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蘭溪棹歌原文及賞析
蘭溪棹歌原文及賞析1
蘭溪棹歌原文: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翻譯:
注釋
1、蘭溪: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蘭溪縣西南。
2、涼月:新月。
3、越:古代東南沿海一帶稱為越。
4、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開時下的雨。
5、棹歌:船家搖櫓時唱的歌。
6、柳灣:種著柳樹的河灣。
譯文
一彎峨眉月掛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好看極了。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漲,魚群在夜深人靜之時紛紛涌上溪頭淺灘。
賞析: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味的船歌。題中“蘭溪”,即婺州蘭溪縣境內的蘭溪(又稱東陽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槳,棹歌即船家搖槳時唱的歌。戴叔倫公元780年在(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令,蘭溪在東陽附近,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作的。
歌唱當?shù)仫L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劉禹錫《踏歌詞》)取景多在日間。因為在麗日艷陽照映下,一切景物都顯得生氣蓬勃、鮮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們的美。此篇卻獨出心裁,選取夜間作背景,歌詠江南山水勝地另一種人們不大注意的美。這是它在取材、構思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涼月如眉掛柳灣”,首句寫舟行所見岸邊景色:一彎如眉的新月,映射著清冷的光輝,正低掛在水灣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顯得更加清澄;時值三月(從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條已經垂縷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鏡中看”,次句轉寫水色山影。浙江一帶古為越國之地,故稱“越中”。“山色鏡中看”,描繪出越中一帶水清如鏡,兩岸秀色盡映水底的美麗圖景。句內“中”字復迭,既增添了民歌的詠嘆風味,又傳遞出夜間行舟時于水中一邊觀賞景色,一邊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船繼續(xù)前行,不覺意間已從平緩如鏡的水面駛到灘頭。聽到灘聲嘩嘩,詩人才聯(lián)想到連日春雨,蘭溪水漲,灘聲聽起來也變得更加急驟了。在灘聲中,似乎時不時聽到魚兒逆水而行時發(fā)出的`潑刺聲,詩人又不禁想到,這該是撒歡的鯉魚趁著春江漲水,在奔灘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間桃花開時,每有綿綿春雨。這種持續(xù)不斷的細雨,能使江水上漲,卻不會使水色變渾,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鏡的描寫,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則自無“山色鏡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見詩人觀察事物描寫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來比較黯淡朦朧,這里特意選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覺印象中便增添了明艷的春天色彩;夜間本來比較寧靜,這里特意寫到鯉魚上灘的聲響,遂使靜夜增添了活潑的生命躍動氣息。實際上,這里所寫的“三月桃花雨”與“鯉魚來上灘”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灘聲喧嘩而有此聯(lián)想,后者因游魚潑刺而有此猜測。兩首都是詩人的想象之景。正因為多了這一層想像的因素,詩情便顯得更為濃郁。
通觀全詩,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船歌雖然以蘭溪之夜作為背景,但它著重表現(xiàn)的并非夜的靜謐朦朧,而是蘭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這,正體現(xiàn)出這首詩獨特的民歌氣韻。
蘭溪棹歌原文及賞析2
蘭溪棹歌作品原文
涼月如眉掛柳灣⑵,越中山色鏡中看⑶。
蘭溪三日桃花雨⑷,半夜鯉魚來上灘。[1]
蘭溪棹歌詞句注釋
、盘m溪:即婺州(今浙江金華)境內的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蘭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搖櫓時唱的歌。
、茮鲈拢盒略隆
、窃剑汗糯鷸|南沿海一帶稱為越,今浙江省中部。
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開時下的雨。[2]
蘭溪棹歌白話譯文
一彎蛾眉月掛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漲,魚群爭搶新水,夜半人靜之時紛紛涌上溪頭淺灘。[2]
蘭溪棹歌創(chuàng)作背景
戴叔倫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今屬浙江)令,蘭溪(又稱蘭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東陽附近,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創(chuàng)作的。[3]
蘭溪棹歌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味的船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歌唱當?shù)仫L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劉禹錫《踏歌詞》)取景多在日間。因為在麗日艷陽照映下,一切景物都顯得生氣蓬勃、鮮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們的美。此篇卻獨出心裁,選取夜間作背景,歌詠江南山水勝地另一種人們不大注意的美。這是它在取材、構思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涼月如眉掛柳灣”,首句寫舟行所見岸邊景色:一彎如眉的新月,映射著清冷的黑暗,正低掛在水灣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顯得更加清澄;時值三月(從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條已經垂縷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鏡中看”,此句轉寫水色山影。浙江一帶古為越國之地,故稱“越中”。“山色鏡中看”,描繪出越中一帶水清如鏡,兩岸秀色盡映水底的美麗圖景。句內“中”字復迭,既增添了民歌的詠嘆風味啊,又傳遞出夜間行舟時于水中一邊觀賞景色,一邊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贝^續(xù)前行,不覺意間已從平緩如鏡的水面駛到灘頭。聽到灘聲嘩嘩,詩人才聯(lián)想到連日春雨,蘭溪水漲,灘聲聽起來也變得更加急驟了。在灘聲中,似乎時不時聽到魚兒逆水而行時發(fā)出的潑刺聲,詩人又不禁想到,這該是撒歡的鯉魚趁著春江漲水,在奔灘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間桃花開時,每有綿綿春雨。這種持續(xù)不斷的細雨,能使江水上漲,卻不會使水色變渾,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鏡的`描寫,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則自無“山色鏡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見詩人觀察事物描寫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來比較黯淡朦朧,這里特意選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覺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間本來比較寧靜,這里特意寫到鯉魚上灘的聲響,遂使靜夜增添了活潑的生命躍動氣息。實際上,這里所寫的“三月桃花雨”與“鯉魚來上灘”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灘聲喧嘩而有此聯(lián)想,后者因游魚潑刺而有此猜測。兩者都是詩人的想象之景。正因為多了這一層想像的因素,詩情便顯得更為濃郁。
通觀全詩,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船歌雖然以蘭溪之夜作為背景,但它著重表現(xiàn)的并非夜的靜謐朦朧,而是蘭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這,正體現(xiàn)出這首詩獨特的民歌氣韻,漁家的歡樂之情。[3]
作者簡介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倫,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縣)人。貞元(唐德宗年號,785—805)年間進士。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年少時師從蕭穎士,博聞強記,聰慧過人。大歷元年(766年),在鹽鐵史劉宴手下任職,后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略使。在任期間政績卓著。貞元五年(789年),上表辭官歸隱,客死返鄉(xiāng)途中。他當時的詩名很大。他的詩,題材內容豐富,體裁形式多樣。多寫隱逸生活,表現(xiàn)出一種閑適情調。今存詩近三百首,《全唐詩》錄其詩二卷。[4]
蘭溪棹歌原文及賞析3
原文: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賞析:
戴叔倫于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舊歷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今屬浙江)令,蘭溪(又稱蘭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東陽附近,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創(chuàng)作的。
這是一首富于民歌風味的船歌。題中“蘭溪”,即婺州(今浙江金華)境內的蘭溪江;棹是船槳,棹歌即船家搖槳時唱的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歌唱當?shù)仫L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劉禹錫《踏歌詞》)取景多在日間。因為在麗日艷陽照映下,一切景物都顯得生氣蓬勃、鮮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們的美。此篇卻獨出心裁,選取夜間作背景,歌詠江南山水勝地另一種人們不大注意的美。這是它在取材、構思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涼月如眉掛柳灣”,首句寫舟行所見岸邊景色:一彎如眉的新月,映射著清冷的黑暗,正低掛在水灣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顯得更加清澄;時值三月(從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條已經垂縷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鏡中看”,此句轉寫水色山影。浙江一帶古為越國之地,故稱“越中”!吧缴R中看”,描繪出越中一帶水清如鏡,兩岸秀色盡映水底的美麗圖景。句內“中”字復迭,既增添了民歌的詠嘆風味啊,又傳遞出夜間行舟時于水中一邊觀賞景色,一邊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贝^續(xù)前行,不覺意間已從平緩如鏡的水面駛到灘頭。聽到灘聲嘩嘩,詩人才聯(lián)想到連日春雨,蘭溪水漲,灘聲聽起來也變得更加急驟了。在灘聲中,似乎時不時聽到魚兒逆水而行時發(fā)出的潑刺聲,詩人又不禁想到,這該是撒歡的鯉魚趁著春江漲水,在奔灘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間桃花開時,每有綿綿春雨。這種持續(xù)不斷的細雨,能使江水上漲,卻不會使水色變渾,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鏡的描寫,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則自無“山色鏡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見詩人觀察事物描寫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來比較黯淡朦朧,這里特意選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覺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間本來比較寧靜,這里特意寫到鯉魚上灘的聲響,遂使靜夜增添了活潑的生命躍動氣息。實際上,這里所寫的“三月桃花雨”與“鯉魚來上灘”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灘聲喧嘩而有此聯(lián)想,后者因游魚潑刺而有此猜測。兩首都是詩人的想象之景。正因為多了這一層想像的因素,詩情便顯得更為濃郁。
通觀全詩,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船歌雖然以蘭溪之夜作為背景,但它著重表現(xiàn)的并非夜的'靜謐朦朧,而是蘭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這,正體現(xiàn)出這首詩獨特的民歌氣韻,漁家的歡樂之情。[3-5]
蘭溪,在今浙江蘭溪縣西南。棹(zhào召)歌,漁民的船歌。這首詩,仿擬民歌的韻致,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蘭溪一帶的山水之美,漁家的歡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畫。
首句“涼月如眉掛柳灣”是抬頭仰望天空!皼鲈隆倍,既寫出月色的秀朗,又點出春雨過后涼爽宜人的氣候!皰炝鵀场,使人想象到月掛梢頭,光瀉蘭溪,細絳弄影,溪月相映增輝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鏡中看”,是低頭觀看溪水,把蘭溪山水寫得極為飄逸迷人!扮R”,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潔,溪面的平靜,水色的清澈。這里,詩人沒有著意渲染疏星秀月,夾岸青山,只說了“鏡中看”三字,而豐富的韻致恰恰就在這里。它啟發(fā)讀者去想象那幽雅的蘭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搖曳生姿,朦朧而飄渺,使人如墜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筆墨,描繪出一個多么美妙的藝術境界。
溪景誠然至美,然而對于泛舟溪上的漁人來說,最大的樂趣還在春潮漁汛:“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宾a鯉之類的淡水魚,極愛新水(雨水)、逆流,一連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漲,魚群聯(lián)翩而來!疤一ㄓ辍辈粌H明示季節(jié),更見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魚搶新水,調皮地涌上溪頭淺灘,撥鰭擺尾,啪啪蹦跳,看到這種情景,怎不使人從心底漾起歡樂之情!
這首詩,從頭至尾沒有寫到“人”,也沒有寫到“情”,而讀來卻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詩人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明澈秀麗的畫卷中,讀后給人以如臨其境的美感。從詩的結構看,前二句是靜景,后二句是動景,結句尤為生動傳神,一筆勾勒,把整個畫面畫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蘭溪山水充滿蓬勃生機,是全詩最精彩的點睛之筆。
【蘭溪棹歌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戴叔倫《蘭溪棹歌》鑒賞03-08
戴叔倫《蘭溪棹歌》鑒賞【熱】03-11
古歌原文賞析12-17
胡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垓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大德歌·冬原文賞析12-18
九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8-27
項羽垓下歌原文及賞析11-14
敕勒歌的原文及賞析11-14
子夜吳歌·秋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