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藏文版心經解釋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兩句話,是為了消除我們對空性和現(xiàn)象的細微分別——認為這個是空性,那個才是現(xiàn)象的分別。
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們把所有的物質都分解到心的本性如來藏了,這已經是路的盡頭,再往下就沒有可走的路了,這就是“色即是空”;反過來說,就是“空即是色”。
比如說,當我們把這棟樓分解到心的本性光明以后,是否意味著這棟樓房的現(xiàn)象也不存在了呢?并非如此。儘管被我們分解了,但房子還是依然如故地存在著的。這是怎么回事呢?上面我們通過觀察,知道不僅是這棟房子,包括組成這棟房子的微小粒子都不存在,但為何它還在我的眼前出現(xiàn)呢?這就是“空即是色”。
佛教所說的“空”,是除了物質以外并不存在的。物質就是空,空就是物質。
這樣觀察究竟要達到什么目的呢?
我們不是要在思維以后,就讓這棟樓房不存在,就讓眼睛看不見樓房,而是要獲得一種勝利。什么樣的勝利呢?就是跟自己的執(zhí)著決斗所取得的勝利。
什么執(zhí)著呢?以前我們認為,房子就是房子,物質就是物質,都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從來沒有想過這都是虛幻的。
當我們想到“我要拿錢去買一束花供佛”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地想“我要拿實有的錢,去買一束實有的花,然后去供實有的佛”,雖然心裏沒有想到這些名詞,但實際上我們卻認為:“我買的就是實實在在的一束花,而不可能買的是紙上畫的花,或者電視機螢光屏裏出現(xiàn)的花”,“我拿的肯定是實有的錢”,“我供的也絕對是實實在在的佛”,“之所以我要供佛,是因為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地獄,地獄裏面有實實在在的痛苦,為了避免這些難忍的痛苦,我就要去供佛積累資糧”,其實在這當中,就已經默認了自己的執(zhí)著。
現(xiàn)在學了空性以后,就要通過觀察,從而在我們心裏消除這是地獄、這是佛陀、這是花的分別執(zhí)著。我們現(xiàn)在要推翻的,不是所看到的樓房等現(xiàn)象,而是自己原有的這些實有執(zhí)著。眼睛看得見看不見,是沒有什么問題的。關鍵的問題,是要消除自己內在的執(zhí)著。
有人會提出疑問:前面所講的修法,就是通過觀察思維,將一棟樓分解、分解、再分解,最后體會到空性,但是,當我們睜開眼睛一看,這棟樓還在面前,這樣從起點到終點,最后又回到了起點。不就等于原地踏步,白修一陣了嗎?
并非如此。雖然此時我們的眼睛仍然能看到物質,但認識上卻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過去我們認為,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樓房,但現(xiàn)在我們卻明白,雖然它看起來是樓房,但它卻是虛幻的,而不是實實在在的,這就是我們的收穫。
在剛剛開始修法的時候,我們只能從理論上知道空性,當別人問我們“這本書是實在的嗎?”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它不是實在的,而是虛幻的。”當我們回答的時候,并不是因為其他原因,才違背自己的意愿而說出來的,這就是我們的真實想法,我們發(fā)自內心地認為它就是虛幻的,但如果沒有修行,就純粹是一種觀點,起不到什么作用。
如果通過這樣的觀察方式去修的話,最終執(zhí)著是肯定可以消滅的。
這樣一來,外境就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利害了。什么是利害呢?就是我們自己的心去分析這些物質。比如說,在我們剛剛看到這束花的時候,就像剛剛出生的嬰兒一樣,雖然看見了,卻沒有任何思維,也沒有任何執(zhí)著,那時也就不會有任何利害。
佛經裏面也講過:小孩子殺生沒有成年人的罪過嚴重,因為成年人殺生,是故意去殺的——因為這個動物身上有可以食用的鮮肉,或可以賣錢的皮毛,所以就生起了強烈的貪心,繼而去殺害了這個動物;小孩子雖然也殺死了動物,給動物帶來了痛苦,但他們的思維卻是很簡單的,沒有太多的惡意,沒有什么大的執(zhí)著,是無意去殺的,所以沒有成年人的罪過嚴重。這是佛經裏面說的,不是我編造的。
再比如說,當有人看到戰(zhàn)爭的殺人場面,自己卻沒有生起嗔恨心,也就不會造作罪業(yè)。
這說明什么呢?所有的一切,都來源于內心的執(zhí)著,因為有了執(zhí)著,便會導致很多的煩惱。如果不消滅內心的執(zhí)著,我們就會認為,金錢是實在的東西,可以解決實在的痛苦,我去掙錢是應當應分的事情。如果掙不到錢,實在活不下去,那么採取偷盜、搶劫等不正當手段去獲得錢財也是未嘗不可的,這樣就會造業(yè),并喪失最起碼的道德觀念,所以,我們必須要消滅自己的執(zhí)著,要跟自己的執(zhí)著決一雌雄。
在消滅執(zhí)著以后,是什么樣的狀況呢?在那個時候,雖然我們的眼睛還是可以看到所有的東西,跟以前沒有聽過空性,沒有修過空性時完全沒有兩樣。以前能看到的,現(xiàn)在也看得見;以前能聽到的,現(xiàn)在也聽得見,但心裏看問題就全然不同了。以前認為是實在的東西,現(xiàn)在不需要去分析這束花是能量,是空性等等,不假思索地直接就可以把它看成如夢如幻,所以也不會有執(zhí)著,繼而也就沒有煩惱;既然沒有了煩惱,也就沒有理由再在輪回中繼續(xù)受苦了。
雖然眼睛所看到的現(xiàn)象,在一定的階段也可以發(fā)生變化,但在顯宗修法當中,卻要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發(fā)生改變;而依照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則可以快速地改變,不但心裏沒有執(zhí)著,而且也可以看到全然不同的景象。
當然,這不是我們現(xiàn)在的工作。對于我們來說,無論看得到現(xiàn)象還是看不到現(xiàn)象,都沒有問題,主要的是破除對現(xiàn)象的執(zhí)著。
比如說,當我們眼睛看到一個人,如果只是眼睛看到,而心裏卻沒有執(zhí)著,既沒有對他的貪心,也沒有對他的嗔恨心,那看到看不到都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看到這個人以后,心裏產生了執(zhí)著,隨即開始貪愛或者嗔恨這個人,那就會造業(yè),造了業(yè)以后,就無論如何都跑不掉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消除執(zhí)著,如果不消除,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要消除執(zhí)著,就要去修行,這是非常合理的說法。
有些人認為,所有合理的東西就叫做科學。既然如此,那我們前面的推斷,就應該是非常“科學”的說法。其實科學本身,也并不是絕對的真理,關于這一點,前面已經講過;退一萬步說,既便科學的結論是正確的,那它的權威性,也只能限定在世俗諦當中,一旦超出了世俗諦的範疇,科學就一無是處了。
總而言之,“空即是色”,就是雖然通過觀察,知道萬事萬物都不存在,但它卻還是會在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
現(xiàn)在經常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一看到佛經當中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望文生義,抓住字面就開始胡亂地批駁一氣,但他們卻根本不懂什么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很荒唐的。
在辯論當中,有一個十分嚴格的要求,就是如果想駁倒對方,就必須非常清楚地知道對方的觀點,這樣才有資格去評價對方。如果別人說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卻不明就裏地妄加評論,那就是荒謬至極的做法。
“空即是色”要告訴我們的意思,并不是說這棟樓房連現(xiàn)象都不存在,只是說要表明,這個世界是一個如幻如夢的虛幻世界,并進一步要我們消除對它的執(zhí)著而已。
色空雙運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意思和前面講的差不多,空離不開色,色離不開空。如果離開了色法,就不存在空性;如果離開了空性,也就不存在色法。在色法或者現(xiàn)象之外,不存在空性;除了空性以外,也沒有其他的色法或者現(xiàn)象?招跃褪乾F(xiàn)象,現(xiàn)象就是空性。
為什么呢?比如說,當我們的肉眼正在看一本書的時候,同時它就是空性的。佛菩薩境界當中一切萬法的空性,與我們所看到的不空二者,是位于同時的。作為現(xiàn)象的色法,根本就沒有離開空性。現(xiàn)象和空性二者,是無二無別、不可分離的。
我想用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如果有人說:“運動不異靜止,靜止不異運動。”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矛盾的,但實際上一點也不矛盾。
怎么理解呢?因為,我們所看到的所有靜止物體,比如一座大山,實際上就是運動的,所以“靜止不異運動”;實際上是運動之物,在我們看來卻是靜止的,所以“運動不異靜止”,這就是現(xiàn)象和實際存在方式的兩個不同側面。
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空性,但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它們卻都是那么地完整、那么地實在,這是為什么呢?就是我們的幻覺在作怪。
比如說,從我們的肉眼來看一本書,是一個靜止的物體,無論怎么去看,都不能看出它在運動,但前面也講過,從經典物理學的角度來說,你們都知道,如果用電子顯微鏡來看,它卻是由很多粒子構成的,而其中的每一個粒子,都是以極快的速度在運動。其中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是以每秒730至2200公里的速度在運動。
在原子裏面,絕大多數(shù)都是空間。我們都知道,原子裏面只有一個原子核,原子核有多小呢?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如果把原子放大到這棟樓這么大的話,那么原子核的體積就只有一粒芝麻那么小。除了原子核以外,在原子中剩下的其余部分都是空的,只是一些電子在圍繞著它旋轉而已。正因為電子轉得太快了,人類的眼睛看起來,就像根本沒有運動的固體一樣,所以,以前的科學家會認為:原子就是不能分割的最小單位。
比如:如果在漆黑的夜晚用一根燃燒的蠟燭很快在空中畫一個圓圈,我們就只能在空中看到一個亮的圓圈,而看不出一個個的亮點;但如果劃圈的速度減慢以后,我們就能看到蠟燭的運動,以及蠟燭所在之處的亮點。
再比如,當螺旋槳飛速旋轉的時候,我們也只能看到一個似乎是靜止的封閉的圓圈,而根本看不到其中的葉片和空間,也看不到葉片的運轉。
為什么我們看不出來呢?就是我們的眼睛出了問題,我們的眼睛還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們的眼睛看起來是靜止的東西,卻并不能證明它是靜止的。
而我手裏的這本書,就是由這些飛速運轉的原子、電子等等組成的。
當然,實際上運動和靜止不可能同時在一本書上成立。既然如此,那么,當宏觀的靜止概念和微觀的運動概念發(fā)生矛盾的時候,哪一個是正確的呢?肯定微觀的結論說了算,所以,這本書就是運動的。
不僅僅是這本書,包括周圍的房屋、花園、山脈等等都是這樣,雖然我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是運動的,但它們實際上就是運動的。
同樣,雖然我們看到了樓房,看到了周圍的一切,對于我們來說,它們都是確確實實地存在著的,但實際上,它們卻是不存在的。
在了知這一切以后,我們就會恍然大悟:噢!原來是我的眼睛有錯,不要說什么勝義諦光明如來藏,連世俗諦物質的細微層面我都看不見。
我們的眼、耳、鼻、舌,只是在特定的範圍內起作用。在這個範圍之內,它們說了算——眼睛看到是藍色,我們就認為是藍色;耳朵聽到有歌聲,我們就認為有歌聲,但是,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我就不能再相信它們。那相信誰呢?相信佛的理論。最終的真理,就是佛教,特別是大中觀的境界。
那個時候,物理學就幫佛教作了一件大好事。
雖然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我能講得頭頭是道,你們也可以聽得津津有味,從頭到尾沒有什么不懂的內容,然而,雖然我們知道自己生存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裏面,但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辦法逃出去,還是要去接受現(xiàn)實,還是要從存在的角度來面對這一切。
明明我們知道這是虛幻的,為什么還要把它們當成實在的呢?為什么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的表現(xiàn)還是和普通凡夫一模一樣,凡夫追求的我們也渴望,凡夫厭惡的我們也躲避呢?
這就說明我們的修行還不到位,只是理論上知道了一點,卻羽毛未豐,還沒有真正的本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起太大的作用。
但有一點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好的見解,如果在此見解上再能進步的話,則以后在實際操作的時候,也會和普通的凡夫大不一樣,只是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能力而已。現(xiàn)在沒有能力,并不說明證悟空性不能斷除煩惱,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證悟空性,所以才不能斷除煩惱。
也許有人會想:既然這四句話的意思都差不多,那為什么要羅啰嗦嗦地說四句呢?
其實,這四句話分別還有一些特殊的必要:
“色即是空”,是為了讓我們斷除常見。
常見是什么呢?我們都認為,物質是實實在在、常住不滅的,這就是常見。
要斷除常見,就要證悟空性,這就是宣說“色即是空”的目的;
“空即是色” 是為了讓我們消滅斷見。
斷見是什么呢?有人認為,既然“色即是空”,那么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因果、山河大地、宇宙等等都不存在,什么也沒有。這種不建立、不承認現(xiàn)象,只是片面、一味地言說空性的見解,就是斷見。
如果什么都不存在,那我們所看見的周圍的一切又作何解釋呢?所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我們要把這些概念分清楚,如果分不清楚,只是大體、籠統(tǒng)地知道一個空性,便含混不清地妄說一切都不存在,就是違背現(xiàn)實,就是斷見。
為了斷除斷見,所以就要說“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兩句話,是為了消除我們對空性和現(xiàn)象的細微分別——認為這個是空性,那個才是現(xiàn)象的分別。
我們就是要打破上述割裂空性和現(xiàn)象的執(zhí)著,空性就是現(xiàn)象,現(xiàn)象就是空性,二者沒有任何差別,只是我們的分別念而已。這就是宣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原因。
在此之前的內容,我們可以和現(xiàn)代物理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但后面剖析受、想、行、識的時候,就跟物理完全靠不上邊了,因為受、想、行、識的空性,已經超出了物理學所研究的範疇,完全是不同的兩個領域。
雖然現(xiàn)代物理學在物質領域的研究成果還是令人可喜的,但在精神領域的研究卻沒有什么突破。西方的科學家也認為,在精神領域的研究方面,他們也剛剛才起步,所以,在精神世界方面,只有佛說的,才是最透徹的。
不要說物理學,包括全人類的所有思想——各種流派的哲學、宗教、學說等等,都一點也幫不上忙,他們都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根本無法對深層次的精神內幕,說出什么真實的答案來。
所以,解釋《心經》剩下的內容,就是佛教自己的工作了。
【藏文版心經解釋】相關文章:
三字經的解釋10-22
《三字經》解釋08-06
三字經最全解釋08-31
三字經故事解釋08-06
《三字經》全文解釋06-21
三字經正文及解釋08-03
三字經原文與解釋06-23
三字經拼音及解釋09-01
《三字經》的全文解釋10-10
三字經的全文解釋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