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典故,是一個漢語詞匯,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shù)墓J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1
一、辯畫
據(jù)傳,有一次王維見到別人畫的《奏樂圖》,看了一會兒不覺發(fā)笑,人問為什么發(fā)笑?王維指著畫說:此畫描繪的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有好事者集樂工按圖演奏,一無差謬。
二、獻曲
開元九年,王維從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部)到長安應試,躊躇滿志,立志要摘取桂冠。忽聞詩人張九皋通過唐公主的途徑,已得到取殿試第一的許諾。王維一籌莫展,只得與好友歧王李范(玄宗弟)斟酌,李范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要王準備好二件事:一是錄其清新雋永的詩作十首;二是自譜琵琶曲一首習熟。五天后為其引見公主。
待到引見之日,李范把王維打扮超凡脫俗,先讓其在顯著的位置與眾樂伎翩翩起舞。王維卓爾不凡的氣質(zhì)引起了公主的注意。公主向李范探詢其人,李范意味深長地說“此人知音也!”,接著讓王維奏琵琶,王維彈的就是自已的'新作《郁輪袍》(后人有認為此曲是《霸王卸甲》的前身),高超卓絕的精湛技藝令聽者無不動容。 公主更是大奇,歧王進一步介紹:“此生非止音律,詞學亦無出其右!蓖蹙S立即獻上詩卷,公主讀畢驚駭至極曰:“這些皆我平時吟誦者,原以為古賢佳作,乃子之為乎?”因令更儒衣再晤,升上客座,窮盡貴賓之禮善待也。
當公主悉知王維也是來京赴考的舉子時,即曰:“此等才華橫溢之士不登榜首,更待何人?”還召試官至第,由宮婢傳話下去。主考官當然心領神會。
殿試之上,王維終于“大魁天下”,從此踏上仕途,名揚四海。
三、巨石
據(jù)說王維曾為岐王范繪巨石圖,雖是疏疏幾筆,信手涂抹,卻得天然之致,栩栩如生。岐王非常喜歡,不時取出來欣賞,仿佛自己也融入畫中游覽一般。
一日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只聽“轟”的一聲,一物沖出屋頂,飛天而去,屋宇俱壞。眾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原故,后來見到巨石圖的空軸,才明白原來飛走的是畫中的石頭。
若干年后,憲宗繼位。有高麗的使節(jié)來訪,對憲宗說:某年某日的大風雨中,神嵩山上飛來奇石。因為上面有王維的印記,知道是大唐的東西,不敢保留,特意遣使臣送返大唐。
憲宗叫人將此石與原畫相比,竟然絲毫不差,知道王維畫技神妙,連忙派人海內(nèi)外四處尋訪王維墨寶,藏于宮中。又在地上灑了好多雞血狗血,怕畫上的東西再飛走了。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2
王維的出生日期存在爭議,有人說是699年,也有人說是701年,而他的離世時間是761年。所以,王維所處的朝代是可以確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歷二年,而701年是武則天大足元年或長安元年,所以無論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而武則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肅宗李亨執(zhí)政時期,而唐肅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繼位者。所以,從王維出生,到王維死亡,他所處的年代都是唐朝時期。
王維經(jīng)歷了開元盛世的景象,也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后唐朝的元氣大傷。安史之亂后,唐朝逐漸開始衰落,政局不穩(wěn)。也正是政局的動蕩,使原本壯志凌云的王維漸漸變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王維,開始過著半隱的.生活,他將名利看得很淡,悠閑自然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在隱居期間,他寫下了不少的詩作,其中不少詩句都體現(xiàn)了他淡薄的心態(tài)。
王維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卒于李亨執(zhí)政時期。所以,王維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詩在唐代的詩壇中有著十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力。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3
王維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有傳言他中狀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門。王維與貴族交好。 一天,一位王爺看到王維很煩惱,于是上前詢問以示關心。在知道他是在擔心科舉考試的事后,便拍著胸脯告訴王維這件事他可以幫忙。
這個王爺是太平的侄子 ,他讓王維準備幾首詩,并帶著他去了公主府。對于這位公主,王維是有所而聞的。王爺把他介紹給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賞王維的詩才。王維明白這個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王維畢竟是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如果沒有點節(jié)操,他也就不會被后世推崇了。王維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職 ,便想要告辭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會放過這樣一塊美玉。她腦子一轉,要換一種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歡做詩嗎,好,就用詩打動你。公主給王維講了個故事, 一個貴族子弟搶了一個美貌的燒餅店老板娘,可她終日不開口說話,那位貴公子就把她的燒餅老公叫來,她一見到她老公,就不說話,開始哭,場面非常動人。公主讓王維以這個故事為主題賦詩一首。王維不慌不忙寫了五言絕句,并對太平講訴了楚國息夫人與這個老板娘同樣的遭遇。聰明的太平聽出了弦外之音,問王維是否有舊情,王維大大方方地承認了。公主還是不死心,給王維看畫在名貴紙張上的宮圖,可王維仍然不為所動。公主對于崇高的王維漸漸開始欣賞起來,可恨自己怎么不早點遇到這樣的人物。
后來,太平見王維意志堅決,實在打動不了他,又不想逼迫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就放他離開了。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4
王維非常喜歡作詩畫畫,他在這方面也很有成就。但是王維生性剛正,不肯依附權貴,更不肯把畫作為禮物送給他們。因此,他做官不久,就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被貶職后離開京城長安。滿腹才華的王維到終南山過起了隱居生活。
王維隱居以后,終日飲酒賦詩,種花繪畫,日子過得倒也逍遙自在。他的酒量越來越大,往往喝得酩酊大醉才開始作畫,久而久之,竟形成了習慣,無酒不作畫。
當?shù)氐奶,是個不學無術的人。他聽說王維隱居在山中,也想讓王維畫幅畫,掛在客廳,賣弄一下風雅。他派師爺幾次去請王維。王維討厭這種人,每次都閉門不見。
后來師爺聽說王維有酒后作畫的'習慣,便給太守出了個主意,太守聽后不住地點頭。
過了幾日,山下張員外派人給王維送來一張大紅請?zhí),請他前去赴宴。自從王維來到終南山,常常和張員外在一起談古論今,二人也算有幾分交情,所以他接到請?zhí),就下山了?/p>
王維來到張員外家門口,見張員外陪著太守和師爺一起出來迎接他,不由得一愣,有點不痛快,但既然來了,也只好將就著喝起酒來。
王維有幾分醉意,腦海里便閃出一幅幅畫圖,他急得直搓雙手。張員外知道他這個習慣,便把他讓到客室里“休息”。
王維見案上鎮(zhèn)紙下壓著宣紙,案頭放著磨好的幾大碗墨汁,便興沖沖地抓過大筆就要畫。常言說,人醉心不醉,酒迷人不迷。正當他要揮筆作畫時,猛然想到太守求他作畫的事,心想,莫非今天是騙我給太守畫畫嗎?想到這里,他又放下了筆,在屋里踱起步來。他見室內(nèi)白墻如粉,潔凈照人,決定把畫畫在墻上,這樣誰也拿不走了。可是在墻上作畫,筆又顯得太小,他便從腳上脫下一只布鞋,蘸飽了墨,在墻上抹了起來。他畫完后,也沒向張員外告別,就匆匆忙忙走了。
太守和師爺進屋一看,只見墻上橫一道豎一道,也不知都畫些什么。太守氣得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張員外說:“大人不要生氣,請將蠟燭熄滅,看看究竟怎樣!
蠟燭熄滅后,室內(nèi)一片朦朧,墻上一彎新月,發(fā)出柔和的光,畫面看上去好像是一條小溪,小溪邊有一架葡萄,那葡萄枝條左纏右繞,雜而不亂,那一串串又肥又大的水靈靈的葡萄,饞得人直想流口水。真是一幅好畫啊!太守和師爺十分高興,心想一桌宴席就換來一幅名畫,實在太便宜了。
原來,他們以為王維是把宣紙掛在墻上畫的。當他們用手去揭時,才知道這畫是直接畫在粉墻上。太守和師爺一下子氣得滿臉通紅,氣憤地離開了張員外家。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5
王維很小的時候便很有膽識。相傳,有一年,知縣看到書上有記載說,當?shù)卮笊嚼镉幸环N石膽,吃了可以長命百歲。于是,他便下令讓老百姓去找。可大山里根本沒有這種東西,所以百姓們找不到。知縣很生氣,硬說是老百姓把石膽私藏了起來,很多人因此被抓進監(jiān)獄。幼小的王維不忍心看見鄉(xiāng)親們受苦,就撿了幾塊石頭交給知縣說:“石頭有的是,可沒有石膽!敝h大怒,呵斥他說:“書上有記載,怎么可能沒有呢?”小王維不慌不忙地說:“龍和鳳凰書上也都有記載,可您能找到么?”知縣無話可說,只好收回了尋找石膽的命令,并把因此入獄的人們都放了出來。
文人應作天地之良心,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說真話。沒有膽量說出真話的`人,注定成就不了什么大事業(yè)。很多人知道這個道理,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幼小的王維能夠做到,實在是很難得。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6
王維,字摩詰,名與字合在一起便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佛教人物維摩詰。維摩詰本是一位居士,后來修成正果,成為菩薩。安史之亂后,雖然朝廷寬恕了王維,只給了他降職處分,但王維自己內(nèi)心還是充滿了慚愧和自責,畢竟,對于那個時代的文人來說,氣節(jié)的重要程度絕不亞于生命。王維出生于一個虔誠的佛教家庭,自幼就與佛有著不解之緣。此時,能夠使他內(nèi)心超脫的方法只有佛。從此,王維真正沉溺于佛理與山水之中,“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他精通佛學,且悟性很高,能把很多人看不懂的佛理理解得很透徹,甚至能與大師們論道,倒真有些維摩詰居士的意味。而且他是真正地融會貫通,能將佛理融入詩畫之中,尤其后期的一些詩,讀完之后甚至會使讀者也產(chǎn)生那種寂滅的心理。
有人認為,王維遁出世俗是一種逃避,其實,這是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的方式。在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換個角度,或許就會出現(xiàn)第二條路。一條路走到黑而不知變通,這恐怕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王維的詩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zhèn)渲,也被蘇軾稱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缎绿茣氛f王維在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唐代宗贊譽他為“天下文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世上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的說法,后人還將王維稱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指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后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寫的一手好詩,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他在藝術方面的貢獻,將永為世人所銘記。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7
開元七年(719),19歲的王維入京參加京兆試,事先得知,太平公主已命考官將一同應試的張九皋定為此次的京兆“解頭”(即第一名)。王維本想憑真才實學奪魁,得知此事后,深感不安。當時的王維已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廣泛結交文人雅士和一些達官貴人。他來到岐王府中,將此事告訴了岐王,請求岐王能說動公主改變主意。岐王讓王維先從以往的詩作中選取佳作,抄錄成卷,再作琵琶新曲一首。幾天之后,王維前來王府。岐王給他換上華麗的衣服,帶他來到太平公主府第。公主設宴款待岐王,并安排樂舞助興。此時,岐王讓人將王維傳了進來,王維獻上一首自譜新曲《郁輪袍》。公主聽罷,極口稱贊。岐王又將王維事先抄錄好的詩卷奉上,公主閱罷,又是一陣驚奇。因為這些詩篇都是太平公主日常朗誦的詩篇,本以為俱是古人佳作,未料想出自王維筆下。岐王開口對公主說道:“近日京兆試,若得此生為解頭,誠所謂國之精英!惫髀犃T,急忙問為何不讓其應舉。岐王答:“此生不得首薦,所以不愿應試。據(jù)傳聞貴主已諭京兆試官,將解頭擬定為張九皋!惫髀犃T,笑道:“哪里是我的安排,無非是受人之托罷了。”然后,對王維說:“此次解頭,非你莫屬,我當為你助力!蓖蹙S起身拜謝。京兆試畢,王維得中解頭,一舉登第。
雖然在今天看來,王維奪魁也有“走后門”之嫌,但這在唐朝是很正常的“干謁”。如果王維沒有真才實學,又怎能博得公主的`賞識,讓她收回成命?莊子《逍遙游》中有云:“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庇腥肆w慕鵬能遇到點化的機會,的確,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這樣的時機,但前提是,你總得先把自己變成鯤吧。很多人都在苦苦等待機會,殊不知,機會只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8
唐代詩人王維小時候,東鄰一位孤獨老人在房后種了半畝甜瓜。這甜瓜個頭大,味道美,大老遠都能聞得到香氣兒。有一天,老人的瓜被人偷了好多。他正在傷心落淚,王維走來說:賊偷了瓜,一定要到集市上去賣的。你快去集上找一找!
老人跌跌撞撞地趕到集上,果然在王麻子的瓜攤上認出了自己的甜瓜。但王麻子死不認帳,硬說這瓜是劉二狗的。兩人爭吵起來,驚動了過路縣官?h官上前查問,由于老人拿不出證據(jù),便認為是在無理取鬧,氣沖沖地命令差役把老人趕走。王維一直蹲在王麻子的瓜攤前。他想,瓜熟蒂落。瓜是老人的.,瓜蒂就應該留在老人的瓜蔓上。如果能把地里的瓜蒂拿來,這不就是真憑實據(jù)嗎?
于是,他先跑到劉二狗家的瓜地,一看,甜瓜還沒熟呢!再到老人的地里查找,瓜蔓上果然留著好多瓜蒂。這下子,王維的心里更亮堂了。他把瓜蒂摘下來,裝進口袋,迅速趕到了集市上。這時候,老人正跪在縣官面前直喊冤枉呢!王維顧不得擦汗,掏出口袋里的瓜蒂就和瓜屁股對起茬來。不一會兒,便全對上了。縣官問明情況,勃然大怒,馬上命人把王麻子押來。王麻子嚇得渾身篩糠,老老實實招認是他偷了老人的甜瓜。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9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少年的時候就非常的聰慧,而且富有正義感,好打報不平。一天,他聽見鄰居劉老爹在瓜田嚎哭,原來他的好多西瓜被人偷掉了。
王維聽見哭聲下田—看,瓜幾乎被洗劫一空,只見瓜藤不見瓜,他氣憤地說:“偷這么多瓜,準是偷著去販賣了,我陪老爹到市集里走一趟,好嗎?”
兩人—同來到市集,看見有個高個子男人在賣西瓜,劉老爹一眼就認出這是自己種的瓜,就大聲喊道:“捉賊!”
賣瓜的高個子男人氣勢洶洶地說:“憑什么說這瓜是你家的`?”
劉老爹說:“我自己種的瓜,難道我還認不出嗎?”
王維喝令高個子男人去見官,高個子男人說:“你說我偷瓜。有什么證據(jù)?”
王維一聽,忽然靈機一功,叫老爹看住瓜,請圍觀的群眾協(xié)助老爹看住偷瓜的賊,自己氣吁吁地跑回老爹的瓜田,取來—大把瓜蒂,使往回走。大家相幫著用瓜蒂去對西瓜的底部,果真一—對上,證明西瓜確實是劉老爹的。
結果,縣官判決偷瓜賊賠償劉老爹的西瓜,還狠狠責打偷瓜賊40大板。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 篇10
早熟,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于他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闭垇順穾熝葑啵环趾敛徊睿ǜ鶕(jù)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并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王維從小就受到了母親的熏陶,同時,根據(jù)《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系是說:“維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笨梢娡蹙S確實也佛家姻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據(jù)《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采,日飯十數(shù)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此時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
王維因父處廉終官汾州司馬,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南),遂為河東人。從小天資聰明,九歲時即能寫文章,十七歲時寫了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膾炙人口,詩云:“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边@首詩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顯示了王維超群的才華。
青少年時的王維不僅以文章知名,還擅長音樂,尤善彈琵琶。據(jù)傳開元九年(721年)春,岐王把他引薦到公主家,在公主面前用琵琶彈奏一曲,名《郁輪袍》,“聲調(diào)哀切,滿座動容”,大受公主稱賞。又進詩若干首,都是人們素所誦讀的詩篇,更令公主稱奇。公主遂召試官至第,舉薦他為解頭,一舉進士登第。
王維同唐室親王交往較多,并很被看重。寧王李憲乃玄宗長兄,曾讓太子位給玄宗,倍受玄宗尊寵,一時貴盛。一次寧王見一賣餅者之婦,長得“纖白明媚”,十分喜歡她,便給餅師很多錢,把她納為妾,寵愛無比。過了一年多,寧王問她還想念餅師嗎?并接來了餅師。她見了餅師后,“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在座的十幾個賓客,皆是有名文士,見此“無不凄異”。寧王讓大家賦詩,王維才思敏捷,最先賦成,詩云:“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椿M眼淚,不共楚王言!痹娨源呵飼r代息夫人的故事來諷詠眼前這位無人身自由的婦女的遭遇,于是寧王乃將她歸還餅師,“使終其志”。
【唐代詩人王維軼事典故】相關文章:
有關唐代詩人王維的簡介07-10
唐代詩人王維《竹里館》07-17
王維的生平軼事10-20
盛唐四大詩人之白居易軼事典故10-18
唐朝詩人王維09-17
王維詩人介紹07-01
詩人王維介紹06-06
詩人王維簡介05-14
王昌齡軼事典故09-08
白居易軼事典故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