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廉潔家風故事
廉潔家風故事1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guī)家風,俗話說的好: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風家訓家規(guī)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
記得快6歲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外公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你已經(jīng)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yǎng)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于現(xiàn)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古代包拯以公廉著稱,公正不阿,執(zhí)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后代制定了一條家訓,云:“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殆之后,不得葬于大臣之中。不從吾著,非吾子孫!惫踩咦郑湎卵鹤钟衷疲骸把鲧羁,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又十四字!扮睢闭呒窗膬鹤影。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兒子包珙的告誡,并讓其子包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照后世。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我之下,亦足為詩人風范。
如今,我們家早已明確的提出了家風、家規(guī)、家訓。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家規(guī)就是勤儉節(jié)約,家訓則是尊老愛幼,自強自尊自愛。父母總是用這幾句話來勉勵我,希望我能夠做到。
我希望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guī),并能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
俗話說得好: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guī)、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家風是一條應(yīng)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qū)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后經(jīng)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fā)表意見,實在不能統(tǒng)一,最后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yōu)秀少年。
廉潔家風故事2
紅黃藍綠,一張畫的底色決定了整幅畫的基調(diào),或冷或暖,或?qū)庫o或熱情。人生如畫,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張白紙,那么每個人生命畫卷的底色又是由什么描繪的?我認為家庭代代相傳的價值準則、道德規(guī)范就是“家風”,從根本上決定著每一個人的生命底色。
我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祖父外祖父那輩是淳樸的農(nóng)民,父母都是普通勞動者,文化水平都不高,但他們身上所秉承的善良、勤勞、淳樸、正直的傳統(tǒng)美德,卻如春風化雨般融合在生活的點滴日常,教化滋養(yǎng)著子孫后代。
記得小時候,我們小孩兒中午多是聚在爺爺奶奶家吃午飯,爺爺愛喝酒,那時候下酒肴就是5分錢的豆豉,當時多數(shù)時候是我拿著小盤子,到巷口的小門市部去買散裝的。門市部的爺爺都是哆哆嗦嗦著手,先稱稱盤子的重量,再用一個大勺從一個黑黑的罐子里撈出一些來稱,多了就敲回去一些,少了再抖抖手,一般要到秤桿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谋3制胶鉃橹梗@個過程比較費時。但時間長了,賣豆豉的爺爺也認識我了,也就不大認真稱量了,之后干脆估量著舀一勺,稱也不稱了。經(jīng)常吃豆豉的爺爺每次都能估算出,這豆豉怎么感覺不對啊。我就問爺爺,是多了?還是少了?爺爺說,是多了,你下次再去就問問,豆豉是掉價了嗎?如果沒掉價,就讓他再稱量一下盤子,要不人家每次都吃一點虧,慢慢就虧本了。那個普遍貧窮的年代,豆豉也算奢侈的。我就問爺爺,多了不好啊,也許他看我是小孩兒,又經(jīng)常去,故意多讓一些的?蔂敔攨s說,不好不好,不貪不占,平平安安,不比不攀,知足常樂。
不貪不占,平平安安,不比不攀,知足常樂。這句話爸爸也說起多次,以前我還在心里暗暗好笑,這話兒都不順口,卻一代代傳下來,當成“傳家寶”了。后來爺爺老了,我也慢慢長大了,讀了更多的書,經(jīng)歷了更多的事,才發(fā)現(xiàn)這句當時只是入了耳朵的話,早已融入到了我的心里。不貪小便宜,不盲目攀比,知足、常懷感恩之心變成我的準則。這就是我的第一個家風小故事。
再來說說我的媽媽。我的媽媽在姐姐和我出生之后幾年沒有工作,里里外外,做飯洗衣,日常瑣碎,在我的印象中刻畫著尊老愛幼、吃苦耐勞、勤儉樸素的模樣。同時生活的辛勞和瑣碎,使媽媽變成了一個愛嘮嘮叨叨,神經(jīng)緊張,有時暈暈乎乎的家庭主婦。但就是這樣的媽媽,在關(guān)乎是非曲直、善惡黑白、真理正義上時刻為我們樹立起很好的榜樣。說一個與我的工作相關(guān)的小故事。我2010年考到原旅游局工作以后,一些親戚、鄰居時不時會問媽媽,聽說你閨女在旅游局,我們以后出門旅游就找你閨女了。媽媽就問我,旅游局是干什么的,賣門票吧?出去旅游能給優(yōu)惠吧?我就說媽媽你糊涂了,旅游局不是旅行社那樣的公司,不賣門票也不能優(yōu)惠,你想讓我給走后門啊,再說就是公司也要賺錢啊,門票也不是隨便印隨便發(fā)的。這么一說媽媽就知道了,她說走后門的事兒咱可不能干。所以真有人問到能不能去哪里免費旅游的時候,媽媽就會一本正經(jīng)給解釋說,旅游局不賣門票不是公司,俺閨女要是給找人走后門,就是犯錯誤,就會被開除。這樣一說,別人也就逐漸不再因為旅游的事問媽媽了,但問一些旅游建議和情況介紹,她還是很熱情地給傳話介紹清楚。記得有一次外地同學來臨沂,問到某某景區(qū)旅游是不是免費?我電話里開玩笑說這個我熟,我可以讓你“免費”進去。媽媽聽著直接就說,你自己請客買門票,并小聲示意我不能犯錯。我捂著電話說,她是老師,那天正好教師節(jié),教師可以免費游覽,媽媽這才舒了一口氣。性格直爽的她接著補了一句,以后這種玩笑別開,什么事兒就說什么事兒,別故弄玄虛,轉(zhuǎn)彎抹角。工作不容易,要珍惜,別犯錯誤。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人在做,天在看”“做事不能掩耳盜鈴,自作聰明”“多積善事,壞事再小也不能做,一步錯步步錯”等。媽媽在耳邊絮絮叨叨經(jīng)常說的,并在她身上體現(xiàn)的這些傳統(tǒng)樸素的觀念,就這樣隨著一日三餐,經(jīng)歷四季變換,慢慢融入到我的血液,變成我自己工作生活、做人做事的價值認同。這是我的.第二個家風小故事。
最后一個小故事關(guān)于爸爸。2014年家中出了點小變故。我對象因為車禍造成股骨頸骨骨折伴隨股骨頭有壞死跡象等,在術(shù)后康復過程中,主治醫(yī)生看康復情況不大好,建議我們帶上病例到省某家醫(yī)院去看看,但當時對象臥床需要人照顧,孩子又剛幾個月,婆婆愁得直哭,讓誰去呢。這時幾年沒出過遠門的爸爸二話沒說,直接就讓我查了當天晚上去濟南的火車票,他要自己去。當時恰好來探視的一個表哥提到去醫(yī)院可不是其他地方,大醫(yī)院都要提前預(yù)約,人多要排隊,專家也不是那么好找的。他建議托關(guān)系找個熟人,另外再買張購物卡之類,看醫(yī)生不給紅包不放心……他話還沒說完,就被爸爸生氣地打斷了,說道:“小年輕,不往好處想,歪風邪氣學得快,都是自家人,我現(xiàn)在告訴你們,走后門送禮送紅包,咱家就沒那個傳統(tǒng)!”表哥當時被說得很沒面子,臉都紅了。當晚,倔強的爸爸就買了火車票去了濟南。幸運的是,在導醫(yī)的幫助下,爸爸一早就掛上了專家號,但也是到了下午五點多才看上,那個專家恰恰是已退休返聘的老醫(yī)生,很熱心給看了病例開了藥,還給了一些治療康復建議。為了省一晚上住宿費,爸爸當晚又趕汽車回到了家。“還是好人多!”這是爸爸回來說的第一句話!皢柭、買車票、掛號、看病,一路上遇到不少好人,沒用紅包這不也看上了,別存歪心眼,也別用歪心眼想別人。尤其年輕人可別學那些歪風邪氣、歪門邪道,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凡事靠自己的努力!逼饺粘聊蜒缘陌职忠豢跉庹f了一串話,邊說邊用手揩了一下滿頭的汗。
是啊,別存歪心眼,別跟不正之風,不盲從,不走偏路,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這是不善言談,性格倔強的爸爸用實際行動教給我們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我的第三個家風小故事。
家是一個人心靈的港灣,是一個人心靈的棲息之地和奮斗能量的源泉。我非常感激和慶幸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因為父母他們心底的那份善良、那種正氣,繪就了我人生的溫暖、陽光的底色,培養(yǎng)了我正確的價值觀,指引著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終能夠不忘初心,堅定正確人生航向。我也會將這種優(yōu)良的家風傳承下去,用來教育我的子女,影響我周邊的人。
廉潔家風故事3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丫,擁有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雖然不算高,但也算很努力的生活著。如今他倆早已“解甲歸田”,過上了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有次與父親談起家風,父親說:“家風并不是種具體的可以描述的東西,它就像是我們所在的城市一樣,于無形中陶染著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家族的價值觀、人生觀!碧岬健凹绎L”二字,我時常會想到父親,他為人正直、善良、節(jié)儉,而他的廉潔自律最讓我信服。
父親作為知青下放黃梅,經(jīng)過努力考進航校,后進入二航局工作,這一干就是40年。印象最深的`還是我上初一時,父親由于工作調(diào)動關(guān)系,去了一個新成立的公司,作為人事部經(jīng)理,自然很多“親戚”聯(lián)系了過來。印象中,父親每次都是很客氣的接待客人,認真而又嚴肅的將招錄要求進行一一講解,紅著臉拒絕所有“開后門”請求。
記得有一次,家中一親戚帶了一份并不算貴重的禮盒,由于父母加班未歸,我手癢拆開后發(fā)現(xiàn)是一盒進口點心,平時家庭節(jié)儉,自然是趁著父母不在拆開品嘗,結(jié)果可想而知,父親很少發(fā)脾氣,而那次卻狠狠的教訓了我。隨后帶著我買了同樣的禮盒送還回去。歸途中,坐在父親自行車后座,父親向我說了很多,有原則、有制度,十二歲的我自然是聽不太明白,但父親說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這兩句中華俗語,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的我也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奮斗拼搏著。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做人一定要自律,自律才能成就自己”的話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根植于我的內(nèi)心。
每次我從家里出發(fā)到項目去,父親都會找各種理由送我出小區(qū),這一段路不算長,卻飽含著“千叮嚀、萬囑咐”。出院子后,我也會目送父親回家,看到父親穿著我“淘汰”的衣物和略有駝背的樣子,腦海中想起的不是朱自清的《背影》,而是從小到大我父親教導我的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好似“春雨潤物”般沁潤進了我的生命,無需過多的言語,卻也深深印刻在腦海里。它鞭策著我,激勵著我,也改變著我,變得更加自律、更加堅定。
廉潔家風故事4
“你我約定難過的往事不許提,也答應(yīng)我永遠不要讓對方擔心……”“約定”一詞就是經(jīng)過商量而確定好的事情。
我和妻子結(jié)婚29年了,如同《約定》這首歌中的歌詞一樣,自從xx年我從國企礦山轉(zhuǎn)崗離家到建筑工地后,我和妻子之間不僅有一份安全約定,還多了一份廉潔約定:平平淡淡才是真。每天打一個電話報一聲平安,在工地上守好安全的紅線,在工作上守好廉潔的底線。妻子不在乎我掙錢多少,只要我平平安安……
時間回到1993年。我和妻子經(jīng)過自由戀愛,1993年2月結(jié)婚。記得那個年代,工資水平很低,雙方家庭經(jīng)濟條件都不好,我們幾乎就是裸婚。9月底,孩子出生。雖然日子不富裕,但那個時候的物價也不高,再說國企礦山的福利待遇還不錯,也算是衣食無憂的了。
在我們家中,父母早就立下了一個“三個絕不”的家風:絕不占公家的便宜,絕不用“糖衣炮彈”去腐蝕別人,絕不接受別人“糖衣炮彈”的腐蝕。“三個絕不”的家風,就是時刻提醒我們要干凈做事,清白做人。
妻子是廣東客家人,都說客家女賢惠,一點不假。“我們不要和別人比,只要做人清白,家庭幸福,就比什么都重要!比粘I钪,妻子樸素低調(diào),勤儉持家,本分為人,我們的小家也是幸福的港灣。妻子在綠化隊工作,工作相對輕松點,家務(wù)活幾乎全包了。妻子在工作上支持、在事業(yè)上理解、在生活上關(guān)心、在廉潔上提醒。在國企礦山工作26年,我從事過球磨工、生產(chǎn)調(diào)度、機關(guān)辦公室主任、機關(guān)黨支部書記、黨群主管等崗位,也先后榮獲了黃石市五一勞動獎?wù)、黃石市優(yōu)秀黨員、黃石市道德楷模等榮譽稱號。所有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妻子的支持和付出。
時間再回到xx年5月,為了響應(yīng)企業(yè)供給側(cè)改革減人增效的號召,45歲的'我鼓足了勇氣,走出了大山,來到了二航工地上,從一名礦工成為一名工程人。
老實說,當年我要走出礦山進工地的時候,妻子一百個不愿意:“你做政工工作,又沒有工程專業(yè)技術(shù),工地上不可能像家里那么安逸,再說都45歲了,就別再去折騰了!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在國企礦山工作了26年,做黨群工作有15年。有人說,十年政工一場空。我想趁著還能折騰的時候,再挑戰(zhàn)自我:十年政工我不空。無奈之下,妻子只好支持我出去闖一闖,我們夫妻之間從此多了一份安全約定,也多了一份廉潔約定。
時光飛逝,一轉(zhuǎn)眼我在工地上工作快5年了。但是無論走到哪里,我和妻子的廉潔約定一直銘記于心,“三個絕不”的家規(guī)不敢忘記。
記得xx年6月2日端午節(jié)前,我在貴陽項目工地的時候,收到了妻子從湖北黃石寄來的粽子。
“哪里沒有粽子賣啊,各種味道的都有,你也不嫌麻煩啊……”
“這都是我親手包的,這不僅是平安粽,也是廉潔粽……”
原來,這是妻子親手包的粽子。妻子是用寬大的粽葉包成的,餡也只是糯米,然后會加顆蜜棗,雖然不象市場里用葦葉包的粽子那樣翠綠油亮,但味道依然香甜。之所以叫做廉潔粽,是因為用團結(jié)和諧棗、勤奮務(wù)實米、廉潔高效葉包成的,讓我更明白了妻子以物傳情、借物寓意的良苦用心。
工程人四海為家,過年過節(jié)回家團聚是最幸福的日子。幸福的日子,妻子還不忘嘮叨!袄瞎,我們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休了,兒子也成家立業(yè)了,等你退休的時候,我們的退休金也足夠衣食無憂的了,我們也沒有什么負擔,只等著抱孫子!逼拮舆提醒我,一定要杜絕“50歲現(xiàn)象”,不能因為“上不去、下不來”逐漸失去了應(yīng)有的上進心和積極性,也不能看不到“前程”就籌劃“錢程”,更要杜絕“有權(quán)不用、過期作廢”、最后撈一把的現(xiàn)象。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叭齻絕不”的家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子。我們經(jīng)常和兒子交心:做事要對得起良心,要講誠信;做人要謙遜誠實,要心存感激。兒子并沒有因我們的嘮叨產(chǎn)生厭煩,他常說:“在父母的鼓勵和監(jiān)督下,我今后的道路只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陽光!
今年4月份,我收到了妻子親手寫的一封廉潔家書。妻子用最傳統(tǒng)的書信形式,一筆一劃鄭重寫下家庭助廉的體會,字字句句說出對我的廉潔提醒。工程建設(shè)項目存在很多廉潔風險,我作為項目班子成員,會和勞務(wù)隊、材料供應(yīng)商等有工作往來。我牢記妻子的叮囑: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不屬于你的東西堅決不要,不該拿的堅決不拿……
5年來,我始終記得離家時的諾言,堅守我和妻子的安全約定和廉潔約定,并把這份約定延伸到了我的工作中。我2次榮獲了建筑公司優(yōu)秀黨務(wù)工作者榮譽,在中交投資、建筑公司、二航局的安全演講比賽中3次均獲第一名,還榮獲了二航局企業(yè)文化建設(shè)先進個人、對外報道先進個人、優(yōu)秀記者(通訊員)、建筑公司“平安衛(wèi)士”等榮譽。
工地是我家,廉潔牽萬家。賢內(nèi)助+廉內(nèi)助,廉潔家風+廉潔粽子+廉潔家書,這就是我們夫妻清廉持家的秘訣。感謝妻子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付出,我也作出自己的承諾:金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將在工地上守好安全的紅線,在工作上守好廉潔的底線,用平平淡淡的付出,做一名對企業(yè)忠誠、對自己負責的二航人!廉潔一輩子,幸福一家人,這是我們夫妻彼此對幸福的約定,也是廉潔的約定。
廉潔家風故事5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zhuǎn)眼間,爺爺已經(jīng)離開我們有十余載。但他的音容笑貌和諄諄教誨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里。良好的家風家訓是家庭和睦的基礎(chǔ),從小到大,爺爺從很多方面影響著我,讓我一生收益。
爺爺出生于上世紀30年代,自小吃苦。雖然家里貧苦,但他從不會吝嗇對子女的教育。為了供養(yǎng)三個子女讀書,他做過許多工作,給人搬磚做瓦工、在工廠當搬運工等,這些都是日曬雨淋、最重最累的活。他夏頂三伏烈日,一身黝黑;冬披三九酷寒,嚴重凍傷,任何困難都沒有把爺爺難倒,只要子女想讀書,他都會全力以赴為他們提供機會。因為爺爺一直強調(diào),只有讀書才是農(nóng)村人的出路,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這也是爺爺一直對我們的教誨。
爺爺待人善良,且從不圖回報。我從小在爺爺身邊長大,爺爺一有時間就會牽著我的小手帶我去街頭逛逛,一路耐心跟我講著關(guān)于這條街的變遷,并感嘆著時代的發(fā)展之快。每次走到街尾的轉(zhuǎn)角處,看見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蜷縮在角落里,爺爺就先停下腳步,從上衣的口袋里摸索出一張五角錢的'紙幣,然后遞給我說:“你餓了嗎?要不要去旁邊的包子店買包子吃啊?”我興高采烈地買來兩個包子,遞給爺爺一個。但是爺爺沒吃,他牽著我徑直向角落走去,輕輕地放下包子,沒說一句話就牽著我繼續(xù)向前走。后來,我問爺爺:“為什么每次都要放下一個包子,那個老爺爺也沒有跟你說謝謝啊?”爺爺只是笑笑說:“那個老爺爺年紀大,更需要這個包子!睜敔?shù)慕逃屛覍γ恳粋遭遇不幸的人都心懷善良。
小時候,爺爺總是帶我一起去空曠草地上放風箏。他喜歡自己做風箏,一張報紙、幾只竹簽、自制的漿糊,在爺爺?shù)氖掷飵紫戮妥兂珊喴椎娘L箏,而不懂事的我那時候還老是嫌爺爺做的風箏沒有其他小朋友買來的好看。爺爺邊跑邊有節(jié)奏地拉扯著,風箏迎著風慢慢越飛越高,我也一路跟在爺爺身后小跑著歡呼雀躍。待風箏在天上稍微穩(wěn)定后,爺爺就把線軸交給我,讓我掌控著風箏。記得有一次,由于風速有點快,風把線軸的線迅速拉出去了。我為了風箏能飛得更高,加速放線,卻沒想到線在空中打結(jié)拉斷了,風箏帶著斷了的線緩緩飄遠。幸虧爺爺眼疾手快,縱身一躍,一把將線頭緊緊抓住,才沒讓風箏飛走。后來細想爺爺可真是老當益壯啊。爺爺在回去的路上跟我說:“要掌握線,才能控制風箏。我們做人,要像放風箏一樣,懂得觀察風向,把風箏的中線立正立穩(wěn),才能使風箏飛得高遠和穩(wěn)當。”
爺爺帶給我的不僅是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照顧,他留給我的教誨更是我一生的“傳家寶”。
廉潔家風故事6
耕讀傳家,行穩(wěn)人生每一步
我從小跟著姥爺姥姥長大,從記事起,姥爺家就是現(xiàn)如今的模樣:黑漆大門的門楣上用瓷磚拼了四個大字——耕讀傳家。這四個字也伴隨著我的成長過程,在心里形成深深的烙印。
姥爺?shù)霓r(nóng)活做得是極好的,從耕地、播種、除草到收割,整套流程都堪稱是村里的典范,從小在他身邊長大的我,自然耳濡目染接觸了不少。記憶中最深的一項農(nóng)活就是給谷子間苗和除草,這是一項極其需要耐心又極其瑣碎的工作:全程需要蹲在地上,拿一把二三十公分長的鐵質(zhì)小鋤,在一排谷子苗中挑選出長得茁壯的幾顆,按照一定間距留好,其余全部拔掉,再拿小鋤翻松谷子苗旁邊的地,過程中不可把留好的谷子苗鋤掉,而且往往一個人要照顧三壟。通常才干一會兒,腿就蹲得麻了,而且速度很慢。往往覺得自己干了不少活兒,但一眼向后望去,發(fā)現(xiàn)其實沒有前進多少步,沮喪和失落感就會紛至而來。
每到此時,姥爺總會說:“干這種精細活兒要有耐心和韌勁,腳踏實地,不必總抬頭,干著干著自然就向前去了!碑敃r聽的時候并沒在意,可是每次遇到事情,總是會想起他講的這句話,暗暗告訴自己每臨大事要有靜氣,沉穩(wěn)耐心不焦躁。伺候莊稼是這樣,待人接物更是這樣。
除了干農(nóng)活,讀書就是這個家庭的另一件大事了。我媽是老大,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為了讓兩個舅舅上學,小學畢業(yè)后就開始在村里干活領(lǐng)工分了。媽媽輟學的時候,姥姥和姥爺是有愧疚的,姥姥不止一次地說過,媽媽天資是不錯的',而且很要強,如果家里條件好,完全可以讀出來。也正因為此,兩個舅舅的求學之路比較順利。
當時村里的普遍情況是,每個家庭都做兩手準備,如果學習好就讓上學,能考得上大學是造化,考不上就回來種地或找個工作;如果學習不好就完全看孩子,混個初中或高中文憑了事。大舅第一次高考失利了,是選擇復讀一年還是直接工作成為他人生關(guān)口的一次抉擇。雖然姥爺姥姥極力支持他去復讀,可懂事的大舅一直也沒有提出要求,只是每天默不作聲地干著活兒。
大舅最終放下了包袱,如愿考上了大學。在大舅的榜樣引領(lǐng)下,二舅也一路讀書讀了出來,我們家成為村里為數(shù)不多的“讀書之家”“上學之家”。這在現(xiàn)在看來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之處,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執(zhí)著、堅韌地踐行著內(nèi)心的“耕讀之道”。
去年春節(jié),大家團聚在一起談起“家風”這個話題時,二舅深情地說:“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耕讀傳家!备x傳家的第一層意思就是要教人向善,要引導人走向正途,干活的人要認真工作、踏實上班,讀書的人要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第二層意思是每個人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虛此生,不虛此行;第三層意思是要把良好的傳統(tǒng)傳承、發(fā)揚下去,每一代人都有新的進步、新的發(fā)展。
現(xiàn)在,我已走上工作崗位7年有余,也已有了下一代,耕讀傳家這四個字,在我心中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現(xiàn)在早已不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躬耕于黃土地上了,但是我們今天所處的境況何嘗不是另一種耕作:對待工作,保持耐心、細致,富有韌性、腳踏實地,牢記忠誠、干凈,不好高騖遠,認真走好每一步;對待家庭,切實擔起兒子、丈夫和父親責任,發(fā)揮中流砥柱作用,全力維持家庭和睦,攜手向前;對待自己,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zhì),提升解決問題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水平。
廉潔家風故事7
我的母親xx,退休前是一名普通的二航職工,從事基層項目后勤工作二十八載,從未貪占公家一分一毫,她自己總是開玩笑說:“我把最好的年華都獻給了二航”。
她評價自己并沒有那么偉大,二十多年四海為家的闖蕩與堅守,在體味其中艱辛時也曾怨過悔過。對于她的工作,甚至我的祖母常責怪她“迂”,說她不懂變通,拘泥保守。
母親參加工作時才芳齡十八,那時她只身一人來到了二航局武漢十九碼頭項目。6年后便生下了我,我還未滿周歲,她就回到了海南項目上。祖母每當望著嗷嗷待哺的我,就想起獨自照顧我的父親的不容易,夜里常常會偷偷落淚。有一次春節(jié)假期剛過完,看著大包小包下面黑瘦背影著急要走的母親,祖母氣不打一處來:“一年到頭工作在外,家里老公孩子顧不上,賺不了幾個錢還把自己瘦成這樣!”
一場尷尬的“團圓飯”
祖母向來心直口快,然而她的“怨”是有原因的。在我沒出生時她曾隨父親去工地探望過母親,90年代初的工地條件并不好,甚至簡陋,廁所都是在河邊用木頭“搭”起來的。剛到工地的那天晚上項目食堂有接待,作為后勤負責人的母親則一直忙碌到九點才能坐下陪家人吃上飯。這時祖母望著接待餐桌上還有一瓶已開封且僅剩不多的白酒,便讓母親拿來讓父親喝上一口解乏。誰知母親想都沒想便一口拒絕:“媽,沒喝完的公家的酒我們都會儲存到倉庫,待逢年過節(jié)時拿出來給無法回家團聚的職工聚餐喝的!眲傉f完,祖母當即面露不悅,正要發(fā)火時,被父親攔了下來并寬慰了許久,而一場好不容易盼來的“團圓飯”也在尷尬的氣氛中草草結(jié)束。
自此祖母便常說母親“迂”。舊社會的`思想讓祖母覺得只要不偷不搶,占點公家的小便宜是正常的,所以很不理解母親的這種“死腦筋”。她總偏執(zhí)的認為母親但凡變通點,也不至于會讓家人和自己受委屈。
“這一套”是行不通的
我也見識過母親的“迂”。xx年小學暑假期間,正值江蘇淮安大橋項目收尾,我被父親帶到工地上陪伴母親。當時項目上的同事們基本已調(diào)離,交通也沒有現(xiàn)在便利,所以項目決定就地處置辦公家具和空調(diào)等。因數(shù)量較大,如果倒賣的話,利潤很豐厚。當時,這批家具電器很快就被當?shù)氐男∝湺⑸,并托關(guān)系聯(lián)系上了母親。對方開出的條件是:只要母親降低售價,當即會派人將這大批家具收走,并會將利潤分給母親一點,如此一來省時省力,互利互惠。
可誰知道,在母親這里,“這一套”是行不通的。母親果斷拒絕了對方,并在酷暑炎夏拉著父親和我把辦公家具用拖車拖到鎮(zhèn)上進行比價售賣,附近的居民價高者得,母親的行為被對方也戲稱“不可思議與不識抬舉”。我還記得她夫妻倆頭戴遮陽草帽討價還價的熱烈場景,自己則在一旁吃著冰棍兒把收來的錢緊緊攥在手心。盡管父親心里清楚,嘴上卻也打趣說母親“傻”,母親則全然不顧,直到她把收來的款一分不少的交給了項目部財務(wù)時,一顆正直、廉潔的種子也種在了我的心里。
對于母親的“迂”,她僅剩不多的好友紛紛勸她:一個女人在外打拼不容易,利用自己崗位多掙點錢,早點回家相夫教子。而不懂事的我,也曾在少年的叛逆期抵觸過、抗議過,面對不理解,母親仍鏗鏘有力地堅持著她的“迂”,用來守護自己內(nèi)心的凈土。她常說人窮志不能短,干干凈凈、清清白白的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庭、對得起企業(yè)。
“明天你趕緊給我還回去”
真正理解并認可母親的“迂”,應(yīng)該是我參加工作以后了。xx年底,我調(diào)至xx西海項目公司負責辦公室工作,因需采購食堂的菜品,便與項目所處地村里的超市打起了交道。一來二去合作后,彼此也漸漸熟稔了起來。為進一步拉近關(guān)系,一次超市老板在給公司送菜時順手送了我一個玻璃茶杯,同時強調(diào)杯子是別人送他的,他不喝茶便用不上。我被精美的玻璃杯深深吸引,迷了心智認為僅僅是個小物件,就默認成了正常的“人情往來”。當晚同母親視頻通話時,我竟還順手拿起來作了一番炫耀,誰知電話那頭的母親瞬時炸鍋了一般。
“我跟你說了多少次,物雖小又不值錢,但拿了就失了底線。明天你趕緊給我還回去!”
我嘴上應(yīng)允,心里又數(shù)落起母親的“迂”來。但我一向拗不過母親,第二天還是登門將杯子還了回去。最后事實證明母親是對的。因后來我不經(jīng)意間了解到公司附近單位的人員在收受了超市老板的“好意”后,便也只能默默接受了菜品的提價,企業(yè)的成本管理也就此失守。如今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仍會后怕,畢竟一步走錯,步步深淵,廉潔底線一旦失守,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現(xiàn)在看來,母親的“迂”實則是處世的大智慧,社會紛雜中的誘惑林林總總,容易使人迷失,學會“迂”一點,未來腳下的路才能走的更直更長。我心中謹記母親的“迂”,堅信唯有正直清廉才能坦蕩走在人世間,追尋屬于自己的光。
廉潔家風故事8
自古忠賢傳家久,從來家風似清風。在中華民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中,家風,不僅承載了一代代中國人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翼和勸勉,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民族之風。一個溫暖的詞語,一句真情的話語,一個宗族的勵志故事都凝結(jié)在了家風傳承的點點滴滴中。
我的爺爺是一位離休干部,建國前老黨員,曾經(jīng)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揮灑過青春和熱血,93歲的時候,兩袖清風的老人離開了我們。
清正廉潔、敬業(yè)奉獻是我們這個大家庭以爺爺為參照系一以貫之的家風要求。在爺爺根深蒂固的思想深處,公權(quán)是絕對不能私用的,所以雖然爺爺在縣城是德高望重的領(lǐng)導,但是我的三個姑姑都是農(nóng)民,二姑想走出農(nóng)村,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請求自己的父親在縣城給她找個工作,結(jié)果爺爺把她安排在了煤廠拉煤,每天灰頭土臉,比種地還要辛勞。我的父親退休前是水泥廠的工人,爺爺掛在嘴邊的話是,領(lǐng)導的兒子就是要比別人覺悟高,所以父親被分配到了水泥廠最臟最累的生產(chǎn)車間,經(jīng)常晝夜加班,終因勞累過度在一個加班的夜晚發(fā)生了意外,疲憊的身軀在機器的劇烈撞擊下,瞬間扭曲變形,經(jīng)過醫(yī)生的全力搶救,雖然保住了性命,卻落下終身殘疾,那一年我父親十八歲。以后的歲月里,爺爺每談及此事說到傷心處也會流淚,但這淚水里只有對兒子的`心疼和虧欠卻沒有絲毫后悔當初的決定。我的叔叔中專畢業(yè)后,走上了從政的道路,扎根基層30年,在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一直克勤克儉,為人稱贊。逢年過節(jié)別人想盡各種辦法送給他的紅包,他一一裝進信封寄給送禮者。妹妹大學畢業(yè)想找個好工作,叔叔語氣堅定地說憑自己的本事,走后門,我無能為力。
很多人不能理解爺爺和叔叔的做法,但作為后輩的我非常理解和認同。都說我的爺爺會過日子,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可是為什么村里修路,爺爺拿出了10萬元的畢生積蓄;都說我的父親憨直,可為什么小學都沒畢業(yè)的他,卻能把廠里的賬目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說我的叔叔不近人情,可為什么他退休多年,老百姓還能如數(shù)家珍般地記著他的好。那是因為良好的家風傳承從未間斷,理想信念的開關(guān)從未松懈。
每年的清明在我們家都會有一項非常莊重的活動,那就是一家人陪著我爺爺去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拜謁革命烈士,為烈士掃墓,這樣固定的程序年年如此,一直到他住進醫(yī)院。革命烈士紀念塔的聯(lián)名碑上有爺爺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的名字。多少次面對那密密麻麻62576位烈士的英明,爺爺老淚縱橫,那段歷史和歲月已深深印刻在他老人家思想和記憶深處。從革命烈士紀念堂出來,爺爺總會教導我們牢記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常懷感恩之心,常念律己之道,常思崗位之責。
清正廉潔、敬業(yè)奉獻的家風也促使我們這一輩人,不敢有任何的懈怠,憑借自身的努力有了體面的工作,成為科級干部的我更是牢記爺爺和父輩的諄諄教導。如今我也會給我的孩子們講我爺爺?shù)墓适隆G逭疂、敬業(yè)奉獻的家風薪火相傳,如燈塔永不熄滅。
廉潔家風故事9
說到家風,首先想到的便是母親。
1994年10月1日,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我出生在燕子鄉(xiāng)桃山村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小名兒喚作“國慶”。
圖片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雖沒有明令家風家訓,卻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言傳身教,使我成長為一個正直、善良且上進的人,尤其是母親的教誨。
家境清貧的我,兒時似乎總處在物質(zhì)的匱乏中。那個背著破書包、留著男孩頭、身著不合身且破舊衣服的我,也時常望著別人手里的零食和新書包發(fā)呆,回過神來只能低頭繼續(xù)啃著手里的土豆。母親總告訴我:“不該拿的千萬不能拿,貧窮不是喪失骨氣的理由!”彼時年幼的我還尚不能領(lǐng)會其中的道理。
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鄰居家的姐姐不知從哪里淘來了一盒彩筆,在我面前喜滋滋地展示,我看著這五顏六色的新鮮玩意,羨慕極了,恨不能馬上將其據(jù)為己有。果然,趁姐姐不留神,我偷偷順走了兩只帶回家,還不知深淺地在母親跟前炫耀我新得的玩意。母親見狀,和善的`面容頓時嚴肅起來,生氣地質(zhì)問我為什么要偷拿姐姐的東西,從前交待我的話怎么就全然不記得!我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小臉漲的通紅,卻是半個字也回答不上來,母親氣不打一處來,拎著我去了鄰居姐姐家,我視若珍寶的彩筆也被送還到了姐姐手里,一向高傲的母親點頭哈腰和人說著對不起,就好像彩筆是她自己偷的一般。直到最后,母親也沒有打我,也沒人叫我“下賤胚子”,但我自己卻羞愧難當,連同著對母親的愧疚。從那以后,我再沒拿過不該拿的東西,腦海里總記得母親那卑微的姿態(tài),也才真正領(lǐng)會了母親的話。
后來的我,輾轉(zhuǎn)求學,回家的次數(shù)漸少,母親的話卻一刻也不敢忘記。
20xx年12月30日,三峽大學水電樓521,我如期轉(zhuǎn)為一名正式黨員,無比的莊嚴且激動,第一時間打電話回家報喜。母親在電話那頭咯咯地笑,夸贊我說:“我的小國慶出息了,要繼續(xù)發(fā)揚作為共產(chǎn)黨員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優(yōu)良作風哦!”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我重復道。的確,母親教導我不該拿的不能拿,不就是這個道理嗎?從前條件那么艱苦,紅軍同志們尚能恪守住這項底線,今天的我們衣食無憂,更應(yīng)該將這項紀律貫徹到底!
家風如細雨,潤物細無聲。母親給了我如此多的精神財富,雖不是什么感天動地的大道理,卻無時無刻不在教我成為一個人格完整的個人。我一定會牢記于心,繼續(xù)發(fā)揚和傳承!
廉潔家風故事10
在今年的廉潔家風建設(shè)活動期間,四公司紀委向全體黨員干部家屬寄送了廉潔家書,動員家屬們常吹“廉潔風”、爭當“廉內(nèi)助”。近幾日,我也陸續(xù)收到了部分家屬向四公司紀委反饋的家書感言。當我閱讀著一份份黨員干部家屬的廉潔親情寄語時,不由得想到了母親的那句“是咱的,咱們可以拿,不是咱的,一點都不要動”。
我出生在農(nóng)村,那時家里條件不好,妹妹剛出生那會,家里又剛蓋了房子,窗戶玻璃是賒來的,唯一一張父母結(jié)婚時的雙人床也因為還債被別人拉走了。母親文化水平不高,但也是個要強的人,硬是跟著父親一起種地、打零工、做小生意,還清了所有債務(wù),還供著我和妹妹上學讀書。
我記得小時候一到別人家,就喜歡翻抽屜,總覺得抽屜里藏著許多我沒有見過的東西。有一次,母親帶我去串門,蠢蠢欲動的我又悄悄打開了鄰居家的抽屜,發(fā)現(xiàn)一只按動的.圓珠筆,一按就能寫字,覺得特別高級,順手就揣進了袖子里。
回到家后,母親看我在拿著筆寫寫畫畫,一把奪過,正以為要挨揍的時候,她卻對我說“是咱的,咱們可以拿,不是咱的,一點都不要動”,然后讓我自己去還了回去,到了鄰居家,我紅著臉放下筆撒腿就跑。自此以后,我再也沒有翻過別人家的抽屜。
xx年7月畢業(yè)后,我開始在京雄鐵路項目部綜合辦公室工作,只身在外工作難免想家,空閑時都會給母親打個電話,聊聊工作、生活,母親了解我的工作內(nèi)容后,還是會多次提醒道“雖然咱只是個小職員,但是還是會經(jīng)手一些錢和物,是咱的,咱們可以拿,不是咱的,一點都不要動”。在項目部的工作中,我也是這么嚴格要求自己的,實事求是、堅持原則,不多報每一分錢、不少算每一筆賬。
xx年10月,我被調(diào)回到四公司監(jiān)督部工作。隨著工作的一步步深入,我發(fā)現(xiàn)母親的那句話樸素,但依然是我堅持的準則。因為:執(zhí)紀者必先守紀,律人者必先律己,必須做到打鐵自身硬,工作起來才能更有底氣、更加硬氣。
廉潔家風故事11
父親是一名老鐵路職工,作為一名鐵路列車輪對檢驗員,他要負責列車車輪入廠、出廠檢驗的最后一道工序,責任重大。在他身上,老一代鐵路人頑強拼搏、勤儉節(jié)約、廉潔奉公的精神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兒時的我也時常能夠感受到父親對待工作生活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
我小時候每年秋季,父親單位都會組織發(fā)放秋菜。有一次,負責發(fā)放秋菜的'叔叔把秤稱錯了,我家本來應(yīng)得500斤白菜,結(jié)果稱回來1000斤;丶液,父親覺得不對勁,特意又返回發(fā)菜地點,重新過秤,確認果然是那個叔叔因疏忽多發(fā)了。在物質(zhì)相對匱乏的70年代末期,500斤秋菜對于我家來說可謂意義非凡。我清楚地記得,別人聽說這事兒后,都說父親“傻”,父親并不辯解,一笑了之。這件事雖小,但在我幼小的心中,卻烙下了深印,懵懂的我也記住了爸爸說的“清白做人、干凈做事”這句話。
參加工作特別是走上列車長崗位后,父親對我的囑咐更多了,他就像一名義務(wù)監(jiān)督員,沒事就提醒我,萬不可利用工作之便謀取私利。我走上管理崗位后,父親更是反復告誡我正確使用手中的權(quán)力,多為企業(yè)奉獻,多為職工做事。
從小到大,父親的言行潛移默化深深影響了我的行為,使我無論處在什么樣的崗位,不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恪守行為底線,努力工作,絕不做有損于集體和別人的事。
前年,母親患病,在天津做完手術(shù),和父親坐我們段的車返回牡丹江。列車長知道他們老兩口是我父母后,特意在餐車安排了飯菜。父親非常過意不去,堅持讓我交上餐費。雖然餐車人員一再推辭,但我還是按照父親意愿交上餐費,因為我懂父親。
去年,兒子高考升學,他囑咐我不要聲張,只在家中親友小聚慶祝一下就好。不用說,我自然照辦。如今,父親已近暮年,我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清白做人,干凈做事”的教誨我會永遠銘刻于心,也會傳給我的子輩,并告訴他一直傳承下去。
廉潔家風故事12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革命年代為人民解放事業(yè)奔走求索、艱苦奮斗,他的英雄事跡猶如一本鮮活的教科書,為子孫后輩樹立起了堅實的榜樣。今年《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邀請到了李大釗之孫李宏塔、李亞中,聽他們講述李大釗清正廉潔、以身作則的優(yōu)良家風。
作為革命英烈的后代,李大釗之孫李宏塔在回憶起祖父時,談到李大釗在犧牲時只給家里留下了一塊大洋。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接受《開學第一課》的訪談時,李大釗之孫李亞中說到了祖父寫的這副對聯(lián),“這個‘文章’是講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篇大的‘文章’!
正如李宏塔所說,李大釗一生簡樸,他曾是北大圖書館的主任兼任教授,每月的工資有200多塊大洋,但他從來不坐黃包車去上班,工作時的午餐總是吃自帶的饅頭或窩頭,把大部分的錢都用來發(fā)展黨的事業(yè)、接濟窮苦群眾,以至于每月發(fā)工資時都要先扣下一部分交給夫人保管,以保證家中基本的衣食開銷。
李大釗樸素清廉的生活作風、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孫輩李宏塔和李亞中。李宏塔是今年“七一勛章”的獲得者,曾在安徽省民政廳工作的他,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在一套55平方米的舊房里住了16年,在他看來,生活的優(yōu)渥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為群眾辦實事。在民政系統(tǒng)工作期間,李宏塔每年至少有一半時間在基層度過,進村入戶做調(diào)研工作,把低保戶、孤寡老人、孤殘兒童視為自己的親人。
2003年淮河洪災(zāi),李宏塔帶頭深入一線查看災(zāi)情,他走進受災(zāi)群眾的帳篷測量氣溫,發(fā)現(xiàn)酷熱難忍,他立即提議當?shù)攸h政機關(guān)騰出辦公室來安置群眾……在基層的工作中,李宏塔始終牢記著要當好人民的勤務(wù)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我們最大的權(quán)力,就是要為人民服務(wù)!备锩容吰D苦樸素的優(yōu)良家風,在孫輩的世代傳承中更加鮮活有力。從李大釗為革命獻身的英勇事跡,到李宏塔嚴于律己、服務(wù)民眾的奉獻精神,百年風雨征程,不變的是共產(chǎn)黨員為人民謀幸福的決心和使命。
廉潔家風故事13
我的爺爺有一口視為寶貝的老式搖擺鐘,從我記事起,就在家里墻上掛著。
鐘身是紅木色,上半部表盤有兩個小孔,下半部掛著一個扁圓的搖擺,正面是刻印著漂亮花紋的玻璃門。每當擺鐘走時不準或者報時聲音不響亮了,爺爺就會從鐘肚里拿出鑰匙給它上弦。我很好奇,為什么每次上完弦后古鐘又能準時響亮了呢?后來參加工作回家,爺爺讓我給擺鐘上弦,我用鑰匙一圈一圈地擰動發(fā)條,不覺感嘆爺爺年紀大了,連弦都上不了。這時爺爺提醒我:“做人就像這鐘一樣,要時常上緊鐘弦,校準指向。你工作也一樣,要嚴于律己、腳踏實地!边@時我才醒覺,我不在家的'時候,擺鐘可從來沒停過。
小時不識數(shù),只能通過鐘聲來辨別時間,擺鐘半點會發(fā)出一聲響,整點幾點就發(fā)出幾聲響。每次“鐺、鐺、鐺”的鐘聲響起時,爺爺都會問我是幾點。這時我會仔細傾聽,掰著手指頭數(shù)著,等鐘聲響完后,大聲告訴爺爺幾點。每每這時,爺爺就會摸摸我的頭,“對啰,要記住時間寶貴,做什么都要抓緊時間!焙髞恚髮W工作離開家后,再也聽不到鐘聲。每當感到疲憊懈怠的時候,鐘聲總會在記憶中響起,像是催著我向前。爺爺?shù)脑挄r常在腦海中響起,光陰可貴,做事不能半途而廢。
爺爺經(jīng)常給我講一個鐘表小故事:一只新組裝好的小鐘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它去問老鐘表。一只老鐘表說:“一年要走完三千二百萬次!毙$姳矸浅3泽@,表示辦不到。另一只老鐘表說:“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小鐘表將信將疑,嘗試著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初聽不知所然,后來恍然大悟。這就是勤奮積累的精神,工作要秉持勤勉的態(tài)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樸實的爺爺教育總是這樣潤物無聲,卻又發(fā)人深省。
擺鐘“滴答滴答”不知疲倦地走著,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在成長這條路上,我始終謹記爺爺?shù)摹扮娧浴保嚎嚲o嚴于律己的弦,堅持警鐘長鳴,做到勤勉履職。
廉潔家風故事14
印象中我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并不是很長,早年間父親在外務(wù)工,逢年過節(jié)才回家;后來我外出讀書,讀的是寄宿制學校;再后來父親因車禍驟然離世,那時候我還不滿18歲。這一世,父親與我就像鐘表上的時針與分針,難得能團聚一次,但父親留給我的,卻是我一生用之不盡的財富。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跟著父親去山上采藥。老家在秦嶺腳下的小山村,每年八九月份,正是五味子成熟的季節(jié)。在深山密林中,七纏八繞的枝蔓上掛滿了瑪瑙一般玲瓏的五味子,一嘟嚕一嘟嚕地在樹梢間搖曳著,十分誘人。大人們采摘下來曬干賣給收藥材的商販,小孩子則大多是垂涎于它的美味。
印象中一般是起個大早,帶著饃饃和水,背著繩子口袋,拿著鐮刀斧子,父親就帶著我上山了。小時候總是對大山充滿了好奇,剛出發(fā)的時候從來都是蹦蹦跳跳地前進,不管父親在后面囑咐多少次“慢點,好好走路”,我也無動于衷。漸漸地,太陽慢慢升起,林間的鳴蟬愈發(fā)聒噪,我喪失了新鮮感,不再去關(guān)心林間竄出來的野雞野兔,手中的.螞蚱不知什么時候也丟在了路邊,看著前方父親越來越遠的背影,開始撒嬌耍賴不想走了。這個時候,父親總是停下腳步等我,然后拉著我的手,語重心長地說,“走不動了吧?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來,像我這樣,慢下來,一步一步保持勻速,走久了也不覺得累……”
我不記得自己有沒有聽得進去,大抵是沒有,要不然父親也不會說那么多次。只是后來我一直記得這句話,在我小學六年級剛轉(zhuǎn)學去縣城讀書功課跟不上的時候,在我一個人去南方讀大學極度不適應(yīng)的時候,在我大四臨近畢業(yè)對找工作茫然無措的時候,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起這句話——“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它很通俗,卻很有用。
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
父親不再外出務(wù)工后,經(jīng)村民大會選舉,擔任了村里的會計兼村民小組長。小時候,我總以為擁有這樣的“職務(wù)”很風光,后來才明白,母親為什么老是因為這個跟父親吵架拌嘴,這些所謂的“職務(wù)”,在那個時候很多人根本都看不上,用母親的話說“你領(lǐng)的那點補貼都不夠給你換鞋的,踏踏實實務(wù)農(nóng)多好!备赣H總是微笑著不做聲,村里有事依然隨叫隨到。
有一次,又有村民過來找父親調(diào)解糾紛,父親還沒出聲,母親就不樂意了,“你做的是村民小組長,又不是他們家的家長,什么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要你管”,我不知道母親的話是說給父親,還是說給來求助的村民,只是記得兩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最終父親還是去了,一如往常。后來我從母親陸陸續(xù)續(xù)的抱怨聲中慢慢了解了原委,來求助的這個村民(說起來我應(yīng)該叫大哥),家里情況不好,又沒有兄弟姐妹幫襯,自己太老實,經(jīng)常被別人欺負,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一有事就來找我父親。這次找他麻煩的是村里有名的混混,仗著在外面結(jié)交了一些狐朋狗友,在村里一貫是橫行霸道,好多人敢怒不敢言。母親不想讓父親出頭,也是怕對方耍混給家里惹上麻煩。
后來我問過父親,為什么明知道不好管,還要去管。初中學歷的父親難得地縐了一句“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見我不太懂,又解釋說“既然做了小組長,這件事就得管!蔽覜]有再問下去,但心中隱隱知道了什么叫做責任,什么叫做擔當。后來我讀大學選擇法學專業(yè),再后來到檢察院、紀委監(jiān)委工作,很大程度也跟父親的言傳身教有關(guān)。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
父親做村干部的時候,在家里專門找了個柜子存放村里的物品,不用的時候都是上鎖的,偶爾在他工作的時候,我才能看到里面的東西,大約是一些賬簿、筆記本還有錢款。這些東西他從來都不給我們碰,每次工作完,父親總是歸置的整整齊齊,然后放入一個專門的大皮包里。
記得我上初三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在整理完他的辦公物品后,很鄭重地叫我到跟前,嚴肅地跟我說:“兒子,以后萬一爸爸有什么事情,你一定要幫我把這個公文包完整地交到村委,交給你趙叔叔(指當時的村長)”,我鄭重地點了點頭說“我會的”,望著父親欣慰的表情,我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對勁!罢f什么混賬話,要交也是你自己去交”,當母親的怒吼從隔壁傳來的時候,我才明白過來,這話不吉利。父親聽出了母親的意思,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兒子,這些都是村里的資料,在我手里每一筆賬目都寫得清清楚楚、每一筆錢款都用的明明白白,我希望交接出去的時候,依然是清楚明白!蔽衣牰耍猜犚姼舯谀赣H縫紉機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時至今日,我都會想,如果能再選一次,我一定不會去接父親的話。誰都沒有想到,父親一語成讖,因為車禍,永遠留在了他41歲那一年。我在父親下葬后的第二天就把他的公文包送到了村委,交到了村長手中,并且看著村干部一筆一筆地把賬目核算清楚,把父親保管的錢款和票據(jù)交接到新人手里。隨后,我把那個空置了的公文包燒給了父親,告訴他我一直記得他參與競選時的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告訴他村委和鄉(xiāng)親們都很認可他生前的作為,告訴他此件事已了,可以安息了。
我很難說清楚父親給我留下了什么,他好像什么都沒留下,又好像留下了所有他能給予我的最美好的東西。就是在父親去世的第二年,在那個漫天凄風冷雨的秋季,我默默地收拾起行囊,踏上了南下求學的火車,從此一直沿著父親期望的方向堅定地走去……
廉潔家風故事15
母親今年76歲了,阿拉伯數(shù)字也不識一個,但特別有她的“信仰”。我很小的時候,她牽我的手走在路邊,指著地上一塊牛糞說:“你看,人家在周圍畫了一個圈,你就不能撿了,這就是規(guī)矩!
1986年夏天,我初中畢業(yè),進入高中的大門已經(jīng)打開,但能不能進去,學費說了算。由于父親常年生病,家里也沒有值錢的東西,當時,鄰居親戚又來勸母親說,孩子也大了,就別上學了。
母親看出我的不甘心,并堅持讓我繼續(xù)學業(yè)。告訴我說:“人都得逼自己,沒人能幫你,繼續(xù)上學,學費就靠你自己了!”在母親的張羅下,我還不到14歲,每天天還不亮,就騎車到20公里外的冰糕廠,批發(fā)冰糕去買。心里有目標,干活就特別賣力,一天下來,也能賺幾塊、甚至是十幾塊錢了。
有一次,由于冰糕廠停電,關(guān)門歇業(yè),村里同去冰糕廠的幾個人,都氣不打一處來,好像要把冰糕廠搬走才解恨。同村的大哥,見后門口有一鐵桶,一不做二不休,拿給我說:“你最需要錢,帶回去吧!”于是,塞進我的自行車后座的箱子里,一溜煙的跑回家去。
母親知道后,把同村的大哥狠狠罵了一頓,讓他陪著我,一定要把這鐵通還回去。她的話,至今在耳畔回響:“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老天爺?shù)难劬γ髁林牵涯阌浽谫~本上,你一輩子都還不起!”
一個暑假,我賺的錢已經(jīng)足夠高中一年的學費了,母親的一舉一動,都告訴我,成功是用辛勞換來的,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有歪心思,更不能走歪路。現(xiàn)在,面對困難,我還想起母親的話——人都得逼自己!不能等、靠、要,更不能私自占有。
從這以后,母親常常給我講地主和高利貸的故事。她說,人這一輩子,是不能借貸的,不能為了解決了一時的困難,借的越來越多,搞得一輩子都爬不起來。
母親因為自己不識字,卻格外重視讀書,重視榮譽和名聲。讀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我大都要去田里割草,給家里的牛羊吃。但也有例外,就是哪天老師布置了作業(yè),我就可以待在家里,或者到同學家去做作業(yè),這比割草要優(yōu)先多了。
有一次,別的孩子都放學回家了,我卻遲遲沒有到家,母親憂心忡忡,她跑去問鄰居的孩子,我怎么沒回來,是不是犯了什么錯誤了。當聽說學校開表彰會,我在等著領(lǐng)獎狀的消息,母親的臉上,自豪就油然而生。多干點活,對母親來說,是再小不過的事了,每看著家里墻上貼著的獎狀,勝過萬貫家財,這是她的希望,這些更能讓她精神抖擻,干活從不感到累。
母親大道理不會說,但心里懂,有信仰。她常說:“跟好人學好人”“多替別人想想”“別讓人家生氣”“要靠自己”等等。這些散發(fā)著泥土清香的三言兩語,看似不“高大上”,卻一樣樸素感人,既聚正氣,還接地氣。直到現(xiàn)在,母親在電話里,還常常嘮叨這些話。
后來我上大學,有了工作,讀書一直陪伴著我,特別是名人自傳,家訓家書之類。期間,我閱讀了《誡子書》《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有關(guān)家風的'書,字字箴言,這些優(yōu)秀的家庭文化多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母親的言行,豈不正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寫照嗎。
前幾年,母親被推為村里寺廟的領(lǐng)頭人,她每逢什么節(jié)日,都要去燒香拜佛,祈福平安,之前常常嘮叨的話,也慢慢成了她“信仰”的一部分。有一次我和她聊天,她說:“你們共產(chǎn)黨人有信仰,群眾也應(yīng)該有個信仰,我信我的,你也要信你的!”
【廉潔家風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家風的故事01-29
我的家風故事11-24
家風小故事04-15
我家的家風故事02-03
我的家風故事【必備】06-07
家風家訓小故事03-13
我的家風小故事01-24
(通用)我的家風故事01-26
家風的故事(經(jīng)典15篇)04-11
(精華)我的家風故事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