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反思
引導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王勃在唐高宗在位期間寫出來的千古名篇,這首詩是我們的必學內(nèi)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教學反思。
篇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反思
1、 本課按照大三段的模式設計,重點突出檢測過程。檢測導入、邊自學邊檢測、最后總結(jié)性檢測。檢測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落實。
2、 注重了相鄰知識的整合,從上一首詩的學習引出本首詩的學習,發(fā)掘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3、 自學、互動目標明確,注重實效性。
4、 半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能否采取全開放式更好?
篇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借助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的內(nèi)容。體會到了每首詩都是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不同表現(xiàn),學生的學習情感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了。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了詩中的哪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3、學法指導與情感的熏陶也做得比較成功,拓展讓學生寫寫自己的離別經(jīng)歷讓學生們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我認為在本課教學中,優(yōu)美的過渡語也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讓我意識到良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同樣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之所在。
當然,本節(jié)課教學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送別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時鋪墊做得不足,以致學生對兩人離別的情感體會平面化了,并沒有立體起來。長安和五津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個充滿生機,一個滿目荒涼;一個春意盎然,一個卻黃沙滿天;課堂中我雖然做了一些對資料的補充,但是仍然沒有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學生不能體會出王勃和杜少府的離別其實是一種生離死別,王勃對友人的情感是留戀、牽掛、擔憂、祝福的復雜情緒。如何引導學生真正入情入境地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從而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是我們大家共同探討的熱點話題,不知同行的您有何妙招嗎?
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shù),我希望在缺憾中一步步追尋完美。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課時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歌的一些常識。
2.了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反復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2. 通過反復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詩中一些字詞的運用,學生可能在理解上產(chǎn)生問題,可采用討論、點撥、聯(lián)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決。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應該說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離別,人們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免不了要講些祝福的話語,有的甚至做兒女態(tài)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時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為藝術(shù),如果把這些都寫進去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別詩到底給人以怎樣的意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文學常識: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時應舉及第,年僅14歲,尚是一少年,但因才華外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27歲那年到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律詩8句分4聯(lián),分別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根據(jù)每一聯(lián)的作用,分別稱為“啟、承、轉(zhuǎn)、合。
三、讀:語速,語調(diào),節(jié)奏
四、釋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縣的縣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五、賞析
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起:首聯(lián),破題,交待送別的地點和時間。
——起:就是開頭,首聯(lián)。首聯(lián)的作用在于破題,即交待題目當中的主要因素。 輔:輔衛(wèi)
三秦:長安附近關中一帶的地方 (點出了送別地點。)
風煙:風塵煙霧 (點出送別時間:早晨)
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個渡口 (點出了行人將要去的地方)
“遠遠望去但見四川省一帶風塵霧靄中蒼茫無際。”
2.首聯(lián)描寫了那些景物?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景物特點上有什么不同? ——城闕 三秦 風煙 五津 。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構(gòu)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
3.詩的開頭明說離別了嗎?說了些什么?
——沒有,描寫了這兩個地方的形式和風貌。
現(xiàn)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與好友杜少府站在長安城下,抬頭看看長安城,再張望一下蜀州的方向,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那送別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的問題,詩人站在長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嗎?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不能。 類似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里詩人超常人視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開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壯闊的境界,這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于楊枝、淚痕、酒盞是不同的。
5.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承:緊承上聯(lián)所描寫的內(nèi)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
離別意:離別的情意 ;與君離別意:我和你離別的情意
宦游人: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時離開家鄉(xiāng)到異地求學成為游士或游學,離開家鄉(xiāng)到異地做官稱游宦或宦游)
作者意在告訴杜少府此時我和你一樣難過,但因為我們同是宦游人,命運相同,這次分別是別中之別,這兩句詩很自然的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寫出來了。
6.“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名句)
——五六句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而去安慰即將遠行的友人。
轉(zhuǎn):頸聯(lián),強調(diào)在內(nèi)容上要改變描寫方向。(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 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指全國
比:靠近,挨著。
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這既是對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對他的一種贊揚(點撥:知己)表現(xiàn)出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摯的友情得到了升華。
7.“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合:尾聯(lián),回應題目,回應標題。
無為:不要,不需要
歧路:分別得路口
沾巾:揮淚告別(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淚,于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
8.回顧全詩:
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勸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來就勸他不要過于傷感。而是先用環(huán)境描寫勾畫出一個真實的送別畫面,又表示自己和
他一樣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因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溝通,“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這樣委婉寫來,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9.小結(jié)
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一般送別詩所有的纏綿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jù)著詩壇的統(tǒng)治地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zhuǎn)了齊梁的詩風,為詩歌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風氣。
五、課后作業(yè)
1.課后搜集有關初唐的詩歌加以分析比較
2.背誦全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李白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高適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板書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1-0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09-0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09-17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06-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06-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翻譯-賞析02-20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學設計10-16
關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1-05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音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