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游天姥吟留別教案 推薦度:
- 描寫山的成語 推薦度:
- 形容山的成語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天姥山風韻的散文
又見新昌天姥山,又見清清剡溪流!浙東新昌多山啊,八山半水,東西排列;上接臺云,下臨剡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新昌的山源自武夷山脈,近接天臺山脈。天臺山脈進入新昌后,形成天姥、沃洲和鞍頂支脈。天姥山啊(古稱天姥岑,岑指高而小的山)是新昌一邑之主山(包括天姥岑和司馬悔山),與新昌另一山脈沃洲山成為由北往南去天臺山的門戶,站在離關(guān)嶺不遠的橫渡橋村上的高崗上,往東北能望見天姥北峰北斗尖,往東能望見天姥主峰天姥峰。
天姥山的山有時淡得像云,云有時重得像山,分辨不清哪是云哪是山。有時在山谷中飛騰著、追逐著、攀援上山崖、彌漫進峽谷,“靜如練,動如煙,輕如絮,闊如海,白如棉!庇袝r清風吹散云霧,群峰猶如出水的芙蓉,又像飄渺的仙山。登上大月嶺,置身云霧中,耳朵好像飛機起降時的失聰,身體縹緲成羽毛般的輕盈,心靈澄澈得像剛出生的嬰兒,周圍寂靜得如在水底。走下大月嶺,是東一處西一處的泉聲,此一聲彼一聲的鳥鳴。啼鳴中悠揚著清泉的宛轉(zhuǎn),嘀嚦著露珠的圓潤,浮動著山花的暗香,播撒著彩霞的光芒。一個“湖山云里鎖,天籟霧中鳴”的意境。
多少詩人就是為了追尋先賢來到天姥山,李白雖沒來過但曾經(jīng)感慨:“少年不得意,落魄無安居;愿隨任公子,欲釣吞舟魚!边@是他以任公子自比,寄托自己豪放的胸襟與遠大的'抱負。晚唐詩人曹唐的“玉沙瑤草連溪碧,流水桃花滿澗香”、“惆悵溪頭從此別,碧山明月照蒼苔”。唐詩之路的源頭在魏晉,這里不只是一條詩路,更是中國佛教、道教、儒教的揉合之路,也是書、畫、詩的整合之路。如果沒有佛教的傳播,就沒有后來的“唐詩之路”,沒有東晉名士的風流和對山水的歌詠,沒有剡溪的詩人詠嘆,唐詩的興盛也許將會推遲。
剡地如此吸引唐代詩人,還有這里“欲罷不能忘”的秀異風光。李白凡遇有佳山水,總以剡中風光作比,他在《秋下荊門》中寫道:“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而其代表作《夢游天姥吟留別》,更把剡溪流域的山水描繪成了仙境勝地。杜甫20歲時就入臺、越,游冶忘歸達四年之久,到50余歲流寓西南,仍追懷昔游。《全唐詩》收載的2200余位詩詞作者中,泛游過剡溪的共計為278人,留下了數(shù)百首詩詞。如“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竹下溪水綠,荷花鏡里香”(李白),“鏡浪洗手綠,剡花入心春”(孟郊),“月在沃洲山上,人歸剡縣溪邊。漠漠黃花覆水,時時白鷺驚船”(朱放)等。崔顥贊剡溪“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白樂天詠剡溪“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lǐng)先”……
一條不大的剡溪,一座不高的天姥,有這么多詩人為其吟詠贊嘆,這是新昌之天幸;眾多詩人,有這么些奇異的山水讓其流連忘返,有這么多瑰麗的文化讓其趨之若鶩,這是詩人之天幸;今天,還有這樣一條流淌在文學深處的河流,這樣一座高聳于詩歌之巔的天姥,依舊清清緩緩地穿過庸常生活,仍然巍巍峨峨地矗立浙江東部,這是天之大幸也。剡溪的美景令才子們詩興大發(fā),詩人的光顧又令剡溪洋溢詩韻墨香。而唐以后,歷代名人賢士訪剡的頗多,如朱熹、陸游、王十朋、袁枚等,他們紛紛蘸著剡溪寫詩作畫,枕著天姥著書立說。剡溪,承載著如此眾多的名人往事,美麗的就不僅是表面的芳華;天姥,文人墨客構(gòu)筑起如此的文化高度,崇高的就不能簡單以海拔來衡量。
【天姥山風韻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李白對天姥山的審美解讀08-29
夢游天姥吟留別散文02-27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山07-26
談?wù)劺畎讓μ炖焉降膶徝澜庾x07-27
夢游天姥吟留別散文500字01-15
游仙詩《夢游天姥吟留別》散文改寫01-05
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姥怎么讀01-08
夢游天姥吟留別01-01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說課稿08-15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原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