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將進酒
李白一生與酒結下不解之緣,許多詩都與酒有關,詠酒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將進酒》原是漢樂府曲名,意思是勸酒歌,“將”,請的意思。這首詩是一首以飲酒為題材的詩篇。
《將進酒》突出地表現(xiàn)了詩人在極度壓抑中由憤懣而轉化為狂放的情緒。該詩寫于天寶十一載(752年),是李白一入長安之后,它與二入長安后的情調是不同的。李白與友人岑勛在蒿山友人元丹邱處飲酒而作,是三人對酒時所歌。詩以豪放的語言,抒寫了曠達不羈樂觀自信的精神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憤悶,同時反映了作者理想與現(xiàn)實的深刻矛盾。全詩可分為三段:第—段:“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莫使金樽空對月”。抒寫對人生短暫的感慨,以及適逢知音的快樂。 前四句懷著深慨寫年華流逝的疾速。妙在詩人能給它找到最好的表現(xiàn)形象和最適宜的放歌節(jié)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論語》中記載孔子曾指著河水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所以后來常以水流逝表示時間的流逝。“君不見”是漢樂府開頭常用的辦法。如杜甫詩“君不見漢家三百川”。
李白沿用了漢樂府舊題,也沿用了樂府的表現(xiàn)形式。頭兩句說你不見黃河滔滔之水仿佛從高天涌出,一瀉千里奔騰到海不再回返。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極言黃河發(fā)源地的高遠;下句寫大河之去不可回。這兩句寫景,描繪黃河洶涌澎湃的氣勢,顯然是隱用其意,仿佛是詩人狂放性格的寫照。同時又是起興,以“不復回”象征歲月易逝。想到人的生命也像水一樣流逝了,再不會回來。這種寫法在中國古代詩詞里常見,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是這種寫法,“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是由水的流逝,想到時間的流逝。由時間的流逝,想到歷史人物如何如何。這里選用了一個非凡的雄渾博大的形象,來表現(xiàn)詩人的藝術個性。滔滔黃水,橫貫大野,源頭直接天際,有似從天而降,向大海流去,這形象特別加強了奔騰迅疾和一去不返之感。嵩山為五岳中的中岳,挺立中原,距黃河不算太遠,居高遠望,也許能看到黃河的一點形跡,但頂多也不過是“黃河如絲天際來”,不會感受到那種濁浪排空的滾滾奔流之勢。
詩人完全是寓目生心,馳騁想象,自由創(chuàng)造能夠酣暢抒情的形象。這兩句起勢猛疾,神采飛動。 下面用黃河水又長又大來興起下文,很自然地過渡到人生的翕忽易老:“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是由寫景轉入寫人世。你不見高堂明鏡中照見白發(fā)而生悲,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就變成了雪白。“堂”,堂屋。在堂屋明鏡之前,在鏡子里照見自己的白發(fā)而生悲。如果前兩句是空間范疇的夸張,這兩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人生由少到老的過程被說成是朝暮間之事,夸張地寫出了人生的短促。人的頭發(fā)朝黑而夕白是不可能的,然而這藝術的夸張卻最真切地傳達出青春的倏忽易逝,也與上文黃水奔流的形象和諧一致。這兩句與上兩句組成對稱句,各以“君不見”三字喝起,不僅增加了慷慨放歌的氣勢,內容也因相互鮮明對照而其情愈顯。開篇這四句中還有—種反襯作用,以黃河的永恒偉大,反襯生命的脆弱渺小。這一開端可謂悲感之極,是—種巨人式的感傷。 志士是惜陰的,最怕年華虛度。李白于天寶三年出離長安,如今已經(jīng)八年消磨在漫游中。這無從改變、無可奈何的現(xiàn)實激使詩人唱出“人生”以下六句“人生得志須盡歡,莫使金撙空對月”,是說人生得意之時,應盡情歡樂,不要讓金杯空對明月。“莫使”“空”雙重否定句代直陳,語氣更加強調。“金樽”,酒杯,名貴的酒杯。“對月”,古人講究對月飲酒。賞花對月飲酒是古人一種習慣。既然無法改變客觀形勢,朋友聚首,總算人生一大暢意之事,就應該痛飲極歡。后一句自然是說飲酒,但點染上“對月”二字,便有莫負佳景良辰之意。
至于那個惹人愁煩的未來呢?且將它拋過一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天既生材,必然會派個用場,不必為它煩擾不安了,金錢是流通的,散盡還會再聚,更不必顧惜。這反映出李白的極度自信,豁達。詩人用象征的詩句寫出了一個大寫的“我”。天生我于世間,必是有用之材,正所謂“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為了這樣樂觀自信的未來,與朋友歡飲,即使是千金散盡了,也在所不惜。趨使金錢而不被金錢所奴役,又一次反映了詩人狂放不羈的思想性格。因此“烹中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寫痛飲豪飲的盛宴。“且”,姑且,暫且。“會”是當?shù)囊馑迹?ldquo;會須”,應當。酣飲大嚼一通的意思。在無可奈何中有開朗樂觀,在前程渺茫中有堅定自信,有似撥云見月,將愁緒一掃而空。詩人的感情由開篇的抑郁深慨一變而為恣肆狂放。第一段寫行樂飲酒,也是為了表現(xiàn)李白的豪情壯志。雖3、4句有些感慨、焦急情緒,人生太短暫了,黑頭發(fā)很快變成了白頭發(fā)。但從整段的情調來看,是積極樂觀的。“人生得志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示的還是豪邁氣魄。感慨是由于時間的流逝,懷才的不遇,在豪邁的氣概中又表現(xiàn)了懷才不遇的想法。在一、二段之間有四個短句作為過渡:“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直呼朋友的姓名(“岑夫子“,岑勛;“丹邱生”,元丹邱)勸酒,“夫子”“生”是對男性的稱呼。你們請喝酒,不要將杯子停下來。這幾個口語化短句的加入,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酒逢對手,生逢知己,無怪乎詩人要“與君歌—曲,請君為我側耳聽”了,我給你們唱支曲子,請你們?yōu)槲液煤寐犞R匝缦袆窬茷檫^渡,轉到第二段,抒寫詩人自己對人生的見解。
歌曲的內容是什么呢?下面六句就是以歌抒懷:“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鐘鼓饌玉——指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要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饌玉”,用作動詞,吃著像玉那樣珍貴的食品。“玉”字是比喻,像那樣敲鐘擊鼓的豪華生活,像吃著如玉般珍貴食品的最好生活。指的就是達官顯宦貴族之家。但是詩人以為不足貴、不稀罕,只希望長久沉醉不再醒來。為什么不醒來?對混濁的社會,達官顯宦這些人的作為表示不滿,用這種態(tài)度對當時社會、權貴表示反對。詩至此繼續(xù)寫宴樂,但卻從狂放轉為激憤。對照“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期待,“但愿長醉不愿醒”反映出李白所特有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只好以酒為解脫。“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說自古以來的圣賢至今都不為世人所知,只有飲者的名字才能在世間傳揚。為圣為賢都枯槁當年,寂寞后世,有誰來贊賞他們呢?只有飲者倒名傳千古。這兩句中講了長醉的原因,表現(xiàn)出對賢愚不辨的現(xiàn)實的憤悶之情。說他愿意長醉但并未長醉。 第二段,對權貴蔑視,對圣賢既有蔑視也有同情,圣賢也是并不被人所重視的,然后擺出一個擺脫苦悶的方法,現(xiàn)實社會行不通,那就“長醉不用醒”。這段是借飲酒來抒發(fā)對現(xiàn)實的不滿。第三段:“陳王昔時宴平樂”——結尾。
“陳王”,曹植。他在太和六年(232年)封為陳王。引陳王舊事說明豪飲的原因。這是借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李白在這里用了曹植《名都》篇中“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這兩句意思說,陳王這個飲者的形景不是至今仍在人們心目中么?李白本是有極大從政熱情的,詩中這樣說顯然是備受壓抑而進發(fā)出來的憤激語,它反映了詩人胸中長期積郁的苦悶。在似乎是頹唐的語句中包裹著熱與憤。熱是由于對實現(xiàn),抱負始終不渝地有追求,憤是由于終究沒有得到一展懷抱的機會。正是這樣,詩人的情緒在這里由狂放轉為憤激。上段詩人先提到古來圣賢,這—段又在這里無數(shù)留名飲者當中舉出了壯志難酬的曹植為例,一方面寫詩人曠達樂觀的情志,另—方面也流露出詩人的不平之氣。“主人為何言錢少,徑須沽取對君酌”。“為何”,疑問句,即“何為”,為什么。主人為什么說錢少呢?“徑”,通假字,一直,直接。
“徑須”,只管,就可以這樣做。“沽”,買。“沽取”,買酒。說我為宴會的主人,怎么說錢不夠呢?只言去打酒來,與你們同飲。這里既照應“千金散盡”一句,又引起下文“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五花馬”,馬的毛皮著有花紋的,表名貴馬?鬃釉鴨栕勇纺阌惺裁粗鞠?子路說愿白馬衣輕裘。“馬”“裘”古代作為生活比較高的一種表現(xiàn)。“裘”,皮衣。“千金裘”,是價值千金的狐皮襖。“將”,拿。“將出”是拿出去。這四句說,五花寶馬,千金貴裘,只管拿去換酒,與君縱飲銷愁。說“萬古愁”是因為“古來圣賢皆寂寞”,整個古今志士不遇的愁煩,都要用酒銷掉。經(jīng)過憤激的浪峰,詩人的狂放也達于頂點,裘馬換酒的豪舉把狂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穹趴v酒是為銷愁,狂放的程度恰恰表現(xiàn)了愁苦的深度。他那曠達樂觀和狂放不羈的性格躍然紙上。與“千金散盡還復來”“鐘鼓饌玉不足貴”的思想吻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充滿信心又超脫世俗的詩人自我形象。全詩結束在一個“愁”字上。
愁字中凝聚了詩人對年華流逝的驚懼,對人生坎坷的慨嘆,對有志難酬的郁悶,對世俗、對丑惡社會現(xiàn)實的憎惡。這一切都一股腦地傾瀉在知己面前,感情悲憤而又豪放,并有豐富深厚的社會內容。這首詩本身就猶如黃河之水,氣勢磅礴,情緒急促,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詩人狂放不羈追求個人自由生活態(tài)度。在藝術上也很有代表性。 這是一首抒情詩,無論抒發(fā)什么感情,都是抒情者的一種自我肯定。這首詩也就是李白的自我肯定。他抒發(fā)的是一種愁情、憤懣,可在這愁情與憤懣當中,表現(xiàn)著他對自己價值的一種肯定。該詩前半部分抒發(fā)著一種須及時行樂的思想,這僅是一種表層的意思。但真正給人印象深的還在這一部分。
有三點值得注意并引人深思:1、開頭起興,是爆發(fā)式、力量型的。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來起興,黃河之大、之長、非凡是人所共知的,這從天而降的長、大、非凡和劇烈動蕩的物象合成為一種壯大的、給人以生命感的景色,表現(xiàn)著飛騰咆哮的、非同凡響的巨大生命。仔細體會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其生命消失是迅速的,但這一過程也是偉大壯觀的。正因為用這不平凡的黃河來起興,引起青春之易逝,人生之短暫(“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感慨就不是軟弱無力的自我哀憐,也不是無可奈何的呻吟。他所喚起的感情,只有悲慨而無悲觀。這種感情色彩不是灰暗的,而是鮮亮的;其狀態(tài)不是一種冷清的、停止的,而是激動、向上的;它所導向的感情不是消沉的而是昂揚的。所以這里是對生命的肯定和珍惜,體現(xiàn)著信心和力量。這是開頭起興給人的感發(fā)、引人思索的意義。
2、這里講到“人生得意須盡歡”,不能簡單的以及時行樂來對待。這及時行樂是表層的追求享樂,而實際上蘊涵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在這自信的基礎上,而產生出來的一種追求自由的傾向。這是一種要求個性自由,“天生我材必有用”與“人生得意須盡歡”兩個要結合起來。 前半部,表面看來寫的是及時行樂,但這里卻表現(xiàn)著自信和自由的傾向,這是表現(xiàn)人的個性覺醒的追求。詩的后半部分,抒發(fā)的是借飲酒而擺脫憤懣、擺脫愁情的束縛,表面看是在發(fā)牢騷,實際上也有它深刻的思想:(1)首先指出“鐘鼓饌玉不足貴”,富貴生活不值得珍惜、留戀。李白為什么要這樣講?他認為富貴生活不是永恒的,功名富貴不會常在。這種思想是初盛唐以來詩人的普遍思想,即富貴者也可以沒落,而貧賤者亦可富貴。因此一味追求富貴,為富貴所束縛,這是不值得的。(2)他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像自己這樣的人材必有大用,有大用這富貴是不成其為問題的。所以他也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3)李白在現(xiàn)實中所見到的那些富貴之家,又多半是些腐朽的、庸俗的、庸碌的一些人,這都是一些為詩人所不齒之人;谶@三點,所以他認為“鐘鼓饌玉不足貴。”
3、還講到“古來圣賢多寂寞”,圣賢的不被理解、認識。生前就是孤獨困窘的,而生后又常常不被人重視,所以無須追求成圣成賢,即不以圣賢為楷模。如果一定要留名后世,那也“惟有飲者留其名”,還是曹植那樣好。這兩點不是講什么正經(jīng)的道理,而是表達李白的一種情懷。他所說的這些話,話間的聯(lián)系是一種感情的邏輯,不是一種理性的思維,理論的邏輯。他是用否定的方式來求得自我的肯定。他把當時士人兩項最高的追求:一是富貴,一是以圣賢為楷模,都一一否定了,那實質上就是借此來肯定自己。只有縱酒尋歡,在長醉中擺脫這種世俗的羈絆,獲得自由,才是最有意義的。功名富貴,是一種不能永恒的虛假的價值。李白曾寫過“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月下獨酌》)“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擬古》其三),所謂“合自然”“醉中真”,其內涵都是在追求這種個性自由!秾⑦M酒》“但愿長醉不復醒”的意義就在此。結尾的“與爾同銷萬古愁”,正表現(xiàn)著以醉中的自由去消解自我在現(xiàn)實中無從得到肯定的苦悶。所以該詩的真正意義,就在于表現(xiàn)了以自負、自信、自由為內容的自我肯定。
該詩雖給人“萬古愁”,以酒澆愁之感,由于用豪放來沖淡心中之郁抑、心中之憤懣,所以基調仍是樂觀的,并用豪邁的語言,表達了這種樂觀自信的、放縱不羈的精神。從語言形式上看,句型變化多,開頭用長句,然后三字句、七字句交錯使用,而且換韻比較頻繁。如開頭“來”“回”在古代是押韻的,古代屬“灰”韻。“發(fā)”“雪”“月”同押一韻。“來”“杯”押一韻。“停”“聽”“醒”“名”押一韻。“謔”“酌”在古代也是押韻的。“裘”“愁”押韻。在頻繁押韻中,平仄韻又是互換著押,這也是古詩一大特點。“平仄”,指現(xiàn)代漢語中的第一、二聲,即陰平與陽平。“仄聲”,指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上聲、去聲,即第三、四聲。但古代還有“入”聲。北京音沒入聲,南方有入聲。古代將“入”聲都歸到平、上、去聲里。如“學”現(xiàn)讀平聲,古代讀入聲。“月”,今讀四聲,古代讀入聲。再如“停”“聽”“醒”“名”都是平聲;“發(fā)”“雪”“月”是入聲。“謔”“酌”是入聲。“裘”“愁”是平聲。
【解讀將進酒】相關文章:
解讀將進酒08-28
《將進酒》的解讀與賞析06-29
將進酒賞析解讀07-08
將進酒解讀與賞析08-29
《將進酒》解讀與賞析07-11
李白將進酒全文及解讀07-26
《將進酒》李白原文及詳細解讀07-18
將進酒將進酒原文11-12
將進酒10-27
《將進酒》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