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男兒有淚不輕彈散文
“登高欲窮千里目,愁云低鎖衡陽路。魚書不至雁無憑,幾番空作悲愁賦。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難渡。丈夫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 戲曲家 李開先 《寶劍記》
德國大詩人歌德也說過:“凡不是就著淚水吃過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滋味的人!逼鋵崳藓土鳒I,并不是女人的專利!古往今來,都把女人形容是水做的,女人的流淚是正常的!而男人是強大的,只能流血而不流淚!有人說,一個男人一生就哭過三次:出生時,親人過世,女兒出嫁。男兒的胸懷像大海一樣寬廣,男兒的眼淚像珠寶一樣珍貴!作為男人必須堅強,必須把悲傷壓在心底。讓眼淚流在心里,讓痛苦化作無形。展現(xiàn)給親人的唯有陽光,春天,微笑。
男人也有脆弱的一面,男人也有自己的軟肋。男人的情感也需要有釋放的空間!從小時候起,父親就教導(dǎo)我,作為一個男人,只能流血不能流淚!所以,幾乎沒有人能看到我流淚,看到我脆弱的一面。我每時每刻都在壓抑著,自己的真實情感 ,讓人們看到的是我堅強的一面。內(nèi)心的痛苦,深切的憂傷,無法表達,難以釋放。記不清我有多久沒有流淚了?自從父母去世我流過淚后,就很少有人再見到我流淚了。在他們眼里,我真的很堅強!很自信,很獨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男子漢。其實,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那是裝出來的,那是做給人看的!那是勉為其難,那是身不由己!
一首老歌,一句暖心的話,那怕是一聲輕輕的問候 ,都會喚起我感情的共鳴 ,總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每當我想哭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的哼起喜歡的歌,用歌聲隱藏內(nèi)心波濤洶涌的情感!用歌聲喚起男子漢的堅強!讓奔流欲出的淚水隨歌聲隱去,讓奔放的情感化解于無形!我真的很累,真的很無奈!我很想放縱自己,痛痛快快的哭上一場!哪怕是只有一次!一小會!一瞬間!也會對我有無上的安慰!也會讓我內(nèi)心的痛苦得到暫時的解脫!沒有場合?沒有地點?沒有空間?我只能故作堅強,我只能假裝開心,我只能偽裝自己,能痛痛快快的哭上一場 ,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可是,它對我來說,簡直是遙不可及,難比登天。是奢望,是夢想,是虛幻!
記得有一首老歌唱道:“把悲傷留給自己,你的美麗你帶走!弊鋈司蛻(yīng)該:把歡樂奉獻給別人 ,把悲傷留給自己!回想我的一生,我真的做到了!為了我的親人快樂幸福,為了我的朋友們心想事成,我付出了我的一切!把歡樂帶給別人,把悲傷留給自己!我問心無愧,我死而無憾!我此生足矣。
“ 送行餃子迎客面”記得我每次從農(nóng)村回城探親,返回時,母親總是依依不舍。餃子包了一次又一次,吃了一頓又一頓。我一走她就哭,就是走不成。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事實正是如此!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不可替代的!那也是母親在哭,我很少流淚。因為母親不讓我流淚,她希望我堅強!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父親更是如此,很少看到他有脆弱的一面。他在我們兄妹眼里,是威嚴的,是強大的!是剛毅的!慈母嚴父在我們家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親變得脆弱了。見到久別的親人,淚水總是流個不停。尤其是在患病期間,更是如此。那個時候,我不理解父親為什么如此傷感?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擊?難道人老了,都會變得懦弱,變得多愁善感,變得好哭流淚。往日的堅強哪里去了,男兒流血不流淚嗎!當初他是怎么教育我的。我不理解,也不明白。如今我也步入了老年,慢慢的開始理解了,接受了,也懂得了哭,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哭,是緩解精神壓力的必然!哭,也是一種解脫。可是我就是不敢哭,不敢袒露內(nèi)心的痛苦。不敢過度的放縱自己。讓別人看到我脆弱的一面,成為別人茶余飯后的笑柄。
只有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只有在一個人獨處時,我才會對月傷悲,凄然淚下。但那也是無聲的,默默地一個人流淚到天亮。沒有人看到我的眼淚,沒有人看到我的憂傷。沒有人懷疑我的堅強!近日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重蹈父親的覆轍,越來越多愁善感,越來越容易感動,越來越想哭?吹铰淙~也會傷悲,看到花謝也會流淚。尤其更看不得親人悲傷,難過,受苦。親人流淚我就想哭,親人痛苦我更難過。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會如此脆弱!如此好動感情?我真的時日無多?那種不祥的預(yù)感,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清晰!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總是想哭,無法抑制。
也許哭真的是一種解脫,是一種超然,是一種快樂!但是,我還是不敢放縱自己,還是不能丟掉堅強!我畢竟還是一個男子漢,男子漢就應(yīng)該頂天立地!男子漢就應(yīng)該心胸寬廣!男子漢,不許哭!
【男兒有淚不輕彈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8-13
散文07-19
經(jīng)典散文(精選)07-26
經(jīng)典散文07-01
經(jīng)典的哲理散文09-01
廬山散文05-12
精美散文09-07
精選冬至的散文09-14
兒童散文精選09-10
劉墉經(jīng)典散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