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鄘風·君子偕老》鑒賞
《君子偕老》,為先秦時代鄘國華夏族民歌。全詩三章,一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八句。一詩的主旨,除清魏源《詩古微》以為是哀夷姜之詩外,古今各家多從《詩序》之說,以為是刺宣姜之作!对娊(jīng)》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
君子偕老
【原文】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發(fā)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揚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縐絺,是紲袢也。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誓和君子到白首,玉簪首飾插滿頭。舉止雍容又自得,穩(wěn)重如山深似河,穿上禮服很適合。誰知德行太穢惡,對她真是無奈何!
服飾鮮明又絢麗,畫羽禮服繡山雞。黑亮頭發(fā)似云霞,那用裝飾假頭發(fā)。美玉耳飾搖又擺,象牙發(fā)釵頭上戴,額角白凈溢光彩。仿佛塵世降天仙!恍如帝女到人間!
服飾鮮明又絢麗,軟軟輕紗做外衣。罩上縐紗細葛衫,涼爽內(nèi)衣夏日宜。明眸善昧眉秀長,容貌艷麗額寬廣。儀容妖冶又嫵媚,傾城傾國姿色美!
注釋
、啪樱褐感l(wèi)宣公。 偕老:夫妻相親相愛、白頭到老!「保簨D人的一種首飾!笄(音jī):簪!×珈:笄飾,用玉做成,垂珠有六顆。
、莆①(音yí),如山如河:一說舉止雍容華貴、落落大方,象山一樣穩(wěn)重、似河一樣深沉。一說體態(tài)輕盈、步履裊娜,如山一般蜿蜒,同河一般曲折。佗同“蛇”、“迤”,或音tuó!∠蠓菏氰傆兄閷毨L有花紋的禮服!∫耍汉仙。
⑶子:指宣姜!∈纾荷。 云:句首發(fā)語詞!∪缰危耗沃。
、玼(音此):花紋絢爛。 翟(dí):繡著山雞彩羽的象服。
、瑱(音tiàn):冠冕上垂在兩耳旁的玉。 象:象牙。 挮(音替):剃發(fā)針,發(fā)釵一類的首飾。一說可用于搔頭。 揚:額。 且:助詞,無實義!○(音xī):白凈。
⑺胡:何,怎么!∪唬哼@樣!《喝、象。
、瑳(音搓):玉色鮮明潔白。展:古代后妃或命婦的一種禮服,或曰古代夏天穿的一種紗衣。
、絺(音吃):細葛布!紲袢(xiè pàn):夏天穿的褻衣、內(nèi)衣,白色。
、吻澹褐秆凵袂逍!P:指眉宇寬廣!☆仯侯~。引申為面容、臉色。
、险梗赫\,的確!℃拢好琅。
【鑒賞】
《毛詩序》云:“《君子偕老》,刺衛(wèi)夫人也。夫人淫亂,失事君子之道,故陳人君之德,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也。”孔疏云:“毛以為由夫人失事君子之道,故陳別有小君內(nèi)有貞順之德,外有服飾之盛,德稱其服宜與君子偕老者,刺今夫人有淫泆之行,不能與君子偕老。”他們認為此詩所寫的服飾儀容之美屬于理想的“小君”(國君之妻)。而朱熹《詩集傳》則說:“言夫人當與君子偕老,故其服飾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安重寬廣,又有以宜其象服。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雖有是服,亦將如之何哉!言不稱也。”他以為服飾儀容之美乃是反襯宣姜人品行為之丑。在這點上今之學者又多從朱熹之說。
全詩三章,首章七句,次章九句,末章八句,錯落有致。首章揭出通篇綱領,章法巧妙。宣姜本是衛(wèi)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來又與庶子頑私通,劣跡斑斑。“君子偕老”一句基此而來,起調(diào)突兀如當頭棒喝,寓意深婉,褒貶自明。“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四句造語奇特,敘服飾與敘儀容相交叉,辭藻工美,極力渲染宣姜來嫁時服飾的.鮮艷絢麗,儀容的雍容華貴。末二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逗露譏刺,全詩惟此二句是刺意,其他均是贊嘆稱美之辭,但此二句與“君子偕老”一句遙相呼應,暗自綴合,含蓄蘊藉,藏而不露。
次章與末章用賦法反覆詠嘆宣姜服飾、容貌之美。次章起始“玼兮玼兮”六句與末章起始“瑳兮瑳兮”四句復說服飾之盛,次章“揚且之皙也”三句與末章“子之清揚”四句是復說容貌之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二句神光離合,仿佛天仙帝女降臨塵寰,無怪乎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稱此詩為宋玉《神女賦》、曹植《洛神賦》之濫觴,并謂“‘山河’、‘天帝’,廣攬遐觀,驚心動魄,有非言辭可釋之妙”。“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二句巧于措辭,深意愈出,余音裊裊,意味無窮。這兩章造句齊整,意象迷離,所以陳繼揆《讀風臆補》說:“后兩章逸艷絕倫,若除去‘也’字,都作七字讀,即為七言之祖。”
全詩反覆鋪陳詠嘆宣姜服飾容貌之盛美,是為了反襯其內(nèi)心世界的丑惡與行為的污穢,鋪陳處用力多,反襯處立意妙,對比鮮明,辛辣幽默,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
【詩經(jīng)《國風·鄘風·君子偕老》鑒賞】相關文章:
鄘風的小學詩經(jīng)大全11-30
《詩經(jīng)》 國風·鄭風·羔裘12-14
詩經(jīng)鄭風國風全集12-13
詩經(jīng)《國風·邶風·旄丘》12-14
詩經(jīng):國風·鄭風·褰裳12-14
詩經(jīng)國風之邶風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