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fēng)鳴蟬散文
六月中旬以后,一個雷暴天連著一個響晴天,天氣開始變得濕熱難耐。毒日頭底下的人群和草木都是一副懨懨欲睡的模樣。夏蟬的鳴叫卻開始高亢起來,先是疏疏落落的一兩聲,如吹響的沖鋒號,漸漸的就像密集的鼓點(diǎn)般,連成了一片。這些不知疲倦的歌手,立在枝頭林梢,想唱就唱,要把整個夏天唱得如火如荼。
周末蝸居在家里,被空調(diào)的冷風(fēng)吹得渾身無力,噴嚏連連。我頂討厭這種萎靡不振的狀態(tài),就鼓動家人攜一頂綠色的帳篷隨我到城郊的柳樹林里安營扎寨。這個季節(jié),荷花也開得正好,柳林的旁邊就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荷塘。我坐在帳篷里看書聽歌,偶爾抬起頭賞一賞眼前的出水芙蓉。覺得乏了,就閉一會眼睛,讓心沉靜下來。這時我便能專注的傾聽清風(fēng)里傳送的此起彼伏的蟬鳴。
蟬噪林逾靜。果然。當(dāng)我專注于傾聽時,仿佛周遭的世界都沉寂下來。蟬鳴銜著風(fēng)聲,匯成一股幽涼的氣流,這片綠蔭匝地的柳樹林恍然間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我也置身于“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钡脑娋钞(dāng)中。此時的夏蟬讓我聯(lián)想到的是濟(jì)慈筆下的夜鶯和中國古詩里的杜鵑啼血。它們的叫聲不再是空洞的“知---了---知---了”,而是一種深情又婉轉(zhuǎn)的傾訴。地下4—6年的蟄伏,陽光下一個夏天的歌唱。表白或者示愛,都要趁早啊,長夏也匆匆。
柳樹林里走過來一對父子,大手牽著小手。軟軟糯糯的童音在耳邊響起:爸爸,知了為什么這么喜歡唱歌?誰來給它們伴奏呢?
年輕的父親俯下身子,微笑著對孩子說:知了唱歌是因?yàn)樗X得快樂啊,風(fēng)吹樹葉,就是在為它的歌聲配樂。
我不禁在心里暗暗的為這位父親睿智的回答而點(diǎn)贊。是啊,它歌唱是因?yàn)樗鞓贰?/p>
幽暗光陰里的忍耐和堅守,數(shù)次蛻皮的掙扎和疼痛,沒有使蟬生出幽怨和悲涼,反而激發(fā)出了豪情和感恩。生命如此短暫,幸福來之不易,哪有時間去計較和感嘆,不如把陽光下的每一天都當(dāng)成是新生,把每一首歌都唱成絕唱。蟬的小小身體里,不知儲存了多少能量。你看它每天大睜著雙眼,振動著雙翼,釋放著歌喉,像一個亢奮又熱烈的詩人,妄圖嘔出一顆心來,把這人世淋漓盡致的愛個夠。
我是喜愛蟬的,這喜愛里甚至摻雜著敬慕。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胸前都佩戴著一只玉蟬,用手摩挲著它溫潤的身體,想象蟬在高處鳴唱的孤寂,不由得會念出:“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內(nèi)心深處就生出惺惺相惜之感。仿佛它不是一只蟲子,而是我的肝膽相照的朋友,共同經(jīng)歷過天涯淪落和劫后余生。
竊以為,蟬是當(dāng)?shù)闷鹩糜駚淼窨痰,它的餐風(fēng)飲露和高風(fēng)亮節(jié),非玉質(zhì)不能匹配。若是用了金來雕刻,反倒是污了它的靈氣。蟬的幼蟲被人們叫做金蟬,或許是因?yàn)樗鹕耐鈿,它的?nèi)里卻是玉的鏗鏘和澄澈。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的許多美好回憶也多與蟬有關(guān)。那時每逢放了暑假,我都會回鄉(xiāng)下的奶奶家。印象最深的`事就是跟著小叔叔去“粘知了”。我?guī)退弥娼,提著玻璃瓶,他舉著長長的竹竿。小叔叔說,中午太陽光最強(qiáng)的時候,知了最多。在粗大的白楊樹或者梧桐樹下,我昂著頭,臉上蚯蚓似的爬滿了汗水,小叔叔的背心早已汗透,裸露出的皮膚曬成了古銅色。他的手法很高超,只要循著知了的叫聲瞅準(zhǔn)了位置,幾乎每一竿都不落空。粘下來的知了,被奶奶摘掉翅膀,用鹽腌一陣,就下油鍋炸了,焦黃酥脆,卷在新烙的面餅里,真是無上的美味。后來才知道蟬的全身都是蛋白質(zhì),沒有脂肪,營養(yǎng)價值很高。我那時學(xué)習(xí)成績很好,也許是賴于蟬給我補(bǔ)充了足夠的營養(yǎng)呢。
爺爺告訴我們捕蟬的更妙的法子。夜晚,在樹下點(diǎn)起火堆,樹上的知了就會撲通撲通的落進(jìn)火堆里。爺爺說,這是因?yàn)橹擞邢蚬庑,它們要拼命地投奔光明。末了,爺爺還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它們在黑暗里待得太久了,所以才這么渴望和珍惜光明。
幸而,蟬短暫的生命并未被世人所遺忘,它作為一種高潔又空靈的意象被寫進(jìn)歷代的詩歌里,讓人們口耳相傳。我最喜歡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詠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籍秋風(fēng)。
顧城有一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我想把這句詩送給蟬。它會懂得。
【清風(fēng)鳴蟬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蟬說散文10-02
鐘鳴寒山寺散文欣賞10-01
散文欣賞:一指清風(fēng),素心向暖10-05
《蟬》詩詞鑒賞11-23
李商隱《蟬》解析05-25
李商隱《蟬》詩詞賞析01-26
李商隱的蟬欣賞09-30
李商隱古詩蟬賞析09-27
蟬李商隱古詩解釋01-24
李商隱《蟬》唐詩鑒賞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