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桃花源記》原文及譯文欣賞

        時間:2022-05-12 11:55:17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桃花源記》原文及譯文欣賞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桃花源記》原文及譯文欣賞,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桃花源記》原文及譯文欣賞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把捕魚當作職業(yè)。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緊靠著溪流兩岸生長,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其他的樹,花草鮮艷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于是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里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竟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戰(zhàn)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出去過,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漁人一個一個地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在這里停留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漁人已經出來,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記。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條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xiàn),不久因病而終。后來就再沒有問路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把發(fā)現(xiàn)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與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

          【注釋】

         。1)陶淵明:(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著名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后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

         。2)太元:公元376~396年,晉孝武帝年號。 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共計21年。

         。3)武陵:晉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4)緣:循,沿著。

          (5)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6)異:驚異,詫異。這里的意思是“對……感到奇怪”。

         。7)盡:盡頭。

         。8)才:僅。

         。9)儼然:整齊的樣子。

         。10)屬:類。

         。11)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南北小路叫阡,東西小路叫陌。

         。12)悉:盡,全。

         。13)黃發(fā):指老人。

          (14)垂髫(tiáo):指兒童。髫,古代小孩的垂發(fā)。

         。15)要:通“邀”。

         。16)咸:都。訊:消息。

         。17)邑人:同鄉(xiāng)

          (18)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19)間隔:隔離。

          (20)乃:竟然。

         。21)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22)延:邀請。

         。23)扶:沿著、順著。

         。24)向:原先。

         。25)處處志之,志:名詞作動詞,做標記。

         。26)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27)詣:到。特指到尊長那里去。

          (28)尋向所志: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

         。29)劉子驥:名驎(lín)之,《晉書.隱逸傳》里說他“好游山澤”。

         。30)規(guī):計劃,打算。

         。31)未果:沒有實現(xiàn)

         。32)尋:隨即,不久。

          (33)遂:終于

         。34)問津:問路,訪求。津,渡口。

         。35)才通人:僅容一人通過。

         。36)曠:空闊,寬闊。

         。37)儼然:整齊的樣子。

         。38)窮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窮,盡。

         。39) 雞犬相聞:(村落間)能互相聽見金鳴狗叫的聲音。

          (40) 為具言: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說出。

         。41)延:邀請。

         。42)為:對,向。

          (43)便扶向路:就沿著原來的路(回去)。扶:沿著。

          (44)語云:告訴(他)說!罢Z”后面省略了代漁人的“之”字。

          (45)具:同“俱”,完全,詳盡。

         。46)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47)既:已經,以后

         。48)志:用符號做標記,動詞

          賞析:

          本文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單純,那么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zhàn)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斗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tǒng)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zhàn)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凈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xiàn)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表現(xiàn)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睆摹澳信、“黃發(fā)”、“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漁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xiàn)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xiàn)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guī)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

          作者背景: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謚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字淵明。曾做過幾年小官,因看不慣世俗險惡,辭官回家,從此隱居,是田園詩人開山鼻祖,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因此后來文學史上稱“田園詩人”。東晉漢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詩》《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有宣揚“人生無!,“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但卻不曾別生活貧困而放棄希望。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

          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

          年幼時,家庭衰微,九歲喪父,十三歲母病逝。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夸矜,未嘗有喜慍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亂;至于忘懷得意,傍若無人!保ā稌x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保ù䴕J立語)日后,他的個性、修養(yǎng),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里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yǎng)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后,州里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游,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合污,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保ā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guī)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fā)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他在家鄉(xiāng)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lián)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起兵討桓平叛。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zhèn)軍參軍。(一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xiàn)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愿。他高興極了,寫詩明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里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后,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xiàn)象。經過劉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干、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對他產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并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這樣的重要的官職。這些黑暗現(xiàn)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曲經阿曲伯》這首詩中寫道:“目倦山川異,心念山澤居”“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緊接著就辭職隱居,于義熙元年(405年)轉入建威將軍、江州刺史劉敬宣部任建威參軍。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劉敬宣上表辭職。劉敬宣離職后,他也隨著去職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彼焓谟∪ヂ殹L諟Y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xiàn)“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后、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tǒng)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于前,妻鋤于后”,共同勞動,維持生活,與勞動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關。歸田之初,生活尚可。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他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绷x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縣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遷至栗里(今星子溫泉栗里陶村),生活較為困難。如逢豐收,還可以“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則“夏日抱長饑,寒夜列被眠”。義熙末年,有一個老農清晨叩門,帶酒與他同飲,勸他出仕:“襤褸屋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彼卮穑骸吧罡欣细秆裕A氣寡所諧。纖轡(回車)誠可學,違已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保ā讹嬀啤罚┯谩昂投煌钡恼Z氣,謝絕了老農的勸告。他的晚年,生活愈來愈貧困,有的朋友主動送錢周濟他。有時,他也不免上門請求借貸。他的老朋友顏延之,于劉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經過潯陽,每天都到他家飲酒。臨走時,留下兩萬錢,他全部送到酒家,陸續(xù)飲酒。不過,他之求貸或接受周濟,是有原則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濟親自到他家訪問。這時,他又病又餓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濟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說:“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碧吹罎佉粤喝,被他揮而去之。他辭官回鄉(xiāng)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jié)的志趣,老而益堅。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還清醒的時候,給自己寫了《挽歌詩》三首,在第三首詩中末兩句說:“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表明他對死亡看得那樣平淡自然。

          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杰出的詩人之一。陶淵明的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陶淵明現(xiàn)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么意義!陡惺坎挥鲑x》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fā)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象歸隱田園后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樸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偟膩碚f,陶文數(shù)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

          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流露出逃避現(xiàn)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他也是田園派的鼻祖。

        【《桃花源記》原文及譯文欣賞】相關文章:

        《離騷》原文及譯文11-11

        屈原《離騷》原文及譯文11-20

        《離騷》全文原文及譯文11-19

        元稹《菊花》原文及譯文11-03

        韓愈《師說》原文及譯文04-07

        韓愈師說原文及譯文11-03

        《觀滄!吩募白g文11-14

        《望岳》原文及譯文04-08

        《范仲淹罷宴》原文及譯文12-26

        《王安石傳》原文及譯文04-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