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字經(jīng)故事:孫敬懸梁
故事在現(xiàn)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已經(jīng)發(fā)生事;蛘呦胂蠊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jīng)故事:孫敬懸梁,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jīng)故事:孫敬懸梁
孫敬懸梁
漢朝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于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鉆研。
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
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一頭系在頭發(f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
孫敬頭懸梁故事梗概: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頓時眼睛一亮。
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梁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發(fā)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發(fā),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后,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fā)奮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相關閱讀:蘇秦錐刺股
戰(zhàn)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qū)W問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決心發(fā)憤圖強努力讀書。
由于他經(jīng)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xù)讀書。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個成語。雖然告訴我們廢寢忘食地刻苦學習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為了學習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體,讀書也是需要適可而止的。
成語:懸梁刺股
用法:聯(lián)合式;作定語;形容刻苦學習的人。
近義:映雪讀書、鑿壁偷光
反義:無心向?qū)W
示例:清·李漁《比目魚·贈行》:“我懸梁刺股年復年,把銅雀磨穿!
懸梁其解為:用繩索等吊具綁其頭部(頭發(fā)),使其固定在一個空間位置(懸空),不會因困倦自由活動,其中“梁” 指房梁,“股”在古代為大腿的意思,故為“股”。
故也稱:頭懸梁,錐刺股。
后世評價
“懸梁”之事?lián)f是發(fā)生在漢朝,而“刺股”,就出在蘇秦在秦國受冷落之后閉門讀書的一年間。想想日后蘇秦在六國之間蹦來竄去,最后落得被刺客要了性命的下場,他的確算是一個十足的英雄,但這,“懸梁刺股”的故事,能作為佳話流傳千古,一定是他沒有想到的了。
透過蘇秦“刺股”之外的動因,可以感受到他苦心鉆營的利祿之心。褒貶不容我定言或評說,而此類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亦是彼彼可見的。若蘇秦或張儀,抱著做事的決心,而不是為了貪圖自己一時的榮華,那段歷史想必可以改寫,譬如說,秦國早日一統(tǒng)天下,或者說,六國一直可與秦國抗衡?其實歷史并不是由人格高尚的人譜寫的,天使和魔鬼共同主宰著這個世界,眾多平庸的人,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或者埋頭過著自己眼前的日子。
偉人也好,惡人也罷,有時透過表象去深究其內(nèi)因,足以摧毀我們一直固守的價值觀。若執(zhí)著地鉆研其究竟,近乎是種殘忍。而歷史的畫卷,最終彰顯的,是世事陽光的一面,并非自欺或欺人,而是在無常世事里,人們需要這樣的精神和信念,來支撐脆弱的心靈。恰如蘇秦的“刺股”,我們需要用此類的故事,去引導孩子們做事的毅力與恒心,而隱去其后的齷齪,任之隨著時間的長河,漸漸消隱罷了。
懸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也說的是只要下工夫,就會有收獲,用以激勵人發(fā)憤讀書學習。懸梁刺股作為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故事源自戰(zhàn)國的蘇秦和東漢的孫敬。
史書記載
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
《太平御覽》卷六一一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懸頭至屋梁以自課!
孫敬到洛陽,在太學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后入學,編楊柳簡以為經(jīng)。見《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李善注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
懸梁刺股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fā)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fā)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xù)讀書。最終,孫敬成為當時有名的太學生。
這就是孫敬“頭懸梁”的故事。
“錐刺股”講的是蘇秦的故事。
戰(zhàn)國年間,蘇秦家境貧寒,他曾拜當時名學者鬼谷先生為師,學得了一套治國平天下的理論經(jīng)論,就想為國家效力。那時秦惠文王勵精圖治,招賢才。蘇秦應前往,獻出他的治國安邦大計。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計劃,他只得快快地回到洛陽。家中父母見兒子沒出息,連工作也找不著,直對他嘆氣,老婆更不用說,坐在紡車上織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餓得難以忍受了,只得厚著臉皮,向嫂嫂討一碗飯吃。嫂嫂對他也沒有好臉色,厲聲說:“還吃飯哪?連燒飯的柴火都沒有了!”蘇秦被駁斥得幾乎流出淚來。他回到自己房中,仰頭興嘆:“一個人貧窮的時候,妻不認為他是丈夫,嫂不認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認為他是兒子,我有什么可說的呢!”于是他更加發(fā)奮讀書,夜里讀書困倦的時候,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當然痛得睡不著覺了。就這樣夜以繼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最后,蘇秦終于發(fā)達了,他在秦國獻出一統(tǒng)天下的政略沒有獲得成功,于是就立刻改變政略,說服山東(太行山之東)六國(齊、楚、韓、趙、魏、燕)聯(lián)合起來結成了一條“合縱”的戰(zhàn)線,共同反抗秦國,不讓秦國出潼關一步。因此,蘇秦佩帶了六國相印,從楚國回趙,儀仗隊有幾里路那么長,騎兵步卒,執(zhí)戈持盾,圍繞在蘇秦座車之旁,車前車后,旌旗蔽天。各國諸侯派來的專使,隨節(jié)獲送,儼如一個國君出巡。當蘇秦車駕經(jīng)過洛陽他的家門時,蘇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這副威儀,嚇得俯臥在地,頭都不敢抬。以前他們的那副勢利小人相現(xiàn)在都無影無蹤了。蘇秦回到趙國后,趙肅候立即封他為武安君。
懸梁刺股成語寓意
懸梁刺股這一歷史典故表現(xiàn)了孫敬、蘇秦好學勤讀的刻苦精神,表明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的道理,用以激勵人發(fā)憤讀書學習。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決心,目標明確。要肯吃苦,肯努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三字經(jīng)故事:孫敬懸梁】相關文章:
名人讀書故事手抄報作品懸梁刺股10-27
三字經(jīng)的故事詳細解讀及故事05-20
《三字經(jīng)故事--中華經(jīng)典故事》05-24
三字經(jīng)里的故事10-23
三字經(jīng)故事大全07-14
《三字經(jīng)》里的故事07-13
三字經(jīng)的經(jīng)典故事06-09
三字經(jīng)故事解釋08-06
三字經(jīng)的小故事07-05
三字經(jīng)小故事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