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導(dǎo)學案
【學習目標】
1.解題、了解作者、積累字詞及本詩名句,學會古詩誦讀。
2.整體把握全詩,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內(nèi)容。
【知識導(dǎo)學】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為一位詩人寫了首悼亡詩:“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這位詩人就是白居易 。
2.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詩人,字______,晚年號________。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他是繼杜甫之后又一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后被貶為江州司馬。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調(diào)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導(dǎo)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 關(guān)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樂曲的意思。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______。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變化。
【基礎(chǔ)演練】
1. 給下列難字注音:
錚( )錚然 賈( )人 憫( )然
轉(zhuǎn)徙( ) 荻( )花 霓( )裳
琴( )瑟( )琵( )琶( ) 鈿( )頭
嘔( )啞( )嘲( )哳( ) 六幺( )
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意義:
感斯人言 (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東船西舫悄無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轉(zhuǎn)徙于江湖間 ( )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 )
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
因為長句 ( )
初為霓裳后六幺( )
為君翻作《琵琶行》( )
商人重利輕別離( )
鐵騎突出刀槍鳴( )
整頓衣裳起斂容( )
3.翻譯下面的句子
a.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譯文:
b.轉(zhuǎn)徙于江湖間
譯文:
c.使快彈數(shù)曲
譯文:
d.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譯文:
3. 用“/”標出下列詩句的誦讀節(jié)拍: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合作探究】
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么事?
2.小序有什么作用?
3.讀詩,找出詩歌中和序呼應(yīng)的地方。
4.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各節(jié)詩的內(nèi)容。
【鞏固提升】
(一)課內(nèi)檢測
1.下列詞語中粗體字的讀音正確的一組(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錚錚然(zhēng) 賈人(jiǎ) 荻花(dí)
C.蝦蟆陵(há) 嘈雜(cáo) 鈿頭(diàn)
D.江浸月(jīn) 嘔啞(yā) 嘲哳(zhā)
2.下列詞語的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曲罷憫然 鈿頭銀篦 連篇累牘 杜鵑啼血
B.轉(zhuǎn)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壯語
D.東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復(fù)無常 春寒料峭
3.對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使快彈數(shù)曲 快:趕快。
B.老大嫁作商人婦 老大:排行第一
C.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離去回來
D.弦弦掩抑聲聲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鐵騎突出刀槍鳴 B.門前冷落鞍馬稀
C.整頓衣裳起斂容 D.凄凄不似向前聲
5.詩人用哪句詩把自己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有什么共同命運,是什么作為橋梁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
(二)課外拓展
1.你能說出一些古代與音樂有關(guān)的故事?至少說出一個。
2.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jié),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詩寫詩人冬至時節(jié)客居邯鄲驛,孤寂思家,詩人是怎樣表現(xiàn)他的思鄉(xiāng)之情的?請結(jié)合全詩的三、四兩句加以賞析。
【知識導(dǎo)學】
1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2.現(xiàn)實主義 樂天 香山居士 《白氏長慶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新樂府運動3.體裁;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
【基礎(chǔ)演練】
1. zhēnɡ ɡǔ mǐnxǐ dí ní qín sè pípá diàn ōuyā zhāo zhā yāo
2.(話 )(字)(說話的聲音)(說)(輾轉(zhuǎn))(轉(zhuǎn)動 )(更、越 )(創(chuàng)作)(彈奏)(替、給 )
(以……為重,看重;以……為輕,輕視 )
(突然爆發(fā)出 )(整理)
3.a.譯文:曾經(jīng)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樂師學藝
b.譯文: 在江湖上輾轉(zhuǎn)奔波
c.譯文: 讓(她)暢快地彈幾支曲子
d.譯文: 這天晚上才體會到被貶謫的意味
【合作探究】
1.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2.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經(jīng)過;概述琵琶女的身世;點明寫作動機;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凄切傷懷。
3. a.“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 第一段
b.“問其人…轉(zhuǎn)徙于江湖間”→ 第二、三段
c.“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 第四段
4. 江頭送客思管弦;江上聆聽琵琶曲;傾聽歌女苦身世;同病相憐傷遷謫;重聞琵琶濕青衫。.
【鞏固提升】
(一)課內(nèi)檢測1.C(A.“憔”應(yīng)讀為“qiáo”。B.“賈”應(yīng)讀為“gǔ”。D.“浸”應(yīng)讀為“jìn”。)2.A(B.“徒”應(yīng)為“徙”。C.“崖”應(yīng)為“涯”。D.“翻”應(yīng)為“反”。)
3.D(A.暢快。B.老大:年紀大了。C.去來:去了以后。)4. B(A.突出:突然爆發(fā)出。C.整理。D.以前。)5.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樂妓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艷蓋群芳”,后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后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jīng)歷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shù)形象的再現(xiàn)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樂”將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
(二)課外拓展 1.《詩經(jīng)》:“琴瑟友之,鐘鼓樂之。” 高漸離易水送別荊軻。 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彈奏《鳳求凰》:“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由交接為鴛鴦。” 稽康悲奏《廣陵散》。 《西廂記》鶯鶯聽張生彈琴:“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唳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窮,我這里意已通,嬌鸞雛鳳失雌雄。他曲未終,我意轉(zhuǎn)濃,爭奈伯勞飛燕各西東,盡在不言。” 《紅樓夢》第八十六回“寄閑情淑女解琴書”黛玉論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yǎng)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所以古人說‘知音難遇’。若無知音,寧可獨對著那清風明月,蒼松怪石,野猿老鶴,撫弄一番,以寄興趣,方為不負了這琴。……” 《三國演義》諸葛亮演空城計時焚香彈琴以示其閑靜而惑亂司馬懿。 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也有劉正風與魔教長老琴簫合奏而為知己的故事。 馬志遠曾據(jù)《琵琶行》作《江州司馬青衫淚》雜居,敘述白居易和裴興奴戀愛故事。
2. 詩的三、四兩句,詩人不是正面寫自己怎樣思家,而是通過想象家里人怎樣想念自己來表現(xiàn)思念之情。詩人想像家中人是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說了什么,未加點明,這就給讀者留下一片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詩人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加含蓄、深沉。(此詩以直率而質(zhì)樸的語言,道出了一種人們常有的生活體驗,因而才更顯得感情真摯動人。)
琵 琶 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4.背誦第一、二節(jié);理解分析詩中描寫音樂的詩句的特色。
5.掌握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知識導(dǎo)學】
《琵琶行》中三次寫琵琶女彈奏都用了側(cè)面描寫:第一次“忽聞水上琵琶聲”,側(cè)面描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當“四弦一聲如裂帛”結(jié)束彈奏后,詩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進行側(cè)面描寫;最后一次 “凄凄不似向前聲”,作者又用“滿座重聞皆掩泣”,___________”作側(cè)面描寫。
【基礎(chǔ)演練】
1.下列句子中加線的熟語的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這些老屋確實有些味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新的小區(qū)要開發(fā)了,不得不推倒啊!
B.剛退居二線的老王抱怨說:“你看我才退了下來幾天,就‘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真是人走茶涼啊!”
C.昔日同學三年,今天終得一聚,“相逢何必曾相識”,我提議,干杯!
D.輪到中國選手申雪、趙洪博出場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場內(nèi)一片寂靜,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2. 對《琵琶行》中詞句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嘈嘈”形容琵琶聲的粗重,“切切”形容琵琶聲的輕細。
B.“間關(guān)”形容鳥聲婉轉(zhuǎn),這里指音樂的流暢悅耳。
C.“別有幽愁暗恨生”,是說音樂勾起聽眾內(nèi)心深處的愁思和怨恨。
D.“銀瓶乍破”“刀槍鳴”形容音樂的激越雄壯,驚心動魄。
3.對下面的詩句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 )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獲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A.第一句概括地介紹了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寫環(huán)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蕭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無管弦”三字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張本。
D.第五、六句寫出了與朋友分別時的悲慘心情。
閱讀下面的詩句,完成4~5題。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4.對下列詞語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輕攏”一句描寫琵琶女彈奏的動作特點,同時也表現(xiàn)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兩句寫出了兩種旋律的交錯出現(xiàn)。“如急雨”“如私語”使兩種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給人以眼花繚亂,耳接不暇的感覺。
D.“間關(guān)”一句繼續(xù)寫了旋律的變化,用“鶯語花底”這一美的視覺形象,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yōu)美。
5.對以上部分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冰泉”“凝絕”兩句寫出了音樂的又一境界。幽咽之聲,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
B.“別有”“此時”兩句寫出了音樂結(jié)束后的余音裊裊,回味無窮的藝術(shù)境界,“無聲勝有聲”給聽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
C.“銀瓶”“鐵騎”兩句表現(xiàn)了“聲暫歇”后力量的大爆發(fā),同時,這兩句也將音樂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終”“四弦”兩句寫出了音樂進入到高潮時戛然而止,樂曲雖終,但由音樂而產(chǎn)生的驚心動魄、回腸蕩氣的藝術(shù)魅力并沒有因此而消失。
【合作探究】
有感情地誦讀第二段,回答下邊的問題,品味詩中的意境。
1.在琵琶女演奏之前,詩人先寫她的調(diào)弦動作和神情,這有什么作用?
2.詩人運用了哪些手法來直接表現(xiàn)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3.說說琵琶女所演奏的樂曲有一個怎樣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并指出樂曲高潮之所在。
4..第二段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
5.朗讀、背誦詩的第一、二節(jié),體會詩人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鞏固提升】
(一) 課內(nèi)檢測
1.詩句默寫填空: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_____________,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______________。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添酒回燈重開宴。 ___________________,猶抱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_______________,似訴平生不得志。 _______________,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語。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______________,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銀瓶乍破水漿迸,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聲如裂帛。 ________________,唯見江心秋月白。
2.《琵琶行》序言中有“因為長句,歌以贈之”一句,說明了詩人的寫作動機。對詩人的寫作動機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是為了排遣自己謫居江州后的郁悶心情。
B.是為了抒發(fā)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為了表達對琵琶女悲慘遭遇的同情,又是為了抒發(fā)自己與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種都不是,寫此詩只是一種偶然事件引起的靈感的觸發(fā)。
3.下列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說,也不愿見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這個疊字詞摹聲,又用“如急雨”這個比喻使樂聲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語”用了擬人的手法。
C.“間關(guān)”之聲,輕快流利,而這種聲音又好像“鶯語花底”,視覺形象的優(yōu)美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優(yōu)美。
D.“幽咽”之聲,悲抑哽塞,而這種聲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視覺形象的冷澀強化了聽覺形象的冷澀。
(二)課外拓展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有人評論這首詩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關(guān)聯(lián),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6.閱讀下文,完成文后練習。
白居易繼承儒家傳統(tǒng)美學思想,強調(diào)詩歌在社會生活中應(yīng)發(fā)揮“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的積極作用。他認為詩歌所以能發(fā)揮這樣的作用,是由詩歌的本質(zhì)決定的,即“詩言志”這個命題。所謂“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所謂“大凡人之感二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fā)于吟詠,而形于歌詩”,概括起來,也還是“詩言志”這三個字。正是詩歌的這種本質(zhì),決定了它還可以普遍地感動人心,同時也決定了通過它可以見國風之盛衰,聞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樂,從而收到“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上下交和”、“內(nèi)外胥悅”的社會效果。
白居易這種思想的核心,顯然是以《樂記》和《毛詩大序》為代表的儒家傳統(tǒng)觀點。但是,白居易終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漢代。魏晉南北朝以來美學思想發(fā)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對他發(fā)生影響。他在論證詩歌“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的作用時,和孔穎達一樣突出強調(diào)詩歌抒情的特性,這就是時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白居易從詩歌“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這個大前提出發(fā),引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統(tǒng)治者應(yīng)該允許并且鼓勵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樂之情抒發(fā)出來。白居易認為這樣做有利于封建統(tǒng)治的鞏固,就是他說的“善防川者,決之使導(dǎo);善理人者,宣之使言”。這是為他的“新樂府運動”提供理論論據(jù),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詩歌美學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根據(jù)詩歌“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這個基本思想,白居易對梁、陳以來的詩歌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說“至于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義盡去矣。”唐詩也一樣,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詩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別的詩人了。
白居易批評的主旨是反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脫離社會生活的傾向,這是正確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詩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則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點太偏激了。
(1).從第一段看,白居易對詩歌的主張包括哪兩個方面?試分別寫在下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30個字)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30個字)
(2).第二段提到“白居易這種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8個字)
(3).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美學思想新潮流對白居易詩歌理論的影響表現(xiàn)在哪三個方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
A.白居易認為“詩言志”是詩歌的本質(zhì)。
B.白居易的美學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處。
C.李白、杜甫的詩與白居易的詩主旨完全不同。
D.白居易認為沒有政教美刺的都不是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
E.白居易對魏晉南北朝以來特別是梁、陳的詩歌理論持否定的態(tài)度。
【知識導(dǎo)學】
(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馬青衫濕 )
【基礎(chǔ)演練】1(C “相逢何必曾相識”本身的意思與語境不合。)2.(C “別有”句表達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聽眾內(nèi)心的愁思和怨恨。)3.(D“慘”是悲傷的意思,而不是悲慘之義。)4.(C并不是“化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盤的聲音寫琵琶彈奏的清脆悅耳。)5.(B“廣闊的想像空間”應(yīng)為“悠然不盡的無窮韻味”。)
【合作探究】
1.說明琵琶女此時已經(jīng)進入樂曲的境界。
2. 運用了多種手法來直接表現(xiàn)音樂。
第一種,用摹聲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象聲詞和“間關(guān)”“幽咽”等雙聲詞。
第二種,用比喻的手法。以聲喻聲,如用“急雨”之聲、“私語”之聲、“鶯語”之聲等;以形喻聲,如“銀瓶乍破”、“刀槍鳴”、“鐵騎突出”、“裂帛”等。
第三種,直接描寫。如“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此時無聲勝有聲”等。
3.詩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將演出時的心態(tài),因而從寫琵琶女的調(diào)弦動作入手,用“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說明她此時已進入樂曲中的境界。然后分兩個階段寫她的演奏內(nèi)容。開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據(jù)當時的心緒選定的一支曲子,因為詩人從那“掩抑”的琴聲中聽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訴說。與此同時,詩人又描寫了她的演奏姿態(tài),從“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中看到了她技藝的嫻熟。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雖是淡淡的幾筆,卻有引人入勝的魅力。接著寫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這原是一件難事,但詩人寫得很巧妙:他只寫了三個有代表性的樂段,并運用生動的比喻同時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使讀者在想象中親聆琵琶的美妙樂音和旋律的發(fā)展變化。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diào)。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guān)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得輕快流暢了;接著又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tài)——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幽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果然,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fā)展得很快,接著就出現(xiàn)了“鐵騎突出刀槍鳴” 的熱烈而緊張的場面。讀了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會有“余音繞梁”之感!
4. 用悄寂無聲的環(huán)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余音饒梁,經(jīng)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悄無言”的寂靜,實則是充滿了感情的時刻,聽眾的忘情和如癡如醉的神情,從側(cè)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這個畫面,有著極其感人的藝術(shù)魅力。
【鞏固提升】
(一)課內(nèi)檢測
1. 略。2. C 3. B(提示:比喻)
(二)課外拓展
1.同意。本句攜景入情,朋友剛剛出發(fā),有點擔心那征帆晚來找不到停泊的處所,表現(xiàn)出對朋友一片殷切的關(guān)心。同時,揣度行蹤,表現(xiàn)出一片依依惜別之情。詩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處泊”,春江渺茫與征帆一片,形成一個強烈對比。(前三句飽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顯志。朋友別離,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心潮洶涌。這樣將惜別之情上升到頂點。)
2.(1).①詩歌在社會生活中應(yīng)發(fā)揮“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的作用。
、谶@種“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的作用是由詩歌的本質(zhì)“詩言志”決定的。
(2).儒家傳統(tǒng)美學思想
(3).①突出強調(diào)詩歌的抒情作用
、诮y(tǒng)治者應(yīng)允許并鼓勵老百姓抒發(fā)喜怒哀樂之情
、叟u梁陳以來詩歌脫離社會生活的傾向。
(4).C、E
琵 琶 行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7. 背誦第三、四節(jié);體會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8. 通過描寫音樂藝術(shù)溝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9. 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知識導(dǎo)學】
詩歌前后貫穿了幾處環(huán)境描寫的文字。
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gòu)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樂曲傳達出詩人凄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
“別時茫茫江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仿佛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yīng)。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jié)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音樂結(jié)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月明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huán)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渲染詩人被貶后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基礎(chǔ)演練】
1.填寫詩句: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fù)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聞琵琶已嘆息,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___________________。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___________________。其間旦暮聞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豈無山歌與村笛,__________________。今夜聞君琵琶語,__________________。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2. 全是側(cè)面烘托琵琶女技藝的一項是 ( )
、俸雎勊吓寐暎魅送鼩w客不發(fā)。②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蹡|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④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葑衅抡l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兩個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本詩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他們的形象各有何特點?
2.這兩個形象有什么共同點?試結(jié)合全詩的內(nèi)容和白居易的生平來談。
3.全詩雖長,卻結(jié)構(gòu)嚴謹,試探究,詩人用怎樣的線索使詩文如行云流水,一氣貫注,從而成為唐長篇敘事詩中最突出的名篇之一的呢?
4.怎樣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句詩的意蘊?
【鞏固提升】
(一)課內(nèi)檢測
1.《琵琶行》序言中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一句,與這句話相呼應(yīng)的一項是( )
A.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B.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C.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D.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2.“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兩句詩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分析準確的一項是( )
A.以景色的靜襯托音樂演奏的激昂。
B.以聽眾的靜襯托音樂演奏的激昂。
C.以景色烘托聽眾完全沉浸在音樂聲中。
D.以聽眾的靜襯托聽眾感情的凄涼。
3.詩的結(jié)尾作者自傷身世,自覺與琵琶女頗多相似,選出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一個“本是京城女”,一個“去年辭帝京”,都是從長安來到偏遠的江州。
B.一個善寫詩,另一個能讀懂;一個會彈奏,另一個能欣賞,有他鄉(xiāng)遇知音相見恨晚之感。
C.一個是譽滿京都的名藝人,一個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
D.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人,一個因直言進諫而遭貶,都有榮衰變遷,“幽愁暗恨”。
4.下列幾組中最能體現(xiàn)“歌行體”的主要特點的一組是( )
(1)篇幅較長(2)篇幅較短(3)音節(jié)、格律有嚴格規(guī)定(4)句法往往長短參差,富于變化
(5)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6)講究對仗、聲調(diào)和韻律
A.(2)(3)(4)(6)
B.(1)(3)(4)(6)
C.(1)(4)(5)
D.(1)(3)(5)
(二)課外拓展
1.閱讀下面的古詩,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 )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A.前兩句著力描繪水色與光影的變幻,寫得綺麗繽紛,“鋪”字化靜為動。
B.詩人觸目所見,將色彩、形體及光影三者的動蕩變幻集于一身,活畫出秋日暮江既明艷又朦朧的獨特的美。
C.三、四句所見所感,詩人巧妙地選擇了線條、形體、色澤三者交替描繪的筆法,飽含深情地贊嘆了夜景的美麗,尤其是“可憐”一詞和兩個比擬句,不純寫景,而是情寓景中,工致入畫,余味無窮。
D.白居易現(xiàn)存七百六十五首五、七言絕句,數(shù)量之多,唐人無出其右,但其中寫景傳情之上乘佳作,確乎太少了,但這首絕句卻不失為白氏五、七絕中的力作!短扑卧姶肌吩u之曰,“寫景奇麗,是一幅暮色秋江圖。”
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
任盈盈演奏《笑傲江湖曲》
金 庸
令狐沖又驚又喜,依稀記得便是那天晚上所聽到、曲洋所奏的琴韻。這一曲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溫柔雅致,令狐沖雖不明樂理,但覺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調(diào)雖同,意趣卻大有差別。這婆婆所奏的曲調(diào)平和中正,令人聽著只覺音樂之美,卻無曲洋所奏熱血如沸的激奮。奏了良久,琴韻漸緩,似乎樂音在不住遠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數(shù)十丈之遙,又走到數(shù)里之外,細微幾不可再聞。
琴音似止未止之際,卻有一二下極低極細的簫聲在琴音旁響了起來;匦褶D(zhuǎn),簫聲漸響,恰似吹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簫聲清麗,忽高忽低,忽輕忽響,低到極處之際,幾個盤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雖極低極細,每個音節(jié)仍清晰可聞。漸漸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躍,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漸增,先如鳴泉飛濺,繼而如群卉爭艷,花團錦簇,更夾著間關(guān)鳥語,彼鳴我和,漸漸地百鳥離去,春殘花落,但聞雨聲蕭蕭,一片凄涼肅殺之象,細雨綿綿,若有若無,終于萬籟俱寂。
簫聲停頓良久,眾人這才如夢初醒。王元霸、岳不群等雖都不懂音律,卻也不禁心馳神醉。易師爺更是猶如喪魂落魄一般。
(摘自《笑傲江湖》)
(1)有人說“走出了數(shù)十丈之遙,又走到數(shù)里之外”中的“遙”與“外”應(yīng)該交換位置,這種看法對嗎?
(2)第2段最后一個長句子的意境,與《琵琶行》中哪4個詩句描寫的情景相似?
(3)下列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文中說“這位婆婆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調(diào)雖同,意趣卻大有差別。”是因為演奏者的思想性格,情感經(jīng)歷迥異。
B.第2段描摹簫聲,具體生動地反映了一年四季自然景物變化的情景。
C.第3段描寫音樂主要采用側(cè)面烘托和通感的修辭方法。
D.文中寫王元霸、岳不群、易師爺?shù)榷疾欢袈桑珔s聽得心馳神醉,喪魂落魄,這樣描寫有點兒自相矛盾。
E.《笑傲江湖曲》是小說《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所以曲調(diào)既粗曠又細膩,既豪放又典雅。
3.比較白居易的《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與《琵琶行》在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于鄂州
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diào)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fù)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 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
【基礎(chǔ)演練】
1.略
2.B.②正面寫琵琶技藝。④寫琵琶女的身世。
3.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命運的深切同情和自己作為正直的士大夫,滿心忠君報國,反遭貶斥流落異鄉(xiāng)的感傷之情。
【合作探究】1. ------琵琶女 和 詩人自己。
① 琵琶女年輕時色藝雙絕,名噪教坊,富貴子弟爭著向她獻寵,生活中充滿了“歡樂”;然而這樣的歡樂是以色取悅于人換來的,其中未嘗不含著悲苦。待到年長色衰,又值社會發(fā)生動亂時,“門前冷落鞍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婦”,“轉(zhuǎn)徙于江湖間”,過著凄苦的生活。這個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玩弄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
、 詩人的自我形象,主要表現(xiàn)在他的“天涯淪落”之恨。詩的開頭寫秋夜?jié)£柦^的蕭瑟景象和餞別宴上“醉不成歡”的氣氛,都暗示了這種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僅道盡了她本人心中的“無限事”,其實也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聽了琵琶女的自敘身世,他的“恨”終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主題。然后盡情地傾訴他“謫居臥病”中凄涼、郁悶的心情,抒寫了自己官宦失意的痛苦和感傷以及對社會黑暗的不滿與激憤。
2.共同點-----“同是天涯淪落人”
出自京城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從去年辭帝京
才華出眾 名揚京都女藝人
才華橫溢大詩人
落魄失意 年長色衰嫁商人
犯顏直諫貶江州
3.全詩以人物為線索,共有明暗兩條: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為線索,一是以詩人的感受為線索。然后兩線交織,匯合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主題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條明線,詩人的感受是一條暗線。明線從具體形象上反映主題,暗線則從事物本質(zhì)上揭示主題。一個反映民間的變化,一個反映朝政的變化。全詩結(jié)構(gòu)嚴謹,敘事和抒情同時進行,不僅推動了全詩敘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且不斷暗示了詩歌的主題,深化了詩歌的內(nèi)容。
4.在中國文學中,自屈原的《離騷》起,就有“香花美人以喻君子”的傳統(tǒng),女人的容顏盛衰、得寵失意往往使人聯(lián)想到男人的仕途窮通,所以詩人有此感嘆。正像《唐宋詩醇》評論的那樣:“滿腔遷謫之感,借商婦以發(fā)之,有同病相憐之意。”后來這兩句詩,已經(jīng)脫離了本詩的原始意義,具有了更為廣泛更為豐富的應(yīng)用。
【鞏固提升】(一)課內(nèi)檢測1.B 2.C 3. B 4.C
(二)課外拓展 1.C
2. (1)可以有“對”與“不對”兩種意見。認為應(yīng)該交換位置的:“數(shù)里”比“數(shù)十丈”遙遠;認為不必交換位置的:這里的“遙”,即指相對地“遠”,與下文的“外”同義。
(2)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3)B D(B項只是概括地反映,并非“具體”;D項,音樂是最為通用的“語言”,即使不懂音律,只要傾心相聽,照樣會被感動。)
3.思想內(nèi)容:相同點:兩詩都反映的是歌女的悲慘命運,都寄予了作者對她們的深切同情。
不同點:《夜》只是較客觀地敘述描繪,沒有具體交待歌女的身世;《琵》中不僅詳細地敘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而且也寫了詩人自身因坎坷遭遇而帶來的深切感受,反映社會現(xiàn)實更為廣闊。
表現(xiàn)手法:相同點:都善用“秋月”渲染氣氛,兩詩的基調(diào)都是凄涼壓抑的。
不同點:《琵》詳細描述了音樂的演奏過程,而《夜》只概括地寫出歌者的“愁絕”、“凄切”;《琵》對琵琶女外貌的描寫是概括性的,而《夜》對歌女的外貌描寫卻很細膩。
【《琵琶行》導(dǎo)學案】相關(guān)文章:
《琵琶行》導(dǎo)學案05-27
(精選)《琵琶行》導(dǎo)學案05-29
《琵琶行》導(dǎo)學案3篇03-09
《琵琶行》導(dǎo)學案(經(jīng)典5篇)05-28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琵琶行》導(dǎo)學案設(shè)計03-30
《琵琶行》學案04-20
離騷的導(dǎo)學案04-19
《離騷》的導(dǎo)學案04-12
琵琶行導(dǎo)學案第一課時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