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亭》詩歌鑒賞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江東猶苦戰(zhàn),回首一顰眉。
杜甫詩鑒賞:
這首詩作于上元二年(761),那時杜甫居于成都草堂,生活暫時比較安定。表面上,“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與那些山林隱士的感情沒有太大的不同;然而一讀三、四兩句,卻從中體悟到詩人憂國憂民的焦灼心理。
“ 水流心不競”,是說江水如此滔滔,仿佛是為了什么事情,爭著向前奔跑;而我此時卻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爭。“云在意俱遲”,是說白云在天上飄浮,那種舒緩悠閑,與我此時的閑適心情全沒兩樣。
因此仇兆鰲主說它“有淡然物外、優(yōu)游觀化意”。(《杜詩詳》)。
“水流心不競”,本來心里是“競”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覺得平日如此棲棲遑遑,畢竟無謂,心中陡然冒出“何須去競”的一種念頭來。“云在意俱遲”也一樣,本來滿腔抱負,要有所作為,而客觀情勢卻處處與自己為難。在平時,本是極不愿意“遲遲”的,如今看見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覺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討苦吃,應該同白云“俱遲”才對了。
“ 水流心不競”,“不競”泄露了詩人平日的“競”。
真是“正言若反”,在詩人卻是不自覺的。
下面第三聯(lián),更是進一步揭示出詩人的真實心理。
“ 寂寂春將晚”,帶出心頭的寂寞;“欣欣物自私”, 透露了眾榮獨瘁的悲涼。這是一種融景入情的`手法。
晚春本來不寂寞,詩人此時處境閑寂,移情入景,自然覺得景色也是寂寞無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爭奇斗艷,欣欣向榮,然而都與己無關,引不起自己心情的欣悅,因此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當然,這其中也不全是個人遭遇上的感慨,但正好說明詩人此時心境并非是那樣悠閑自在的。
杜甫作此詩時,安史之亂未平。李光弼在這年春間大敗于邙山,河陽懷州皆陷。詩人雖然避亂在四川,暫時得以“ 坦腹江亭”,但始終未忘記國家安危的,因此詩的最后,就不能不歸結到“江東猶苦戰(zhàn),回首一顰眉”,又陷入滿腹憂國憂民的愁緒中去了。可見杜甫這首詩表面上悠閑恬適,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悶。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詩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