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過去的年散文

        時間:2024-10-11 17:38:17 散文 我要投稿

        過去的年散文

          初一大拜年

        過去的年散文

          熱切期盼了多日的年終于來了。吃過餃子湯,呼朋喚友出了門,不用大人安頓,我們自發(fā)組織到一起,挨家挨戶給本家拜年去。那時候的農(nóng)村,一個生產(chǎn)隊其實就是有近有遠(yuǎn)的幾個大家族,也基本就按姓氏住在一起。我們這一姓住在村子的最西頭,人稱“大西街”,小的時候,常為輩份問題糾結(jié):雖然我年齡小,在一起玩的伙伴有叫我姑姑的,還有叫姑奶奶的。東家進(jìn)西家出的時候,又不好直呼伙伴的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的大名,每每這個時候,我都異常尷尬。也不止一次問爹媽,這是怎么了?記得父親伸出胳膊給我比劃:一個家猶如一個樹杈,樹干逐漸分出枝丫,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長得快的再分出枝丫,這就是輩份。像我家,因為家窮子女稀少,慢慢地就和別家拉開了輩份。輩大,說明咱家窮,一輩一輩成家遲,得子女晚。就像我的爹娘,三十二上才開始生養(yǎng),我也只能在伙伴中當(dāng)長輩了。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去本家拜年的熱情,其實,去的也不一定就是同姓的家下,經(jīng)常是一群小孩子一哄而起就去了某一家。那時候的年貨是瓜子、南瓜或北瓜子、軟棗、柿子皮,少有花生或糖果。瓜子基本上是自家種自家炒的,一會下來,嘴和手都是黑的。一上午轉(zhuǎn)下來,口袋里雜七雜八也不知裝了些啥?所以,那時候的新衣一定要縫上大大的口袋,功能性的,不像今天純屬裝飾性的。

          而此時,爹媽需要借好初二走親戚的自行車。這事兒,鄰里間心里都有數(shù),因為誰家有車誰家哪天去哪,一個隊一起住的幾乎就了解個七七八八,所以不用專人統(tǒng)籌,也能自覺地安排個差不多,只是需要最后確定一下。

          記事起,我家的初一中午是白米飯,媽媽要炒十來個菜,這是一年最豐盛最奢侈的一頓飯,這頓飯,我要盼上整整一年。也幸虧,拜了一上午的年,不然,除夕夜的餃子還會在肚里運轉(zhuǎn),可是,過了臘月二十三,聞著年味的嘴就沒閑,盼了一整年的大餐再也無法狼吞虎咽,所以,這頓飯不由得斯文起來,到最后,仍然還是盤光肚圓。

          初二拜娘舅

          初二,走的是父親的舅舅也就是我的舅姥爺家。舅姥爺家是長治屈家莊的,在八一廣場西約三公里處。長治走親戚,那是很有面兒的一件事。不僅可以上桌吃頓大餐,還可以領(lǐng)錚錚作響的五角壓歲錢,所以,走舅老爺家成了我們爭搶著要去的大事兒。爭搶到最后,結(jié)果一樣:父母親一年了總得拜見拜見長輩,再根據(jù)借到的自行車數(shù)量看看哪個大的去,我們小的不用爭搶,父母也會帶著我們。

          那時候的冬天比現(xiàn)在要冷許多。出門前,父親總要反復(fù)說:“路上冷,凍了不要哭”,我和弟弟一再堅強(qiáng)的表示一定不怕冷一定不哭。穿好新衣,外頭套上媽媽縫制的、至少也穿了倆人的棉大衣,帶上口罩圍上圍脖,捂了個嚴(yán)嚴(yán)實實,再帶上媽媽蒸的饅頭,終于歡歡喜喜上路了。聽著父母呼哧呼哧使勁蹬車,看著路旁光著枝丫的枯樹荒草,心中那份期盼和欣喜漸漸霧化成發(fā)際和眉毛上的白霜,冷!我和弟弟再也忍不住了,吸溜著鼻涕,央求父親讓我們下車跺跺腳。父親指揮著哥哥或姐姐揀點樹枝或田里的秸稈,用火柴點著,讓我們?nèi)∪∨。隨著太陽逐漸升高和城市的逐漸臨近,我忘卻了寒冷,仔細(xì)搜尋著可以在小伙伴面前講述的驕傲:寬敞的馬路、肅穆的廣場、敬仰的毛主席像、古塔、廟宇、教堂…….父親嘴里的故事很多,我看到的他基本都能講點子丑寅卯。

          舅姥爺有兩個兒子,成家之后背靠背住著兩個小院。我們?nèi)サ倪@個方向,要先到他小兒子家。我稱作嬸嬸的,每年一見到爹媽就開始嘮叨老人的不是和壞話,父母也只能是哼哼哈哈,再附上一些勸慰的話。從他家走過一個狹長的通道,就到了舅姥爺?shù)拇髢鹤蛹,與前院的冷清相比,大媽家要熱鬧許多:舅姥爺?shù)牧鶄兒女,十幾個個外甥,都在這天拜年。舅姥爺一直隨孝順訥言的大爹大媽生活,這一天就都聚在了他家。每年的初二,大爹大媽要做上至少三桌的飯菜把親戚招待。等飯的時間,男人們陪舅姥爺聊天,女人幫大媽做飯,我們小孩子三五一群玩炸了天……

          在我印象中,舅姥爺家的生活屬于城市生活,所有的飯菜都帶有城市的大氣和檔次,是完全不同于我們農(nóng)村的。聽到各自父母的喊聲,我們立馬坐到飯桌邊,先是忍著口水先仔細(xì)看上一遍,才要挑自己愛吃的學(xué)著城市的孩子假裝著斯文慢條斯理的夾起送到嘴邊……

          這一頓飯,吃的時間很長,因為大人們有很多話要講。吃完飯,搬張椅子,讓舅姥爺坐在中間,按著輩份開始給舅姥爺磕頭拜年,舅姥爺笑瞇瞇地接受跪拜,卻不發(fā)錢,待拜完了,大媽會拿出一塌的新錢,挨個發(fā)給我們,紅紅的五毛啊,我壓抑著心跳,要知道,在別家,掙得都是一毛兩毛!嘻嘻哈哈,小心揣好,一一道別,快快回家,向小伙伴講講我一天的收獲。

          初三回娘家

          我們村里的規(guī)矩是正月初三回娘家。對于出嫁的閨女來說,這是個極其重要的日子,也是每家最隆重的日子,回娘家的禮物要比走別的親戚的東西要貴重許多,除了饅頭這些常規(guī)的禮物之外,往往還要給老丈人帶兩條煙兩瓶酒。對于招待姑爺?shù)恼赡改飦碚f,也要備下最好的飯菜來等閨女女婿和外甥到家。

          在哥哥沒結(jié)婚前,我是搞不清楚回娘家的概念的,因為媽媽初三總是在家招待我的姑姑和表哥一家。等哥哥結(jié)婚了,我才對照著想到這天媽媽該去姥姥家,可是媽媽總為夫家忙乎忽略了自己的媽。到大姐結(jié)婚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初三那天把爹媽激動得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一大早,已經(jīng)患病的母親早早就把我們哄起床來,吩咐我和小姐收拾家地,讓父親和二姐再次清點中午的菜肴,吩咐哥嫂早點在娘家吃過飯馬上回來,安頓小弟不敢再過份調(diào)皮,然后坐到窗前,巴巴地望著門口,等著大姐和大姐夫的到來。

          二姐婚后第二年的臘月,大雪紛紛揚揚下個沒了沒完。年前,二姐和二姐夫帶著孩子回姐夫家過年時,父親再三安頓,走親戚看天氣,不要把孩兒給弄病了,至于初三,完全可以不來娘家的。可是,到了初三那天,從早上父親就開始不停地踱來踱去,眼睛始終盯著大門口,大概在十一點多,他終于忍不住,跑到大路上,朝著二姐來的方向,就那么在雪地上頂著寒風(fēng)呆呆地看著、看著……

          父親愛喝酒,在姐姐結(jié)婚之前,喝醉了總是嚎啕大哭,沒讓我少跟著哭泣。每每這個時候,媽媽總是默默地給收拾著亂局,再不發(fā)脾氣,還悄悄地告訴我,別惹父親生氣,父親一個人一大家,難!到升級做了老丈人,他不再論他原先的愿意不愿意,看著閨女和女婿,眼里盡是疼愛和歡喜。于是,團(tuán)聚的日子里,喝著喝著便沒了規(guī)矩,劃拳打杠、勾肩搭背到醉眼朦朧、搖搖晃晃時竟然稱兄道弟……直到父親突然離去。

          父親走了,母親的病越來越重。初三的招待任務(wù)自然而然落到弟弟身上,每年的這一天,弟弟和弟媳婦總是先去娘家走了親戚,然后返回家來等著姐姐姐夫們的到來。而我們也因為進(jìn)門有媽喊,急切的盼著初三快快到來。沒了父親后,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自行車換成了摩托,再往后有了汽車嘀嘀,煙酒繼續(xù)帶著,檔次越來越高,不過給了哥哥和弟弟,饅頭換成了各式各樣新奇的食品,聚在一起的伊始,我們都刻意回避有關(guān)父親的話題,吃著吃著,喝著喝著,總會有某個女婿感嘆“老漢子真是沒福氣,該享福了他卻去了。你說,現(xiàn)在還缺他喝的那口酒嗎?”話題打開,一個接一個開始回憶他們相識相知的點滴。

          十年后,媽隨父親而去,我們需要在初二的晚上商定初三的行動路線和目的地。這個時候,越發(fā)明白,媽在家就在,媽在哪家在哪,兒女的圓心就是爹媽,走多遠(yuǎn)都走不出爹媽劃就的這個家!

          初四謁姑媽

          初四,我們本地的風(fēng)俗是侄兒男女走姑姑家。我就一個姑姑,嫁到一個叫“曲里”的村莊,在我的印象中,這個村純屬是山村,首先,這個村不像我們村,橫平豎直幾條大街,把整個村切分的整整齊齊,它這個村比起我村來要小很多,還是上上下下溝溝壑壑;其次,這里大都是幾家住一個院子,媽媽告訴我這就叫“伙串院”,而在我們村,基本上都是一家一院,這樣的院子很少見;還有,這個小村基本上都住的是窯洞,我住姑姑家時,經(jīng)?粗鴽]有橫梁的窯頂害怕;最最覺得這就是山村的標(biāo)志是這個村不像我們村家家有水井,吃水需要到河里挑,那水的味道……我現(xiàn)在都不想去回味!

          即便如此不認(rèn)可這個村莊,但仍然愿意去姑姑家。去了姑姑家,我們是親戚,何況還有“姑姑親是祖上親”的血緣,姑姑會好吃好喝盡著就會端碗吃飯的侄兒男女,而且姑姑做的飯確實是精致好吃,因而去姑姑家時我們姐妹兄弟也就一個不落了。

          剛問過姐姐,姑姑要比父親大八歲,這么算來,有我的時候,姑姑早過了知天命之年。所以我記憶中的姑姑就是老婆婆了,但現(xiàn)在細(xì)細(xì)想想,就算放在今天和我的婆婆相比,姑姑仍然算精巴之人:斜分的發(fā)髻挽在腦后,用一個發(fā)夾別起,沒有一根亂發(fā)飛起,身上的衣服永遠(yuǎn)是干干凈凈挺刮刮,屋里永遠(yuǎn)收拾的一塵不染,炕上的單子不能有一點的皺褶,桌上、灶臺上的所有物件都擺放齊齊整整,直至今日,姐姐們還時常感嘆“都說侄女隨家姑,咱姐妹幾個咋就沒一個隨了姑姑?”

          模糊記得大姐剛學(xué)會騎自行車的那年,由大姐帶著我去姑姑家。也搞不清楚,父母為什么安頓我們從李村溝這邊繞著走?土路,時不時就會遇到小坑,可姐姐的全部力量都用在蹬車上,哪會處理這么多的突發(fā)狀況,于是,啪,姐妹倆一起躺在了地上,姐姐一骨碌爬起來,先拖起我,給我拍拍土,看我沒事兒,再扶起車子支好了,拍拍她自己身上的土,然后抱我上車,繼續(xù)上路。那一路,我們姐倆摔了多少次,我是記不清了,只記得姐姐反復(fù)告訴我回去不要和媽說,我呢,一門心思想著去姑姑家,哪還顧得上屁股疼衣服臟給媽媽告狀!

          這么走走跌跌再走走歇歇,到姑姑家就近中午了,姑姑早把面和好了,單等我們進(jìn)門就可以拉面下鍋。媽媽做拉面是把面搟成圓圓的薄片,用搟杖等著均勻地切開再拉,姑姑是把面搓成長長的圓條,然后用手拍成扁的再拉,整個過程是不用搟杖和刀的,這個技術(shù)當(dāng)時讓我覺得好神奇。吃面的菜是普遍的豬肉潲子,但姑姑給我們炒進(jìn)的肉要比別的親戚家多很多,又另外調(diào)了芫荽或韭菜,還有姑姑自制的韭花和咸菜,這頓飯吃得我們肚子溜圓。姑姑的咸菜腌制的很有味道,到今天我們還抱怨跟了姑姑八年的二姐沒把這技術(shù)學(xué)到手里,不能讓我們解解饞。

          吃過飯,哥哥姐姐陪姑姑聊天,我和弟弟則叫上表哥家的孩子跑出去玩。我們最愛去的就是河邊,先是滑冰,個人自由滑,然后一個拖一個,或者找個木板,再找兩根小棍,撐著滑,滑累了,就撿石頭鑿冰,鑿?fù)钢缶唾橘朐诒峡幢嫦铝鲃拥暮铀,那么冷的天,我們都玩的頭上冒汗。

          正玩的起勁,傳來姑姑的呼喊,這是要催我們走了,蹦蹦跳跳回到姑姑家,姑姑和往常一樣站在門口邊上,一看到我們,姑姑一把拖過一個,邊收拾邊訓(xùn)斥著,也是,新衣服上有土有水,或許還拉了個口子,臉也成花的了,這形象,哪能入了姑姑的眼?待收拾齊整,姑姑總要走上兩里的山路,把我們送到公路上看著我們走遠(yuǎn)……

          初五請新媳婦

          初五,是一個節(jié)點。這一天,是不能出門走親戚的;這一天,要早起“送五窮”;這一天,是服祭期滿的最后一天(當(dāng)年若有親人去世,這年的春節(jié)不能貼對聯(lián),初一到初五不能走親戚)。如今,想想,忙了一臘月,拜了四天的年,也確實需要休整休整,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說,在家歇一天很有必要。

          但是,我家每年的初五,媽媽是不可以歇息的,這一天,媽媽要請鄰里家下的新媳婦兒。過去,在我們村有這樣的規(guī)矩:誰家娶了新媳婦,本村參加婚禮的人家都要請新媳婦來家里吃一頓飯。但由于新媳婦滿九(在婆家住夠九天)之后要回到娘家,所以在婆家的日子不確定,也就不能請了。然后臘月二十一,娘家才要送回閨女,從這天開始,才能按說定的日子請新媳婦兒。所以,誰家娶過媳婦,都要準(zhǔn)備個小本本,詳細(xì)記錄那天去誰家吃飯,本家和朋友多的人緣好的還需要精確到哪一頓。而屬于媽媽的忙臘月,是根本無暇顧及這些事兒的,因此,不管誰家娶了媳婦,媽媽就會事先和人家說好,一并定到正月初五這一天。

          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們叫起來,按能力分配任務(wù):有收拾家地的,有幫媽準(zhǔn)備菜蔬的,有負(fù)責(zé)去請新媳婦的。穿了四天的新衣服臟的不像樣了,初四的晚上媽媽會給我們洗好,這一天仍然是干干凈凈的。如今想起當(dāng)年,不由啞然失笑,這一天我們真是全家總動員,其實,爹媽也想把我們家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家務(wù)活,我向來是不做的,那么,請新媳婦的任務(wù)就落在了我的肩,路上我可以玩,去了誰家還都有點吃的可以裝口袋,又能對新媳婦先睹為快,我很樂意媽給我的這活干。

          那個年代,一個女人,也只有結(jié)婚時才有里里外外的新衣穿。所以,從春到冬,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從單到棉,要買個完完全全,婚后一般是不會再添的。結(jié)婚當(dāng)天,不論冬夏,都要穿大紅的棉衣棉褲,圖的是個喜慶,盼的是日子越來越厚實,就把所有的期盼做在了婚衣里面。叫過九后,又都小心翼翼包好放到箱子里,等正月走親戚再穿。因此,過年時新媳婦又都把大紅的棉衣棉褲穿,不像現(xiàn)在,是無法從衣著上把新媳婦判斷的。

          這家進(jìn)那家出,終于一路無語邊走邊玩把要請的人兒領(lǐng)回了家。媽已經(jīng)把糖果瓜子擺上桌,開始了無休無止的嘮嗑:誰家姐妹兄弟幾個,誰芳齡幾何,誰要了多少彩禮,誰又帶回嫁妝多多,誰吃腥誰吃素,誰吃酸誰吃辣,誰家公婆發(fā)了多少的壓歲錢……一問一答,新媳婦們逐漸不再羞澀,也開始了相互的問詢,彼此熟悉起來。這時,媽媽才要把飯菜端上桌,媽媽屬于男人性格,一般是不會嘮閑嗑的,我曾就這個問題問過她,為什么不進(jìn)門吃飯非要嘮會嗑?媽說,人家生不叉叉來咱家,怎好挑肥揀瘦直接說愛吃啥又不能吃啥,讓人餓著肚子回家,人家咋說咱?要學(xué)會用心待客!原來,媽媽的用意是這樣的。

          時代變了,網(wǎng)絡(luò)把世界變小了,也把人與人的距離變遠(yuǎn)了。想一想,那時候,轉(zhuǎn)著吃了一頓飯,卻讓一個女人明白她進(jìn)了誰家,她的身份和角色變成了啥,也讓她初步認(rèn)識了新的家庭關(guān)系,這么來看,新媳婦還是請吧!

          初六?紅火準(zhǔn)備中

          過了初五,人們的主要精力從走親戚轉(zhuǎn)移到了鬧紅火上。白日里,以生產(chǎn)隊為組,準(zhǔn)備集體的活動,晚上就各自扎自家的燈籠。人們是很看重自家的燈籠的,這是比智力比能力的手藝活,元宵節(jié)是要接受全村人的檢閱的,雖然,那個時候不組織評比沒有大型的燈展,但結(jié)果會在坊間傳頌好多天。所以,許多人家是關(guān)起門來干活的,不到時候絕不讓人先開眼。

          這天起,白天,我家就成了隊里的活動場所。首先因為我父親愛熱鬧點子又多組織能力還強(qiáng),其次我媽是裁縫,裁裁剪剪是行家,再則我媽平時積攢的各式布頭多,不知道哪一塊就能用上,還有我父母好客大氣,家里的火總是旺旺的,吃的喝的就擱在手邊,最主要的是我家院子夠大,綁杠、彩車都可以放下。這樣,父親自然就代理了隊長職責(zé),我家就成了集體活動場所,這期間,我也因為事先得到一些信息和能先睹為快,好讓我在小伙伴中間自豪一番。

          杠和彩車需要粗細(xì)不一的木頭先把大的造型確定,然后用彩綢和不同形狀的鏡子進(jìn)行裝飾。前期的工作需要男人們來做,裝飾等后續(xù)工作由心靈手巧的女人們來完成。因為欣賞角度不同,又眾口難調(diào),整個過程很難一次順利完成,總會反復(fù)好多次。你看吧,一會兒吵得面紅耳赤,一會兒又傳來哈哈的笑聲,或許還缺了什么,一會兒她跑出去拿來個鏡子一會兒他又拿來自家的馬燈……

          大人們準(zhǔn)備十五的紅火,那些從初八晚上開始的“老鼠娶媳婦”等小型紅火就交由隊里的半大男孩子去鬧了。角色的確定和造型、道具的征集、毛驢的使用,皆由孩子們來完成,好在那個時候那個節(jié)日里,大人們很樂意讓孩子參與活動,圖個吉利也圖個開心快樂,也就能支持啥就支持啥了。

          男孩子有自己的事情做,女孩子和小媳婦也不能閑著:旱船的排練,秧歌的隊形,大頭的內(nèi)容,高蹺和小蹺的苦練,歇息的時間還要商量衣服和妝容等打扮,都要在十三之前準(zhǔn)備完全。

          這個時候,還需要有倆文化人和能說會道的去準(zhǔn)備請?zhí),他們要根?jù)平日里了解到的情況對村民進(jìn)行詳細(xì)分析,梳理出可能接請?zhí)娜思遥俜珠T別類安排合適的人去下帖子,然后再統(tǒng)計出發(fā)出去的帖子,最后匯報給父親,由父親安排上門鬧紅火的路線和時間。接到請?zhí)娜思,要?zhǔn)備好鞭炮和香煙,在紅火到來時,放鞭炮,給鬧紅火的幾盒香煙。

          媽說,年好過,日子難過。那時的我無法體會父母的感慨,只看到過年的這些天,所有人似乎都很開懷,因此,當(dāng)時,我期盼著過年。

        【過去的年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散文:讓過去的過去,讓未來的到來07-03

        過去過去散文范文08-01

        回首過去散文09-26

        過去是過去現(xiàn)在是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luò)散文10-25

        過去是過去,現(xiàn)在是現(xiàn)在經(jīng)典情感散文05-31

        過去的都該過去了散文08-16

        過去亦未真正過去-散文08-19

        他們,從過去走來散文11-08

        把失敗交給過去的散文09-07

        短篇散文《放低過去》10-2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