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永久的歉疚對震華法師的懺悔》閱讀題及答案
(一)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題。(20分)
一個永久的歉疚——對震華法師的懺悔
施蟄存
民國二十六年二月間,我買到了一部明初臞仙刻本白玉蟾集。讀了其中贈豫章尼黃心大師的一詩一詞,不禁遐想。頗欲知道這黃心大師的詳細事跡,可是找了一些書,也竟找不出來。既無載籍可求,何妨借它來作現(xiàn)成題材,演寫為我的小說。因此在三月十日那天,就動手用近乎宋人詞話的文體寫了一篇《黃心大師》。當時恰巧朱孟實先生在創(chuàng)辦《文學(xué)雜志》,馳書征稿,不遺鄙陋,即將此文寄去,遂得在是年六月一日出版的《文學(xué)雜志》第二期上發(fā)表了出來。關(guān)于這篇小說的文體,在我是一種嘗試,實在也可說是一種摹仿,承朱先生的偏愛,在編輯后記中對我這種半文言半白話的文體給予了夸飾的獎借。如果說這篇小說曾經(jīng)受到一些讀者的注意,恐怕多半還是由于朱先生的吹噓。
至于這篇小說里的故事,百分之百是虛構(gòu)的。我在篇中曾經(jīng)提起過在一個藏書家那里看到了無名氏著的《比丘尼傳》十二卷的明初抄本殘帙,以及明人小說《洪都雅致》二冊,并且也曾引用了此二書中幾段關(guān)于黃心尼記載,其實全出于偽造,正如莪相之詩與梅晴的古文尚書一樣。一切都僅僅是為了寫小說,從來沒有人在小說里尋求信史的!
可是,出于我意外,當時竟有一位讀者被我無意中欺哄了。而這位讀者又正是虔誠地在編纂比丘尼的傳記,有志于繼承慧皎寶唱諸法師的偉業(yè)。于是我的荒誕無根的故事,卻被采用為實錄了。
這是一直到去年才知道的事。去年,民國三十五年,離我那篇小說的發(fā)表已經(jīng)十年了,人們已經(jīng)非但忘記了那篇小說,而且已經(jīng)遍歷了佛家所謂三中劫。我流浪回來,因給上海出版公司編《活時代》半月刊,所以常常到廈門路尊德里上海出版公司去。但那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因為《活時代》出了幾期即告廢刊,我也到徐州去了。在徐州的時候,收到家里給轉(zhuǎn)來的一封信,是一位素昧平生的震華和尚寫給我的。
我看了這封信,當下就感到很惶恐。一個在病中的老和尚,還在念念不忘于我虛構(gòu)出來的明鈔本比丘尼傳,要覓得這部書來充實他的著作。這不是我已經(jīng)欺哄了一個正直的人嗎?我應(yīng)該怎樣復(fù)他的信呢?幸而我沒有在尊德里,避免了直接與他的二位高徒見面,否則我是不是應(yīng)該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臆想的故事呢?他送我的《續(xù)比丘尼傳》沒有一并寄到徐州,所以當時沒有見到。我以為他也許沒有把黃心尼編錄進去,因為他還在等待那明鈔本。我又慶幸他的《佛教人名大辭典》沒有付印,讓他可以有機會把黃心尼的名字刪去,如果他已經(jīng)編進去的`話。
我不想使這位老和尚感到失望,所以我沒有復(fù)那封信,一直到秋間;氐缴虾V,我才看到了他的大著,《續(xù)比丘尼傳》六卷三冊,佛經(jīng)流通處的刻本,鎮(zhèn)江竹林寺藏板。在第二卷中,赫然有一篇南昌妙住庵尼黃心傳,完全是依據(jù)了我的小說寫成的!在卷尾的他的弟子超塵的跋語中,又記述了他對于那明鈔本比丘尼傳的惦念,以為“如能設(shè)法借得,余書將改制矣”。
我讀了這兩篇文字,簡直不知如何是好。本想到玉佛寺去拜訪他一次,因此卻就拖延下來,踟躕不敢。因為我的小說已經(jīng)玷污了他的著作。昔劉向以齊女周妄入列女傳,頗為劉子玄所識,謂之“廣陳虛事,多構(gòu)偽辭”。但齊女事出史記,周妾事具燕策,尚非虞初小說可比,今和尚撰比丘尼,乃征及鄙文,我雖無意欺世,然亦深負歉疚了。
今年三月十七日,太虛法師成佛證果,其次日,報紙上登載了太虛最后遺墨,赫然為震華法師封龕偈也。始知震華法師竟已寂滅,他永遠沒有知道那明鈔本比丘尼傳是根本沒有的。他永遠沒有知道他的虔誠的著作里羼入了不可信的材料。讓他安息在佛國里,確然永遠懷著一個希望,但至少他無所失望。
而我呢?我將負著一個永遠的歉疚,無法解除我的郁悶。今天我檢出那《續(xù)比丘尼傳》,第一冊封面上寫著:“蟄存先生惠存,編者病中書贈!辈挥X又引起一種惆悵,我把那書面翻個身,重又放進了書櫥。并且記下這一段因緣,我以為,這是我的小說所鑄下的一個最大的錯誤。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3. 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簡要概括震華法師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根據(jù)文中“我”的心理感受,請你推斷震華法師寫給作者信的主要內(nèi)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請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試探究文章標題“一個永久的歉疚”的豐富意蘊。(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治學(xué)求真、正直執(zhí)著、虛心求教、立志傳承(3分)的得道高僧形象(1分)。
14. ①請求“我”幫助找到《比丘尼傳》的明鈔本,并表達惦念之情。②知道“我”在尊德里,可能派兩位弟子來“我”這兒探訪商談。③已完成《續(xù)比丘尼傳》,說要送“我”一本,并表示隨時改制。④他的那本《佛教人名大辭典》還未付印。(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15. ①照應(yīng)標題“一個永久的歉疚”。②表明文章的寫作緣由。③表達自己懺悔的心情。④點明主旨,提醒為人做事應(yīng)求真、求實。(每點1分)
16. ①“我”杜撰的內(nèi)容成了老人著述的依據(jù),并且“我”有機會讓法師了解真相,但卻沒有說出,內(nèi)心感到歉疚。②老人離世后,“我”再也無法說出真相,無法彌補歉意,成為永久的歉疚。③表達了對先生的敬意,以及“我”內(nèi)心背負的永久歉疚而帶來的郁悶和惆悵之情。(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