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散文:行走在消逝中
年齡大了,就會懷舊。所以在我們眼里父母常常背時,老師往往保守。為什么會這樣呢?難道他們沒有年輕過、飛揚過、沖動過嗎?而當(dāng)我們成為父母的時候,我們會不會也變得那么背時保守?會不會也像現(xiàn)在我們煩他們一樣被我們的子女煩?頭腦冷靜的時候,想起會有這樣的結(jié)局不禁悚然一驚。
記得德國人說過:一個人年輕時候不激進,是沒有良心;年老時候不保守,是沒有大腦。中國也有句諺語:人不風(fēng)流枉少年。可見年齡改變性格是個規(guī)律。歲月流金,蒼茫的月下你看到明天的太陽,他回想昨夜的星辰,而你的明天是他的昨夜。秦時明月與今同,漢關(guān)萬里成廢土。滄桑百變無可尋,只念當(dāng)年李將軍。一個人的魅力來自活力,也來自閱歷。一個民族的魅力來自強盛,也來自傳統(tǒng)。沒有長城和故宮,北京無非是一塊風(fēng)揚沙塵的黃土;沒有東坡和樂天,西湖就成為與其他湖沒有差別的一汪綠水。從歐洲回來的人每每感嘆人家保存得完美的小鎮(zhèn),古舊的`石頭房子,清潔的鵝卵石路面,郁郁蔥蔥的老樹,使人感覺到時光緩緩地流逝,美好的東西一點一點地沉淀,一層一層地積累。行走其間,發(fā)思古之幽情,想著我們的生命就這么在人類中延續(xù)著,心里會陡然覺得自己的珍貴。
小時候常常笑話祖母的一些落后舉動。比如她會在每餐前打起一碗飯供著,說是要感謝上天讓我們不餓著;她會細心地把有字的紙和垃圾分開,說要敬惜文字,讓我們讀書有靈氣些。而現(xiàn)在,當(dāng)我們揮霍著糧食,疏離著文字的時候,上天就在不知不覺地懲罰著我們。每一條水系都被我們行走時揚起的灰塵污染,藍天皓月果真只留存在唐宋的詩詞中,當(dāng)每一座城鎮(zhèn)都變成一式的水泥森林時,我們還能辨認出自己的家鄉(xiāng)嗎?我們是行走得太快了,為了輕松,丟棄了許多許多本該隨身攜帶的寶貝,疏忽了沿途的綠樹和清泉,最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這么著急地趕著,原來是走到了荒原。
當(dāng)然,得與失總是相伴而行的。猴子抱著一堆玉米棒子,隨走隨丟,最后拿回家的只是那么幾根。猴子不會反省,人類必須思考。泰戈爾說過,越謙卑,就越接近偉大。基督則說,如果不變成小孩,想進天堂就好比駱駝要穿過針眼。西方有人認為要拯救人類,藥方在三千年前的孔夫子那里。那一輪照著人類行走了千萬年的明月,你可知道我們得到了什么,又丟失了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