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勃詩作之《江亭夜月送別其二》的原文及賞析
長江遠遠地送走了從巴南來的流水,大山橫亙,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層。秋天明月夜,在這渡口亭子里,誰見過在離別時哭哭啼啼的呢?
亂糟糟的煙霧籠罩著青綠的臺階,高高的月亮照耀著江亭的南門。離亭的門關(guān)閉著,周圍寂靜無聲;今夜里大江與高山都顯得那么凄涼。
【鑒賞】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詩人眼中的景物因為友人的離去而帶上了凄涼惶遽的情調(diào)。煙是“亂煙”,其實是指朦朧月色中江亭附近彌漫的霧氣。對于心情好的人,月夜的朦朧紗幕未必會有“亂”的感覺,它可以很恬美、很可愛,但今天在詩人眼中卻顯得迷亂而令人不悅。
首句寫“煙”曰”亂“,既是形容煙霧彌漫,也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迷亂,友人自青石臺階離去,亂煙籠罩著青石臺階,則友人蹤跡不可尋矣!氨唐觥敝附呁ぷ拥那嗍_階。詩人和他的友人正是在亂煙籠罩著的江亭旁執(zhí)手話別,是離愁別緒使詩人感到景色的凄清蒼涼。次句寫“月”曰“飛”,既寫出了時間的推移,表明詩人久久佇立不愿離去,也暗示了詩人佇立凝思時產(chǎn)生的聚散匆匆之感。
既是送別,分手是不可避免的。終于在江亭旁邊只剩得送行者王勃一人了。這時,他再看周圍,便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離亭掩”,指分別,此處寫近處景。離亭掩映,周圍寂靜無聲。全詩僅此三字正寫送行的事實!凹拍倍智∪缙浞值氐莱鲈娙舜藭r的心境,直接了當,毫不隱晦,突出了此種感覺的強烈。
下句的“江山此夜寒”則是對寂寞之感的再次強調(diào),此處寫遠處景,今天夜里,大江和高山格外寒冷。不但因為夜深,主要的是因為朋友離去所造成的孤獨凄寂,使整個世界都變得格外寒冷。冠以“江山”二字不但與詩人面臨的實景有關(guān),而且使這種孤凄的感覺超越了個人而具有充塞宇宙天地的空闊寥廓之勢。這樣,詩人所要抒發(fā)的離情別緒就被刻畫渲染得神定氣足了。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是唐代詩人王勃的組詩作品,共兩首,都是五言絕句。這兩首詩以江、山、亭、月、夜為主要意象,描繪了江邊月夜送別的情景,把送別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寫之中,詩人在江邊送走行人后,環(huán)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感懷此夜,將身邊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畫面優(yōu)美的月夜圖,在描繪這幅圖景時,詩人用富有情味的字眼,將他寂寞孤獨的情感融匯其中,句句透露著離別的傷感與痛苦,將送別后的孤寂悵惘之情融化在情景之中,產(chǎn)生耐人尋味的深度和美感,表達了作者獨有的內(nèi)心感受。詩的妙處在于這融化的手法運用得渾然無跡,從而使詩篇見空靈蘊藉之美。
寫離亭,用一“掩”字,表明離亭掩映在周圍的景物之中,封閉的空間往往會讓人更加感到孤獨寂寞。“寂寞”,既寫外在的景物,也寫內(nèi)心的情味。最后一個“寒”字,將全詩的情感凝聚其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黃叔燦在《唐詩箋注》中指出:“一片離情,俱從此字托出!
通篇寫景,而詩人送別友人后的佇立凝望、留連若失之狀和孤寂悵惘、凄涼寂寞之情卻自然浮現(xiàn)紙上,無一字寫情,卻句句含情,把情完美地融化于景中了。
【作者簡介】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人,唐代詩人。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xué),據(jù)《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yīng)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后,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王勃詩作之《江亭夜月送別其二》的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原文及翻譯10-13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詩歌鑒賞10-16
王勃《秋江送別二首》賞析12-09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08-15
王勃山中原文及賞析02-23
王勃《詠風(fēng)》原文賞析10-19
王勃春莊原文及賞析11-07
王勃詩作《別薛華》賞析04-26
王勃的送別詩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