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陶淵明田園詩賞析

        時間:2020-11-16 19:02:39 文天祥 我要投稿

        陶淵明田園詩賞析

          導語: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特別是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jié)合起來描述農(nóng)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下文是應屆畢業(yè)生網(wǎng)為您整理的陶淵明田園詩賞析,歡迎閱讀!

        陶淵明田園詩賞析

          代表作: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的詩,可以分為述懷、哲理和田園詩三部分,共約六十首左右,而田園詩三十首左右,約占一半。陶淵明的田園詩在中國詩史上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中國田園詩的奠基之作。他繼承了古代農(nóng)事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擴大了詩歌題材,并在思想藝術(shù)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詩彌漫的東晉詩壇上,獨樹一幟,為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園詩創(chuàng)作著稱的詩人和詩作陸續(xù)涌現(xiàn),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

          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東晉末年產(chǎn)生,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緊密相關(guān)。魏晉時期,地主莊園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永嘉之亂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東晉政權(quán)的庇護下,廣置田園,掠奪土地,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中,崇自然、尚清談的玄學風氣極盛,加上佛教的廣泛傳播,儒家經(jīng)學暫時沒落。當時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爛,意志頹廢,精神上紛紛向“玄之又玄”的老莊道學尋求寄托,有的縱情山水,以隱居逃避現(xiàn)實,所以文學領(lǐng)域玄言詩、山水詩盛行一時。與此相反,一部分不滿現(xiàn)實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棄官歸隱,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諦,尋求個人安生立命的場所,漸漸與統(tǒng)治集團有了距離,因而更接近于廣大勞苦大眾。陶淵明就是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淵明的田園詩創(chuàng)作,還有其獨特的個人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基礎(chǔ)。他出身于一個沒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農(nóng)村環(huán)境,家鄉(xiāng)故園的風光,這些都對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料。仕宦歸來,他“未嘗有所造詣,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游觀而已”(《晉書·隱逸傳》)。他的后半生更是長期活動在百里之內(nèi)的農(nóng)村,接觸的多是田野村夫,議論的多是稻麥桑麻,過著粗衣淡食的貧士生活。長期的農(nóng)村生活實踐,為他的田園詩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生活源泉。

          另外,個人的人生志向?qū)λ奶飯@詩創(chuàng)作有重要的影響。“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之一),道出了他從小就喜愛“丘山”的志向。“望云漸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表達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雖然我們不能單純強調(diào)作家個人氣質(zhì)對生活道路的選擇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但我們也沒有理由忽視這一點。?

          陶淵明田園詩所反映的生活內(nèi)容

          陶淵明三十歲左右進入仕途,或出或入,終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解綬去職,歸隱田園,息交絕游,開始了真正的隱士生活,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這些田園詩反映的生活內(nèi)容豐富多彩。初歸田園后,陶淵明用他的筆描繪了他對田園生活的喜悅。這在他的《歸去來兮辭》中已有充分表現(xiàn),而在《歸園田居》詩第一首中更表達得淋漓盡致: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這首詩充滿了逃離樊籠、獲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終于從“塵網(wǎng)”中解脫,就象鳥歸山林,魚回深池一樣快活地長噓了一口氣。在他眼中,故園附近的景物都倍感親切,就象闊別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脫口而出地一一數(shù)其名字,以發(fā)泄無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張開雙臂歡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雞鳴都充滿了詩意。這與官場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陶淵明歸隱田園后,親自參加了農(nóng)業(yè)勞動,他認識到人生于世必須勞動,否則會受饑寒。他寫下了《勸農(nóng)》詩:

          氣節(jié)易過,和澤難久。翼缺攜麗,沮溺結(jié)耦。相彼賢達,猶勤隴畝,矧茲眾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宴安自逸,歲暮奚翼!儋石不儲,饑寒交至,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在更多地接觸到勞動人民,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以后,陶淵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農(nóng)民耕田的艱辛: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來還。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庚戍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勞動,對一個士大夫知識分子來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詩人已認識到勞動是必要的,他對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對農(nóng)民的苦難有了同情,并和農(nóng)民之間有了經(jīng)常性的交往:農(nóng)務(wù)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移居》之二)?

          由“相思”到“言笑”,和農(nóng)民之間建立起了相通的思想感情。再看《歸園田居》之二:?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粒懵渫菝。?

          可以看到,長期的田居生活和參加生產(chǎn)勞動,陶淵明已經(jīng)與農(nóng)民有了共通的語言,這對一個士大夫知識分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農(nóng)事歌詠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占據(jù)了極大的篇幅。作為一個農(nóng)業(yè)勞動的參與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農(nóng)村生活如實地大量寫入詩中,這是陶淵明在我國詩歌史上的創(chuàng)舉。除了反映農(nóng)作的詩篇外,他還以喜悅的心情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農(nóng)村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如前所引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xiàn)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總之,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田園生活經(jīng)歷,更廣闊地反映了當時農(nóng)村的生活狀況,既是詩,又是史。?

          田園詩反映的思想矛盾

          作品不僅是作家真實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鏡子。陶淵明早年寄身仕途,親嘗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壟畝,飽經(jīng)風霜雨露,漸進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換代的巨變。不容否認,他的田園詩有“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閑適自得的個人情趣的“超然靜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極度苦悶,晚年生活上極度貧困,感發(fā)出來的詩篇就不僅是超然世外、飄飄欲仙式的。從他的田園詩,我們還可以看出他的心靈深處的痛苦與矛盾。?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與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他在《飲酒》詩中說:“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六經(jīng),指儒家的六部經(jīng)典。這極鮮明地反映了陶淵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標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們看他的.詩: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之五)?

          顯然,陶淵明年輕時也有過遠大報負,夢想建功立業(yè),展翅高飛。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為現(xiàn)實。“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聘,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雜詩》之二),表現(xiàn)他曾經(jīng)也有過功業(yè)未競的焦慮。盡管他后來極力遮掩這一點,聲稱出仕只是為了糊口養(yǎng)家,但我們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只是經(jīng)歷了仕途挫折后,他才歸隱田園,并不是真的忘懷了現(xiàn)實,生來就要作隱士。?

          歸隱田園,是對黑暗現(xiàn)實的另一種抗議。儒家主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主張“天下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隱士出現(xiàn)的本身,就已證明了當時的現(xiàn)實是“天下無道”。

          陶淵明的田園詩,既體現(xiàn)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識,又表現(xiàn)了心理上閑適自得的一面,特別是莊子順應自然的宇宙觀,對他有深刻的影響,但他并沒有忘卻世事,精神深處常常進行著“獨善”與“兼濟”、“出仕”與“歸隱”的激烈斗爭。他的詩句“不言春作苦,?重撍鶓”,為什么有這種焦慮呢?正表明“仕”與“隱”的思想互相在斗爭,他怕某一天改變心意出去作官,而辜負了現(xiàn)在的志向。?

          其次是苦難的社會現(xiàn)實與烏托邦理想的矛盾。這深刻反映在《桃花源記并詩》之中。桃花源的理想顯然有孔子“大同”思想與老子“小國寡民”思想的痕跡。但它的產(chǎn)生,不僅僅是對孔子、老子思想的簡單復制,而具有時代特征。天堂的影子在人間,“桃花源”的設(shè)計正表明了當時廣大人民擺脫苦難,建立一個“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的理想社會的愿望。東晉末年,士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人民背井離鄉(xiāng),逃避山林。陶淵明長期生活在農(nóng)村,與農(nóng)村各層人民長期相處,休戚與共,有著密切的交往和真摯的感情,對他們的痛苦生活、美好愿望十分熟悉和了解。詩人在這基礎(chǔ)上,設(shè)計出了“桃花源”這樣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但是,桃源理想在當時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烏托邦,這一點陶淵明也有自知之明,通往桃花源的路徑再也找不到了。即使如此,桃花源的理想在封建社會的漫漫長夜里點燃了一支火炬,通過桃花源,人們可以對照自己生活的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從而激勵人們奮起反抗。正因為《桃花源詩》閃爍著人道主義的光輝,所以代表了詩人思想發(fā)展和藝術(shù)實踐的最高成就。?

          田園詩反映陶淵明的思想是多方面的,而他思想中的矛盾也不僅僅表現(xiàn)在上述兩個方面。文學本身就是苦悶的象征,陶淵明的田園詩也一樣。我們從他的飄逸灑脫中,依稀可以發(fā)覺他心靈上的創(chuàng)痛。“流淚抱中嘆,傾耳聽司晨”,“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表明他對世事并沒有冷淡和忘卻。消極歸隱,借酒澆愁,都無法消除他思想中的矛盾。今天我們讀陶詩,不僅要欣賞他清麗自然的詩句,還要理解這些詩句后面的深刻意蘊。

          田園詩的藝術(shù)特色

          陶淵明的田園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流派,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別是在描寫農(nóng)村風光和田園生活上,別開生面,以其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給讀者以美的享受。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shù)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筆下,田園、勞動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審美意義。他開創(chuàng)的詩歌傳統(tǒng),被后代許多詩人繼承和發(fā)揚。如唐代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韋應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這一傳統(tǒng)的繼承者。而李白、白居易、辛棄疾、蘇軾等大詩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由此可見陶詩的藝術(shù)影響。?

          陶淵明的田園詩的藝術(shù)特色,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清新的筆法。這與當時詩壇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澀難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陶淵明刻劃田園山水,絕不追求華麗的語言與表面的形似,而是隨意點染,清新自然,而有無盡的神韻。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之五)。這幅在南山襯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詩人的會心感受下呈現(xiàn)在眼前。在這首詩中,“見”字體現(xiàn)了全詩的神韻。“見”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詩人采菊時偶然的視線觸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與“悠然”不相應了。這首詩典型地體現(xiàn)了陶淵明清新自然的筆法。這類筆法在陶詩中不勝枚舉。如“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歸園田居》之一),隨意拈來,即成佳句,耐人尋味。?

          細膩的描寫。陶淵明的田園詩植根于田園生活,他對田園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詩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綠樹繁花,遠村近煙,雞鳴狗吠,在他的細膩描寫下,都顯示出無限的生機,構(gòu)成一幅幅美麗的鄉(xiāng)村圖畫。我們看他的詩:?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歸園田居》之五)?

          詩中的意思是:扶著拐杖,從崎嶇彎曲的山間小路回來,先在山澗小溪中洗一洗走得發(fā)燙的腳。然后斟滿一壺酒,宰殺一只雞,請來鄰居,痛飲幾杯。太陽下山了,就用火把照明,只恨夜太短。這首詩展示了濃厚的生活情調(diào),表現(xiàn)了陶源明對田園美和田園生活的敏銳觀察力。他善于挑選富有詩意的題材,并通過細膩的描寫,給人以美的享受。

          質(zhì)樸的語言。陶淵明的田園詩能夠千古流傳,與它語言的質(zhì)樸關(guān)系很大。陶淵明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樸素的農(nóng)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園景色,要求盡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語”的樸素的語言和白描手法,從而形成田園詩平淡自然的風格,達到“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藝術(shù)效果。陶源明的田園詩,農(nóng)家生活氣息濃厚,又體現(xiàn)了“貧士”詩人自己的性格。我們以他的《移居》第二首詩為例:?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nóng)務(wù)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詩酒相和,歡聚言笑,經(jīng)紀衣食,不忘力耕,平淡、枯燥的鄉(xiāng)間生活,在他的筆下,卻如此富有詩意。他并沒有雕詞琢句、裁云繡月,用的只是樸素的口語化句子,如實寫來,他的詩篇看來古樸無華,讀起來卻瑯瑯上口。又如“平疇交遠風,良苦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用樸素精練的語言,逼真地描繪了自然景物。吟讀此詩,仿佛眼前展現(xiàn)了一片廣闊的田野,清風徐來,綠油油的莊稼碧波蕩漾,生意盎然。象這樣樸素明朗、生動自然的語言,理所當然地獲得了歷史上更多讀者的喜歡。?

          情、景、理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詩歌創(chuàng)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關(guān)重要的,而情又是最為重要的。離開情的景就沒有了生氣,離開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沒有濃厚的感情滲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飽含了強烈的思想感情;同時,詩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對人生、對現(xiàn)實的深刻認識形象化,把詩情與哲理、與景物緊密結(jié)合起來,因而給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覺。如《歸鳥》詩,全篇寓意明顯,這只倦飛的歸鳥,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歸鳥的一舉一動,都體現(xiàn)著詩人的思想和性格,詩中的每一項景物,無不帶上陶淵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飲酒詩》第五首:“結(jié)廬在人境”一章,無法說是田園詩還是詠懷詩、哲理詩,因為詩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滲透,互相襯托,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領(lǐng)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無盡的美。這種深厚醇美的藝術(shù)境界,決定了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無法替代的地位。

          陶淵明的文學成就,特別是他的田園詩,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他的田園詩,有其賴以產(chǎn)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也反映了他的出仕與歸隱,希望與失望,痛苦與歡樂的思想矛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生逢亂世、懷才不遇的封建知識分子復雜的思想感情,即使退隱以后,也并未忘情政治,心情并未真正平靜下來。他的詩文,平易樸實,清峻自然,淳厚有味,語言真切,樸素,簡潔,明確,通俗而精練,深入淺出,在當時崇尚雕琢,追求形式,駢儷盛行的時代,他異軍突起,獨樹一幟,創(chuàng)作出的那些質(zhì)樸優(yōu)美,生動活潑并富有情韻的作品,具有非常進步的意義。他開創(chuàng)的田園詩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

        【陶淵明田園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陶淵明作田園詩07-25

        陶淵明的田園詩整理07-14

        陶淵明寫的田園詩07-14

        有關(guān)陶淵明的田園詩11-22

        陶淵明和孟浩然的田園詩07-13

        陶淵明止酒賞析08-31

        陶淵明飲酒詩詞賞析01-31

        飲酒 陶淵明賞析板書01-23

        飲酒組詩陶淵明賞析01-20

        飲酒詩陶淵明賞析01-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