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通用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1
《疊題烏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卷土來?
注釋:
1、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
2、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qū),是項羽起兵之地。
3、肯:豈肯,怎愿。
翻譯:
經過戰(zhàn)爭的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
中原一敗之后大勢難以挽回。
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
但是,
誰能保證他們?yōu)榱隧椨鸲硗林貋?
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yè)以“鴻門宴”為轉折,此后逐漸從頂峰走向下坡,到了“垓下一戰(zhàn)”,已經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為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為“壯士衰”作注腳,也可為“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么一個失盡人心而執(zhí)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拼死賣力嗎?“卷土重來”實在是癡人說夢而已。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宋仁宗治平年間(1064—1067),王安石因母喪居江寧,從事授徒講學活動。據他的學生陸佃(1042—1102)在《陶山集》中回憶:“治平三年(1066年),今大丞相王公守金陵,經緒余成學者,而某也實并群英之游”,從中深受教益,“朝虛而往,暮實而歸,覺平日就師十年,不如從公之一日也!蓖醢彩闹龊芏啵渲小渡先首诨实垩允聲、《原教》、《傷仲永》、《慈溪縣學記》、《虔州學記》等,都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王安石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的成就。
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寧年間任副宰相和宰相期間,發(fā)動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稱為“熙寧興學”,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改革太學,創(chuàng)立“三舍法”;二是恢復和發(fā)展州縣地方學校;三是恢復和創(chuàng)設武學、律學和醫(yī)學;四是編撰《三經新義》作為-材。
“熙寧興學”也同樣因為王安石被逐出朝廷而半途夭折,但它將北宋教育事業(yè)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并對后來的興學運動產生深刻影響。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2
原文: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詩詞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yè)以“鴻門宴”為轉折,此后逐漸從頂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戰(zhàn)”,已經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為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為“壯士衰”作注腳,也可為“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么一個失盡人心而執(zhí)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拼死賣力嗎?“卷土重來”實在是癡人說夢而已。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3
原文: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注釋: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壯士:指項羽。中原一。豪椨疔蛳轮當。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qū),是項羽起兵之地?希贺M肯,怎愿。卷土來:即卷土重來。指失敗之后,整頓以求再起。
參考資料:
1、高克勤.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2、盧如山.絕句選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168-1693、高克勤.王安石詩詞文選注:上海遠東出版社,2013:19-20
譯文: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上百次的征戰(zhàn)使壯士疲勞、士氣低落,中原之戰(zhàn)的失敗之勢再難挽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雖然江東子弟現在仍在,但他們是否還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來?
賞析:
這首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yè)以“鴻門宴”為轉折,此后逐漸從頂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戰(zhàn)”,已經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為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為“壯士衰”作注腳,也可為“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么一個失盡人心而執(zhí)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拼死賣力嗎?“卷土重來”實在是癡人說夢而已。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4
疊題烏江亭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頻繁的征戰(zhàn)使壯士疲勞、士氣低落,中原之戰(zhàn)的失敗之勢再難挽回。
雖然江東子弟現在仍在,但他們是否還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來呢?
注釋
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
壯士:指項羽。
中原一。豪椨疔蛳轮當。
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qū),是項羽起兵之地。
肯:豈肯,怎愿。卷土來:即卷土重來。指失敗之后,整頓以求再起。
賞析
這首詩從政治家的冷靜分析入手,以楚漢戰(zhàn)爭發(fā)展的客觀形勢為依據,對項羽不可能卷土重來的結局進行理性判斷,顯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這首詩議論精警,獨具只眼。
杜牧在他的《題烏江亭》中寫到:“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币馑际桥u項羽胸襟不夠寬廣,如果項羽能夠再回江東重整旗鼓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卷土重來。而王安石則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項羽的失敗已成定局,即便是江東子弟還在,項羽也不可能再帶領江東子弟卷土重來,因為他們不一定再肯為戰(zhàn)爭賣命了。
本詩開篇“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本鸵允穼嵖垲},針對項羽的失敗直接指出“勢難回”。楚霸王的轉折點在“鴻門宴”,沒能殺成劉邦,到“垓下之圍”時已經面臨著眾叛親離的境地。而細數項羽失敗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的剛愎自用了吧。所以文章“壯士哀”就隱含著這樣的信息,那時的項羽已經失去人心,天時、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項羽已經失去,要挽回大業(yè)是十分艱難,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在“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句中王安石以辛辣的口吻明確地表示,即使項羽真的重返江東,江東子弟也不會再替他賣命的。杜、王的觀點不同是因為他們的出發(fā)點和立場不同。杜牧著眼于宣揚不怕失敗的精神,是借題發(fā)揮,是詩人詠史;王安石則審時度勢,指出項羽敗局已定,勢難挽回,反駁了杜牧的論點,是政治家的詠史。詩中最后的反問道出了歷史的殘酷與人心向背的變幻莫測,也體現出王安石獨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說杜牧是為項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則是為歷史本身翻案,人與歷史的關系本來就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首詩中,作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將變法中的革新精神帶到詠史詩的創(chuàng)作中,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對前人提出質疑,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這種史論史評是王安石完成詠史詩從敘事體向抒情體,最終走向議論體的轉變。王安石則屬意史論史評,延伸了詠史詩的內容深度,有著獨到的政治見解。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題烏江亭》詩,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秋,王安石舒州通判任滿赴京途經烏江亭所在地和州(今安徽和縣),針對杜牧的議論,寫了這首《烏江亭》。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5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翻譯:
經過戰(zhàn)爭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后大勢難以挽回。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yōu)榱隧椨鸲硗林貋恚?/p>
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yè)以“鴻門宴”為轉折,此后逐漸從頂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戰(zhàn)”,已經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為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為“壯士衰”作注腳,也可為“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么一個失盡人心而執(zhí)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拼死賣力嗎?“卷土重來”實在是癡人說夢而已。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通用5篇)】相關文章:
杜牧題烏江亭原文及賞析05-14
杜牧《題烏江亭》賞析02-23
杜牧《題烏江亭》的賞析與譯文12-29
杜牧題烏江亭譯文及賞析02-20
杜牧《題烏江亭》教案02-17
杜牧《題烏江亭》鑒賞11-11
《梅花》王安石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元日》王安石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王安石《材論》原文翻譯及賞析04-13
王安石《題張司業(yè)詩》翻譯賞析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