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甫草堂:一個中國人的杜甫情結
和千千萬萬中國人一樣,我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本里與杜甫相遇: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稚氣的童聲在老師的引領下朗朗而讀,韻律和節(jié)奏、工整的對仗、美好的意象、明快的情緒……從這首《絕句》中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感和文字的美感,那是最早的文學啟蒙。
后來,我讀到了更多的杜甫詩作:《春夜喜雨》、《望岳》、《春望》、《石壕吏》、《江畔獨步尋花》、《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我沒有統(tǒng)計過,但杜甫很可能是入選語文教材詩歌最多的詩人,伴隨了我的整個校園生活。巧合的是,我最喜歡的杜詩都是他在成都草堂中留下的作品,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
今年初,西南遭遇百年不遇大旱,我便在心里默默念誦這首詩,而每次去草堂我也喜歡選擇下雨或雨后時分,好雨滋潤下的草堂最美。同樣被這首詩感染的還有老外,2009年,韓國導演許秦豪來到草堂拍攝電影,片名就叫《好雨時節(jié)》。
毛澤東將杜甫的詩歌稱為“政治詩”,《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樣的“政治詩”出現(xiàn)在稍高年級的課本中,那個清新明快的杜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苦難憂傷的憤怒老頭兒,太沉重,離一個學生的生活太遠,我很快淡忘了這些詩。
后來就工作了,和杜甫一般流浪南北,居無定所,在6年的租房生活中我搬了10多次家,買房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無奈囊中羞澀、捉襟見肘,“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千萬間廣廈中哪里是我的一間呢?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腦海浮現(xiàn),我感同身受,與杜甫心有戚戚焉!相信這也是廣大中國房奴的心聲。感動于他為了讓千萬廣廈大庇天下寒士,自己受凍死亦足的博大情懷,如果活在當代,他一定是最受房奴擁戴的城建部部長。
后來我終于買了房,而且被“草堂”了——我住的小區(qū)名叫“盛世草堂”。今天的草堂是成都二環(huán)路內(nèi)環(huán)境最美的地方,周邊的房地產(chǎn)紛紛沾光,取名必帶“草堂”二字,盡管其環(huán)境、建筑風格和草堂沒有任何關系。比如我的小區(qū),和草堂的唯一聯(lián)系大概就是入口處墻壁上的杜甫浮雕像,與一旁的門衛(wèi)一起每日迎來送往業(yè)主。這小區(qū)臨二環(huán)路,車聲嘈雜,好在距離草堂只有步行20分鐘的路程,拜訪草堂、融入杜甫氣場就成為我逃避喧囂、平靜內(nèi)心的最好方式。
這么看來,杜甫將要伴隨我一生了。這也是眾多中國人的情結,何以見得?兩個數(shù)字足以說明:1000多年來,杜甫粉絲收集、刊印的杜詩版本多達700多種;而中國各地修建的杜甫草堂則多達37處,在中國文人中,只有杜甫享有如此殊榮。究其因,杜甫以饑寒之身懷濟世之志,由自身的苦難推及人民疾苦、國家安危,悲天憫人的情懷感動了中國人;而他在成都隱逸生活時描寫的田園和自然之美,不僅與成都建設現(xiàn)代田園城市的發(fā)展方向一脈相承,更是當下中國人的向往,正如那句話所說: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隱居夢,或隱于野、或隱于市。
成都的杜甫草堂是全國草堂中最有名的一處,以至于一提到草堂,毫無疑問,那是指成都的草堂。所以曾5次游覽草堂的鄧小平說:到成都不游草堂,等于沒來成都。
在成都的草堂中,一些細節(jié)讓我感受到中國人對杜甫的深厚情誼和良苦用心。
大廨是草堂的第二重建筑,廨,指官員辦公的廳堂,杜甫一生頗不得志,心向仕途卻大官當不上、小官當不長,當然沒有什么像樣的官署,后人修建大廨,寄托了讓他永生為官的愿望。
大廨中立著一尊杜甫塑像,瘦骨嶙峋、滿面愁容,苦難生活將他的腰壓成彎月,這是他的晚年形象;在他后面,詩史堂中的另一尊杜甫像則英氣勃發(fā),是壯年形象,這兩尊像都非常寫實,是當代作品,敞放著任人撫摸拍照。而最后一重建筑工部祠中的杜甫像塑造于清朝,因為是文物,置于龕內(nèi)高高供奉,這是杜甫的中年形象,面容飽滿、細皮嫩肉、白白凈凈、神色輕松,標準的官員和成功人士模樣,與杜甫的境遇完全不符,他是人們愿景中的杜甫形象,同時也寄托了大眾的祝愿:他這一生夠苦了,讓我們?yōu)樗麑崿F(xiàn)抱負,過上想要的生活吧!
杜甫生平*顛沛流離的一生
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省鞏縣(現(xiàn)鞏義市),適逢唐朝盛世,杜甫的十三世祖上杜預是晉代有名大將軍,父親、祖父都是唐朝縣級官員,母親也出身望族,家境不錯。
杜甫從小就表現(xiàn)出文學天賦,中國文人素有游學傳統(tǒng),以開闊眼界、結交名流。杜甫從19歲開始云游晉豫(山西、河南一帶)、吳越(江蘇、浙江一帶)、齊趙(山東、河北一帶)各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豪情滿懷、壯志凌云。公元744年,他與李白、高適相會,三大詩人把酒論詩、攜手同游,成為文壇千古佳話。
35歲那年,杜甫前往京師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因昏官污吏玩弄權術而落第,自此旅居長安十年,此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他靠賣藥和朋友接濟勉強度日。39歲那年,杜甫作三大禮賦直接投給朝廷展示才華,雖得到唐玄宗賞識,但唐玄宗沉湎于楊貴妃溫柔鄉(xiāng),疏于政事,朝廷腐壞,杜甫并未獲得機會。直到公元755年,44歲的杜甫才謀得一小小官位。此時安史之亂(叛軍攻打長安,從公元755持續(xù)到763年,是導致唐朝由盛而衰轉折的戰(zhàn)爭)臨近,民不聊生,年底,杜甫的孩子被餓死,安史之亂暴發(fā),唐玄宗逃到成都避難,杜甫則在舉家逃難途中被叛軍抓回長安,后逃出拜見流亡途中的唐肅宗,先被封為左拾遺高官,后因仗義執(zhí)言觸怒肅宗而被貶,杜甫深受打擊,拖著病身棄官舉家輾轉甘肅入蜀。
從公元759年底開始,杜甫在四川生活了近五年半,其間除因蜀中官員叛亂而流亡川北一年多外,其余三年零九個月均居住在成都西郊草堂,因朋友嚴武提攜,杜甫曾在蜀中做了半年官,其余時間均歸隱草堂,過著樸素安寧的生活。
公元765年4月,朋友去世,杜甫再度漂泊,下重慶,出三峽,入瀟湘,晚年的他半瞎半聾,于公元770年59歲時病死在湘江的破船上,一生漂泊流浪,但遺作中依然滲透出濃烈的憂國憂民情懷。
杜甫草堂的前世今生
杜甫到達成都后,先客居浣花溪畔的寺院,后在朋友接濟下,在萬里橋西、百花潭北、“浣花溪水水西頭”建成草堂,占地一畝,“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杜甫離開成都后,鄰居任氏住進草堂,她是四川官員崔寧的小妾,也就是傳說中的浣花夫人,因曾帶兵保衛(wèi)成都而受到尊敬,今天草堂花徑旁的浣花祠就是紀念她的祠堂。草堂經(jīng)任氏修繕擴建后面貌一新,后任氏將房舍施與寺院,即草堂寺。
公元902年五代時,前蜀宰相、詩人韋莊尋得破敗的草堂舊址,重建茅屋,并居住于此。后來的宋、元、明、清各代,草堂屢建屢敗、屢敗屢建達13次,從最初的一間茅屋發(fā)展到后來的4進院落。宋代時在墻壁上繪杜甫像,立26塊石碑,遍刻1400多首杜詩,草堂成為正式祠宇;明代建工部祠及配殿,建立書院,鑿池引水,修整園林;明末,張獻忠剿四川毀了草堂;清嘉慶16年(1811年)草堂重建,確立了中軸線對稱的多重院落布局,并在工部祠立陸游、黃庭堅像陪伴杜甫,擴為四進院落,形成今日格局。
民國時期,戰(zhàn)亂頻仍、軍閥割據(jù),草堂一度成為軍隊駐地,門窗被拆、楹聯(lián)被毀,凋零頹敗。新中國成立后,草堂獲得新生,1955年杜甫草堂紀念館開館,1984年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為還原詩人當年生活,豐富景觀,1997年2月在工部祠旁建成了茅屋院落。2001年在茅屋附近發(fā)現(xiàn)了唐代民居和生活遺跡,并于2004年底建成陳列館開放。新景與古跡輝映,唐時生活場景生動再現(xiàn)眼前。
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館由草堂寺、草堂舊址陳列館、梅園三部分組成。草堂寺為寺院遺存,這里的大雅堂舊為大雄寶殿,近年重建了萬佛樓,可以登高遠望草堂全景;梅園是舊時國民政府官員的私家花園,有水榭、一覽亭等建筑;舊址陳列館是草堂精華,草堂的重要文物大多分布在這片沿中軸線分布的紀念建筑區(qū),包括:
碑刻:草堂現(xiàn)存明清碑刻近30通,大多置于工部祠、柴門,或鑲嵌墻壁,或立于地面,其中明朝杜甫石刻像碑(刻于1602年)和清朝畫像石刻是珍品,故宮博物院也藏有類似杜甫石刻像。此外,工部祠內(nèi)的兩通清代石刻草堂全景圖也很珍貴。
古版杜詩:草堂館藏各種版本的杜詩上萬冊,不乏珍本。最珍貴的是800多年前的南宋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全集共20卷,現(xiàn)殘存6卷,字體清朗、刻工細膩、墨色雅致、紙質綿薄、品相上佳,為絕世孤本,上有朱德、陳毅等名人題詞。此外,草堂還藏有宋、元、明、清杜詩珍貴刻本。
杜詩書畫:草堂藏有祝枝山、董其昌、鄭板橋、吳昌碩、張大千、傅抱石、徐悲鴻、齊白石、劉海粟、李苦禪、黃永玉等明、清、近現(xiàn)代畫家以杜詩為題材的書法和繪畫作品,每年一次精選其中部分展出。
園林*月白風清一草堂
草堂建筑共有五重,依中軸線排列,是中國傳統(tǒng)紀念祠宇格局,既具官署氣派,也以流動水景、清幽園林來營造居家庭園氛圍,既莊重、深邃,也含蓄、親切,別具一格。
草堂建筑樸素典雅,均以川西民居的木質穿斗結構為框架,四檐均平直轉角(而不是相鄰草堂寺的飛檐翹角),體量上也接近民居,讓人產(chǎn)生恍若詩人故居的親切感。草堂所有建筑均不加裝飾雕琢,簡潔明快,頂覆青瓦,墻施粉,楹柱、門窗漆以羊肝紅,梁架涂以土紅,在蒼翠林木掩映中格外清爽雅致,清人以“月白風清一草堂”道出了它的獨特氣質。
草堂的園林以再現(xiàn)杜詩意境為出發(fā)點進行營造,層次豐富,林木繁茂,植物多樣。樹以楠樹和竹林最具特色,花則以梅花和桂花為代表,都是杜甫喜愛的植物,都曾出現(xiàn)在他的詩中。
楠樹是中國南方佳木,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樹形美、木質好,但生長緩慢,對環(huán)境要求高(草堂楠樹一度大量枯死),在城里難得一見。當年,杜甫依一棵200年樹齡古楠樹營建茅屋,后該楠樹被風雨所毀,杜甫寫下《楠樹為風雨所拔嘆》,痛惜:我有新詩何處吟,草堂自此無顏色。為告慰詩人,明清時人們在草堂廣植楠樹,如今,園中楠木成林(成都市共有古楠樹37株,其中34株在草堂內(nèi)),疏密有致,古人當倍覺欣慰。
竹是中國文人的愛物,也是四川特色,杜甫當年就居于竹林。今日草堂大量植竹,有慈竹、綿竹、苦竹、金竹、斑竹等品種,蒼翠蔥蘢、清新靈動,與古楠、香樟的蒼莽氣勢相呼應,構建出古、雅、幽、秀的草堂園林。
在草堂詩史堂前,回廊環(huán)繞的梅園古色古香,每年人日,梅花綻放報春,人們吟詩游園緬懷杜甫,是成都的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而待到中秋,園中金桂、銀桂、月桂十里飄香,令人陶醉。
附:草堂各常設主題展索引:
“詩圣著千秋”為杜甫生平主題展,位于詩史堂東面;
“草堂留后世”為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主題展,位于詩史堂西面;
恰受航軒展出不同年代的杜詩版本,位于工部祠西南角;
盆景園回廊展出名家杜詩書法木刻,位于花徑旁;
大雅堂展出12尊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塑像,位于草堂寺區(qū)域、南門內(nèi)第二進院落。
觀鳥*兩個黃鸝、一行白鷺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無數(shù)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薄鞣N鳥類在杜詩中閃亮登場。今天的草堂和浣花溪以濕地、湖泊、森林營造出適合鳥類棲息的環(huán)境,更有僧人和市民前來放生鳥兒,鳥的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是成都市區(qū)最好的觀鳥地,成都市觀鳥協(xié)會在浣花溪設立了成都首個固定觀鳥區(qū),2007年還舉辦了中國觀鳥節(jié)。
草堂、浣花溪有記錄的鳥類近100種,其中白鷺數(shù)量多、體型大,最為常見;灰鷺、白頭鵯、棕頭鴉雀、大山雀、翠鳥、紅頭長尾山雀、白頰噪鹛、棕背伯勞、樹麻雀、珠頸斑鳩等也常見;壽帶、黑枕黃鸝、發(fā)冠卷尾、普通鵟、家燕、金絲雀、黒尾蠟嘴雀、淡眉柳鶯、黃腰柳鶯、火冠雀、啄木鳥等則是季節(jié)性鳥類,春夏可見。
草堂鴿舍周圍、浣花溪萬樹山上林木繁茂,遮天蔽日;滄浪湖南的白鷺洲不受人類干擾,湖中魚蝦豐富,引來百鳥筑巢,都是不錯的觀鳥點。
品茶*禪意草堂
草堂清幽古樸寧靜,富有禪意,禪茶一味,在這里品茶是不錯的選擇。草堂內(nèi)的茶園啜茗園已歇業(yè),推薦堂外的四處地方:
南門東側院內(nèi)的江村茶社,緊鄰市美軒食府,可餐可飲,最便宜的茶10元一杯;
正門(西門)北側30米處詩圣園內(nèi)的草堂一味檔次較高,有白(銀針)、黑(普洱)、綠、紅(滇紅、祁門紅)、黃(君山銀針)、花等茶品,可為購茶客人現(xiàn)場炒制提香,新茶上市季節(jié)更可現(xiàn)炒現(xiàn)賣現(xiàn)泡。普通茶20-40元/杯,96-398元/壺,有茶道服務。還可供餐,普通素菜10元、葷菜20-30元,面條10元/2兩。該茶樓旁設有琴社和書吧;
滄浪湖河心島上的成都文藝之家,提供茶和咖啡,面對平湖鷺影,風景無敵,這里經(jīng)常舉辦畫展,可以看到最活躍的成都藝術家的作品;
清水河邊、浣花溪水閘旁的茶園,有浣花、川西、水閘三家,是普通市民百姓光顧之地,最便宜的素毛峰平日5元、周末8元。
草堂攻略:
草堂有南、北、西三個門,交通最方便的是北門,但這是后門,建議你從正門——西門進入,這是草堂舊址陳列館建筑中軸線的開端。
坐35、59、82、170、165、503路車在青華路西站下車,沿草堂路南行約200米即可到達草堂路28號、浣花溪邊的正門;繼續(xù)前行200米到達南門;若坐19、35、47、58、82、84、503路則可到達北門。
草堂門票60元,有償提供英、日、韓語種的講解服務,10人以內(nèi)100元/次。草堂內(nèi)絕大部分景點有英、日、韓文文字介紹,但楹聯(lián)、詩詞沒有,導游的講解能加深你的了解。
草堂景觀豐富,若中午沒游覽完畢的話,可直接從園區(qū)進入南門旁的市美軒食府用餐,提供中餐、小吃,飯后回到園內(nèi)繼續(xù)游覽。北門以東100米外的陳麻婆豆腐、龍抄手是成都老字號,這里還有各種火鍋、小吃店等可供選擇,是草堂附近最集中的餐飲場所。
【杜甫草堂:一個中國人的杜甫情結】相關文章:
杜甫草堂游記04-23
杜甫草堂的簡介01-31
關于杜甫草堂的簡介08-21
對杜甫草堂的贊美句子10-13
杜甫草堂園林特色06-28
杜甫草堂英文導游辭06-17
成都草堂,杜甫的詩樂園03-31
杜甫草堂的作文(通用24篇)10-21
游杜甫草堂作文(精選27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