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采蓮曲》古詩鑒賞

        時間:2022-12-16 08:50:57 古詩 我要投稿

        《采蓮曲》古詩鑒賞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采蓮曲》古詩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采蓮曲》古詩鑒賞

          《采蓮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齡

          原文: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鑒賞: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

          詩的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采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前兩句側(cè)重于客觀描寫,后兩句側(cè)重于寫主觀感受,客觀描寫與主觀感受相結(jié)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現(xiàn)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優(yōu)美意境。

          如果把這首詩看作一幅《采蓮圖》,畫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蓮少女們。但作者卻自始至終不讓她們在這畫面上出現(xiàn),而是讓她們夾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yōu)美意境。這樣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獨具匠心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組成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闭f女子的羅裙綠得像荷葉一樣,不過是個普通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風(fēng)光”,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fēng)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艷麗如同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喻也不算新鮮。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好象鮮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lián)成一體,讀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jīng)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

          第三小分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細察時才勉強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忽然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形。然而,正當(dāng)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笆加X有人來”要和“聞歌”聯(lián)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于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加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明顯出現(xiàn)在畫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因為這樣描寫,才能留下悠然不盡的情味。借助動詞,展現(xiàn)采蓮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表現(xiàn)出采蓮女天真浪漫、朝氣蓬勃的性格。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昌齡被貶龍標(biāo)時所做,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七載(748)夏。有本事載,王昌齡任龍標(biāo)尉已經(jīng)有了一段時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biāo)城外游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dāng)?shù)厍蹰L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蓮曲》。

          名家點評

          明·瞿佑《歸田詩話》:貢有初,泰父尚書侄也,刻意于詩。嘗謂予曰:“……王昌齡《采蓮詞》……意謂葉與裙同色,花與臉同色,故棹入花間不能辨,及聞歌聲,方知有人來也。用意之妙,讀者皆草草看過了!

          明·顧璘《批點唐音》:此篇纖媚如晚唐,但不俗,故別。

          明·鐘惺《唐詩歸》:從“亂”字、“看”字、“聞”字、“覺”字、耳、目、心三處參錯說出情來,若直作衣服容貌相夸示,則失之遠矣。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容貌服色與花如一,若不聞歌聲,安知中有解語花也?景趣天然,巧絕,慧絕。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艷情有述歡好者,有述怨情者,《三百篇》亦所不廢,顧皆流覽而達其定情,非沉迷不反,以身為妖冶之媒也。嗣是作者,如“荷葉羅裙一色裁”、“昨夜風(fēng)開露井桃”,皆艷極而所止。

          清·黃叔燦《唐詩箋注》:梁元帝《碧玉詩》“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意所本。“向臉”二字卻妙,似花亦有情。亂入不見,聞歌始覺,極清麗。

          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陜西)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采蓮曲》古詩鑒賞】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采蓮曲》鑒賞08-31

        鑒賞白居易采蓮曲11-22

        采蓮曲古詩 王昌齡08-31

        采蓮曲古詩翻譯11-10

        白居易唐詩《采蓮曲》鑒賞12-09

        《采蓮曲》白居易唐詩鑒賞08-16

        王昌齡《采蓮曲》譯文及鑒賞08-10

        白居易古詩《采蓮曲》賞析10-06

        王勃的詩采蓮曲及鑒賞11-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