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李賀天若有情

        時間:2024-04-10 10:58:33 夏杰 李賀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李賀天若有情

          導(dǎo)語:有著詩鬼之稱的李賀一生非常的坎坷,他有著滿腹才華,但是卻未得到重用。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歡迎閱讀!

        李賀天若有情

          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

          茂陵劉郎秋風(fēng)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fēng)刺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秋夜,坐火車路過河南宜陽。車廂的燈光不知什么原因滅掉了。火車呼嘯行使,速度雖然很快,卻可看清寥廓的星空。秋風(fēng)蕭瑟,秋月朗潤。清輝如水,月華如練,遙遠天際的星光努力的發(fā)出光芒。

          突然天際劃過一顆流星。它在天宇中飛馳而過,身后拖著明亮的一段光輝,從粗到細,再到隱約的尾尖,最后消失無蹤。這就是飛逝的流星。它努力的燃燒自己,用生命隕落的光芒照亮整個寰宇。它的生命如此短暫,卻如此閃耀,瞬間所迸射的能量大得驚人。

          一閃即逝。人們連合十許愿的時間都沒有。

          天際那一道閃光的弧線,久久重現(xiàn)在眼簾里,仿佛沒有消逝一樣。星空恢復(fù)平靜后,人們悵然若失,為流星短暫的生命旅程興嘆。生命雖短,意義卻足夠閃耀。這讓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一位本地人。他就是李賀。河南宜陽人。

          生命意象是人生全景的比照。比如彩虹,夏花,蟬,落紅,流水,流星……這些東西雖然淺顯單純,卻可以類比一個人的人生。前文所述及的王勃,文中說他生如夏花,則是比喻他的一生像夏花一樣,短暫而絢爛。貼切而動人的表述,讓人銘刻心扉。

          李賀的一生就是那顆滑落天際的流星。他只度過了短暫的廿七年華。那是人生當(dāng)中最精彩的章節(jié)。與流星一樣,當(dāng)它達到最閃光的那一頂峰時,生命也隨之消耗殆盡。

          用死亡的代價換來生命的光彩。這就是流星的宿命,也是李賀的人生寫照。

          李賀字長吉。說起來還是李唐宗室的遠支。上溯不知多少輩,他的先祖李亮和大唐帝國的第一任皇帝李淵的父親,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被封為鄭王?傻搅死钯R所在的憲宗時代,距開國將近二百年,即使是宗室,也和路人無異。

          李賀的父親李晉肅,按照宗室譜系,尚能證明他是王室貴族的后裔,可卻領(lǐng)不了祖宗多少遺澤,只做到縣令這樣的芝麻小官。母親鄭氏非常賢惠,除了李賀外,還育有一女一子。

          李賀的童年和少年并不缺乏溫暖和快樂,只是到了他十八歲的時候,李晉肅英年早逝,他和一家人的生活才發(fā)生逆轉(zhuǎn)。

          皇室的出身,雖是遠支,卻給李賀帶來了卑微的榮耀,使他天生有一種使命感,想要重整河山,復(fù)興李唐。因為他所生活的時代,大唐帝國已然病入膏肓。

          李賀正生在中晚唐交替時代,宦官勢力的崛起,黨爭趨勢的抬頭,藩鎮(zhèn)割據(jù)的尾大不掉,種種弊病和沉疴已令大唐帝國回天乏術(shù),距離滅亡還剩下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這個時代有抱負的英雄人物,都想挽回頹勢,中興唐朝。

          人不可避免的烙上時代的烙印。時代有時代的要求,人只能服從而不能超越這個要求。尤其是李賀,身為宗室的一分子,懷著滿腔的熱血,要為國家的中興出力。可事與愿違,頹勢不可挽救,機體已腐爛不堪,李賀因此而痛苦倍增。

          他從小就是個神童,非常具有潛質(zhì)。

          那個時候沒有炒作,如果有,時下的某某年代后作家必定難以望其項背。“七歲能辭章,名動京邑!庇矛F(xiàn)在的話說,七歲的時候就能寫出暢銷的作品,轟動京城文壇。這種功力不是吹出來的,而在于天賦。

          國家雖然在走下坡路,文壇卻群星耀眼。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柳,提倡新樂府運動的元、白,各領(lǐng)風(fēng)騷。李賀七歲的時候名動京華,令這些文壇耆宿側(cè)目,要是放到現(xiàn)在,乖乖不得了,肯定成為眾媒體追逐的對象。

          其中,韓愈不太相信一個乳臭未干的孩子能有如此造詣。年僅七歲,剛剛?cè)雽W(xué)的年紀(jì),怎么可能震動文壇呢?不會是背后有推手吧。

          帶著這樣的懷疑,韓愈將七歲的李賀小娃請到家中,親身試驗一下。史料中記載李賀小娃的出場頗為傳奇,“總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無人!

          小孩子家家的,不但不懼怕生人,而且表現(xiàn)出很欣喜的樣子,這份膽略和從容足以愧煞千古扭捏的窮酸子弟。李賀小娃當(dāng)場寫了一首詩,名之曰《高軒過》: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huán)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dāng)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fēng)。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韓愈當(dāng)場驚呆了。驚詫于一個七歲孩子的才華。當(dāng)時在場的還有皇甫湜,也是同樣的驚嘆。兩位老愛惜李賀小娃的才華,親自為其整理頭發(fā),并把自己的坐騎贈送給他,讓他騎回家去。

          他日不羞蛇作龍。李賀的一生抱負所在。他一生的夢想就是化蛇成龍,飛騰于云際,參造化之功,完成中興大唐的使命?勺怨挪抛佣嗝。老天爺偏不給他這樣的機會。懷才不遇,壯志難伸,他嘗盡了人世間的悲辛,屢屢遭受失望的折磨和絕望的打擊。

          明明是人間的一條龍,卻只能混跡于蛇群,寧不悲乎!

          十八歲的時候,李賀攜帶大作《雁門太守行》再次拜訪韓愈。這次不是為韓愈解疑而來,而是為了推銷自己而來。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他要開啟新的人生。一種追求上進,永遠昂揚的精彩人生。

          關(guān)于這次會見,與上一次相隔十年,唐突中必定有不少趣味。

          話說酷暑炎夏,蟬聲高唱。韓愈午睡方醒,臉上還有倦意。正恍惚間,忽有看門人來報,說有個叫李賀的帶著自己的作品前來拜見。

          李賀?韓愈的臉上略顯驚詫之后,馬上想起十年前的一樁往事。當(dāng)時的李賀還是一個總角孩童,天真爛漫,場面上卻頗顯從容。一首《高軒過》令人記憶猶新,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時光流水,不覺竟已十年?炜煺堖M來!

          李賀不卑不亢的走進來,向韓愈呈上大作。韓愈見李賀英俊倜儻,鎮(zhèn)定自若,心中欣喜。攬卷一看,韓愈更是滿臉的欽佩。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讀完這詩,再看這人。李賀瘦高挺拔,雖顯羸弱,但精神昂揚,意氣風(fēng)發(fā),給人一種渾身充滿力量的感覺。雙眼炯炯有神,煥發(fā)出熱烈的光彩。兩眉相通,即古人所謂的“一字劍眉”。

          相書上講,長有這種眉毛的人,天賦英氣,卻諸事瑣碎,難稱心意。并不是相信迷信,而是說明李賀后來所遭遇的種種坎坷際遇,似乎有一種命運使然的色彩。

          這次干謁,令李賀名聲大振,也使得他和韓愈結(jié)成忘年之交。

          同一年,李賀迎來了自己的新婚。

          新娘子嫻淑美麗,李賀十分傾心?上]有留下芳名,事跡也無從考證。只能從李賀的寥寥詩篇中揣度這位新人的風(fēng)姿。

          新婚后不久,沉浸在燕爾歡樂中的李賀寫了一首《美人梳頭歌》:

          西施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轆轤咿啞轉(zhuǎn)鳴玉,驚起芙蓉睡新足。

          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一編香絲云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

          纖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釵簪不得。春風(fēng)爛熳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

          鬉鬌妝成欹不斜,云裾數(shù)步踏雁沙。背人不語向何處?下階自折櫻桃花。

          字里行間,新娘子慵睡懶起的狀貌,梳理鬢發(fā)的姿態(tài),讓人如親眼所見。細膩入微的筆觸,通篇下來,沒用一個“愛”字,也沒有一“喜”字,喜愛之情卻撲面而來,讓人避之不及。下階自折櫻桃花,美人攀枝,令人遐想!

          只是,十八鬟多無氣力,新娘子也是體格弱的,多愁多病的身。她比李賀還要早死,可見她的糟糕的身體狀況。

          李賀對這份情意充滿了期許,對這個讓人無限憐愛的新娘子充滿了深情。在一首《后因鑿井歌》的詩歌中,李賀的熱戀情懷表露無遺:

          井上轆轤床上轉(zhuǎn),水聲繁,弦聲淺。

          情若何?荀奉倩。城頭日,長向城頭住;

          一日作千年,不須流下去。

          流暢的民歌調(diào)子,清新脫俗的語言,滿懷深情的表達……熱戀中的情侶形象躍然紙上。轆轤離不開井,井也離不開轆轤。李賀以此來表明與妻子白頭偕老永不相棄的愿望。對于新婚的女人來說,這種類似于盟誓的表白足以打動她,使她落下幸福的淚水。

          愛的真摯而強烈。人生如弦聲一樣淺短;愛情卻如水聲一樣深長。我們一定會像古時候荀奉倩夫婦那樣獲得亙古的永恒。也要像他們一樣伉儷情深,感情至篤。

          他們向著城頭的太陽許愿,希望太陽永遠駐足,不要落下山去。這樣子就可以把一天當(dāng)作一千年來過,愛情也可天長地久。

          令人悲痛的是,愿望不可以拿來當(dāng)日子過。否則世界上就會有數(shù)不清的神仙情侶。事情往往不能遂愿,所謂不如意事常八九,讓人難以招架。

          新娘子的過早夭亡,給李賀帶來莫大的打擊。這種打擊比起其它的傷害,是深入骨髓,痛徹心肺的。李賀哭過漫漫長夜,眼淚耗干,神情憔悴,但終歸人鬼殊途。怎不教人痛煞!

          落葉滿長安。秋日的長安,金風(fēng)颯爽。

          風(fēng)華正茂的李賀款步走來。一首《雁門太守行》深得文壇領(lǐng)袖韓愈的贊賞,奠定了他詩壇新星的耀眼身份。這是李賀命運的拐點。他開始有些飄飄然,竟不自知無常的命運隨時可能將他拋擲谷底。

          那是一段快意的生活。新婚燕爾,愛情的甜蜜使他癡醉不已;文壇得意,風(fēng)采奕奕的出席各種社交活動使他忘乎所以。終日沉浸在推杯換盞的優(yōu)容歲月。豪情萬丈,不可一世,天下舍我其誰。這種狀態(tài)加劇了生命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

          一天,著名的詩人元稹慕名求見。李賀接過名帖,一看元稹是明經(jīng)出身,就有幾分輕蔑。當(dāng)時明經(jīng)擢第的士子與正宗科舉出身的人不可同日而語。李賀不想浪費時間,就打發(fā)人將元稹辭退。而且還奉送一句話,“明經(jīng)擢弟,何事來見李賀?”

          元稹又羞又惱,含恨吞下這句帶有污辱性質(zhì)的話,拂袖而去。

          誰知世事無常,凡事不可做得太甚。幾年光陰忽悠而逝。時過境遷,曾經(jīng)毫無名氣,只做過校書郎等小官的元稹,不想官運亨通,一躍成為進士科考的主考官。

          不是冤家不聚頭。李賀也如愿的得到了進士及第的科考機會。只是他萬沒有想到主考官竟是幾年前受到自己污辱的元稹。他若知道,興許會知難而退。但他才高膽壯,不管誰是主考官,都阻擋不了他進士及第的宏愿。

          元稹為人心胸狹窄,報復(fù)心極強。他一日閑翻考生名冊,翻著翻著,李賀兩個大字赫然醒目映入眼簾。元稹臉上堆滿了壞笑,心想,你李賀也有落在我手里的一天?

          元稹不顧文壇泰斗的身份,決定對這個曾經(jīng)污辱過自己的小伙子實施報復(fù)。可是沒有適當(dāng)?shù)睦碛,這使得元稹絞盡腦汁。最后,他定下一計。此計必中。

          心懷鬼胎的元稹向皇帝奏道:“啟奏圣上,李賀之父李晉肅的‘晉’字與進士的‘進’同音,這不合乎朝廷的禮法!因此,李晉肅的兒子李賀應(yīng)取消考試資格。”

          皇帝略有遲疑,最終還依從了元稹的建議,將李賀的考試資格取消。此事一經(jīng)傳出,京城一片嘩然。對這事反應(yīng)最激烈的當(dāng)數(shù)韓愈,他斷定是元稹妒心所致,蓄意陷害。

          韓愈為此專門寫了《諱辯》一文,文章指出按元稹的邏輯倘若父字中有“仁”字的話,做兒的就因“仁”與“人”同音從此不能做人啦!只可惜當(dāng)時韓愈只能口誅筆伐,對如日中天的元稹莫可奈何。

          李賀因一次小的過失竟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深思就里,韓愈可謂一語中的。元稹的嫉妒心在作祟,他不能容忍李賀的詩名超越他,他要借手中的權(quán)柄把李賀扼殺在起步階段,使其經(jīng)此一難,終不復(fù)振。用心何其毒也!

          李賀極度憤懣。抑郁的心情伴隨余生。

          翌年,在韓愈的舉薦下,李賀再次來到長安,謀得一個“奉禮朗”的九品芝麻官。奉禮郎,不過是一個具體執(zhí)行宗廟祭祀禮儀的卑微小官。傲岸自尊的李賀將它視為奉箕帚的臣妾,心中充滿了屈辱感。

          這三年中,李賀飽受煎熬。仿佛孫悟空做了避馬溫,滿腔的才能報復(fù)俱都無處施展?嗫噢哌^三年,實在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李賀便打了辭職報告,不等批文下來,就掛冠而去。

          再次離開長安的李賀,神形消瘦,“憔悴如芻狗”。流年似水,功名難就。帶著沉重的絕望和悲哀,李賀帶了書童,沿古道回到老家昌谷!拔疑坏靡,一心愁謝如枯蘭”,他如此自況。一路上悲嘆著“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自此,理想已死,壯心不復(fù)。

          家是溫暖的港灣。可以遮風(fēng)擋雨。身心俱疲的李賀得到了暫時的休憩,家人的安慰和同情令他不盛噓唏。他過上了讀書寫實的簡單生活。沒有了功利心,沒有了雄心壯志,終日沉浸在苦吟當(dāng)中。李商隱在《李長吉小傳》中有這樣一段有趣的記載:

          旦日出,騎瘦馬,從平頭小奴子,背古錦囊,遇有所得,書置囊里。凡詩不先命題,及暮歸,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見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出心乃已耳!”上燈,與食,即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非大醉吊喪,率如此。

          對于詩歌的苦吟,能使他忘懷人生的失意。人生有得有失。仕途不稱人意,詩歌上的造詣卻獨步當(dāng)時,自成風(fēng)格。這得益于失意后的閑居生活。他一門心思的研究詩歌,尋求創(chuàng)作靈感,以其獨特的方式——騎著瘦驢,背著古囊,到郊外野游,成就了煥發(fā)著獨特異彩的李賀風(fēng)格,奇峭冷艷。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談到李賀的詩歌,曾有精辟的敘述:云煙綿聯(lián),不足為其態(tài)也;水之迢迢,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fēng)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陊殿,梗莽丘垅,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呿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

          茍如其言,李賀亦得知音之賞。

          辭去奉禮朗后,李賀由長安返回昌谷,途經(jīng)洛陽。

          在洛陽,李賀寫下了這首大名鼎鼎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在詩的開始,敘述了寫作的因由和動機。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這首詩牽涉到三國時期的一段往事。

          金銅仙人是漢武帝時所造,矗立在神明臺上,“高二十丈,大十圍”,異常雄偉。漢武帝建造金銅仙人的目的是為了祈求長生不老。傳說,金銅仙人掌心向上,手中擎著托盤,為了承接露水,以便漢武帝服用金丹時飲用。

          魏明帝曹睿景初元年,金銅仙人被拆離漢宮,運往洛陽,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習(xí)鑿齒《漢晉春秋》說:“帝徙盤,盤拆,聲聞數(shù)十里,金狄或泣,因留霸城。”金狄就是金銅仙人。金狄或泣,就是李賀在序中所說的“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金銅仙人為什么會流淚呢?主要是亡國之慟引發(fā)悲淚。它是劉漢王朝由盛到衰的“見證人”,眼前發(fā)生的滄桑巨變早已使它感慨萬千,神色凄慘。而今自己又被魏明帝強行拆離漢宮,興亡之感和離別之痛一齊涌上心頭,怎不讓人落淚。

          金銅仙人寄托了李賀的凝重的傷感。金銅仙人拆遷時表現(xiàn)出來的“思悠悠,恨悠悠”,“乃潸然淚下”的情狀,正是詩人仕途無望、被迫離開長安時的心境。其時,詩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銅仙人耳”。

          金銅仙人的淚就是李賀的淚。憶君清淚如鉛水。好凝重的淚!

          淚水涔涔,擲地有聲。每一滴都包含著詩人的艱辛苦痛。

          詩人的遭際十足堪悲。急盼著建立功業(yè),中興李唐,同時光耀門楣,重振宗室的地位。卻不料進京以后,到處碰壁,仕途絕望,報國無門,最后不得不含憤離去!督疸~仙人辭漢歌》正包含了詩人的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

          詩人途經(jīng)洛陽,念及歷史上的一段故事,感懷自己蹭蹬的遭際,不免潸然淚下。

          悲淚始終伴隨詩人的余生。

          廿七歲那年,李賀的淚水流干,年輕的生命隨風(fēng)隕落。傳說,彌留之際李賀受到感召,天帝新建成白玉樓,特招他撰寫碑記。為詩人的死增添了一層浪漫色彩。

          僅此而已。

          人物生平

          宗室王孫

          李賀于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洛陽宜陽縣三鄉(xiāng))一個破落貴族之家,遠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屬于唐宗室的遠支,武則天執(zhí)政時大量殺戮高祖子孫,到李賀父親李晉肅時,早已世遠名微,家道中落,隱淪昌谷。李賀對自己有李唐宗室高貴血統(tǒng)這一點十分自豪,在他的降里一再提起:“唐諸王孫李長吉”、“宗孫不調(diào)為誰憐”、“為謁皇孫請曹植”。但實際上,他這個“宗室王孫”恐怕連大鄭王房的嫡脈也不是,至少是家道早就衰落了。

          李賀自述家境時說:“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夜雨叫租吏,舂聲暗交關(guān)!保ā端晚f仁實兄弟入關(guān)》)父親李晉肅,早年被雇為“邊上從事”。大歷三年(768)去蜀任職,曾與表兄杜甫相遇于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賀出生的貞元年間,晉肅稍得升遷,任陜縣令,但不久老死。母親鄭氏,生一女二子,長守昌谷。大女出嫁后,家境愈貧寒。李賀兄弟二人外出謀生,欲飽肌腹!坝麑⑶Ю飫e,特此易斗粟”(《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凄涼之狀,于此可見。

          李賀自幼體形細瘦,通眉長爪,長相極有特征。他才思聰穎,七歲能詩,又擅長“疾書”。相傳貞元十二年(公元796)李賀正值七歲,韓愈、皇甫湜造訪,李賀援筆輒就寫就《高軒過》一詩,韓愈與皇甫湜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名揚京洛[10—12] 。年紀(jì)稍長,李賀白日騎驢覓句,暮則探囊整理,焚膏繼晷,十分刻苦。李商隱作《小傳》云:“恒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輒曰:‘是兒要當(dāng)嘔出心乃已耳!’”。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歲的李賀就已經(jīng)譽滿京華與李益齊名了。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李賀十六歲,當(dāng)年順宗帶病繼位(中風(fēng)),任用王叔文、韋執(zhí)誼等除弊革新,史稱永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結(jié)貴族官僚改元永貞,逼順宗稱病退位,新政遂敗。次年,順宗病亡。唐人(劉禹錫、柳宗元等)在詩文中有影射,指稱順宗并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賀成年后,得知此事,做《漢唐姬飲酒歌》諷刺。

          仕途失意

          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十八歲歲左右,即已詩名遠播,元和三、四年間(公元808~809年),李賀寫《雁門太守行》謁韓愈,又聞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jù)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聲,但“年未弱冠”,即遭父喪。當(dāng)時,服喪“務(wù)必以三年全期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韓愈才與李賀書,勸其舉進士。該年初冬,二十一歲的李賀參加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并閏月》,并一舉獲雋,年底即赴長安應(yīng)進士舉?墒恰瓣H扇未開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盡管韓愈“質(zhì)之于律”“稽之于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離試院。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春,十九歲的李賀離京返回昌谷,作《出城》,當(dāng)年十月間,再次西入長安。經(jīng)停洛陽,韓愈、皇甫湜到訪慰藉落第之人,李賀作《高軒過》答謝。十月十四日,李賀在洛陽仁和里坊的宅院中,與前輩話別,作《仁和里雜敘皇甫湜》。

          元和五年(810年),這一年李賀二十一歲,韓愈調(diào)為河南令(河南府,治所洛陽),有詩《燕河南府秀才》,詩中有“惟求文章寫,不敢妒與爭”。可能是感懷此前李賀的不幸遭遇,誡勉本屆考生。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他曾寫了不少抒憤之詩,當(dāng)年回到昌谷。大約因其為李唐宗室的后裔,又有韓愈為之推獎,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jīng)宗人推薦,考核后,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為官3年間,李賀親身經(jīng)歷,耳聞目睹了許多事情,結(jié)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當(dāng)時社會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個人生活雖不如意,卻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反映現(xiàn)實、鞭撻黑暗的詩篇。雖然此間心情“瞧悴如芻狗”,但增長了生活閱歷,擴充了知識領(lǐng)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大獲豐收。所謂賀詩“深刺當(dāng)世之弊,切中當(dāng)世之隱”(清姚文燮語),大多數(shù)作品就產(chǎn)生在這一時期。他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唐代文壇的杰出地位,應(yīng)該說主要是這一時期寫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晚年漂泊

          由于遷調(diào)無望,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憂郁病篤,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養(yǎng)了一段時日。但他不甘沉淪,又舉足南游,希望在南楚或吳越一展才華。離長安時,他的友人無可和尚(青龍寺高僧)也曾寫過一首《送李長吉之任東井》的詩,預(yù)祝他南游成功,但結(jié)果大約也不妙!熬胖萑耸陆匀绱恕,他折回洛陽,告別長輩皇甫湜等親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進長安。元和九年(814年),他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臥”。然后取道宜陽、洛陽、經(jīng)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于深秋到達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此后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3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jié)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wù),幫辦公文。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鎮(zhèn)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yǎng),友人張徹也抽身回長安。李賀無路可走,只得強撐病軀,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

        【李賀天若有情】相關(guān)文章:

        李賀的夢天01-14

        夢天古詩翻譯 李賀09-23

        李賀《夢天》譯文及鑒賞06-11

        李賀的詩集11-24

        李賀的詩句12-08

        李賀的詩集[經(jīng)典]01-23

        李賀生平11-11

        李賀的詩10-25

        李賀詩集11-03

        李賀的名言04-2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