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的故事 推薦度:
- 蘇軾的故事 推薦度:
- 蘇軾勵志故事16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蘇軾的故事
蘇軾的故事1
北宋嘉佑二年,蘇軾考中進(jìn)士。他在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dāng)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迸芯砉倜肥ビ嵋菜銓W(xué)富五車了,卻從未聽說過堯與皋陶有如此之對白,翻了半天書也未及見。一日,他將心中疑惑問及蘇軾。蘇軾笑道,那是我編的。
還有三國時的孔融。曹操攻下鄴城之后,燒殺搶掠。兒子曹丕還私納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兹诳床粦T,就給曹操寫了封信,言及“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之事。曹操有些不明白,回家翻書也沒找到,便問孔融,孔融答道:“以今度之,想當(dāng)然耳。”意思說,以現(xiàn)在攻入鄴城你們曹家父子的所作所為來推斷,武王差不多也這么做過吧。曹操一聽,原來孔融是編一個故事來譏諷自己。
這兩件事,如出一轍,但后人談及,前者可謂美談,后者卻難免沉重。原因是,當(dāng)蘇軾把真相道出后,梅圣俞一笑而過。不僅如此,梅圣俞以及當(dāng)時的主考官歐陽修都特別欣賞和推崇蘇軾,把他的試卷判為第二名。歐陽修如此樂觀地預(yù)見蘇軾的未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林語堂在他的《蘇東坡傳》中還寫道:“歐陽修有一天對他的兒子說:‘記著我的話,三十年后,無人再談?wù)摾戏!毖酝庵猓瑢淼奈膲貙⑹翘K軾的天下。
孔融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后來,曹操找了一個借口,把孔融殺了。當(dāng)然了,孔融是跟曹操作過幾次對的,雖言語也侮慢,但其所勸諷,都不無道理。那么,曹操殺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后漢書·孔融傳》是這么說的——“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慮鯁大業(yè)!贝笠馐牵懿倥驴兹谡f得太多,妨礙了他的大事。
蘇軾與孔融,學(xué)問都很大,人生際遇卻大相徑庭。一個遇上了梅圣俞,一個遇上了曹操,一個一瞬間花開,一個一瞬間寂滅。任性知識分子的幸運和不幸運,跌宕與浮沉都在這際遇里。
蘇軾的故事2
【軼聞:佛印】
。ㄒ唬┨K軾是個大才子,佛印是個高僧,兩人經(jīng)常一起參禪、打坐。佛印老實,老被蘇軾欺負(fù)。蘇軾有時候占了便宜很高興,回家就喜歡跟他那個才女妹妹蘇小妹說。
一天,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碧K軾聽后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边@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ǘ┨K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shù)目,先把餅獻(xiàn)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yù)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ㄈ┨K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zhèn)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yù)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dāng)空,涼風(fēng)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jié)尾!秉S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xì)一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住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fēng)生。
。ㄋ模┮惶彀,東坡與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時值深秋,金風(fēng)颯颯,水波粼粼,大江兩岸,景色迷人。飲酒間,佛印向東坡索句。蘇東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說。佛印望去,只見岸上有條大黃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頭。佛印知道蘇東坡在開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折扇拋入水中。兩人心照不宣,撫掌大笑。原來他們是作了一副雙關(guān)啞聯(lián)。
東坡的上聯(lián)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聯(lián)是:水流東坡詩(尸)
【軼聞: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fù)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zhí)K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nèi)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拔蚁葋怼!蹦昙o(jì)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钡谌缓敛皇救醯哪米吡搜蛉狻!皬堃淼落每h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guān)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钡诹鶄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zhǔn)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六舉人呆若木雞。
【軼聞:東坡肉】
蘇軾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學(xué)家。他不但對詩文、書法造詣很深,而且堪稱我國古代美食家,對烹調(diào)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長制作紅燒肉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chuàng)制,在黃州時得到進(jìn)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關(guān)于東坡肉名字的由來有很多傳說,其中一種傳說:
相傳蘇東坡在徐州、黃州、杭州三個地方做過“東坡肉”。在任徐州知州時帶領(lǐng)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紛紛殺豬宰羊上府慰勞,東坡推辭不掉,收下后親自指點家人燒制紅燒肉回贈予老百姓。大家食后,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它為“回贈肉”。
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蘇軾被謫貶到黃州,見黃州市面豬肉價賤,而人們不大吃它,便親自烹調(diào)豬肉。有一次他食得興起,即興作了一首打油詩名曰《食豬肉詩》,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贝嗽娨粋魇,十傳百,人們開始爭相仿制,并把這道菜戲稱為“東坡肉”。蘇東坡二任杭州知州時,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使葑草湮沒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復(fù)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擔(dān)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收到后,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醇香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后無不贊賞稱奇,于是“東坡肉”的美名更傳遍了全國。
【軼聞:東坡涼粉】
相傳北宋時期,大文學(xué)家蘇東坡任鳳翔府(今陜西鳳翔縣)簽書判官時,于鳳翔東湖避暑,炎炎夏日無清涼爽口之物下肚,特命人取濱豆(也稱作小扁豆)研磨成粉,熬制成糊狀,盛入石頭器皿中待其冷卻后,切成條狀,配以鹽醋等佐料涼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涼解暑之功效,之后流傳與鳳翔民間。后人為紀(jì)念他稱其為“東坡涼粉”并流傳至今。
【軼聞:東坡與茶】
蘇東坡是中國宋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而且對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較深的研究,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下來。
他創(chuàng)作的散文《葉嘉傳》,以擬人手法,形象地稱頌了茶的歷史、功效、品質(zhì)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蘇東坡一生,因任職或遭貶謫,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處,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詩詞。如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蘇軾任徐州太守時作有《浣溪沙》一詞:“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形象地再現(xiàn)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鞍自品逑聝善煨拢伨G長鮮谷雨春”,是描寫杭州的“白云茶”。“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是稱頌湖州的“顧渚紫筍”。而對福建的壑源茶,則更是推崇備至。他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一詩中這樣寫道:仙山靈草溫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fēng)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后來,人們將蘇東坡的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輯成一聯(lián),陳列到茶館之中,成為一副名聯(lián)。蘇東坡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認(rèn)為好茶還須好水配,“活水還須活火烹”。他還在《試院煎茶》詩中,對烹茶用水的溫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說:“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fēng)鳴”。以沸水的氣泡形態(tài)和聲音來判斷水的沸騰程度。蘇東坡對烹茶用具也很講究,他認(rèn)為“銅腥鐵澀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燒水。據(jù)說,蘇軾在宜興時,還親自設(shè)計了一種提梁式紫砂壺。后人為了紀(jì)念他,把這種壺式命名為“東坡壺”。
蘇東坡對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時,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凈慈、南屏諸寺,晚上又到孤山謁惠勤禪師,一日之中,飲濃茶數(shù)碗,不覺病已痊愈。便在禪師粉壁上題了七絕一首: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蘇軾還在《仇池筆記》中介紹了一種以茶護(hù)齒的妙法: “除煩去膩,不可缺茶,然暗中損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刺,而齒性便若緣此堅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數(shù)日一啜不為害也。此大有理。”蘇東坡在中國茶文化發(fā)展史上的貢獻(xiàn)是多方面的。
【軼聞:東坡至寶】
據(jù)孫月峰《坡仙食飲錄》記載說,“密云龍”之味極為甘馨,蘇軾對此奉為至寶。當(dāng)時蘇軾門下有四位得意門生——黃庭堅、秦觀、晁補(bǔ)之和張耒,號“蘇門四學(xué)士”,蘇軾待之極厚,每逢四學(xué)士來訪,蘇軾必令侍妾朝云取出密云龍來款待。有位廖正一的年輕人入蘇門較晚,但蘇軾對他的才學(xué)卻欽佩之至,視為奇才。有一天,蘇軾又叫朝云取出密云龍,煎水烹茶。蘇軾家人以為一定又是四學(xué)士來了,但偷眼窺之,來客卻是廖明略。由此可知,蘇軾珍藏密云龍這種品牌的好茶。只有秦觀、晁補(bǔ)之、張耒、黃庭堅這四個大名士,也是蘇東坡最要好的朋友每來訪時,蘇東坡才會叫朝云侍妾泡密云龍好茶招待。而宋廖正一來訪則招待喝密云龍,可謂破格相待。在所謂“后四學(xué)士”中,恐怕以廖正一與蘇軾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也只有他享受了蘇門四學(xué)士的待遇。他的《行香子》詞便專詠密云龍。
蘇軾的故事3
蘇軾做官故事
眾所周知,蘇軾是我國宋朝的著名文學(xué)大家。深得皇帝賞識。1057年,宋神宗時,蘇軾做官,深得賞識,曾在徐州,湖州等多地任職。后來卻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了宋哲宗時期,蘇軾曾任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潁州等地。晚年時期再次被貶,宋徽宗時才被特赦北還。
在蘇軾做官期間,發(fā)生了許多趣事。傳聞?wù)f蘇軾雖然為官多年,但是并沒有像其他官員的豪宅,在京城更沒有自己的宅子。在開封做官期間,兒子大婚,無奈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卻沒法為兒子購置一套新房。波折之下,蘇軾借了好友的一套房子這才把兒子的大事給辦了。雖然只是為官期間的一件小趣事,但是類似的事情可不少,由此可見,蘇軾的這些官做的是有多清廉。
其實,縱觀史書,蘇軾一再被委以重任,一再被貶,無非就是因為朝廷有所顧忌,還有黨派之爭的種種因素。但這些絲毫不能影響蘇軾。無論做官還是被貶,他仍然有著自己的原則。在位時,一心為百姓著想,為官清廉,整頓吏治,務(wù)實為民。作為一名文人,他有著自己的報國大志,想要國家富國強(qiáng)兵。所以在職期間,一直踏踏實實,關(guān)心人民的切實利益,關(guān)心大眾疾苦。雖然屢次被貶,但是他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兩袖清風(fēng),深得人民喜愛。
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官,蘇軾都始終干實事,不空談。
蘇軾徐州做官參與抗洪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豪,不僅僅在文學(xué)和藝術(shù)上具有杰出的成就,而且還是一個頗有政績的官員,蘇軾的為官之路可以說一波三折,曾經(jīng)幾次被發(fā)配到離京城很多的蠻荒之地,蘇軾抗洪講述的就是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帶領(lǐng)士兵與群眾抗擊洪水的故事,在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為官的恪盡職守。
史書記載,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遇到了洪水,洪水決堤了,要淹沒曹村,由于洪水難以泄出,水匯集到了城下,城墻馬上就要被沖垮了,于是富民們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災(zāi),蘇軾下令說,富民們?nèi)绻幼吡耍蜁⻊訐u民心,那么我還領(lǐng)帶誰來抗擊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會讓洪水沖垮家園。于是讓士兵將想要逃走的富民們趕回去,蘇軾穿著粗布鞋拄著木棍親自來到了武衛(wèi)營,將卒長找來,號召卒長帶領(lǐng)士卒去抗擊洪水,卒長看到蘇軾還在堅守崗位,非常的感動,于是帶領(lǐng)著士卒們穿著短衣,光著腳,拿著箕畚鐵鍬出城抗擊洪水,筑成了一道長堤,長堤筑城后,洪水就不能進(jìn)入城內(nèi)了,這樣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還在日夜不停的`下,為了守住城池,蘇軾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過家門也不回家,并且讓各級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最終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后來蘇軾還將那里的情況向上級匯報,并且申請增調(diào)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來。朝廷聽從了蘇軾的建議,并且表彰了蘇軾,到現(xiàn)在徐州的人民還在懷念蘇軾。
從以上的講述可以知道,蘇軾作為一個官員是盡職盡責(zé)的,不僅僅以身作則,還帶動了一大批的官吏堅持自己的崗位,所以說蘇軾不僅僅是一代文豪,也是一個好官。
蘇軾的故事4
蘇軾的一生顛沛流離,命運多舛。他一再被貶謫,甚至下獄。然而,豁達(dá)的蘇軾無論在什么樣的逆境下,都不悲聲嘆氣、怨天尤人。無論處在何時何地,他總是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覽勝,臨淵賦詩,總是努力尋找人生的快樂,尋找人生的休閑感,而這種尋找反過來又提升了他詩詞文章乃至做人的境界,很多流芳百世的詩詞都是他在逆境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蘇軾受“烏臺詩案”之累,首次被貶黃州。陰歷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溫柔的月光灑進(jìn)蘇軾棲身的屋舍,還在療傷的蘇軾不能拒絕月光的邀請,披衣起床,走入月光的懷抱,接受月光的撫摸,“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柔美的月光,撫平了蘇軾的所有傷痛。享受當(dāng)下的月色才是最真實的,蘇軾的痛苦升華了,他因此感到了快樂。而快樂的進(jìn)一步延伸就是分享。他想到了在承天寺的朋友張懷民,也貶謫在此地,于是,他把這位朋友喊了來,兩人一起在庭園中,在月色中散步賞月,并給我們留下了最美的月色描繪:“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痹鹿庀袼粯映纬海ピ褐兄褡雍桶貥涞挠白油渡湎聛,好像水草交錯。于是,兩位文壇巨子在人生境界的澄澈度上,有了交集。
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58歲的蘇軾被流放到廣東惠陽,職務(wù)是寧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境況是“惠州安置”。蘇軾被貶謫至惠陽后,一間小小的寺廟,一片平凡的森林,居然讓他醍醐灌頂,豁然醒悟:快樂就在當(dāng)下!
中國傳統(tǒng)的士大夫讀書人都有一個習(xí)慣,就是愛好山水,無論在什么樣的境況中,總要在山水中寄寓感情,抒發(fā)情懷,蘇軾在惠州,自然也忘不了游賞山水。當(dāng)時,他沒有專門的官邸,寄居在惠州嘉佑寺,聽說東彌陀寺后面有座松風(fēng)亭,風(fēng)景不錯,就準(zhǔn)備去游玩一番。這松風(fēng)亭在一處高地上,亭子周邊種了二十多種松樹,清風(fēng)一過,松濤陣陣,十分賞心悅目。
蘇軾因年近六旬,體力不支,走著走著就有點走不動了,“足力疲乏”,就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原想能在松風(fēng)亭歇腳最好?墒且谎弁ィ娠L(fēng)亭還在遠(yuǎn)遠(yuǎn)的樹林末端,“望亭宇尚在林末”。蘇軾猶豫良久:繼續(xù)走?體力不支;留下來休息?沒有場地。正當(dāng)蘇軾進(jìn)退維谷時,忽然醒過神來:憑什么就不能在此處休息?大宋王法又沒規(guī)定這里不能休息,這兒的地上也沒長蒺藜,憑什么不能就地休息呢?于是,蘇軾“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就在停留的地方一屁股坐下來。就在坐下的那一刻,蘇軾開悟了:休閑就在當(dāng)下。
這就是蘇軾的名篇《記游松風(fēng)亭》的由來。記游雖是蘇軾記“足力疲乏”時決定就地休息的一樁小事。但蘇軾寫出了他由“思欲就床止息”到悟出“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后的自得心情。其實,他的自得,是對隨遇而安人生態(tài)度的肯定。而他安居廣東惠州、海南儋州,凡百粗遣,不嬰于心,正是對“此問有甚么歇不得處”要義深有領(lǐng)悟的實踐。《記游松風(fēng)亭》是蘇軾思之所至,筆亦隨之。雖然出語平淡、通俗卻意味深永,能真實展現(xiàn)蘇軾為人坦誠、天真、達(dá)觀、有趣的一面。
蘇軾這種看好當(dāng)下的態(tài)度,一直伴隨著他走向生命的'盡頭,在游覽松風(fēng)亭之后的第三年,公元1097年,62歲的蘇軾遠(yuǎn)謫海南儋州。海南在北宋時期還是窮山惡水,連廟也沒有。年過六旬還被貶往那里,簡直是滅頂之災(zāi),可能再也回不來了。蘇軾卻能在大樹底下刨一個坑住下來,依然十分樂觀。當(dāng)時的海南什么都沒有,肉沒有,鹽也沒有,藥更沒有,有的時候臺風(fēng)來了,連吃的也沒有,只有挨餓。
但是,盡管環(huán)境這樣艱苦,蘇軾依然很豁達(dá)樂觀,他在海南還教了一個姓江的學(xué)生,并為這個學(xué)生作了半首詩,說等這學(xué)生金榜題名后,再續(xù)上后半首。結(jié)果,那個姓江的學(xué)生果然金榜題名了。但海南的生活讓蘇軾的身體遭受了巨大的傷害,雖然最后徽宗上臺把他招回來。他也堅信自己一定能回來,但是,回來才三天,就去世了。而他那個學(xué)生沒有辜負(fù)他,成了海南有史以來第一位進(jìn)士。蘇軾留下那后半首詩,江進(jìn)士找到蘇軾的弟弟蘇轍最后寫完。
遠(yuǎn)謫海南儋州時,蘇軾說:“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我本來就是海南儋州人,只不過以前寄居在四川。把當(dāng)下所處的儋州當(dāng)成家鄉(xiāng),反而把自己出生的家鄉(xiāng)當(dāng)成他鄉(xiāng),這是一種四海為家的情懷。真是:四海為家不是無家,隨遇而安不是茍安,蘇軾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改造當(dāng)下的心態(tài),用一種積極樂觀的眼光看待當(dāng)下的環(huán)境。由此,我們想起中國古代詩人以豁達(dá)灑脫塑造了一個個快樂當(dāng)下。李白遭遇永王之災(zāi),卻把災(zāi)難的當(dāng)下轉(zhuǎn)化為“朝辭白帝彩云間”的瀟灑;杜甫流離西南,卻把流離失所的當(dāng)下轉(zhuǎn)化為“黃四娘家花滿蹊”的清新;劉禹錫屢次被貶謫,卻把宦海失意的當(dāng)下轉(zhuǎn)化為“前度劉郎今又來”的豪邁!
蘇軾的故事5
蘇軾的《定風(fēng)波》,大家都很熟悉了。還有一篇《游蘭溪》,可能很多人不記得了: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shù)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奔灿,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是日劇飲而歸。
大概就是說他前兩天因為去一個叫沙湖的地方看自己買的地,得病了,然后找了個聾啞人看病如何如何,這件事發(fā)生于元豐五年三月。說到這里,可能有人已經(jīng)想起來了,《定風(fēng)波》前面有一句說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我當(dāng)時上課看到這里,是真的笑,笑出聲。
兩件事連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在三月七號去沙湖看地的`時候碰上下雨了,而且沒傘,人家都躲雨,只有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的故事6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歲當(dāng)丙辰,這一年的中秋節(jié)是個很平凡的日子,但卻產(chǎn)生了一首在文學(xué)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詞章。
這一年,蘇東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因為他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不同,被黜為密州知州。在重視京官輕視地方官的風(fēng)習(xí)下,自然有被貶謫的感覺。
這一年蘇東坡的弟弟蘇轍也被貶在外,頗為失意。父母都沒有了,兄弟倆仕途又都很坎坷,蘇東坡的心情有些壓抑。
中秋夜晚,皓月當(dāng)空,蘇東坡與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臺上賞月飲酒。歡樂之余,不免有些思念弟弟,感慨頗深,即興寫成《水調(diào)歌頭》一首,道: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以明月為線索,隱顯明暗交錯,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筆突兀高遠(yuǎn),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沉思考。接著寫欲脫離塵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處不勝寒”,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世的'熱愛與眷戀。表面是寫仙凡之念,實質(zhì)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現(xiàn)。下片從月亮的轉(zhuǎn)移變化,盈虧圓缺,聯(lián)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yīng)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jié)論。全詞貫穿著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曠達(dá)的情懷收束,給人以鼓舞和啟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極強(qiáng),是詠嘆中秋明月的千古名篇。
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闭f得雖然有些過頭,其他的詞也在繼續(xù)流傳,并沒有作廢,只是有些相形見絀罷了。仿佛是群星燦爛的天空出現(xiàn)一輪明月,其他的星宿馬上就顯得黯淡無光了。也可看出這篇詞在當(dāng)時的影響之大。
一天,神宗問現(xiàn)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詞是什么,太監(jiān)便把這首詞抄給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等幾句時,深有感慨地說:“蘇軾終究是愛戴君王的!庇谑窍略t把遠(yuǎn)在黃州的蘇軾調(diào)到離京師比較近的汝州。蘇軾因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而得到遷往內(nèi)地,也算是因詞得福吧!
蘇軾的故事7
說蘇軾是著名詩人,大家肯定都是贊成的,說蘇軾是宋代著名的詞人,大家更是不能反對,說蘇軾是一個散文大家,大家也無法反駁,說蘇軾是書畫大家,也是正確的,但是要說蘇軾是一個吃貨,可能大家就要思考一二了。一個宋代著名的大文學(xué)家,怎么就成了一個吃后了呢?
這個問題,若是細(xì)想,那還真沒什么問題,蘇軾他就是一個吃貨。有句古話叫做“君子遠(yuǎn)庖廚”,也就是說一般在古代的男子,都不會燒火做飯,認(rèn)為這有失體統(tǒng)。特別是讀書人,更是不會下廚房,F(xiàn)今有道名菜,名字叫“東坡肉”,蘇軾好東坡居士,這道肉就是他所創(chuàng)。若不是正宗的吃貨,若不是對吃食有著很高的追求,蘇軾這么一個文學(xué)大家,同時還是一個宋代官員,怎么會下廚房,甚至還創(chuàng)作了一道菜呢?
蘇東坡愛吃肉,“卯酒困三杯,午餐便一肉”,于是他自己創(chuàng)了這么一道糯而不油膩,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的“東坡肉”。不僅如此,他還作了一首與豬肉有關(guān)的打油詩: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除了東坡肉,還有一道東坡涼粉。據(jù)傳蘇東坡在鳳翔府任簽書判官時,到鳳翔東湖避暑。夏日炎炎,天氣悶熱,蘇東坡想要吃一些清涼爽口之物。
于是他讓仆人娶了一些小扁豆,然后將豆子研磨成粉狀,然后細(xì)細(xì)熬煮成糊狀,盛入石頭器皿中待其冷卻后,切成條狀,配以鹽醋辣椒等佐料涼拌,因其口感爽、滑、并有清涼解暑之功效,此后在鳳翔各地廣為流傳,時人為了紀(jì)念蘇東坡,于是將這道菜命名為“東坡涼粉”。這道菜與“東坡肉”一樣,流傳至今。
除了東坡肉和東坡涼粉,其他與蘇東坡有關(guān)的食物,還有東坡墨魚、東坡豆腐等。
蘇東坡還精于茶道,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下來!洞雾嵅茌o寄豁源試焙新芽》:“仙山靈草濕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fēng)吹破武陵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彼麆(chuàng)作的散文《葉嘉傳》,以擬人手法,形象地稱頌了茶的'歷史、功效、品質(zhì)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從以上的故事來看,蘇東坡絕絕對對是一個吃貨。
蘇軾是一個歷史名人,被后人所熟知,不只是他的詩詞散文,關(guān)于他的一些小故事,也在后世流傳了許多。
秦少游娶蘇小妹的時候,按習(xí)俗要做催妝詩,秦少游在前方就已經(jīng)被為難了許久,好不容易到了新房門口,哪知道蘇小妹說了一個上聯(lián),秦少游久久思考而無所得,正抓耳撓腮之際,蘇東坡在一旁遠(yuǎn)處拾一石子遠(yuǎn)遠(yuǎn)丟進(jìn)湖中,秦少游靈光一現(xiàn),當(dāng)即對:“投石沖開水底天”。如此得蘇東坡相助,秦少游才順利娶得美人歸。
蘇軾自幼聰慧,少年時讀書常常受到師長的稱贊,久而久之自然就養(yǎng)成了自負(fù)的性子。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門前貼了一副對聯(lián):“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哪知道沒過多久就被人打臉了,一個老婦人拿著一本書前來尋問,書中那字復(fù)雜深奧,蘇軾也不認(rèn)識書中的字。
婦人借此婉轉(zhuǎn)批評了蘇軾,蘇軾受了教訓(xùn),知道自己并沒有那么能干,需要學(xué)習(xí)的還有許多,于是將那對聯(lián)改為:“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此后蘇軾發(fā)奮讀書,這個故事一時傳為佳談。
蘇軾的故事8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xué)家,自號東坡居士。他在詞方面的造詣很高,提起宋詞就絕對要提蘇軾。在蘇軾之前,宋詞的風(fēng)格多為柔媚婉約的,但是蘇軾的出現(xiàn),將宋詞的抒情功能進(jìn)一步的擴(kuò)大,留下了許多的不朽詩篇。有才華的文人總是不缺乏愛慕者,蘇軾的一生中有三個女人,分別是王弗、王閏之和王朝云。
王弗是蘇軾的第一任妻子,也是蘇軾終身難忘的一個女人。王弗和蘇軾生活了十一個年頭,在她死后,蘇軾仍舊常;貞浧鹚,他甚至在王弗墓穴所在的山頭種植了上萬顆松樹。松樹萬古長青,正如蘇軾對王弗的愛一樣,亙古不變,生生世世的陪伴著王弗。蘇軾有一首著名的'詞《江城子》就是為王弗所做,至今仍被人們奉做悼亡詞的代表之作,而那時距離王弗去世已經(jīng)有了十年。
生活不能總是一成不變,人都要朝前看。蘇軾在王弗去世后,娶了比自己小11歲的王閏之,而王閏之的另一層身份是王弗的堂妹。之后王閏之陪伴著蘇軾度過了十一年,陪伴蘇軾去往黃州惠州儋州,這其中的辛苦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蘇軾的第三個女人名叫王朝云,是被蘇軾從侍妾扶正的,蘇軾曾經(jīng)為王朝云寫了很多首詞;王朝云也陪伴蘇軾度過了他最倒霉的那段時間,足以看出她對蘇軾的深情厚誼。又是一個十一年后,王朝云也離蘇軾而去;自此,蘇軾再也沒有續(xù)弦。
蘇軾的故事9
詩人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仁宗嘉二年舉進(jìn)士及第。殿試時,他獻(xiàn)上25篇策論,很得仁宗皇帝的賞識,于是將詩人蘇軾錄為翰林學(xué)士。詩人蘇軾一生貶謫不斷,在被貶黃州時,是他作品創(chuàng)作最多之時,這時可以說是他一生文學(xué)發(fā)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文學(xué)作品。他的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既能關(guān)注朝政民生,保持獨立的見解,又能隨緣自適,達(dá)觀處世。宏博通達(dá)的學(xué)識才華和飽經(jīng)憂患的人生體驗,也促成了詩人蘇軾詩歌體裁多樣、內(nèi)容廣博、立意新奇,呈現(xiàn)出“吞五湖三江”的氣勢。詩人蘇軾多才多藝,詩、詞、散文、書、畫俱佳,在藝術(shù)上獨具特色,影響深遠(yuǎn)。
觸動心靈的書籍
詩人蘇軾很小的時候,父親因進(jìn)京趕考落第,便到江淮一帶游歷,母親則在家管教孩子。母親給予詩人蘇軾的教誨,對他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詩人蘇軾小時候很喜歡讀《后漢書》。書上記載后漢時朝政不修,政權(quán)落入閹宦之手。當(dāng)時書生儒士反抗不陰不陽的小人統(tǒng)治。貪婪、納賄、勒索、濫捕無辜,是經(jīng)常有的,因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監(jiān)豢養(yǎng)的走狗小人。許多忠貞廉正之士和太學(xué)生,不惜冒生命之險,上書彈劾奸黨。改革與抗議之聲,此起彼伏;調(diào)查與審訊之事,層出不窮。當(dāng)時學(xué)者與太學(xué)生,在朝廷圣旨頒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謀殺喪命。
在這群正人學(xué)者之中,有一個勇敢無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詩人蘇軾的母親經(jīng)常以范滂為榜樣來教育詩人蘇軾。
每當(dāng)母親講起范滂的時候,詩人蘇軾便會問道:“娘,我長大之后若做范滂這樣的人,您愿不愿意?”母親欣喜地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我再高興不過了!”
淘氣少年的神來之筆
詩人蘇軾6歲進(jìn)入私塾學(xué)習(xí)。這個私塾不算小,有學(xué)童一百多人,卻只有一位老師,是個道士。詩人蘇軾的絕頂聰明,很快就顯露出來。在那么多的學(xué)童之中,他最受老師的喜歡。
平時,詩人蘇軾在讀書之外,也有多方面的興趣。放學(xué)回家后,他常常觀察院子中的鳥巢。因為母親已經(jīng)嚴(yán)格告誡詩人蘇軾和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鳥雀,因此許多鳥雀就在庭院的樹枝上做巢,低得孩子們都可以望得見。有一只羽毛極其美麗鮮艷的小鳥,一連數(shù)日到詩人蘇軾家的庭院去,在庭院一棵果樹上搭建了一個鳥巢,詩人蘇軾對這個鳥巢視若珍寶,幾乎每天放學(xué)回家都要看一次。詩人蘇軾對童年時候庭院里的這只小鳥印象特別清楚。
那時候,詩人蘇軾的叔叔已經(jīng)做了官,朝廷里的官員在經(jīng)過眉山鎮(zhèn)的時候,都要到蘇家拜訪。每次有官員的時候,家里都會忙亂一陣,使女們光著腳各處跑,到菜園去摘菜、宰雞,準(zhǔn)備筵席待客。詩人蘇軾這時候也常常會幫忙,揮汗如雨地體會著勞動的快樂。
詩人蘇軾和堂兄妹們那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在菜園中掘土。每次掘土,孩子們都會有不同的收獲。一天,孩子們掘出來一塊美麗的石板,這石板既有晶瑩的光澤,又有精美的綠色條紋。當(dāng)他們敲擊的時候,石板發(fā)出清脆的金屬聲。詩人蘇軾拿起這塊石板說道:“我用它來做硯臺怎么樣?”堂妹說:“我看石板這么漂亮,不如找個工匠打磨后做首飾!痹娙颂K軾搖著頭說:“你看石板紋理多疏,一定易吸收水分,保持潮濕,我看還是用來做硯臺比較好。”父親得知這件事后,心中暗暗驚喜詩人蘇軾小小年紀(jì)竟如此心思細(xì)膩,遂找來工匠,將石板打成一塊硯臺送給詩人蘇軾,詩人蘇軾一直把這個硯臺帶在身邊,陪伴他度過金色的少年時光。
詩人蘇軾10歲的時候,已經(jīng)能寫出出奇的詩句。在他那篇《黠鼠賦》里,有兩句是這樣的:“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嚙而為之變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边@篇短文描寫的是一只狡猾的`小老鼠,掉入一個瓦甕里,假裝已死,等人把甕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這樣把人欺騙過。詩人蘇軾能寫出這樣的篇章與他平時興趣廣泛,熱愛觀察生活是分不開的。
在私塾里,先生常常會講到當(dāng)時朝廷上的許多著名學(xué)者。詩人蘇軾的童年,正是宋朝處于最賢明的君主統(tǒng)治之下,國內(nèi)太平無事,原來西北的游牧民族如金、遼、西夏,這些少數(shù)民族本來常常為患中國,這時也與宋朝相安無事。于是宋朝時期的文學(xué)藝術(shù)蓬勃發(fā)展,涌現(xiàn)出了許多杰出的人士。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詩人蘇軾從私塾先生那里,首次聽到了歐陽修、范仲淹等人的大名,心中也埋下了理想的種子。
蘇軾的故事10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這豪邁雄放的詞,出自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詞一經(jīng)出現(xiàn),就一掃北宋詞壇一百多年的靡麗風(fēng)氣,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詞風(fēng)。他創(chuàng)立的宋詞豪放派,大大拓展了詞的表現(xiàn)方式和內(nèi)容,打開了宋詞健康發(fā)展的新局面,使詞終于成為一種與詩一樣流芳百世的文學(xué)體裁。
蘇軾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還是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后人把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
蘇軾二十一歲那年,和弟弟蘇轍進(jìn)京考試,結(jié)果兩人同時考中了進(jìn)士。
當(dāng)時,主考官是歐陽修,他一心想選拔一些有才能的讀書人。他在試卷中看到一篇論文,題目是《刑賞忠厚論》,寫得非常精彩。他本想把這個考生定為頭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門生曾鞏寫的,怕別人說長道短,就定為第二名。直到發(fā)榜以后,他方才知道原來這篇論文是眉山來的應(yīng)試青年蘇軾寫的。
蘇軾考取以后,去拜見主考官歐陽修。歐陽修與他交談了好一會兒,更加喜歡這個才華橫溢、氣度不凡的青年了。事后,他感嘆地對人說:“蘇軾這青年可說是善于讀書,善于用書了,將來他的文章一定獨步天下!庇终f:“我應(yīng)該趕快退避,讓他出人頭地。”“出人頭地”的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人們聽到了歐陽修這番話,開頭很不服氣。后來,大家看到了蘇軾的詩文,不得不信服了。
蘇軾考上進(jìn)士以后,開始做官了。王安石變法期間,他接連兩次上書朝廷,認(rèn)為變法有問題。當(dāng)時,正是王安石當(dāng)政。蘇軾不愿留在京城,就請求去外地做官。
蘇軾為官,很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他曾在徐州、湖州、杭州等地當(dāng)過地方官。每到一地,他總要為當(dāng)?shù)匕傩辙k一些好事。
他在徐州的時候,黃河在澶州決口,洪水滔天,淹了很多州縣。大水很快沖到了徐州,徐州百姓慌了手腳,富人紛紛出城逃命。蘇軾擔(dān)心富人一跑,民心動搖,就對富人說:“有我太守在,決不讓洪水進(jìn)城!”
把人心安定以后,蘇軾請官兵一道抗洪,筑了一道長堤。大雨日夜不停,洪水不斷上漲。蘇軾在城頭搭了一間小屋,日夜住在里面,指揮抗洪,即使經(jīng)過自己的家門,也不回家探望。他派官吏分段防守,終于保住了徐州城。
他在杭州的時候,發(fā)現(xiàn)西湖淤塞。他奏報朝廷,疏浚西湖。他用了二十萬民工,深挖河床,用挖出的泥,筑成一條長堤,這就是著名的蘇堤。
長堤筑成了,蘇軾又命人在堤上種植芙蓉、楊柳。這一來,西湖的景色更美了,簡直像一幅圖畫。他曾寫了一首詩,形容西湖在晴雨兩種不同天氣中所表現(xiàn)的不同風(fēng)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第一句寫晴時的水,第二句寫雨后的山,寫出了晴雨時的不同景色。三、四兩句把古代美女西施(西子)來比西湖,說不管她如何打扮,總是那么美麗動人。這首優(yōu)美的小詩,歷來被認(rèn)為是歌詠西湖的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這以后,人們又把西湖稱為“西子湖”了。
蘇軾一生做了四十來年的官,在朝廷中和地方上擔(dān)任過各種官職,但他在政治上始終不怎么得意,經(jīng)常遭到排擠打擊。他曾經(jīng)多次被貶官。有一回,他還遭人誣陷,被押到京城,在大牢中關(guān)了上百天。他在晚年還被貶逐到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他在那里住了三四年,好不容易恢復(fù)官職,遷還內(nèi)地,第二年(公元1101年),這個六十六歲的老人就在常州病死了。
蘇軾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文豪。前面說到,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當(dāng)時,歐陽修非常贊賞他的文章。宋神宗尤其愛讀他的文章,進(jìn)餐時,侍奉的人送上飯菜,神宗卻讀得忘了用餐,口中還連聲稱贊說:“天下奇才!天下奇才!”那時的讀書人對他崇拜得不得了,把他的文章作為學(xué)習(xí)的范本。他們說:“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
蘇軾一生留下了四千多首詩。他詩思敏捷,詩寫得又快又好。有一回,他從老家去京城,坐船沿江東下,途中詩興勃發(fā),一下子寫了四十多首。他的不少詩作都很出色,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富有哲理,已成為人們傳誦的`名句。
蘇軾還是個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我國古代楷書最重要的流派有“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蘇(軾)”等,在宋代,最著名的書法家有“蘇(軾)、黃(山谷)、米(芾)、蔡(襄)”,蘇軾都列名其中。直到現(xiàn)在,還有人寫他的書體。
蘇軾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畫家。他善于畫枯木怪石,自成一體,傳世的不過兩三幅,已都是稀世奇珍了。他自己評價他的畫說,有一幅《寒林竹石》,“已入神品”。
說起來你也許不信,蘇軾還通曉醫(yī)藥學(xué)。后人把他這方面的論著和大科學(xué)家沈括的醫(yī)藥書合在一起出版,稱為《蘇沈良方》。
蘇軾可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啊!
蘇軾的故事11
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他的好友秦觀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渡江趕到吳興去問訊。蘇軾被貶黃州,秦觀托人帶去書信及自己的詩作,蘇軾立即寫了回信。后來秦觀受蘇軾連累,也遭貶斥。兩人就在各自的貶地詩書往來,互相勸勉。
這期間,兩人在海康相會過一次,秦觀拿出自作的挽詞給蘇軾看,蘇軾撫著秦觀的背,萬分感慨地說:“我常擔(dān)心你未能參盡生死之理,現(xiàn)在叫我怎么說呢?”秦觀拿出自作的.挽詞,分明是說自己已經(jīng)作好了最壞的打算,看破了生死大關(guān),再沒有什么可畏懼的了。對此,蘇軾怎能不感慨萬千。蘇軾告訴秦觀,自己也已寫好了墓志銘,交給隨從帶著,沒讓兒子知道。
至此,兩人再結(jié)同心。當(dāng)他們一起吟嘯歌詠、泰然作別的時候,他們在精神上,已共同經(jīng)歷了一次生死的洗禮,而能以最坦然的心境去面對一切厄難,他們的情感,也由患難之交而上升為生死之交。
大詩人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但好友秦觀仍舊與他友好如初,并寧愿與他一起受罪。還詩書往來,互相勸勉。這才是真正的友誼,
生死之交不是甜如蜜的山盟海誓,也不是雙方取得成就時來錦上添花……而是在對方需要幫助時,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你都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記得有人說過“只有可以為之而死的,才能藉之而生”。朋友在我們的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讓我們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吧。
蘇軾的故事12
據(jù)說,蘇小妹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選婿。當(dāng)時消息一傳出,呈文求婚者不計其數(shù)。其中有一豪門公子叫方若虛,他對小妹傾慕已久,聞訊后連忙應(yīng)選。他呈上得意詩文若干篇,誰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筆在上面批了一聯(lián):筆底才華少,胸中韜略無。
蘇東坡看到小妹的對聯(lián),可急壞了。方府豪門是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聯(lián)語后面各添一個字,把對聯(lián)改成:筆底才華少有,胸中韜略無窮。
方若虛讀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見蘇小妹以表衷腸。蘇東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開大了不好收場,急忙托故阻止,說:“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揚,臉長,額突,不信我給你念首詩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未出房門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方若虛怎知是蘇東坡在騙自己,還真以為蘇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一日,蘇洵來到后花園內(nèi),只見山石間流過一泓淙淙碧水,微風(fēng)中送來陣陣花香。紅日西下,綠樹掩映,一彎新月掛在半天之上。這位老先生頓時詩興大發(fā),忙喚來蘇軾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蘇洵說道:“如此佳境,不可無詩。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們各自吟出兩句詩來,且要將此二字依次作為上下句的末字,吾兒以為如何?”兄妹一起應(yīng)道:“父親說得好!
蘇洵見兒女一起應(yīng)允,十分高興,首先吟出兩句詩來:
水向石邊流出冷,風(fēng)從花間過來香。
蘇軾一向以詩詞著稱,聽了父親的詩句,以為過平過俗,不以為佳。誰知正當(dāng)他沉吟之際,調(diào)皮的小妹卻開口道:“兄長平日作詩,思路何等敏捷,想當(dāng)初嘲弄小妹額角長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的詩句,得來何等迅速,今日緣何思路閉塞?”
蘇東坡一聽,知道小妹又在調(diào)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兩句詩來:
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這蘇小妹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不精妙,聽了父兄的詩句,兩相比較,覺得還是哥哥的略高一籌。心中尋思道:“長兄的詩句好則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遠(yuǎn)處傳來杜鵑的啼鳴,她聞聲生情,也信口因此兩句詩來:
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小妹詩句剛吟出,父兄不禁齊聲贊好。
蘇東坡被貶嶺南為官,一日無事游山,只見一個小和尚跪在廟門口眼淚汪汪,十分奇怪,忙問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訴道,因為他在點燈時不小心將燈盞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還罰跪廟門口三日。蘇東坡一聽很氣憤,便走入廟內(nèi)去見方丈。
廟中的方丈一聽說是當(dāng)朝才子蘇學(xué)士來訪,喜出望外。蘇東坡一進(jìn)廟門,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賴地央求蘇東坡留個手跡。
蘇東坡對這個方丈十分憎惡,但為了使廟門口那個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應(yīng)了老和尚的請求,說:“寫字可以,但必須請廟門口那個跪著的小和尚前來為我磨墨展紙!
老和尚一聽,立刻滿臉堆笑,連聲答應(yīng)說:“阿彌陀佛,老納遵從吩咐!
時隔不久,佛印云游來到此山,見了對聯(lián)捧腹大笑,問老和尚:“這幅對聯(lián)原是兩個字謎,你沒猜出來嗎?”老和尚連忙追問是什么意思,佛印要過紙筆,揮毫寫了兩個字,拂袖而去。
蘇軾曾兩次到杭州任地方官,浚湖筑堤,頗有政績。他寫過不少盛贊西湖的詩篇,其中一首這樣寫道:“西湖天下景,游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
相傳蘇軾與其父蘇洵及小妹,就有過一次:“深淺隨所得”的撰聯(lián)比賽。這日,他們來到五云山之西的云棲。此地因五彩云霞飛集停佇而名,向以清涼幽靜、花香醉人著稱!霸茥駨健睘槲骱司爸。蘇洵見此美景,要大家各作一聯(lián),并限定收尾之字為“冷”和“香”。蘇軾思維敏捷,當(dāng)下說道:拂石生來夜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蘇小妹也不甘示弱,說:叫月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蘇洵聽了,連連搖頭說:句子都還不錯,就是與此間景致離得太遠(yuǎn)了些。你們聽我的——水自石邊流出冷,風(fēng)從花里過來香。
蘇軾和小妹不得不嘆服,直夸此聯(lián)是神來之筆。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期滿后,主動要求到貧窮落后的山東密州(今諸城)任職,擔(dān)任該州的最高長官“知州”。當(dāng)時密州的百姓生活很困苦,蘇軾便跟百姓同甘共苦,幫他們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有一次,他跟同僚劉庭式沿著城墻根挖野菜,忽然在一叢枸杞旁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用包裹裹著的棄嬰。他心痛地?fù)炱饤墜耄Щ馗袚狃B(yǎng),從中更深地了解到百姓生存的艱難。于是,他下令州府的官員到野外去撿拾棄嬰,自己也“灑涕循城拾棄孩”。幾天時間,州府中就收養(yǎng)了近40名棄嬰!他把這些棄嬰分別安排到各家撫養(yǎng),政府按月發(fā)給撫養(yǎng)費,兩年內(nèi)就救活數(shù)十名棄嬰。
兩年后,蘇軾被貶到黃州。有一次,他從一位讀書人那里得知,當(dāng)?shù)赜心缢莱跎鷭雰旱?野蠻風(fēng)俗,他聽了很痛心,立即提筆給本地太守朱壽昌寫了一封信——《上鄂州太守朱康叔(壽昌)書》,并請朋友將這封信當(dāng)面交給太守。在這封信中,蘇軾首先訴說了讓他“聞之心酸,為食不下”的棄嬰惡俗的慘狀:
在列舉了一些悲慘事例后,蘇軾又提出對殺嬰者繩之以法的建議:
準(zhǔn)律故殺子孫,徒二年,此長吏所得按舉。愿公明以告諸邑令佐,使召諸保正,告以法律,諭以禍福,約以必行,使歸轉(zhuǎn)以相語……若以律行遣數(shù)人,此風(fēng)便革。
為避免殺嬰事件的發(fā)生,他還建議對那些養(yǎng)不起孩子的窮人給予救濟(jì):
在救助棄嬰上,蘇軾不但仗義執(zhí)言,給地方官員獻(xiàn)計獻(xiàn)策,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他在上書鄂州太守的同時,又成立了一個“救兒會”,請慈悲、正直的鄰居谷某擔(dān)任會長,讓一個和尚當(dāng)會計!熬葍簳眲訂T富人捐錢,用來買米、買布、買棉被;還到各鄉(xiāng)村調(diào)查貧苦的孕婦,她們?nèi)魬?yīng)允養(yǎng)育嬰兒,不再拋棄,便贈予金錢、食物、衣裳等。他自己雖然囊中羞澀,也給“救兒會”捐了十緡錢。他說,如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兒,便是一件大喜事。
蘇軾初貶黃州,與朋友出去游玩,有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就是“挾彈擊江水”。這種游戲,不知是拿彈弓將石子打到江水里,看誰打得遠(yuǎn),還是類似于我們兒時玩的“打水漂”,拿一塊小瓦片或者石頭斜著投入水中,瓦片或石頭貼著水面上一跳一跳地過去,激起一串串浪花。不管是哪一種,作為一個年過45歲、華發(fā)早生的中年人,在仕途備受挫折的境遇下能玩這種充滿童趣的游戲,的確天真得可愛。
比這更可愛的是,他居然會用竹箱去裝白云。一日,蘇軾從城中回來的路上,看到白云從山中涌出,像奔騰的群馬,直入他的車中,在他的手肘和腿胯之處到處亂竄,于是他將白云裝了滿滿一竹箱,帶回家,再將白云放出來,看它們變化騰挪。所以他的詩中有這樣的句子:“搏取置笥中,提攜反茅舍。開緘乃放之,掣去仍變化!
這些白云就像飛禽走獸一樣,被他賞玩一番,又放回山里去了。
天真總是和無邪相連,所以蘇軾不相信世界上有壞人,只有是否值得交往之人。他曾對弟弟蘇轍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睂τ谙莺^他的政敵,他不記恨,更不會打擊報復(fù)。
蘇軾的故事13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fā)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蘇軾是其中之一,蘇軾就是蘇東坡,是我國宋代大文豪。說起蘇軾大家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才識淵博為人闊達(dá)。曾寫下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名篇!
有個叫佛印的禪師,是蘇軾的一個好友,他德高望重,佛學(xué)精湛。蘇軾受他的影響也學(xué)了些禪道。
一次蘇軾和這位老友比試坐禪。佛印欣然答應(yīng)。蘇軾坐了許久微微張開眼朝佛印看了看,然后滿懷大笑。佛印問道:“你為何發(fā)笑?”
蘇軾答曰:“我現(xiàn)在看你就像一坨牛糞!”
佛印不作聲,問道:“那你可知現(xiàn)在我看你像什么?”
蘇軾回答道:“不知道!”
佛印回答:“我看你現(xiàn)在像一尊佛!”
蘇軾聽完哈哈大笑,比先前笑的更歡了,回到家中還大笑不止。他妹妹蘇小妹見哥哥如此發(fā)笑不知何故,問道:“什么事笑的如此之歡?”
“今天我和佛印比試坐禪,我看到佛印的樣子說他像一坨牛糞!結(jié)果佛印看到我的樣子他說我像一尊佛!虧他還是佛學(xué)大師!哈哈哈…”蘇軾說完仍是大笑。
“哥哥,虧你還笑得出來!你就是比不過人家!你輸了!”蘇小妹說道。
“我哪里輸了?”蘇軾不解的問道。
“你看人家像一坨牛糞,說明你當(dāng)時的心里想的就是牛糞;而佛印說看你像一尊佛,說明他心中想的是佛!禪學(xué)高深你還差的遠(yuǎn)呢!”蘇小妹說道。
蘇軾聽后想了想覺得有理,從此以后更加用心向佛印學(xué)習(xí)禪道。
善惡本事同根,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就是這個道理!
任何一門學(xué)問皆有他的道德高深之處,如果不明其理,只是妄加推斷,憑一己之力實在太過于牽強(qiáng)。所悟出的道理也不過凡塵爾爾,實難端上大雅之堂。只有靜心悟道,理會本意,從根本出發(fā),方可體會出天地大道,禪道高深!
心靜則寧!不受凡塵事物干擾,寧靜以致遠(yuǎn),才能打開心靜,向更加廣遠(yuǎn)的方向發(fā)展,拓展自己的視野!
人本該如此!不必為那凡塵瑣事擾亂心智,向更高深的學(xué)界進(jìn)軍!
蘇軾的故事14
蘇軾退房
蘇軾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zhǔn)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jī)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肖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xì)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zhèn)骼衔。于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dāng)以是屋還嫗!碧K軾當(dāng)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內(nèi)。(見宋 費袞《梁溪漫志》
蘇軾的故事15
吟詩赴宴:蘇軾在去京城赴考的時候,被幾個相同年紀(jì)的讀書人看不起。于是他們擺下酒宴,邀請?zhí)K軾來,打算借機(jī)戲弄一番。蘇軾受邀后,立刻動手前去赴宴。在宴會開始之時,有人提議用行酒令將餐桌上的食物單獨食之。意思就是引用歷史人物搭配相關(guān)事跡,還必須與菜的主材相呼應(yīng),這樣就能單獨吃一份菜。于是眾人紛紛出口成章,有人說“姜子牙渭水釣魚”,有人說“秦叔寶長安賣馬”,還有人說“諸葛亮隆中種菜”。六人先后將菜全部搶完之后,蘇軾說了一句:“秦始皇吞并六國”,將他們面前的菜全部端到了自己的面前,六人無言以對。
出人頭地:蘇軾參加科舉開始時,書寫了一篇極為精彩的案卷。當(dāng)時的主審官歐陽修對此十分欣賞,但當(dāng)時案卷都是密封的,無人知道答題人是誰。歐陽修覺得這份答案的`文風(fēng)與自己的弟子曾鞏很像,為了避免他人說自己徇私舞弊,就將蘇軾的案卷排在第二。開榜后,知道作者是蘇軾的歐陽修悔恨不已,對蘇軾十分慚愧,而蘇軾的大度也十分對歐陽修的脾氣。于是歐陽修收蘇軾為弟子,并說了一句:“如此俊才,真應(yīng)該出榜于人頭地”。
【蘇軾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蘇軾的故事05-27
蘇軾的故事10-16
蘇軾的故事11-22
蘇軾的故事三則03-15
蘇軾小故事05-08
蘇軾與茶的故事11-14
蘇軾與秦觀的故事06-09
蘇軾與黃庭堅的故事05-12
蘇軾的故事15篇06-07
蘇軾任職杭州的故事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