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作品蜀道難解析
李白三十歲初入長安,賀知章要看他的作品,他就拿出這《蜀道難》來。由此可見《蜀道難》是李白早年的習作,是準備拿去晉見王公大臣的行卷。
《蜀道難》是個古樂府題,現(xiàn)存的還有梁陳時代的幾首,其中以劉孝威和陰鏗的寫得較好。李白練習寫《蜀道難》,文字技巧方面學陰鏗。而選材方面,則學劉孝威,寫高山、急流、靈怪景物、特殊歷史人物故事。當然,李白之學是以超越為目的的。李白成功了。殷璠評論說:至如《蜀道難》等篇,可謂奇之又奇。然自騷體以還,鮮有此體調(diào)也。捉摸殷璠的意思,是說李白情感充沛,而體裁、想像力和語言都顯得特別有震撼力。
盛唐審美傾向于惟觀神采,因為有這傾向,作者們便需盡力做到無拘無束地、盡情地、舉重若輕地揮灑自己的才識氣度,即展現(xiàn)其駕馭材料的才華,對世事、歷史和藝術規(guī)范的學養(yǎng),熱情洋溢的、豪宕不羈的氣概和廣闊的胸襟。
《蜀道難》的成功,從主要方面說,是展現(xiàn)了最足以代表盛唐時代精神的李白的神采。
李白憑藉其學識和想像力,圍繞著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意思,以豐富的材料組成紛至沓來的驚心動魄的場景。場景之繁多和視點轉換之急速,惟妙惟肖地浮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的情態(tài):面對(雖則只是假設著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壯美山川、神奇景物,只覺錯愕驚疑,應接不暇,心潮澎湃,浮想聯(lián)翩。即使用了些坐長嘆凋朱顏不如早還家等字樣,也只是為著扣住題中的難字必須用上的詞語。對于讀者來說,它們不起大作用。讀者的注意力是被奇特的場景、繽紛的詞藻、奔放的語句和壯美的音響吸引住的。這些場景、詞藻、語句、音響,造成了強勁的運動感和略帶點神秘的氛圍,讓人感受到一股縱橫馳騁于古今、凌駕而調(diào)度萬物的無窮無盡青春活力,不由不涌上豪情。
《蜀道難》場景之奇特,顯而易見。
且看其詞語運用。這首二百多字的.詩,除了作為主旋律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反復出現(xiàn)過三次之外,絕沒有另一個詞組重復出現(xiàn)過,連一般實詞也很少被多次使用。而李白對琳瑯滿目的實詞并不滿足,還要在虛詞上大變花樣。一開頭來個噫吁戲,危乎高哉,就特別豁人耳目。中間又用上了之、于以、也、而、乎、哉等虛詞。一般人在詩里都忌用虛詞,即使用也只敢偶一為之。而李白大量地用了,還用得一點也不傷害詩美。
《蜀道難》的句式,長長短短,參差錯落,基本上使用一般五七言詩歌的句法,但中間隨時插入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樣的散文句,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樣的賦體句,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樣的駢體長句,地崩山摧天梯石棧這樣的使人產(chǎn)生層疊勾連之感的當句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樣的成語翻新。一切都像是信手拈來,而一經(jīng)運用便興味盎然,使人讀著如覺龍騰虎躍于高崖深壑之間,既可見巴山蜀水的雄偉壯麗,更可見李白精神的解放、才學的出眾。
至于音響方面,我們更要佩服李白這位語言音樂大師。中華詩人老早就已經(jīng)知道聲含宮商,肇自血氣,懂得了語言的音響和情感有相應的關系。從東漢以來,經(jīng)過魏晉南北朝詩人幾百年努力,初唐確定了近體詩的格律,其目的就是利用語言的音樂因素輔助抒情(詳參《美在生命》下編第四章)。但格律猶如拳術之有套路,而套路嫻熟于胸的武術家卻更重視散手。李白之運用音響,就像武術家耍散手一樣,偏喜歡以無格律的形式來利用語言的音樂素質(zhì)。《蜀道難》許多句子用了三平調(diào),卻并無隔多少句要用一次的規(guī)定。宋代張炎說:蓋五音有唇齒喉舌鼻,所以有輕清重濁之分。此意李白想必早已明白。且看青泥何盤盤這句,雖然都是平聲字,但前四字的聲韻母差異都較明顯,而兩個盤字又是爆發(fā)唇音,有突然振起的感覺,讀起來于是順口而且有抑揚,不亞于講究平仄了。再看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長句,后七字都是平聲,其中胡為乎三字讀起來更覺含混,然而這含混又很貼合句意,顯出大惑不解的神情。又再看捫參歷井仰脅息,后五字全仄,而且其中歷脅息三字更是入聲,這就造成了一個透不過氣來的音樂形象?傊,李白極善于利用其語言音響方面的學識,因勢利導調(diào)配文字,造成了可以引起讀者幻覺的效果,如交響樂一般展現(xiàn)作者的精神面貌。
正因為《蜀道難》最強烈地展示出李白全面突破舊規(guī)范的銳氣,所以同是盛唐人的殷璠便給了他奇之又奇的評價,表現(xiàn)出具有盛唐時代精神的人們對李白的審美認同。殷璠代表著盛唐文學觀念,絕不從反映現(xiàn)實的角度評詩,后人把許多政治觀念附會到這首詩上,是和實際情況相差很遠的!妒竦离y》的價值不在于政治認識,它只展現(xiàn)那個盛唐代表人物李白的才情氣度,讓讀者隨著他的盡情揮灑,沐浴在盛唐的時代精神里,悄悄地領悟人生,尤其是領略生命得到盡情揮灑時那種不可言傳的痛快。
中華文化傳統(tǒng)絕不是保守的傳統(tǒng),日新之謂盛德,宇宙自然運化本就不斷創(chuàng)新。而人道要符合天道,所以人也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創(chuàng)新也應該符合自然運化的法則,否則就得不到認同。因此,所有的創(chuàng)新都要有個根本的出發(fā)點。就詩歌創(chuàng)新來說,這出發(fā)點就是積淀著前人許多經(jīng)驗的詩歌創(chuàng)作規(guī)范。成功的創(chuàng)新者絕不肯對舊規(guī)范無端蔑視,李白的成功是在十五觀群書、三度摹仿《文選》全書的基礎上取得的。
【李白作品蜀道難解析】相關文章:
李白《蜀道難》古詩解析02-07
李白《蜀道難》原文及作品賞析02-01
李白的蜀道難02-08
李白蜀道難賞析02-01
蜀道難李白賞析01-26
李白《蜀道難》教學設計09-01
李白《蜀道難》簡析02-18
關于李白《蜀道難》分析02-10
李白蜀道難詩集欣賞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