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課文梳理
1.文學常識: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南朝宋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一首著名的敘事詩,它和《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璧”。
2. 通假字:
A.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貼、貼上。
B.出門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C.著我舊時裳:著,通“著”,穿。
3.古今異義:
A.愿為市鞍馬:市:古義:買;今義:集市。
B.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古義:只,只是;今義:表轉折,但是。
C.雙兔傍地走:走:古義;跑;今義:步行。
D.木蘭不用尚書郎:不用:古義:不愿做;今義:沒有必要。
E.卷卷有爺名:爺: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
4.一詞多義:
①帖:A.昨夜見軍帖:文告、文書。B. 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貼、貼上。
、谑校篈.愿為市鞍馬:動詞,買。 B.東市買駿馬:名詞,集市。
、蹖ⅲ篈.出郭相扶將:扶持。 B.將軍百戰(zhàn)死:將領。
5.互文的翻譯:
A.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譯文:將軍和壯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出生入死,多年以后,有的戰(zhàn)死了,有的回來了。
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譯文:雄兔、雌兔都腳步跳躍、雙眼迷離。
6.成語: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能我是雄雌。”后人據(jù)此概括出一個成語:撲朔迷離,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別真相。
7.思想內(nèi)容:
它敘述了木蘭代父從軍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獎賞而還鄉(xiāng)的故事,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
8.文章結構:
第一、二段:從“唧唧得唧唧”到“從此替爺征”,木蘭得征兵的消息,準備代父從軍。
第三段:木蘭做入伍準備和赴戰(zhàn)地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四段:概括記敘木蘭十年征戰(zhàn)的情況。
第五段:木蘭入朝受賞,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還鄉(xiāng)的請求。
第六段:木蘭與家人的歡聚,改裝后同伴的驚訝。
第七段:以兔作比,寫出木蘭的豪感,表現(xiàn)了人們對女英雄的贊美。
9.木蘭的形象: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愛國
(二五)詩五首
1.思想感情
《雜詩》以白描手法寫來,于平淡無奇中簡潔而形象地抒發(fā)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夜雨寄北》通過寫巴山夜雨景象和詩人對妻子的思念,表達了游子羈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鄉(xiāng)之情。
《淮上與友人別》通過寫春天里的離別,表達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過對別離赴任友人的寬慰和勸勉,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豁達態(tài)度。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寫自身的坎坷遭遇和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進取精神。
2. 比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淮上與友人別》
兩首詩都寫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它們在表達方式與格調上有差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從大處落筆,氣勢雄渾,對將要離別的友人是寬慰和勸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達了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詩的格調比較昂揚!痘瓷吓c友人別》就近寫景,情景交融,表達的是分別上路、愁上心頭的惜別,詩風比較細膩、哀婉。
3. 名句賞析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出來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面對巴山的凄風苦雨,詩人想像到什么時候能夠還鄉(xiāng),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燈芯燭花,溫情細語中又提起現(xiàn)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詩既有惜別之意,更是寬慰之語,表現(xiàn)了詩人寬闊的胸襟,洋溢著對友人的真摯深厚的情感。它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別詩中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而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詩中,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固然不無惘悵,卻也頗為豁達。沉舟側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爭春。這百舸爭流、欣欣向榮的景象振奮了作者的精神,激勵作者以達觀的態(tài)度來應對世變。這一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憂傷低沉的情調,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調,既鼓舞人,又感染人,F(xiàn)今常用這兩句詩來比喻自然和社會發(fā)展中,沒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為奇,絲毫不能阻擋歷史車輪的前進;進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沒落腐朽的廢墟旁蓬勃發(fā)展起來的。它蘊含的哲理:人生總會有一些挫折和失敗,但不能悲觀,要相信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未來總比現(xiàn)在好,要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選擇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ji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故鄉(xiāng)兒童天真活潑、彬彬有禮的神態(tài),使人如見其貌、如聞其聲。“笑問”二字尤為傳神,它既表現(xiàn)出孩子們對客人的親切、尊敬,又勾畫出他們的稚氣、好奇的性格特點,同時又流露出詩人對他們的喜愛之情。但寫故鄉(xiāng)的兒童,還不是這兩句詩的本意,本意仍是寫自己。詩人本是故鄉(xiāng)人,對故鄉(xiāng)懷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鄉(xiāng),卻被人當作了客人。這對一個對故鄉(xiāng)有深情的人來說,該是一個多么大的刺激啊!歲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無限感慨,盡在不言中。
【《木蘭詩》課文梳理】相關文章:
《木蘭詩》課文知識梳理12-08
改寫課文《木蘭詩》12-16
課文《木蘭詩》優(yōu)秀教案08-07
課文《木蘭詩》教案范文08-04
《木蘭詩》課文教案08-03
課文《木蘭詩》的教案08-03
課文《木蘭詩》教學設計08-02
木蘭詩課文教學設計12-03
小學課文《木蘭詩》教案范文10-24
課文《木蘭詩》的教案范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