾行結(jié),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fēng)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yōu)秀的山水畫“咫尺應(yīng)須論萬里”,那么,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shù)概括力。
渡荊門送別7
我離開了四川,在渡荊門處出發(fā),要到楚地去。
此時夕陽已完全墜入地平線,天逐漸變黑,面前的山不見了,有的只是一望無際的原野,原野上牛羊成群,有的羊群正往回趕,有的羊還在悠閑地啃著青草。廣闊的長江,流入無際的原野中,漫漫無盡頭。江面上有一輪如同天鏡的明月,鳥兒陸續(xù)飛回巢中,唧唧喳喳的叫著,唱著,云兒在江面的倒影,就像海市蜃樓一樣重重疊疊,若隱若幻,構(gòu)成美麗的景觀。我平躺在船上,看著云兒簇擁著月亮,月光緩緩的散在江面上。
聽著江水的“嘩嘩”聲,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仿佛就在眼前。山巒重疊,河流奔騰,人行與其中,不禁生出一股豪邁。想起我的老母親,我的家人,我不禁懷念起他們。這故鄉(xiāng)的水啊,竟一直送我到此地,你們不必再送了。不必奔波了。你們是怕我孤獨嗎?不,我有故鄉(xiāng)的船伴隨我。你們是怕我忘記你們嗎?不,我怎能忘記我的故鄉(xiāng)水呢?我站起來,在月光的沐浴下,在微風(fēng)的輕拂下,我站在橋頭,吟詩一首: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8
【原文】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注解】
1、荊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
2、海樓:海市蜃樓。
3、故鄉(xiāng)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韻譯】
自劍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來到了楚國境內(nèi)作一次旅游。
崇山隨著荒野出現(xiàn)漸漸逝盡,長江進入了莽原也緩緩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飛來天鏡,云層締構(gòu)城郭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行程萬里繼續(xù)漂送我的行舟。
【評析】
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之情,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從詩意看,詩人與送行者同舟共發(fā),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是不確的'。這首詩雖意在描繪山水,然而仔細揣摩,“送別”之意猶在,足見椽筆功夫。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蛘J為李是行舟流覽,杜則停舟細看。此說頗是在理。
渡荊門送別9
我乘著行舟已經(jīng)遠渡到荊門以外,到了楚地。船行江上,水流是如此得湍急,急湍勝箭,猛浪若奔,兩岸的青山隨著江水的流逝低平下去,直到楚地平野的出現(xiàn)才到了盡頭?磥恚@青山只能送我到此了,這伴了我二十五個春秋的青山,竟在此與我惜別了。我知道青山舍不得我走,其實我也舍不出青山。但那滔滔江水已經(jīng)進入平原之地了,回也回不去了。
現(xiàn)在只有故鄉(xiāng)水伴我賞星月了,我抬頭觀天宇,皎皎明月掛于天,銀光四射。俯看江水,明月倒映于江面,皎潔如飛天明鏡,純潔安詳。亦或許這月自天上來客,映于江水,安撫我的'思鄉(xiāng)之情,與我相伴,情意綿綿,如細雨。這時,云霞從天邊升起,結(jié)成一片海市蜃樓。如此美妙奇麗之景色,我這一凡夫俗子能欣賞實是榮幸。
這故鄉(xiāng)的水啊,我就要與你分別了,初次離別心中還有些涼意,你戀戀不舍一路護我到楚地,我怎能不傷感,不留戀?我要走了,我要離開那養(yǎng)育我的青山,那送我萬里的江水了。但我縱使,我走到天涯海角,我也不忘故鄉(xiāng)那山、那水、那樹、那月。
渡荊門送別10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
作品注釋
⑴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三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山形上合下開,狀若門.
⑵遠:遠自。
⑶楚國:楚地,今湖北、河南一帶。其地春秋、戰(zhàn)國時屬楚國境域。
、绕揭埃浩教箯V闊的原野。
、山洪L江。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试孪嘛w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⑺海樓:海市蜃樓,海市蜃樓,亦稱“蜃景”,是光線經(jīng)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顯著折射時,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異幻景。這里狀寫江上云霧的變幻多姿。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倘裕阂廊弧z: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
⑼萬里:喻行程之遠。
總結(jié):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
渡荊門送別11
這首詩的作者——李白,字太白,他的祖籍在隴西成紀,他的先世在隋末罪徒居住在中亞。他出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五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江油的.青蓮鄉(xiāng),他字號青蓮居士,李白是盛唐詩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續(xù)屈原之后的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
當作者從蜀國到楚地漫游時,看到了水中明月如鏡,江水的平靜,不由得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眷戀之情,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詩。
詩文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兩句名句流芳千古,這正是他青春理想和志向廣大的形象體現(xiàn)。詩人正是通過江上行舟初入楚界的新鮮感覺,寫出他對蜀地以外世界的憧憬和向往。李白有許多的抱負和夢想,他希望從政,希望能建功立業(yè),干一番大事。詩文接著寫道:“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痹娙说囊暰由大江平野轉(zhuǎn)移到白云明月后,驟然感覺身后的故鄉(xiāng)越來越遠離自己,于是不免生出一絲淡淡的思鄉(xiāng)之情。
李白從蜀國到楚地行舟之時,望著美麗的山水和兩岸的景色,借助于這些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他胸懷遠大的志向和想成為游俠一類的英雄思想。接著說出了“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彼藭r此刻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懷念。
渡荊門送別12
面向山外的世界,年輕的李白不禁心馳神往:那山后的世界,應(yīng)該會不同于我腳下的土地吧。于是,懷揣著一顆好奇的心,迎著周圍人的異議,不顧路途的艱辛,李白獨自揚帆起航。
李白一人駕著一葉扁舟,沿著長江水順流而下,駛出荊門,離開兒時歡愉的地方,去那令自己令自己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服的楚地一睹異地風(fēng)光。兩岸的風(fēng)景不斷變化著,高聳的山被好似被李白的愁緒一點點磨平,直至消失,化為一望無際的原野;奔騰的江水似乎也被李白感染了,再注入平原之后,陷入了沉思,沒有了原來的豪邁。
李白孑然一人,無所依靠,獨自欣賞著:夜色中那江水里皎潔的`月光,變化成一輪明鏡,映著月,和同樣孤獨的李白;夕陽下那天邊最美的云彩,千變?nèi)f化,如海市蜃樓般令人浮想聯(lián)翩。只是無處傾訴這美麗,只得一人吟詩對著那水天一色的世界。
萬物之中,最令李白放心不下的,還是此時船下那故鄉(xiāng)的水。出行萬里,不曾中斷,一直帶著李白那好奇的心,流向未知的楚地。心中不免升起一種思鄉(xiāng)之情,但終究無法回頭,一次又一次地“低頭望江水,抬頭思故鄉(xiāng)”。
渡荊門送別13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翻譯
乘船遠行,路過荊門一帶來到楚國故地。青山漸漸消失,平野一望無邊。長江滔滔奔涌,流入廣袤荒原。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云變藍天,生成海市蜃樓。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不遠萬里送我行舟。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后,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nèi)遷,寄籍劍南道綿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縣)。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于盛唐,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渡荊門送別14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注釋
。1)荊門:即荊門山,在現(xiàn)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形勢險要,戰(zhàn)國時楚國的門戶。
。2)楚國:楚地,指今湖南,湖北一帶,古楚國之地。
。3)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4)江:長江。
。5)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
。6)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7)仍:依然。憐:愛。一本作“連”。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稱作故鄉(xiāng)。
。8)萬里:比喻行程之遠。
(9)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10)名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譯文
在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我來到了楚地準備盡情游覽。
崇山隨著荒野出現(xiàn)漸漸逝盡,長江流進了廣闊無際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云層締構(gòu)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xiāng)之水,行程萬里繼續(xù)漂送我的行舟。
渡荊門送別15
原文: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1]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詩詞賞析:
這首詩是詩仙李白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xiāng)而作,這在學(xué)術(shù)界沒有爭議,但具體作年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三種:一說作于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二說作于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三說作于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根據(jù)郁賢皓的說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開元十二年)辭親遠游。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這次離別家鄉(xiāng),發(fā)青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輕舟東下,意欲“南窮蒼梧,東涉溟!。這是詩人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開始漫游全國,準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
【渡荊門送別】相關(guān)文章:
送別 / 山中送別05-06
【熱門】送別 / 山中送別05-07
爭渡的作文08-10
渡天劫作文04-29
重渡溝作文07-12
游荊門博物館作文03-17
送別的作文03-07
送別的作文08-06
送別會的作文08-05
游黃沙古渡作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