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岳鄂王墓原文賞析及翻譯

        時間:2023-12-19 13:26:4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岳鄂王墓原文賞析及翻譯

        岳鄂王墓原文賞析及翻譯1

          岳鄂王墓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翻譯/譯文

          譯文

          岳飛墓上荒草離離,一片荒涼,只有秋草、石獸而已。

          南渡君臣輕視社稷,可中原父老還在盼望著王師的旌旗。

          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滅亡已成定局。

          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詩,面對這樣的景致無從吟起。

          注釋

          ⑴岳鄂王墓:即岳飛墓。在杭州西湖邊棲霞嶺下,岳飛于紹興十一年(1142年)被權奸秦檜等陰謀殺害。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為鄂王。

          ⑵離離:野草茂盛的樣子。

          ⑶石獸危:石獸莊嚴屹立。石獸,指墓前的石馬之類。危,高聳屹立的樣子。

          ⑷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趙構為代表的統治集團。北宋亡后,高宗渡過長江,遷于南方,建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渡。

          ⑸社稷:指國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⑹望旌旗:意為盼望南宋大軍到來。旌旗,代指軍隊。

          ⑺嗟何及:后悔嘆息已來不及。

          ⑻天下中分遂不支:意為從此國家被分割為南北兩半,而南宋的`半壁江山也不能支持,終于滅亡。

          賞析/鑒賞

          岳飛是千古奇冤,歷來有許多題詠、憑吊,這首卻尤為沉痛。趙孟頫是宋朝的宗室,帶有皇家血統,自然對宋朝的滅亡有比常人更近距離的體會。此時宋朝已經滅亡,宋人詩里常見的對敵人的叫囂怒罵、挑戰決斗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的無奈,對于此時的局勢,再沒翻身的可能了。

          或許正因為趙孟頫看破這層,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趙孟頫當仁不讓、毫不推辭,到了京城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此后官運亨通,做到了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當時指責趙孟頫的人不少,但今人當更寬容地看待。宋朝廷已經成了那樣,趙孟頫已不能有什么作為。讀書做官是當時士人的必由之路,隱居不仕固然是選擇,積極有為又也無過錯,不過無論怎么辯白,總有苛刻的評論不放過他,想把他牢牢釘在恥辱柱上。在元朝的諸多詩詞中,這是首好詩,不能因人廢言。

        岳鄂王墓原文賞析及翻譯2

          岳鄂王墓

          元代 趙孟頫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譯文

          岳飛墓上荒草離離,一片荒涼,只有秋草、石獸而已。

          南渡君臣輕視社稷,可中原父老還在盼望著王師的旌旗。

          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滅亡已成定局。

          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詩,面對這樣的景致無從吟起。

          注釋

          岳鄂王墓:即岳飛墓。在杭州西湖邊棲霞嶺下,岳飛于紹興十一年(1142年)被權奸秦檜等陰謀殺害。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為鄂王。

          離離:野草茂盛的樣子。

          石獸危:石獸莊嚴屹立。石獸,指墓前的石馬之類。危,高聳屹立的樣子。

          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趙構為代表的'統治集團。北宋亡后,高宗渡過長江,遷于南方,建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渡。

          社稷:指國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望旌旗:意為盼望南宋大軍到來。旌旗,代指軍隊。

          嗟何及:后悔嘆息已來不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意為從此國家被分割為南北兩半,而南宋的半壁江山也不能支持,終于滅亡。

          創作背景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趙孟頫當仁不讓、毫不推辭,到了京城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此后官運亨通,做到了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當時指責趙孟頫的人不少,但今人當更寬容地看待。這是首好詩,不能因人廢言。

          賞析

          這是一支悲憤的悼歌。岳飛的慘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悲劇。岳飛雖然冤死,但他的英名卻永遠留在歷代人民的心中。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岳飛為鄂王,曠世冤案得以昭雪,離岳飛被害已62年。岳墓建在風景秀麗的西湖岸邊,岳飛雖封王建墓,但由于連年戰亂,陵園荒蕪,景象凄涼。這首詩以反映這樣的現實入筆。

          首聯以離離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涼,冷硬屹立的石獸,更增添了幾分悲思。接下來用南北君民作對比,譴責南宋當局茍安享樂、不思北進,同情中原父老忍受煎熬,遙望南師。頸聯哀嘆有望承擔中興重任的英雄岳飛悲慘死去,使天下南北中分以至南宋最終被蒙古人滅亡。作者在尾聯悲痛地吟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滿含湖光依舊,河山易主的深沉的感慨。

          作者以趙宋后裔的身份為冤死于趙宋王朝的岳飛,由衷地唱出這支哀痛傷惋的悼歌,分外感人。

        《{首页主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岳鄂王墓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別房太尉墓》原文,翻譯,賞析12-17

        燕昭王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詠王大娘戴竿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墨梅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落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社日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佳人原文翻譯賞析12-17

        野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语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精品 | 午夜福利网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最新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天堂啊好舒服 |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

            岳鄂王墓原文賞析及翻譯

            岳鄂王墓原文賞析及翻譯1

              岳鄂王墓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翻譯/譯文

              譯文

              岳飛墓上荒草離離,一片荒涼,只有秋草、石獸而已。

              南渡君臣輕視社稷,可中原父老還在盼望著王師的旌旗。

              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滅亡已成定局。

              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詩,面對這樣的景致無從吟起。

              注釋

              ⑴岳鄂王墓:即岳飛墓。在杭州西湖邊棲霞嶺下,岳飛于紹興十一年(1142年)被權奸秦檜等陰謀殺害。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為鄂王。

              ⑵離離:野草茂盛的樣子。

              ⑶石獸危:石獸莊嚴屹立。石獸,指墓前的石馬之類。危,高聳屹立的樣子。

              ⑷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趙構為代表的統治集團。北宋亡后,高宗渡過長江,遷于南方,建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渡。

              ⑸社稷:指國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⑹望旌旗:意為盼望南宋大軍到來。旌旗,代指軍隊。

              ⑺嗟何及:后悔嘆息已來不及。

              ⑻天下中分遂不支:意為從此國家被分割為南北兩半,而南宋的`半壁江山也不能支持,終于滅亡。

              賞析/鑒賞

              岳飛是千古奇冤,歷來有許多題詠、憑吊,這首卻尤為沉痛。趙孟頫是宋朝的宗室,帶有皇家血統,自然對宋朝的滅亡有比常人更近距離的體會。此時宋朝已經滅亡,宋人詩里常見的對敵人的叫囂怒罵、挑戰決斗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的無奈,對于此時的局勢,再沒翻身的可能了。

              或許正因為趙孟頫看破這層,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趙孟頫當仁不讓、毫不推辭,到了京城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此后官運亨通,做到了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當時指責趙孟頫的人不少,但今人當更寬容地看待。宋朝廷已經成了那樣,趙孟頫已不能有什么作為。讀書做官是當時士人的必由之路,隱居不仕固然是選擇,積極有為又也無過錯,不過無論怎么辯白,總有苛刻的評論不放過他,想把他牢牢釘在恥辱柱上。在元朝的諸多詩詞中,這是首好詩,不能因人廢言。

            岳鄂王墓原文賞析及翻譯2

              岳鄂王墓

              元代 趙孟頫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譯文

              岳飛墓上荒草離離,一片荒涼,只有秋草、石獸而已。

              南渡君臣輕視社稷,可中原父老還在盼望著王師的旌旗。

              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滅亡已成定局。

              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詩,面對這樣的景致無從吟起。

              注釋

              岳鄂王墓:即岳飛墓。在杭州西湖邊棲霞嶺下,岳飛于紹興十一年(1142年)被權奸秦檜等陰謀殺害。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為鄂王。

              離離:野草茂盛的樣子。

              石獸危:石獸莊嚴屹立。石獸,指墓前的石馬之類。危,高聳屹立的樣子。

              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趙構為代表的'統治集團。北宋亡后,高宗渡過長江,遷于南方,建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渡。

              社稷:指國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望旌旗:意為盼望南宋大軍到來。旌旗,代指軍隊。

              嗟何及:后悔嘆息已來不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意為從此國家被分割為南北兩半,而南宋的半壁江山也不能支持,終于滅亡。

              創作背景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趙孟頫當仁不讓、毫不推辭,到了京城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此后官運亨通,做到了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當時指責趙孟頫的人不少,但今人當更寬容地看待。這是首好詩,不能因人廢言。

              賞析

              這是一支悲憤的悼歌。岳飛的慘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悲劇。岳飛雖然冤死,但他的英名卻永遠留在歷代人民的心中。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岳飛為鄂王,曠世冤案得以昭雪,離岳飛被害已62年。岳墓建在風景秀麗的西湖岸邊,岳飛雖封王建墓,但由于連年戰亂,陵園荒蕪,景象凄涼。這首詩以反映這樣的現實入筆。

              首聯以離離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涼,冷硬屹立的石獸,更增添了幾分悲思。接下來用南北君民作對比,譴責南宋當局茍安享樂、不思北進,同情中原父老忍受煎熬,遙望南師。頸聯哀嘆有望承擔中興重任的英雄岳飛悲慘死去,使天下南北中分以至南宋最終被蒙古人滅亡。作者在尾聯悲痛地吟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滿含湖光依舊,河山易主的深沉的感慨。

              作者以趙宋后裔的身份為冤死于趙宋王朝的岳飛,由衷地唱出這支哀痛傷惋的悼歌,分外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