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通用11篇)
《木蘭詩》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可圈可點之處實在太多,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木蘭詩》的課堂效果如何?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1
《木蘭詩》是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下)第二單元的一篇樂府詩,這首詩一直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因為它有著獨到的人文藝術價值,詩歌內容對于現(xiàn)在的許多成年人來說,耳熟能詳。《木蘭詩》成功地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木蘭是一個閨中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巾幗英雄,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代父從軍,女扮男裝,馳騁沙場十多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之后,又謝絕官職,返回家園,表現(xiàn)了淳樸與高潔的情操。她愛親人,也愛祖國,把對親人和對祖國的愛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剛毅和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
學生分析
目前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對于祖國的概念大多局限在淺層中,對于“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這樣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還持懷疑態(tài)度;對于戰(zhàn)爭的理解也局限在電影電視的浪漫描寫中。對于木蘭,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個木蘭這樣一個人,多數(shù)并不了解這首詩歌的內容。
鑒于上述情況,對于“祖國”、“戰(zhàn)爭”的理解便是一個難點,還有對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大了解,又成為理解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還有他們第一次接觸樂府詩,至于編排到本冊書中的意義,更是需要老師的'指導。
第二課時實錄(節(jié)選)
師:好處是使詩歌語言整齊,節(jié)奏鮮明,運用貼切生動的修辭方法,塑造了一個生動感人的英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神韻所在。因此這首詩一直作為我們的語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栴}探究一)
師:我在讀這首詩時遇到一個問題,作為保家衛(wèi)國的巾幗英雄,木蘭是光明正大的,為什么要隱瞞性別?請同學們仔細讀書,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你們在讀書中有哪些問題不明白也可以提出來,同學們一道幫助他解決。(馬上有同學舉手)
生:這是因為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的原因,認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蘭十分勇敢,也必須扮成男的。
師:有道理。(板書: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學舉手)
生:我認為從書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上看,當時要木蘭的父親去征戰(zhàn),父親年邁,木蘭勇敢替父親出征,只能冒名頂替。
師:這個同學能夠結合書中內容來談,很好。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2
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一向為人們喜愛,流傳深遠。木蘭其勤勞、善良、勇敢、剛毅、淳樸的形象,她不慕名利、深明大義、替父從軍的事跡,也深深地感染了學生,引發(fā)學生的敬仰。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改革應是學生問、學生答或者教師點撥,引發(fā)學生回答。要知道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學習《木蘭詩》一課,給我最深刻的感受。
對于這篇課文,學生的興趣很濃,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課堂上,學生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了文章的大意。通過小組的自主、合作、探究,分析了木蘭的形象。我正準備要求學生背誦課文時,一個學生舉起手,我疑惑不解地問:“有事嗎?”“‘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也坏恍,更理解不了!闭媸且皇て鹎永,有的學生說:“是呀,木蘭上廁所或洗澡,不是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嗎?”為此,我因勢利導,讓學生體會到木蘭的謹慎、機警。果然,有學生回答:“這些生活細節(jié),木蘭可以巧妙地回避。這從文章的.結尾‘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可以看出木蘭是謹慎、機警的!睂W生都信服了。這堂課結束后,給我的感受是學生應該有參與意識,要積極去思考,通過提出疑問來學習,積極、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3
作為一篇精讀課文,我想在一、二節(jié)課內通過深入品讀語言來品析人物,又不想放棄對學生朗讀詩歌的指導,兩個方面都是需要大塊時間重錘敲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我越是想兩者兼得,越是兩個都沒有抓牢,這是遺憾之一;
培養(yǎng)學生讀書質疑的能力,一直是我教學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節(jié)課顯然也成了一個并不漂亮的“尾巴”,這是遺憾之二
從教學目標的確立來看,渴望讓學生在并不算長的時間內,從通過準確的語音、恰當?shù)恼Z速語調和節(jié)奏的變化到讀出不同內容傳達出的不同情緒,這個愿望顯然有點理想化了,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品讀詩歌” 環(huán)節(jié),原先設計的賞析突顯木蘭女性性格和品質特點詩句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是本課的一個亮點,然而由于前面朗讀部分耗時太多而沒有展開,這成為了我這節(jié)課最大的遺憾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正因為遺憾,它才吸引我不斷前行,不斷追索。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4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覺得的做的不錯的有這些做法,我在第一課時后我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yè),讓他們想象木蘭回鄉(xiāng)后在家變回女兒身后的形象及火伴看到她后的情景。我想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里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練筆的情境也有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在上課的過程中談到木蘭的形象時,我引入豫劇花木蘭的視頻片段及好萊塢花木蘭電影的片段,這有助于學生了解花木蘭在世界文學中的影響同時也調節(jié)了課堂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我還讓學生參照”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樣式,給花木蘭寫一個頒獎詞,很多地方的中考中出現(xiàn)過類似的.題目,我想趁熱打鐵既有助于學生深入感知花木蘭的形象,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明確對學生表示,會背這篇課文那么就完成了70%的學習任務,剩下的30%中,能翻譯課文占20%能感知木蘭的形象占 10%。雖然我這樣地位,但是我在課堂中還是沒有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就把文章背下來,說明我的設計還是不精練,沒有抓住重點的字詞開展教學,而且對于文章中的修辭如很難懂的”互文“也是教的很松散。所以,這樣留學生在課堂中做練習的時間就相對比較少。在課堂中也出現(xiàn)了一個意外的”回答“,在說到”木蘭不用尚書郎“時,大部分學生都說這句反映了木蘭淡泊名利熱愛家鄉(xiāng)的性格,可是有一個學生卻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木蘭這么做是因為她害怕,因為她怕做官久了自己的性別會被別人發(fā)現(xiàn),如果那樣,她就犯欺君重罪了……“這樣的回答,讓我很意外,好像完全脫離了正統(tǒng)的思想,但是也不能說毫無道理。我只是肯定了這個學生善于思考但卻沒有用很好的方式把她引到”正道“,我想這需要老師的教學機智,這樣的學生也能鍛煉老師的教學機智。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5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民歌。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并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樂府雙璧”,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全詩明朗剛健、質樸生動,具有濃郁的民歌情味,適于吟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初中多數(shù)同學通過多種藝術形式了解了木蘭的形象,對本文比較感興趣;語言較淺顯,閱讀起來沒有多少困難。課標對初中古詩文的教學,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并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詞句知識。通過誦讀、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本節(jié)課以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主要采用誦讀法,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體現(xiàn)詩歌的聲韻美,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復述法,提示學生復述時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合作探究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鑒賞本文豐滿的人物形象和繁簡相宜的結構安排。
可取之處:
1.緊扣詩歌的文體特征進行教學,以朗讀和語言賞析為主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為避免一味進行枯燥的說教,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由于詩文賞析能力薄弱的學生很難跟得上,課堂學習效果一般。
2.在課堂表演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沒有及時點評并給予適當?shù)馁潛P和鼓勵,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材是死板的,但人卻是靈活的。雖然有些教材已經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但只要我們教師能夠用智慧去巧妙處理教材,從答生的實際出發(fā)來改進教學方法,一定會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朝氣、充滿智慧。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6
《木蘭詩》是樂府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主人公花木蘭的傳奇故事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詩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詩歌韻律和諧,朗朗上口,表現(xiàn)了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因此在教學中,我從木蘭是一個“女英雄”切入,通過“初讀詩歌、感知故事——細讀詩歌、感受形象——深讀詩歌、對話木蘭”三個板塊引導學生進行了“原來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的個性化解讀,品讀出了一個剛柔相濟、千嬌百媚、隱忍剛強的英雄形象。
一、深入解讀文本,找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即教師引領學生開始閱讀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教師對切入點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教師對如何走進文本、解讀文本、完成教學目標的選擇,也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在表現(xiàn)。好的切入點使課堂衍生著意外和精彩,使師生享受這解牛析薪般的快感。
《木蘭詩》往往被視為英雄的贊歌!坝⑿邸笔鞘裁茨兀坑⑿劬褪潜<倚l(wèi)國的人,會打仗,很勇敢。可是關于“打仗”就寫了“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一句,作者卻濃墨重彩的描寫了木蘭為父親擔心、決心出征、凱旋歸來及家人團聚的歡樂。因此本文立意的重點不是花木蘭參加了戰(zhàn)爭和她戰(zhàn)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個“女英雄”。戰(zhàn)爭的責任本來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作為一個女子,她承擔起了“阿爺”和“長兄”也就是男性的職責。這個職責不單是家庭的,也是國家的。她主動參戰(zhàn),為國而戰(zhàn),立了戰(zhàn)功卻辭官還鄉(xiāng),享受父母、家庭的歡樂。這個英雄的'內涵,從承擔“家”的重擔開始,到為國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親情的歡樂,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種非英雄的姿態(tài),木蘭還尤其為自己成功的掩蓋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
二、教師適時追問,引導學生個性解讀
“追問”,在已提出問題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補充和深化、窮追不舍,直到學生能夠理解透徹甚至出新出彩的問。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是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書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而追問就是課堂教學中對話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教師在動態(tài)發(fā)展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并能隨機應變地根據(j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思維作即時的疏導、點撥。“追問”無疑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教學指導策略。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通讀懂詩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復述詩文內容。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展開多種形式朗讀,為下一步背誦詩文做準備,同時在理解詩文的環(huán)節(jié)注意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究、質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7
《木蘭詩》是一首樂府民歌。為了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木蘭的形象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我采用小組比賽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把課堂活動分成三個版塊──我能讀準、我能讀好、我能讀懂。意圖從三個層次出發(fā)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讀準字音、知道詞語釋義,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最后是讀懂木蘭的形象,提高學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這種層次分明的教學設計在幫助學生認識這節(jié)課我們需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方面有很大的幫助,能最大限度地讓所有同學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并最終達到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
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朗讀的時間把握方面,我用了近20分鐘時間讓每個小組賽讀整首詩,導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這個教學任務時時間比較緊迫,因此我認識到在賽讀時可以分段進行,那么在時間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較寬裕了。
其次是對于朗讀的語調分析方面,我做了較細致的分析,其實這里只要對感情基調做一次整體的把握就足夠了,學生在讀中體會情感,也許會更真切一些。
再次是在如何能讓學體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其實,讓每位同學都能提筆來寫一寫,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識到,在分析木蘭形象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上做一些旁批──你從哪些情節(jié)了解到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在旁邊標注出來,這樣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在生字詞的'訓練方面,某些同學回答錯誤,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進行及時的糾正。
總之,詩歌教學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注重以“讀”為本,熟讀成誦的訓練,但這些在這堂課上沒有達到最佳的效果。我沒有讓學生沉浸在詩歌的氛圍中,徹底領會木蘭這一愛國女英雄的形象。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8
《木蘭詩》講述了一個流傳至今的經典故事。這個故事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所以導入新課我就用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中的片段,希望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共鳴,拉近學生和文言文之間的距離。另外我設計了多組競賽題目,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鞏固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熟悉程度,和加強他們的誦讀能力。
一、抓住情節(jié),了解課文
文言文語言精練,讓學生覺得沒有現(xiàn)代文的容易理解,學生對花木蘭了解甚少,所以上課之初,我從感覺形象入手,通過觀看錄像著重感受花木蘭躍馬橫槍、英勇善戰(zhàn)的威武形象。讓學生通過對各段故事情節(jié)的簡述感知到課文的大概內容,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花木蘭身穿戎裝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軍的艱辛,感悟花木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優(yōu)秀品質。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花木蘭是一位在硝煙滾滾的戰(zhàn)場上,馳騁沙場、英姿颯爽、奮勇殺敵、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女英雄。這是教學的基礎。
二、深化問題,自主學習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應有學習和發(fā)展的自由。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自主探索,真正實現(xiàn)個性的發(fā)展。在課文的復習中,我設計了一些選擇題,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深化,讓學生在自己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有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另外,有些題目以學生自我感悟誦讀,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的誦讀有側重進行指導,并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加以鞏固,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三、誦讀體會,激發(fā)感情
誦讀有利于學生對書面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語文課堂教學就應書聲瑯瑯,情趣濃濃。從學生們學習時的反映可以看出,由于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展示花木蘭馳騁沙場的生動畫面,和多種形式的競賽題目,引導學生去誦讀,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幾乎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聽他們的朗讀,讓我似乎看到了一個渾身是膽的花木蘭馳騁在沙場上。通過在一系列多向互動的情境閱讀、感悟、表達與創(chuàng)新,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讓學生通過背誦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朗朗書聲中鞏固語言,理解語言,從而學會運用語言。這一課時的內容挺多,但由于學生積極投入,整堂課感覺比較順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9
我在課前準備了大量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片段,準備在課堂上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活躍課堂氣氛的,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當中,我卻沒有播放這些原先準備好的材料,這一點也說明了我教學應變能力的不足,上公開課時過分的緊張。
總而言之,課堂氣氛顯得過于沉悶,學生反應不強烈,許多我事先認為能激起學生興趣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忽視了教學的細節(jié)安排,自己使用的教學語言在情感上不能夠感染學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當中通過自己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點是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今后要在這方面加強鍛煉。
另外這篇課文選自《樂府詩集》,是一首很有節(jié)奏感的詩歌,句句壓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應該要讓學生多讀,精讀,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整堂課應該有范讀、細讀、快速默讀、高聲朗讀等。讀出語文教學的特色,特別是適時使用朗讀方法,既熟練了課文,又增強了學生對詩歌內涵的理解。而在這一點上明顯是我教學準備的不足,在教學設計中安排教師指導朗讀,給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
我在問題的設置上,也不夠明晰,指向性不強,問題也顯得有些“蒼白”。例如我在解釋“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說明了木蘭積極投身到戰(zhàn)爭的準備當中,想盡快奔赴前線時,所設置的問題時,我直接的問了學生這說明了什么?學生就不太明白老師設置問題的意圖,如果我具體的問“為什么木蘭要積極地四處奔波,準備道具”,學生應該更能體會到木蘭奔赴戰(zhàn)場的決心和戰(zhàn)場的緊張氣氛。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然而我卻沒有很好地兼顧。這堂課對人文性比較重視,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學中應該在“詩詞的藝術特點”、“字詞的錘煉”、“背誦課文”等方面還要下一番工夫,雖然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卻沒有很好突出語文課的學科特點,尤其是“學生翻譯”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是選取了三句重點句子讓學生翻譯,互文修辭講得也過于匆忙,由于時間關系,學生讀得不夠深入,這種情況下就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了。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堂教學,內容雖然詳實,教法卻不盡得當;準備充分,實際教學過程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作為一名正在成長的見習教師,在整個上課的準備過程中我都得到我們組其他老師的指導,使我感悟頗深,我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我十分希望在更多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內修外煉,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10
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導學生按照 “朗讀詩歌——了解情節(jié)——疏通文意——揣摩語言——體會主題——背誦積累”的步驟來欣賞這首樂府民歌,課前的也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實際課堂組織教學當中,效果卻不夠理想。課后認真思考一下,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教學方法上存在著問題,也許是作為一名新教師的關系,在這堂課的組織教學上我仍然使用了傳統(tǒng)的串講法進行教學,過分注重了教師的講授,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作用,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通過這堂公開課,我的這個缺點毫無保留的暴露了出來,今后我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這一點,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木蘭詩》這篇課文我在教學設計中計劃用二個課時來完成,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對課文字詞語句翻譯以及對課文主題思想的理解上。第二課時的`教學,這就要求我在第一課時完成對全文的正音、字詞翻譯、音節(jié)停頓,進而將課文熟讀成誦的教學任務,以便第二課時展開對花木蘭人物形象、文章主題思想的解析。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在第一課時并未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這就影響到了我第二課時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沒有真正讀懂課文,二是也影響到完成自己備課時確定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而我也沒有根據(jù)第一課時的授課情況對第二課時內容及時做出恰當?shù)恼{整,這一點暴露了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之處,也可以說是我在教學準備上存在不足。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 11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價值。如何上好這一類的詩歌鑒賞課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琢磨的。關鍵在于怎樣讓詩歌教學真正成為引領學生欣賞古典文學,提升古典文學的修養(yǎng),而不是上成簡簡單單的一節(jié)課。
一、探索詩歌教學,與課堂思路相結合。
這節(jié)課我主要就是考慮以朗讀和分析木蘭形象作為主線,體現(xiàn)詩歌教學的特點。因此,設計為“朗讀詩篇----賞析詩歌-----朗讀詩篇-----認識木蘭-----聆聽豫劇-----想象表演------構思練筆-------贊頌木蘭”這樣一條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教學,讓語文的人文特點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也讓學生從中得到美的熏陶。
這樣設計也是立足于學生學習實際,因為一直以來不是說學生不重視詩歌的鑒賞,即使教師平時又有幾個重視對詩歌的鑒賞教學呢?鑒于此,我認為首先就是加強朗讀教學,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讀出味道讀出美感讀出意境;
二、抓住朗讀教學,在讀中感受古典詩詞的力量。
在朗讀中感悟形象,木蘭這樣一位千百年來備受喜愛的形象,如何準確解讀不僅需要學生會借助文本解讀也要有自己的獨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形成民主氣氛。因為自己朗讀并不是特別好,因此在看到網(wǎng)上有非常純正的朗讀時就決定用名家朗誦來營造一種朗讀的氛圍,再讓學生自己反復誦讀,走進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蘭的偉大形象。在第一次講的時候,按照這種思路進行,學生自己在下面讀的很不錯,然而當讓他們主動起來展示時,就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來,是課堂陷入一種沉悶氛圍,究其原因其實不怪學生不主動,還是我們平時教學上訓練的不夠,尤其是朗讀的訓練上比較的`缺失,沒有還語文課真正的語文味,所以才使學生不敢站起來朗讀。這啟示我自己今后一定要重視朗讀的教學,不能使之成為一種形式而已。
再者,以讀促寫是落實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要想充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能夠準確的百搭和寫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額,因此,我在寫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注重學生的認知,在此基礎上進行嘗試表演加寫作,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木蘭詩的教學效果分析】相關文章:
《木蘭詩》的結構分析07-12
《木蘭詩》的藝術結構分析08-19
《木蘭詩》寫作手法分析02-22
木蘭詩修辭手法及分析03-17
木蘭詩木蘭形象特點03-02
題木蘭廟與木蘭詩12-25
《木蘭詩》全詩賞析02-01
改寫木蘭詩12-20
《木蘭詩》說課稿06-25
木蘭詩說課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