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1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者蘇軾,認識文體賦。
2、掌握本文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
3、體會本文景、情、理完美融合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
通過講授、問答、師生共同探究文章重難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探討本文中的人生哲理,認識蘇軾的人生感悟,倡導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2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
現(xiàn)階段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重點由繼續(xù)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逐漸轉(zhuǎn)移到“鑒賞”的層面,并嘗試文言文閱讀研究性學習《赤壁賦》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結合的典范。學習本文,在準確把握文言知識、疏通文意的基礎上,還應該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鑒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F(xiàn)在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困惑、碰到挫折。文章中蘇軾面對挫折的那種坦然、達觀的態(tài)度,能對他們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啟發(fā)作用。以《赤壁賦》為載體,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3重點難點
1、如何理解作者對人生的看法。
2、個性化鑒賞:景、情、理的融合。
4教學過程
4.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第一學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有道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這時我們不防走向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導師,它能撫慰人的心靈,能開闊人的胸懷,能陶冶人的情操,能啟迪人的智慧。有這樣一位文人,他的山水之行,卻成了他筆下的一篇美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一篇千古美文《赤壁賦》。
二、文學知識
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國北宋文豪。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和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與韓愈,柳宗元,黃庭堅并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等。
背景簡介:《赤壁賦》是蘇軾于“烏臺詩案”獲釋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所作。元豐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兩次游覽黃州城外的赤壁,寫了兩篇游記,后人習慣稱前一篇為《赤壁賦》或《前赤壁賦》,稱后一篇為《后赤壁賦》。這里所選的是前一篇。
文體簡介:賦是一種文體,最早見與戰(zhàn)國后期荀況的《賦篇》,到漢代形成特定的一種文體,有“漢賦”之稱。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賦講究詞采、對偶、韻律和鋪敘,常采用主客對答的形式,有詩歌和散文特點。到了到中唐,賦又出現(xiàn)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求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稱為“文賦”、“散賦”。到了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賦。象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都是文賦的佳作。本文就是一篇文賦,是一篇記游散文。
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tǒng)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代表的是蘇軾的兩種矛盾思想。一種是被貶的悲觀與失意,一種又是不愿陷入這種痛苦之中的渴求。蘇軾正是運用這一傳統(tǒng)手法完成了自己思想的一次蛻變.。
三、檢查預習
1、概述各段大意
2、對蘇子、客這兩個人物,你是怎樣理解的
四、課文研習探討:
1、了解作者被貶的心境:
1079年7月,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次年元月,被當朝政客謂之:“訕謗圣,擾朝政”被貶,流放至黃州。這是蘇軾人生的第一次被貶。他的心境如何?
多媒體展示:《卜算子》用極美的意境道盡了他的精神遭遇: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正是這種難言的孤獨,使他徹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鬧,去尋找無言的山水,去尋找遠逝的古人。于是來到了黃州赤壁。
2、學習第一段,寫夜游赤壁的景、情。
、沤處熤v解: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點明時間、人物、地點。這是寫賦的筆法,如一首詩歌前的小序。
知識點:壬戌:中國古老的記年法,即天干地支記年法。這是一種六十進制的記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既望:古代以農(nóng)歷十五為“望”,十六為“既望”。“既”是已經(jīng),已經(jīng)過了十五。(《后赤壁賦》“是歲十月之望“,即十月十五。)
⑵學生閱讀畫出:描寫的景色,敘寫的事情,抒發(fā)的感受。﹙幫助學生理清背誦的思路﹚
⑶看到的美景:①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學生描繪:清風緩緩地吹來,水面不曾泛起一絲波紋。
教師講解: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得益彰。赤壁美麗的夜景涼爽宜人,此時的游人怎能不愜意。
.知識點:敘:緩緩興起:起,起來
、谠鲁鲇跂|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學生描繪: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在南斗星和牽牛星之間徘徊。
教師講解:“徘徊”二字用得好。用了擬人的手法,將月亮當成人來寫,,賦予月亮人的靈性,不止寫出月亮的緩慢移動,也以月亮的多情來表現(xiàn)游人對赤壁美景的眷戀,逼真?zhèn)魃。用“徘徊”寫月光移動,古詩常見,如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可憐樓上月徘徊”及李白《月下獨酌》“我歌月徘徊”。此處既寫出了月亮移動的緩慢(似動非動),又寫出了身在小舟隨波蕩漾的視覺效果。
知識點: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倒裝句,介賓短語后置。少焉:一會兒。斗牛:古人把天空劃為二十八星宿,斗牛是兩個星宿的名稱,這里泛指夜空中少數(shù)明亮的星點。
、郯茁稒M江,水光接天。
學生描繪: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的光色與天的光色相連接。
教師講解:一個“橫”,一個“接”寫出了秋江浩瀚無邊,渾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隨之疏朗、開闊。
、茸龅拿朗拢孩倥e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學生描繪:舉起酒杯向同伴敬酒,朗誦《月出》里月光皎然相照的詩句和美人婀娜多姿的詩句。
教師講解:“明月之詩”“窈窕之章”,指《詩經(jīng)陳風》里《月出》詩的第一章。在重章疊唱的反復詠嘆中抒寫了主人公對月光下美人的愛慕和盼而不得的煩躁。明月和美人是詩中兩個最為突出的意象。吟唱這樣的詩,是為了引出下文“”望美人兮天一方”的一句。
秋夜泛舟,迎風賞月,暫得歡愉的作者把酒吟詩,忘懷世俗,可謂逍遙自在。
知識點:屬:通囑,勸酒。借代明月之詩,窈窕之章都代指好的文章。明月,窈窕都泛指美好的事物。﹙翻看《名師金典》37頁“明月之詩”“窈窕之章”﹚
、诳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學生描繪:任憑如一片葦葉一樣的小船去往哪里,越過浩蕩渺遠的萬頃江面。
教師講解:用對仗的語句描寫出了游人泛舟赤壁的美妙之感,就如同在浩渺宇宙間翱翔,一個“縱”,“凌”兩個動詞極為傳神的寫出船的輕盈及游人心情,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知識點:縱:任憑。如:往,到。凌萬頃之茫然:倒裝句,定語后置。
、上硎艿降拿栏校孩俸坪坪跞珩T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學生描繪:如葦葉般的小船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多么遼闊啊,就象是凌空駕風而行,不知將停留在何處。飄飄揚揚好像離開了人世而獨立無依,就像身上長出了翅膀在向仙界飛升.
教師講解:此刻,蘇軾泛舟來到這千年前的古戰(zhàn)場,內(nèi)心忽而變得澄澈透明,了若止水,達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的本初心靈境界。,便驀的有一種清幽虛化、舉重若輕的生存狀態(tài)。
知識點:馮﹙píng﹚:通憑,乘。﹙暴虎馮河bàohǔpínghé:暴虎:空手打虎;馮河:徒步過河。徒手和虎搏斗;蹚水過大河。比喻勇猛果敢。﹚虛:太空。御:駕。遺世獨立:超然獨立于現(xiàn)實世界之外。羽化而登仙: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這里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的意思)
3、總結:此段情景交融。蘇軾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懷抱之中,盡情領略秋江夜色之美,清風、白露、江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之美,真是足以令人賞心悅目。此時他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大自然給被貶的蘇軾,得到心靈的撫慰,讓他暫得歡愉。
板書: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
感情基調(diào):樂
大自然,撫慰人的心靈。
﹙學生以抒情的語調(diào)齊聲誦讀,體悟蘇軾的歡愉之情﹚
課外作業(yè):展開想象,用豐富的語言描寫這段文字。
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2
一、學習目標:
。保盐瘴馁x特點,誦讀、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
。玻e累文言知識,積淀文言語感。
。常w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結合作者的處境,體驗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說明:把握文賦的有關特點,注意掌握節(jié)奏快慢和音調(diào)高低,有助于更好地進行誦讀;而通過有感情的誦讀有助于進一步的品味鑒賞課文的語言,體會作者遣詞用字的妙處;體會作者通過精妙的語言描繪動人的情境,抒發(fā)情感,表達人生感悟。這些目標體現(xiàn)散文鑒賞方法的指導,也要求學生對作者思想情感有較深的體會和感悟,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二、文言知識檢查:
1.通假字
。1)舉匏樽以相屬 (通“囑”,勸酒)
。2)山川相繆 (通“繚”)
。3)馮虛御風 (通“憑”)
。4)扣舷而歌之 (通“叩”)
2.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名作狀)
。2)順流而東也 (名作動)
。3)侶魚蝦而友麋鹿 (意動)
(4)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ㄊ箘樱
3.特殊句式
。1)何為其然也 (賓語前置)
(2)而今安在哉 (賓語前置)
。3)客有吹洞簫者 (定語后置)
。4)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狀語后置)
4.重點字詞:
七月既望 縱一葦之所如 正襟危坐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而卒莫消長也
三、導入: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對蘇軾的評價:
“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位瑜珈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蘇軾曾在《自題金山畫像》自嘲: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庇嗲镉暝凇短K東坡突圍中》感慨: “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
四、寫作背景
1、“烏臺詩案”
蘇軾因為反對新法,并在自己的`詩文中表露了對新政的不滿,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彈劾,被扣以莫須有的罪名抓進烏臺,一關就是4個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寫的詩的由來和詞句中典故的出處。在當時蘇軾已是認定自己必死無疑。因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慣例,以及眾人的營救,使得蘇軾免于一死,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2、黃州生活:
元封三年正月到黃州,蘇軾一住就是五年,在這里他生計困難,在友人的幫助下,開了幾十畝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號“東坡居士”。在這里,他經(jīng)常來赤壁磯頭游覽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蘇軾又來到赤壁。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后來蘇軾又兩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長江,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前后《赤壁賦》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五.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依托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字,疑難處作標記。
2、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課文,用文中的詞語高度概括作者的情感變化。
問題一:
1.蘇軾在游赤壁時心情是如何變化的? 樂——愀(悲)——喜
六、賞析課文,理解哲理
精心設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
問題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2、蘇軾在游赤壁時心情為何而樂?
3、悲又從何而來?
4.蘇軾又是如何從悲情中走出來的?
5.表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2.蘇軾在游赤壁時心情為何而樂? 良辰美景:
清風明月、碧水萬頃、水天一色,遼闊曠遠,展現(xiàn)了一幅優(yōu)美的秋江夜游
圖。 賞心樂事:
友人相聚、泛舟江上、暢飲美酒、詠詩誦文、迎風賞月的舒暢飄逸、羽化
登仙的境界。
3、悲又從何而來?
從歌聲中來:予懷渺渺,美人一方。 (政治失意) 從簫聲中來:如怨如慕 ,如泣如訴。 (簫聲幽怨) 從歷史人物中來: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人生無常) 從個人境遇中來:吾生須臾,長江無窮;
一葉扁舟,滄海一粟。(生命短暫、渺小)
4.蘇軾又是如何從悲情中走出來的? 變與不變:
水 月 人 變 逝者如斯 盈虛如彼 生老病死 不變 未嘗往也 卒莫消長 代代相承
取與不。浩埛俏嶂,雖一毫而莫!
共適萬物: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5.表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開懷暢飲,興盡入眠,忘情塵世, 不知東方既白!
蘇軾的悲情從哲學思辯中、從自然美景中解脫了出來,這種理性的思辯使他樂觀曠達! 、
七.課堂小結
1.寫景、議論、抒情的緊密結合。
結構
一層:夜游之樂
、俜褐鄢啾冢髴验_朗 (樂) 景
二層:樂極悲來
②飲酒放歌,簫音怨慕 (轉(zhuǎn)悲) 情 ③慨嘆人生,苦短失意 (悲)
三層:因悲生悟
、芴K子作答,妙語解頤 (轉(zhuǎn)喜) 理 ⑤主客盡歡,忘情塵世 (樂)
2.人生的低谷,精神的高峰!
一路艱辛,一路坎坷,一路無奈,蘇軾沒有消沉,沒有失落,而是選擇樂觀與豁達!赤壁記載了蘇軾的崛起,赤壁沉淀的蘇軾的不屈!赤壁訴說著蘇軾的豪邁與詩情不朽!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刺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法國《世界報》在全球范圍內(nèi)評選出的12位世界級杰出人物,蘇軾成為中國唯一入選者,被授予“千古英雄”稱號。
然而,正是這位備受后人景仰的文學巨匠,在其從政為官期間竟3次遭貶謫,行遍人間崎嶇路,嘗盡酸甜苦辣情,歷盡排擠、打擊和屈辱。
面對這殘酷的命運,蘇軾卻始終挺直脊梁,笑看得失榮辱,用曠達之心鑄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八.拓展閱讀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九.課后作業(yè)
1.背誦全文,完成配套練習,總結積累文言知識;
2.課后參考作品:林語堂《蘇東坡傳》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蘇軾《赤壁賦》第二課時教學簡案11-02
《赤壁賦》第一課時教案08-27
《赤壁賦》第三課時教案設計07-30
《赤壁賦》第3課時學案09-03
《赤壁賦》教案11-17
赤壁賦教案08-30
赤壁賦教案11-02
《春聯(lián)》第二課時教案07-28
《赤壁賦》三課時教學實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