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時間:2023-07-07 22:12:55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精選16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jié)。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貞觀政要》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精選16篇)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1

          1.(17分)(20xx,沈陽)閱讀選文,完成(1)~(5)題。

          【甲】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諱、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選自《出師表》)

          【乙】

          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日:“漢、魏以來,諸葛亮為丞相,甚平直。嘗表①廢廖立、李嚴②于南中。立聞亮卒,泣日:‘吾其左衽③矣!,嚴聞亮卒,發(fā)病而死。故陳壽④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洧莸蓉M可不企慕及之?”

         。ㄟx自《貞觀政要》,有改動)[注](D表:指上表建議。②廖立、李嚴:蜀漢之臣。③左衽 (ren):古代少數(shù)民族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而亡國。④陳壽:西晉人,著有《三國志》。⑤卿。古代君對臣的稱謂。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僦緫]忠純:

         、谙ひ宰芍;③嚴聞亮卒:

          (2)下雨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太宗謂房玄齡等日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B嘗表廢廖立、李嚴于南中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C立聞亮卒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D.發(fā)病而死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①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谥T葛亮為丞相,甚平直。

          (4)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

          (5)【乙】文中哪句話最能詮釋諸葛亮提出的'“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的主張?(請用原文回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忠誠②商議,詢問③聽到,聽說

          (2)B【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分析理解能力,要結(jié)合句意推測,難度適中。

          A項依次解釋為“對……說”,“為,是”;C項依次解釋為“死”,“終于,最終”;D項依次解釋為“生”,“興起,指被任用”。B項,兩個“嘗”意思相同,都是“曾經(jīng)”的意思。

          (3)①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給陛下(使用)。

         、谥T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4)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5)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2

         。祝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觀滄!罚

         。ㄒ遥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ㄟx自《出師表》)

         。ū

          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 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碧谥^封德彝曰: “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水,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 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深鄙其為人,如此,豈 可堪為教令?”謂上書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 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ㄟx自《貞觀政要誠信》

          【注釋】

          ①的知:確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邊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19.下列句中加點此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有上書請去佞臣者 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懷禪畏饑(《岳陽樓記》)

          B.流水清濁,在其源也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C.深鄙其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犧牲玉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zhàn)》)

          20.下列句中的“以”與“以告先帝之靈”中“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皆以為賢 B.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 D.不欲以詐道訓俗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譯文:______________

          22.甲文中描寫水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他們表現(xiàn)大海的遼闊壯美;丙文中 “流水清濁,在其源也”也是寫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

          23.曹操歷來是個有爭議的人物。乙文中的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別是如何評價他的?讀了《觀滄海》后,你認為曹操是怎樣的一個人?(2分)

          19. B 20. B

          21.(1)希望陛下把完成討伐奸賊,復興漢朝王業(yè)的任務交給我

         。2)這猶如源頭混濁卻希望水流清澈,是沒有道理的。

          22.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運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議論,說明君王的以身作則重要。

          23.諸葛亮稱其為“賊”,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詭詐”(用自己的.話說亦可)曹操是個具有宏偉的政治抱負、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并且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的人。

          【丙文翻譯】

          貞觀初年,有大臣上書(給太宗)請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問上書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賢臣,你知道誰是奸佞小人嗎?”上書者回答說:“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確切知道誰是奸佞小人,請陛下佯裝大怒來測試大臣們,若能不畏懼陛下的怒氣,誠摯直率地進言進諫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諂媚順從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對封德彝說:“水流的清澈與混濁,(原因)在它的源頭;实凼浅脑搭^,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詐的事,卻想讓臣下的行為直率誠摯,這猶如源頭混濁卻希望水流清澈,是沒有道理的。我一直因為魏武帝多做詭詐的事,非常鄙視他的為人,像這樣,怎么能夠作為教化命令?”對上書人說:“我要讓全天下都講求信義誠信,不想用欺詐的方法教化民眾,你所說的雖然很好,但我不能聽信啊。”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3

         。ㄒ唬

          馮盎,高州良德人也。少有武略,隋開皇中為宋康令。仁壽初,潮、成等五州僚叛,盎馳至京,請討之。文帝敕左仆射楊素與盎論賊形勢,素曰:“不意蠻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奔戳畎话l(fā)江、嶺兵擊之。賊平,授金紫光祿大夫,仍除漢陽太守。

          武德三年,廣、新二州賊帥高法澄、冼寶徹等并受林士弘節(jié)度,殺害隋官吏,盎率兵擊破之。既而寶徹兄子智臣又聚兵于新州,自為渠帥,盎趨往擊之。兵交,盎卻兜鍪大呼曰:“爾等頗識我否?”賊多棄戈肉袒而拜,其徒遂潰,擒寶徹、智臣等,嶺外遂定;蛴姓f盎曰:“自隋季崩離,海內(nèi)騷動。今唐雖應運,而風教未浹,南越一隅,未有所定。公克平五嶺二十余州,豈與趙佗九郡相比?今請上南越王之號!卑辉唬骸拔峋幽显,于茲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門,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貴,如我殆難,?指タ素摵,以墜先業(yè)。本州衣錦便足,余復何求?越王之號,非所聞也!

          四年,盎以南越之眾降。貞觀五年,盎來朝,太宗宴賜甚厚。俄而羅竇諸洞僚叛,詔令盎率部落二萬為諸軍先鋒。時有賊數(shù)萬屯據(jù)險要,不可攻逼。盎持弩語左右曰:“盡吾此箭,可知勝負!边B發(fā)七矢,而中七人,賊退走,因縱兵乘之,斬首千余級。太宗令智戴還慰省之,自后賞賜不可勝數(shù)。

         。ㄟx自《舊唐書》,有刪改)

          【注】唐朝起信宜(現(xiàn)廣東西南境內(nèi))百越土著居民,被冠上“羅竇洞僚”的稱呼。

         。ǘ

          貞觀初,嶺南諸州奏言高州酋帥馮盎、談殿阻兵反叛。詔將軍藺謨發(fā)江、嶺數(shù)十州兵討之。秘書監(jiān)魏徵諫曰:“中國初定,瘡痍未復,嶺南瘴癘,山川阻深,兵遠難繼,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馮盎若反,即須中國未寧,交結(jié)遠人,分兵斷險,破掠州縣,署置官司。何因告來數(shù)年,兵不出境?此則反形未成,無容動眾。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觀察,即來朝謁,恐不見明。今若遣使,分明曉諭,必不勞師旅,自致闕庭。”太宗從之,嶺表悉定。

         。ü(jié)選自《貞觀政要》)

          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授金紫光祿大夫,仍除漢陽太守 除:授官

          B.太宗令智戴還慰省之 省:看望

          C.賊退走,因縱兵乘之 乘:追趕

          D.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觀察 就:立即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直接反映馮盎英勇善戰(zhàn)與不貪名利的個性的一組是

          A.盎馳至京,請討之 本州衣錦便足,余復何求?

          B.詔令盎率部落二萬為諸軍先鋒 ?指タ素摵,以墜先業(yè)

          C.因縱兵乘之,斬首千余級 四年,盎以南越之眾降

          D.連發(fā)七矢,而中七人 越王之號,非所聞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仁壽初年,潮、成等五州僚人造反。馮盎親自前往京師請旨討伐。文帝詔左仆射楊素與他議論敵方形勢,盎分析得頭頭是道。楊素很為驚嘆,于是命他領江嶺兵進行討伐。

          B.唐武德三年,馮盎率兵平定了高、冼的叛亂,當時有人游說馮盎稱王。馮盎不貪求稱王稱霸而是歸降高祖,體現(xiàn)了他的明智。

          C.貞觀元年,有人舉報馮盎反叛,說他已起兵拒境,太宗采用魏徵的招降建議,派人招降了馮盎,終使嶺南安定,并留下“魏徵一席言,勝于十萬兵”的美談。

          D.文段(一)記敘了馮盎英勇善戰(zhàn),以民族統(tǒng)一為重,平定戰(zhàn)亂的`事跡;文段

         。ǘ┙栉横邕M諫的史實讓我們看到納諫與進諫的君臣形象,同時也讓我們看出馮盎反叛一事缺少真憑實據(jù)。

          13.請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不意蠻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3分)

         。2)人生富貴,如我殆難,?指タ素摵,以墜先業(yè)。(4分)

         。3)今若遣使,分明曉諭,必不勞師旅,自致闕庭。(3分)

          【參考答案】

          10、D(就:到達,接近)

          11、D(C項第一句表明的是善于指揮作戰(zhàn),而非本人的英勇善戰(zhàn)。)

          12、C(魏征的建議不是招降,而是安撫曉喻;太宗是派人安撫曉諭而非招降)

          13、(1)想不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物,很令人感到罕見。(3分!耙狻1分,理解為“料想”“想到”“意料到”等均可;“奇”1分,理解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感到罕見”“感到不尋!钡龋痪湟1分)

         。2)人生富貴,能像我這樣的恐怕很難,我常常擔憂不能擔負起重擔,而毀了先人所創(chuàng)建的勛績。(4分。“殆”“克”“墜”各1分,句意1分)

          (3)現(xiàn)在如果派出使者,把朝廷的打算明白地告訴他們,不必動用大軍,他們就會自己來歸順朝廷。(3分!扒病薄爸隆备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馮盎,是高州良德人。少年時就有軍事謀略。隋開皇中任宋康縣令。仁壽二年,潮(今潮陽縣西北)、成(今封開縣東南賀江中)等五州僚人造反。他馳馬前往京師,請旨討伐他們。文帝詔左仆射楊素與他議論敵方形勢。楊素說:“想不到蠻夷中竟有這樣的人物,十分值得驚嘆!庇谑敲活I江嶺兵進行討伐。平亂后,授盎金紫光祿大夫、漢陽(今肅禮縣西南)太守(明嘉靖《廣東通志》載為漠陽太守)銜職。

          唐武德三年(620),廣州、新州(新興)的高法澄、冼寶徹等共同受林士弘調(diào)遣,殺朝廷官吏。盎率率兵平定高、冼的叛亂。不久。不久寶徹哥哥的兒子智臣又在新州聚集兵力,自己擔任魁首,馮盎率兵前往打擊他。交戰(zhàn)時,盎(在陣前)除去甲胄大聲說:“你們認識我嗎?”智臣的士兵大多放下武器,袒胸露背,下跪叩拜,眾士卒于是潰散,盎擒獲寶徹、智臣。嶺外于是得以平定。有人游說馮盎說:“隋朝已滅亡了,國內(nèi)外到處很亂,唐朝雖應運而生,但政教還未孚眾望,嶺南尚未有所歸屬。你現(xiàn)在已攻克了五嶺二十多州,著哪里能與趙佗的九郡相提并論,現(xiàn)在還是請你自稱南越王吧!”盎回答說:“我世居南越,迄今已五代。作為嶺南邊疆大吏的,也只有我一姓,子女錢財我都有了,人生大富大貴像我一樣的恐怕很難達到。我常常擔憂的,是不能承擔先人所創(chuàng)建的勛績,我常常擔憂不能擔負起重擔,而毀了先人所創(chuàng)建的勛績,怎敢擅自稱王呢?越王的封號,這個不是我所希望聽說的。”

          武德四年,盎率領南越之眾歸降高祖。貞觀五年,馮盎來到朝廷,唐太宗賞賜十分豐厚。不久,羅竇(今信宜鎮(zhèn)。┲T洞僚人叛亂,太宗詔盎率二萬兵眾為各路軍先鋒進行剿除。當時僚人數(shù)萬人據(jù)險固守,不可強行進逼進攻。他手拿著弓箭對部下說:“我的箭射盡,勝負便可見曉。”他連發(fā)7箭,命中7人。僚人退卻逃走,盎趁勢率領部眾乘機沖殺,殺死僚人千余。太宗派智戴歸省慰勞,自此以后賞賜不可勝數(shù)。

         。ǘ

          貞觀元年(627),嶺南諸州上奏說高州的酋帥馮盎談殿起兵拒境反叛。太宗昭示右武衛(wèi)將軍藺謨率領江、嶺十州的兵力準備討伐。魏徵進諫說:“中原政權剛剛建立,國家貧弱尚未恢復,嶺南又流行疾病,山川阻塞幽深,援軍難以接上。疾病如果產(chǎn)生,或許不能如意,追悔莫及。況且馮盎如果真的造反,就要等到中原不安定,結(jié)交遠處的兵力,分派兵力阻隔險要地勢,擾亂侵略周邊的周縣,部署官員?墒菫槭裁醋詮挠腥烁姘l(fā)以來數(shù)年,兵力從不出境?這就是說他造反的形勢沒有形成,沒有興師動眾的表現(xiàn)。陛下既然沒有派人親自到那里觀察,再來朝廷拜謁(報告虛實),恐怕這樣看不分明。現(xiàn)在如果派出使者,把朝廷的打算明白地告訴他們,不必動用大軍,他們就會自己來歸順朝廷。太宗聽從了這個建議,嶺外于是全部安定下來。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4

          貞觀六年,太宗謂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曰:“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①,猶恃其舊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以多為貴,論數(shù)定約,同于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jīng)。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乃詔吏部尚書高士廉、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責天下譜牒,兼據(jù)憑史傳,剪其浮華,定其真?zhèn),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撰為《氏族志》。

          士廉等及進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為第一等。太宗謂曰:“我與山東崔、盧、李、鄭,舊既無嫌,為其世代衰微,全無官宦,猶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際,則多索財物;或才識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貴,我不解人間何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稱,或道義清素,學藝通博,此亦足為門戶,可謂天下士大夫。今崔、盧之屬,寧比當朝之貴?公卿已下,何暇多輸錢物,兼與他氣勢?向聲背實,以得為榮。我今定氏族者,誠欲崇樹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猶為第一等,卿等不貴我官爵耶?不論數(shù)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級宜一量定用為永則。”遂以崔干為第三等。

          至十二年,書成,凡百卷,頒天下。又詔曰:“氏族之美,實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義。自有魏失御,齊氏云亡,市朝既遷,風俗陵替。燕、趙古姓,多失衣冠之緒,齊、韓舊族,或乖禮義之風。名不著于州閭,身未免于貧賤,自號高門之胄,不敦匹嫡之儀,問名②惟在于竊貲,結(jié)褵③必歸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輩,豐財之家,慕其祖宗,競結(jié)婚姻,多納貨賄,有如販鬻;蜃再H家門,受辱于姻婭;或矜其舊望,行無禮于舅姑。積習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倫,實虧名教。朕夙夜兢惕,憂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懲革,唯此弊風,未能盡變。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識嫁娶之序,務合禮典,稱朕意焉!

         。ㄟx自《貞觀政要·禮樂第二十九》,有刪節(jié))

          【注】①累葉陵遲:指家世衰落。②問名:古代婚禮“六禮”之一。男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劢Y(jié)褵:成婚。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普責天下譜牒責:責備B.或乖禮義之風乖:違背

          C.不敦匹嫡之儀敦:勉勵D.或矜其舊望矜:同情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以多為貴遂以崔干為第一等

          B. 論數(shù)定約,同于市賈名不著于州閭

          C. 忠賢者褒進我今定氏族者

          D.為其世代衰微何因崔干猶為第一等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論數(shù)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級宜一量定/用為永則

          B.不論數(shù)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級宜一/量定用為永則

          C.不論數(shù)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級/宜一量定/用為永則

          D.不論數(shù)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級宜一/量定用為永則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崔、盧、李、鄭四個家族在嫁女兒的時候大肆索取聘禮,并根據(jù)聘禮的數(shù)量決定婚約,唐太宗認為這樣做嚴重敗壞社會風俗。

          B.唐太宗命高士廉、韋挺、岑文本等人撰寫《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級,刪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訂真假,褒獎忠賢,貶黜叛逆。

          C.唐太宗認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勞,爵位崇高顯赫,忠孝兩全,或者道德高尚,學問技藝通達淵博,就能稱為真正的士大夫。

          D.《氏族志》的頒行,徹底革除了燕、趙古姓和齊、韓舊族在嫁娶時貪圖錢財、攀附權貴的不良風氣,唐太宗對此感到十分滿意。

          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俳翊蕖⒈R之屬,寧比當朝之貴?(3分)

         、诜e習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倫,實虧名教。(4分)

         。2)從本文看,唐太宗對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樣的要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

          文言實詞

          3

          B

          A.責:尋求。C.敦:重視。D.矜:夸耀。

          6

          文言虛詞

          3

          A

          把,介詞。B.和,與,介詞/在,介詞。C.“……的人”,助詞/“……的原因”,助詞。D.因為,連詞/是,動詞。

          7

          文言斷句

          3

          C

          略。

          8

          內(nèi)容歸納

          3

          D

          燕、趙古姓和齊、韓舊族嫁娶時只是貪圖錢財,攀附權貴的是“新官之輩,豐財之家”;紊亂人倫、有虧名教的風氣也未必徹底革除。

          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今崔、盧之屬,寧比當朝之貴?(3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如今崔、盧這類人,難道能和當朝的顯貴相比嗎?

          [3分!皩佟薄皩帯备1分,大意1分落在“之屬”的.“之”和“貴”兩詞上。]

          【補充細則】

          (1)“屬”:解釋為“類”“種”“些”均可。

         。2)“寧”:解釋為“難道”“豈”“怎么”均可。

         。3)“之”和“貴”兩個詞都翻譯對,才得大意分。此處“之”為代詞,解釋為“這”;“貴”為名詞,解釋為“(當朝的)顯貴”“(當朝的)權貴”“(當朝)顯貴的人”“(當朝的)貴族”均可。

         、诜e習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倫,實虧名教。(4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這種習慣時間長就成了風俗,到現(xiàn)在還沒有廢止,這既亂了人倫,也敗壞了名聲和教化。

          [4分。“已”“紊”“虧”各1分,大意1分。]

          【補充細則】

          (1)“已”解釋為“停止”“廢止”均可。

          (2)“紊”解釋為“使……混亂”“亂”“混亂”(此處應為動詞)均可。

          (3)“虧”解釋為“敗壞”“毀壞”“損害”“使……受損害”“有損”均可;

         。4)大意分落在“積習成俗”。翻譯為“這種習慣時間長就成了風俗”“這種習慣積久了,就形成了風俗”均可。

          9(2)從本文看,唐太宗對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樣的要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①婚姻的原則,首先要符合仁義。(婚姻之道,莫先于仁義。)

         、诩奕⒌囊(guī)矩,務必合乎禮法。(嫁娶之序,務合禮典。)

         。3分。答對一點2分,兩點3分。]

          【補充細則】

         。1)采點給分,選錯了,不倒扣分。

         。2)用自己的話回答,也可以表述為“婚姻要符合禮義之風,遵循匹嫡的禮義,遵循人倫”,意思對即可。這點作為評分標準的第二點給分,不重復給分。

         。3)主要圍繞“唐太宗對士大夫婚姻的要求”,“仁義”“禮法”為給分點,其他答案都是錯誤的現(xiàn)象,并非唐太宗的要求。

          【參考譯文】

          貞觀六年,唐太宗對尚書左仆射房玄齡說:“近來山東的崔、盧、李、鄭四大姓,雖然家世早已衰敗,但他們?nèi)匀灰勒膛f時的郡望,自高自大,號稱士大夫。每當把 女兒嫁給其他家族,總要大肆索取聘禮財物,以財物數(shù)量多為貴,根據(jù)聘禮的數(shù)量決定婚約,和集市上的商販一樣,這樣做嚴重敗壞了風俗,也攪亂了《禮》的規(guī) 定。既然他們的名望與事實不符,按道理禮儀制度必須改革了。”于是下詔書命令吏部尚書高士廉、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校正姓 氏等級,廣泛尋求全國記錄氏族宗族世系的家譜。并根據(jù)史書傳記,刪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訂它們的真假,如果一個家族出了忠賢的人,就加以褒獎,提升等級; 出了叛逆的人,就加以貶黜,他們依此標準撰寫了《氏族志》。

          高士廉等人到了上報校定的氏族等第時,仍然把崔干列為第一等。太宗說:“我和山東的崔、盧、李、鄭四姓,過去并無嫌隙,只是因為他們世代衰微,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 有一個人做官,卻還自稱是士大夫,婚嫁的時候,就大量索取財物;有的人才能見識平庸低劣,卻還得意地自夸高門,托名富貴,我不明白世人為什么還會看重他 們?如果士大夫能建立功業(yè),爵位崇高顯赫,善于侍奉君主和父親,忠孝都值得稱贊,或者道德仁義清正廉潔,學問技藝通達淵博,這樣的人也足以自立門戶,稱得 上是天下真正的士大夫。如今崔、盧這類人,難道能和當朝的顯貴相比嗎?公卿以下的人,哪里有閑暇給他們多送財物,并助長他們的氣勢呢?這些人只圖聲譽不顧 實際,以得到虛名作為自己的榮耀。我現(xiàn)在欽定氏族等級的原因,確實是想樹立當今朝臣的地位,為什么崔干還是第一等,你們不看重我朝的官爵嗎?所以,不管以 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來確定士族的等級,并且這個量定等級的標準將作為永久的準則!庇谑前汛薷啥榈谌取

          到了貞觀十二年,《氏族志》全書完成,總共一百卷,頒行天下。唐太宗又下詔書說:“氏族的美名,要與官爵相關聯(lián);婚姻的原則,沒有比仁義更重要的。自從北 魏、北齊滅亡,朝代變遷,風俗衰敗。燕、趙的古姓,后代中很多人失去官爵,齊、韓的舊族,有些人行為違背禮義。他們在鄉(xiāng)里沒有名聲,自身貧賤,卻自稱高門 的后裔,而不重視嫁娶的禮儀,談婚論嫁的時候只為了撈取財物,成婚的對象一定要找富貴之家。又有些新做官的人和錢財多的人家,羨慕富貴人家的祖宗,搶著和 人家攀親,多送財物,如同做買賣。有些人自愿貶低家門,被親家羞辱,有些人夸耀過去的名望,在公婆面前行為無禮。這種習慣時間長就成了風俗,到現(xiàn)在還沒有 廢止,這既亂了人倫,也敗壞了名聲和教化。我日夜謹慎小心,操勞政事,歷代的弊端禍害,都已制止革除,唯有這種壞風氣,還沒有完全轉(zhuǎn)變。從今以后,要明白 告知天下人,讓他們都要懂得嫁娶的規(guī)矩,務必合乎禮法,才符合我的心意!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5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問題。

          大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恒于宮中養(yǎng)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yǎng)馬宮人將殺之;屎笾G曰:“昔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shù)其罪云:‘爾養(yǎng)馬而死,爾罪一也。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爾罪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酸屪铮罕菹聡L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謂房玄齡曰:“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

          (選自《貞觀政要》)

          【小題1】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答:

          【小題2】皇后諫言中講到晏子歷數(shù)養(yǎng)馬人的罪狀,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

          【小題3】文中有幾句活沒有標點符號,請用“/”線標示出需要加際點符號的位置。

          大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恒于宮中養(yǎng)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yǎng)馬宮人將殺之。

          【小題4】對對聯(lián)。

          上聯(lián):足智多謀,孔明巧借箭

          下聯(lián):

          答案

          【小題1】(唐)太宗因愛馬暴死欲殺養(yǎng)馬宮人,經(jīng)皇后勸諫才改變主意。

          【小題2】勸諫齊景公不要殺養(yǎng)馬宮人。

          【小題3】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恒于宮中養(yǎng)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yǎng)馬宮人/將殺之。

          【小題4】寬對即可。

          示例:①藝高膽大,悟空勇斗魔 ②義蓋云天,關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閱讀、概括的能力。答案只要涵蓋文章的主要意思就行,可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jié)果怎樣”的'思路考慮。

          【小題2】本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分析能力。在古時皇帝權傾朝野,至高無上,即使皇后在他面前也自稱為“臣妾”,說話稍不留意就會招來殺生之禍,所以聰明的臣子向皇上進諫只能借他人(物)委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諫言,從而達到勸諫的目的。

          【小題3】本題考查學生劃分音節(jié)停頓的能力。做本題時要根據(jù)語感、朗讀的節(jié)奏和句子的意思來劃分。

          【小題4】本題考學生學寫對聯(lián)的能力。從上聯(lián)可以看出對聯(lián)的結(jié)構(gòu)是:性格+人名+事件,補寫下聯(lián)時除了注意上聯(lián)這一特殊結(jié)構(gòu)外,還要注意字數(shù)要與上聯(lián)相等,詞性相對。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6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對牛、羊、豕(shi,豬)三具備謂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國家規(guī)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小題1】解釋下列加線的詞語。(4分)

          ①次定州 ( ) ②及大軍回次柳城( )

         、鬯罒o所恨( ) ④有從卒一人。 )

          【小題2】下列各句中與“歸家以言其父母”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 )。(3分)A.以王命聚之B.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C.醒能述以文者D.屬予作文以記之

          【小題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是 以 將 士 莫 不 欣 然 愿 從

          【小題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帝親為吮血,將士莫不感勵。

          【小題5】文章寫了唐太宗的哪幾件事情?從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樣的君王?(4分)

          答案

          【小題1】①駐扎②等待③遺憾④隨從

          【小題2】B(3分)

          【小題3】是 以 將 士 莫 不 欣 然 愿 從(2分)

          【小題4】(4分)(1)(2)太宗親自替他吮血止傷,將士們沒有不因此而受感動和深受激勵的。

          【小題5】親臨州城北門樓撫慰兵士:床前詢問士兵的病情并令州縣為他治療;親自祭奠陣亡將士;為李思摩吮血寬厚仁愛。(評分:3分答對3點給全分,答對2點扣1分。)他是一個體恤將士,善于收攬人心的人。(1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次”是多義字,“恨”是古今異義字,“及、從”意思較為固定。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jù)多?疾榈脑~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例句中的“以”是把的意思,B中的“以”也是把的意思。A按照C用D來。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能力。

          點評:考查文言文的虛詞,有“之”“于”“而”“以”“其”“為”“乃”“焉”等,平時我們要結(jié)合例句進行歸類積累,熟知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詞不離句,理解文言虛詞也是這樣,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譯翻譯就感知出來了。這樣才不至于死記硬背。

          【小題3】試題分析:首先要理解本句的意思,根據(jù)語意將其劃分停頓。“將士”是主語, “莫不欣然愿從”是謂語,中間應停頓。“是以”是句首連詞,所以之后要停頓。即應為“是以將士莫不欣然愿從”。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理解和誦讀能力。

          點評:劃分停頓首先要整體理解句子,然后根據(jù)句意把句子有機的分開,注意詞語不能斷開。

          【小題4】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發(fā)”“感勵”等。“發(fā)”在此句中應譯為“開放”,“感勵”是兩個詞,應譯為“受感動、受激勵”。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5】試題分析:讀全文,從前向后找,并將內(nèi)容分成有機的幾個事件,加以概括即可。第一句是一件事,第二句是第二件事,三、四句是一件事,五句是又一件事,合計四件事。從唐太宗所做的幾件事可知,他是一個體恤將士,善于收攬人心的君王。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點評:分析這類題目,首先要確定答題范圍,一定要注意理解文章內(nèi)容,抓住關鍵信息,從中提取出正確答案。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根據(jù)人物的言行判斷。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7

          唐太宗謂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師②,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③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⑤,百姓安樂。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貞觀政要》

          [注釋]①侍臣:周圍的大臣。②京師: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興(今陜西西安市)。 ③煬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楊廣。④孜孜:勤懇的樣子。⑤稔:rěn,豐收。

          【小題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1)征求不已 ()(2)惟欲清凈()

          【小題2】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

          【小題3】結(jié)合選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唐太宗的治國之道。(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停止(1分);②只(1分)

          【小題2】治理國家就像栽種樹木,不動搖它的根基,它就會長得枝葉繁茂。(2分)

          【小題3】治國以民為本,讓百姓安居樂業(yè)。(意思對即可,3分)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jù)語境判斷字詞義,如本題中“已”是多義詞,要注意辨析。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釋清楚關鍵詞語“猶”,本句中“夫”是發(fā)語詞,無義。最后疏通句子。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根據(jù)“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崩斫馓铺隗w恤民生的治國之道,要有評價。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要點。能力層級為理解B。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8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內(nèi)黃。武德末,為太子洗馬。見太宗與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太宗既誅隱太子,召征責之日:“汝離間我兄弟,何也?”眾皆為之危懼。征慷慨自若,從容對日:“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為之斂容,厚加禮異,擢拜諫議大夫。數(shù)引之臥內(nèi),訪以政術。

          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太宗每與之言,未嘗不悅。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勞之日:“卿所諫前后二百余事,皆稱朕意。非卿忠誠奉國,何能若是!”三年,累遷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璉為侍中,”累封鄭國公。尋以疾乞辭所職,請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虜之中,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公獨不見金之在礦,何足貴哉?良治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工。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誕皇孫,詔宴公卿。帝極歡,謂侍臣曰:“貞觀以前,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險,玄齡之功無所與讓。貞觀之后,盡·心于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yè),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庇谑怯H解佩刀以賜二人。

          尋遇疾。征宅內(nèi)先無正堂,太宗時欲營小殿,乃輟其材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賜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數(shù)日,薨。太宗親臨慟哭,贈司空,謚日文貞。太宗親為制碑文,復自書于石。特賜其家食實封九百戶。太宗后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因泣下久之。乃詔曰:“昔惟魏征,每顯予過。自其逝也雖過莫彰朕豈獨有非于往時而皆是于茲日故亦庶僚茍順,難觸龍鱗者歟!所以虛己外求,披迷肉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周而不言,誰之責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

         。ü(jié)選自((貞觀政要·任賢》)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征雅有經(jīng)國之才 雅:一向。

          B.皆稱朕意 稱:符合。

          C.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加:超過。

          D.遂其所尚 遂:于是。

          1.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魏征“坦率耿直”的一組是 ( )

         、僖娞谂c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

         、诨侍尤魪某佳,必無今日之禍。

         、劾圻w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深謀遠算,多所弘益。

          ④任卿以樞要之職,見朕之非,未嘗不諫。

          ⑤雖有疾,未為衰老,豈得便爾耶?

          ⑥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⑤⑥ D.④⑨⑥

          3.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唐太宗一開始就對魏征禮遇有加,每次與魏征交談都令太宗非常高興。

          B.貞觀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請求辭去侍中一職,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對。

          C.太宗認為貞觀以前玄齡之功無人可比,貞觀之后以魏征的功勞最大。

          D.太宗放棄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來替魏征建造正堂。

          4.用斜線(/)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并把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用斜線(/)斷句

          自 其 逝也雖過莫彰 朕 豈 獨 有 非 于 往 時 而 皆 是 于 茲 日 故 亦 庶 僚 茍順,難觸龍 鱗者歟。

          (2)將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俟毑灰娊鹬诘V,何足貴哉?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

          譯文:

          ②自斯已后,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

          譯文:

          答案:

          1.【解析】選D項,“遂”這里是動詞,解釋為“成全”。

          2.【解析】選A項。

          3.【解析】選C項。A項“一開始”不正確;B項“假托生病”錯誤;D項“放棄自己建造小殿”錯誤,文中只是說“輟其材為造”。

          4.【答案】(1)自其逝也,雖過莫彰。朕豈獨有非于往時,而皆是于茲日?故亦庶僚茍順,難觸龍鱗者歟!

         。2)①你難道沒有看見黃金(金屬)在礦石中,怎么值得珍貴呢?好工匠鍛冶做成器具,就被人們當做(視為)寶貝。

         、趶倪@以后,各自盡獻你們的`忠誠。如果有不對的地方(錯誤),就直接說出,不要隱瞞。

          譯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內(nèi)黃。武德末年,他擔任太子洗馬,看見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傾軋奪權,常常勸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經(jīng)殺了隱太子,召見魏征責備他說:“你離間我們兄弟,為什么?”旁人都為他的處境擔心,魏征鎮(zhèn)定自如,緩緩回答說:“皇太子如果聽從我的話,必定沒有現(xiàn)在的災,太宗昕后肅然起敬,給他優(yōu)厚禮遇,提升他為,諫議大夫。多次讓他進入臥室,請教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剛強正直,不屈不撓。太宗每次與他談論,沒有不高興的。魏征也很高興遇到賞識自己的明主,用盡全力為太宗謀劃。太宗又慰勞他說:“你所諫諍的事情前后有兩百多件,都很稱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誠為國,哪里能夠這樣?”貞觀三年,一直升為秘書監(jiān),參與朝政,看深遠,對朝廷有很大幫助。

          貞觀七年,魏征代替王琺做侍中,加封為鄭國公,不久因為生病請求解除職努,只掛一個散官的頭銜。太宗說:“我把你從囚虜之中選拔出來,委任你中央樞要之職。你見我的過錯,沒有不諫諍的。你難道不知道黃金在礦石中,怎么值得珍貴呢?經(jīng)過良匠錘煉為寶器,就被人看做寶貝。我把自己比作金,把你當做好的工匠。你雖然有病,還不衰老,怎能讓你就這樣辭職昵?”魏征才停止辭職申請。

          貞觀十二年,太宗因為皂孫誕生而設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興,對侍從的大臣說:“貞觀之前,跟隨我掃平天下,歷盡艱辛,房玄齡的功勞最大。貞觀之后,對我竭盡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見,安定國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豐功偉業(yè)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稱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過他們呢?”于是親自解下佩刀來賜給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來沒有正廳,唐太宗當時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來替魏征建造正廳,’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褲子,成全他樸素節(jié)儉的風范。過了幾天,魏征病逝。太宗親自到他家哭掉,追贈魏征為司空,謚號文貞。

          太宗親自撰寫碑文,又親手寫在碑石上,還特別賜給魏征家享受的租戶為九百戶。太宗經(jīng)常對左右說:“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我過去常常注意保持這三面鏡子,來謹防自己犯錯誤。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啊!”因而傷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詔說:“過去只有魏征能經(jīng)常指出我的過錯。自從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過錯也沒有誰指出了。我難道只在過去會犯錯誤,而到了今天就變得都是正確了嗎?恐怕還是群臣只求順從我的心意,不敢冒險觸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虛心聽取群臣意見,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過失。如果臣予提出的意見我沒有采納,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準備采納意見卻沒人提出,是誰的責任呢r獻今以后,各自’藎獻你們的忠誠;如果我有不對的地方,就直接說出來不要隱瞞!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9

          兩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問題。(15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 治國安民

          貞觀九年,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無已,兼東西征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滅。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百姓安樂。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節(jié)選自唐·吳兢《貞觀政要》)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患有所不辟也: (2)賢者能而喪耳:

         。3)征求無已: (4)遂得徭役不興: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2)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小題3】請用/為下列兩個句子標上正確的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1)由 是 則 可 以 辟 患 而 有 不 為 也 (2)此 皆 朕 所 目 見

          【小題4】乙文中唐太宗使百姓安樂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小題5】甲文所倡導的義對乙文的治國安民有何重要意義?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題1】1)同避,躲避 (2)罷了 (3)停止 (4)興起、發(fā)生(每題1分,計4分)

          【小題2】(1)不僅是賢德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這種思想。(2分)

         。2)治國好比栽樹,只要樹根穩(wěn)固不動搖,就能枝繁葉茂。(2分)

          【小題3】(1)由是則可以辟患 / 而有不為也 (2)此 / 皆朕所目見 (每題1分,計2分)

          【小題4】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2分)

          【小題5】甲文所倡導的義是利于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大義,正是乙文統(tǒng)治者所追求,才使得徭役不興、年谷豐稔,從而更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國家,讓百姓安樂。(意對即可,3分)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實虛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要求解釋的詞,虛詞要能辨出一詞多義;實詞,要識記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用法。如,虛詞耳的用法;實詞辟通假字現(xiàn)象。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虛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翻譯文句,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文句時要做到字字落實,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對譯法、替換法、調(diào)整法、保留法、增補法、刪削法等辦法進行翻譯。此處注意是搖等重點字詞的理解。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比如句子的主謂———賓有時還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這是文言文中內(nèi)容理解考點。學生篩選并提取文言文閱讀語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礎上的考查方式,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達到讀懂讀通的目的,能夠用原文的材料來解決問題。

          考點:篩選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小題5】

          試題分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個性化感悟是近幾年文言文中考種常見的題型之一,是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的拓展遷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基礎上,能聯(lián)系社會、生活的實際和個人認識,對文章做出評價,闡發(fā)個性化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學生能扣住觀點,說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扣原文主題進行小結(jié)。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10

          貞觀十一年,侍御史馬周上疏曰:“漢、晉以來,諸王皆為樹置失宜,不預立定分,以至于滅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愛,故前車既覆而后車不改轍也。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昔魏武帝寵樹陳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閉,有同獄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從而畏之也。此則武帝之寵陳思,適所以苦之也。且帝子何患不富貴,身食大國,封戶不少,好衣美食之外,更何所須?而每年別加優(yōu)賜,曾無紀極。俚語曰:‘貧不學儉,富不學奢!宰匀灰。今陛下以大圣創(chuàng)業(yè),豈惟處置見在子弟而已,當須制長久之法,使萬代遵行!笔枳,太宗甚嘉之,賜物百段。

          貞觀十三年,諫議大夫褚遂良以每日特給魏王泰府料物,有逾于皇太子,上疏諫曰:“昔圣人制禮,尊嫡卑庶。謂之儲君,道亞霄極,甚為崇重,用物不計,泉貨財帛,與王者共之。庶子體卑,不得為例,所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而先王必本于人情,然后制法,知有國家,必有嫡庶。然庶子雖愛,不得超越嫡子,正體特須尊崇。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徒承機而動,私恩害公,惑志亂國。伏惟陛下功超萬古,道冠百王,發(fā)施號令,為世作法。一日萬機,或未盡美,臣職諫諍,無容靜默。伏見儲君料物,翻少魏王,朝野見聞,不以為是!秱鳌吩唬骸悸剱圩咏桃粤x方!摇⑿、恭、儉,義方之謂。昔漢竇太后及景帝并不識義方之理,遂驕恣梁孝王,封四十余城,苑方三百里,大營宮室,復道彌望,積財鏹巨萬計,出警入蹕,小不得意,發(fā)病而死。宣帝亦驕恣淮陽王,幾至于敗,賴其輔以退讓之臣,僅乃獲免。且魏王既新出閤,伏愿恒存禮訓,妙擇師傅,示其成敗。既敦之以節(jié)儉,又勸之以文學。惟忠惟孝,因而獎之道德齊禮,乃為良器。此所謂圣人之教,不肅而成者也!碧谏罴{其言。

         。ü(jié)選自《貞觀政要》)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

          B. 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

          C.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

          D. 今諸王承寵遇之恩/有過厚者/臣之愚慮/不惟慮其恃恩/驕矜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侍御史,設于秦時,職在御史大夫之下,行使舉劾非法的職能。

          B.封戶,指的是皇帝給予立功者的殊榮,如千戶侯,即享有千戶的食邑,糧食與財產(chǎn)。

          C.儲君,分為王儲與皇儲兩種,但在此指的是皇儲,即皇位的繼承人。

          D.《傳》,雖常代指《左傳》,但本文指的是《論語》、《孝經(jīng)》的合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馬周關于封侯權利分配問題敘述詳盡,貫穿古今,向皇帝直陳自己的觀點,得到了太宗的贊賞。

          B.諫議大夫認為應厘清“權利”與“等級”,不能使名分都相等,而應該確立好各人的名分區(qū)別。

          C.諫議大夫以“義”的道理,闡發(fā)出對于權利無限膨脹所致后果的感慨,并以此勸勉太宗,賞賜不能過度。

          D.馬周與諫議大夫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對于權利的任用與分配問題,給予了太宗皇帝不同的'思考,都相應得到了贊許。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昔魏武帝寵樹陳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閉,有同獄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從而畏之也。

          (2)宣帝亦驕恣淮陽王,幾至于敗,賴其輔以退讓之臣,僅乃獲免。

          參考答案

          10.(3分)A

          11.(3分)D(在此指的還是《左傳》)

          12.(3分)A(馬周并不是僅僅因為詳盡敘述了封侯權利分配的問題,而得到太宗的贊賞。)

          13.(10分)(1)從前魏武帝寵幸扶植陳思王,等到文帝即位后,對陳思王采取了監(jiān)視禁閉的措施,讓他進監(jiān)獄當囚犯,這是因為先皇給他的恩賜太多,所以繼位的君主懼怕于他。(“寵樹”、“加恩”、“畏”,大意2分)

          (2)宣帝也嬌慣淮陽王,差點造成漢的衰敗,最后仰賴退讓之臣的輔佐,才獲得幸免。(“驕恣”、“幾至”、“僅乃”,大意2分)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11

          是時,朝廷大開選舉①,或有詐偽階資②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詐偽者事泄③,胄④據(jù)法斷流⑤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⑥,不首者死,今斷從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卿欲賣獄乎?”胄曰:“陛下當即殺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⑦,臣不敢虧法⑧!碧谠唬骸扒渥允胤ǎ铍奘乓?”胄曰:“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fā)耳!陛下發(fā)一朝之忿,而許殺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竊⑨為陛下惜之!碧谠唬骸半薹á庥兴В淠苷,朕復何憂也?”(選自《貞觀政要》)

          【注釋】①選舉:檢舉。②詐偽階資:謊報官階與資歷。③事泄:干的壞事敗露。④胄(zhu):戴胄,唐初大臣。⑤斷流:斷,判案;流,流放,充軍。⑥敕(chì):帝王的詔書、命令。⑦所司:主管司法的部門。⑧虧法:枉法。⑨竊:私下。⑩法:運用法律。

          小題1:用“/”線劃出下面句子在朗讀時的正確停頓(只劃一處)。(1分)

          此 乃 忍 小 忿 而 存 大 信

          小題2:解釋文中劃線的字。(3分)

         、俣( ) ②獄( ) ③忿( )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fā)耳!

          小題4:對于戴胄執(zhí)法辦案一事,太宗前后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

          小題2:①不久 ②案件 ③生氣,憤怒

          小題3:法令是國家用來將最大信用公諸天下的;帝王的言語,只不過是一時喜歡或者憤怒的發(fā)泄罷了。

          小題4:前:憤怒,疑惑不解;后:心悅誠服。

          小題1:試題分析:首先要理解語句的意思,看看句子中各個詞語的成分,“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乃”,“是”的意思,后面的部分是它的賓語。這樣分析之后,根據(jù)語意停頓也就出來了,“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

          點評:句子的斷句實際是對句子意思的理解的考查。畫停頓時,首先要看一下句子是什么意思,根據(jù)句意把句子畫開。一般情況下,句子的主謂之間、動賓之間、長的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轉(zhuǎn)折詞語之前、發(fā)語詞之后、古二今一的詞之間要停頓。

          小題2:試題分析:“俄“根據(jù)語境可知,是表示時間的詞語,在課內(nèi)文言文中也有接觸,即為不久。 “獄”也是課內(nèi)文言文中出現(xiàn)過的重點的古今異義字,即為案件!胺蕖痹诰渲屑礊椤芭,憤怒”。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jù)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課外文言文考查一定想到課內(nèi),另外還要根據(jù)語境加以推斷。

          小題3:試題分析:“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fā)耳”首先要根據(jù)前后文章內(nèi)容讀一下,注意句子的停頓,會停頓就能基本理解句子的意思。具體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所以”“ 耳”等!八浴笔恰坝脕怼钡囊馑,“耳”是句末的語氣詞,譯為“罷了”。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4:試題分析:理解文章中的兩處“太宗曰”的語句,先是“朕初下敕⑥,不首者死,今斷從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卿欲賣獄乎?”后是“ “朕法⑩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復何憂也?”可知,一開始不理解,甚至有些震怒,后來不僅理解了,而且很贊同。

          點評:做題時,要先審題,再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確定答題范圍。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的做題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文言文理解起來更要根據(jù)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來做推斷,要在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并加以比較體會,即可得到正確的答案。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12

          【甲】見魚人,乃大驚。問 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間隔。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選自《桃花源記》)

          【乙】貞觀十九年,太宗征高麗,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門樓撫慰之。有從卒一人病,不能進,詔至床前,問其所苦,仍敕州縣醫(yī)療之,是以將士莫不欣然愿從。及大軍回次柳城,詔集前后戰(zhàn)亡人骸骨,設太牢致祭,親臨,哭之盡哀,軍人無不灑泣。兵士觀祭者,歸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兒之喪,天子哭之,死無所恨!

          太宗征遼東,攻白巖城,右衛(wèi)大將軍李思摩,為流矢所中,帝親為吮血,將士莫不感勵。(選自《貞觀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對牛、羊、豕(shi,豬)三具備謂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國家規(guī)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

          ①便要還家( )

         、诼势拮右厝藖泶私^境( )

         、鄞味ㄖ荩 )

         、芴熳涌拗,死無所恨( )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兩個劃線句子的意思。

         、倌瞬恢袧h,無論魏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谑且詫⑹磕恍廊辉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寫了唐太宗的`哪幾件事情?從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樣的君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要”同“邀”,邀請

          ②妻子兒女

         、垴v扎(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苓z憾

          2.①( 他們)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谝虼藢⑹總儧]有不高興地愿意跟從的。(或意譯:因此將士們沒有不甘心情愿隨駕出征的。)

          3.桃源人嘆惋桃花源外面戰(zhàn)亂不絕,民不聊生。(意思對即可)

          4.親臨州城北門樓撫慰兵士:床前詢問士兵的病情并令州縣為他治療(答對其中一點即可);親自祭奠陣亡將士;為李思摩吮血。寬厚仁愛,體恤將士,善于收攬人心。(意思對即可)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13

          貞觀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終儉約,上疏諫曰:

          臣觀自古帝王受圖定鼎,皆欲傳之萬代,故其垂拱巖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敗俗。其故何哉?豈不以居萬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于私情,禮節(jié)虧于嗜欲故也?語曰:“非知之難,行之為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彼孕乓。

          陛下年甫弱冠,肇開帝業(yè)。貞觀之初,躬行節(jié)儉,遂臻至治。論功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堯舜未為遠而頃年以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頃年以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乃云:“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弊怨乓詠,未有由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也,何有逆畏其驕逸而故欲勞役者哉?或時欲有所營,慮人致諫,乃云:“若不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復爭?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曰擇善而行者乎?陛下貞觀之初,動遵堯、舜,捐金抵璧,反樸還淳。頃年以來,好尚奇異,難得之貨,無遠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樸,未之有也。貞觀之初,求賢如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取其所長,恒恐不及。

          近歲以來,由心好惡,或眾善舉而用之,或一人毀而棄之,或積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遠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陛下不審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進。所以人思茍免,莫能盡力。

          臣聞“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統(tǒng)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豐稔,禮教聿興。暨乎今歲,天災流行,炎氣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誡,若見誡而懼,擇善而從。前王所以致禮者,勤而行之;今時所以敗德者,思而改之。則寶祚無疆,普天幸甚,何禍敗之有乎?然則社稷安危,國家治亂,在于一人而已。當今太平之基,既崇極天之峻,九仞之積,猶虧一簣之功。臣誠愚鄙,略舉所見,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慮一得。

         。ㄟx自《貞觀政要·卷十》,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言信矣

          信:真實

          B.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

          杜:堵塞

          C.干求者日進

          干:冒犯,沖撞

          D.人無釁焉,妖不妄作

          釁:犯錯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其故何哉

         、趧t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B.①慮人致諫,乃云

         、诙任抑淋娭,公乃入

          C.①或一人毀而棄之

         、诹麗貉远纺渲

          D.①何禍敗之有乎

         、谄堃蕴煜轮

          1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論功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堯舜未為遠∕而頃年以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

          B.論功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堯舜未為遠∕而頃年以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

          C.論功∕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堯舜未為遠∕而頃年以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

          D.論功∕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堯舜未為遠∕而頃年以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貞觀十三年,魏征上疏進諫,他認為君主們雖然明曉治國之道,卻往往在國家安定后違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終。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宮殿,卻擔心有人進言阻止,便以百姓無事會生驕逸之心為由,加以掩飾。此舉遭到魏征反對。

          C.魏征認為唐太宗近年來依據(jù)個人好惡決定人事任免,不問根源就評判官員好壞,以致官員們只求自保,不肯盡心效力。

          D.魏征認為,福禍不由天定而在人為,勸諫太宗察納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業(yè)功虧一簣。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豈不以居萬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于私情,禮節(jié)虧于嗜欲故也?(5分)

         。2)好尚奇異,難得之貨,無遠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樸,未之有也。(5分)

          參考答案

          9.C(干:求取。)

          10.A(均為代詞“什么”。B.①副詞,于是,就②副詞,才;C.①連詞表順承,就②;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D.①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②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11.D

          12.B(是以“不這樣做會讓自己不便”為由。)

          13.(10分)(基本上每句1分,重點關注實詞、虛詞、古今異義及特殊句式等)

          (1)(5分)難道不是因為身處天子的尊位,說出的話沒人違背自己,所做的`事別人一定會聽從,公道被私情淹沒,禮節(jié)被欲望損毀的緣故嗎?

         。2)(5分)喜歡奇異珍寶,難得的財物無論多遠沒有得不到的(再遠也能得到)。君主喜好奢侈靡費卻希望臣下儉約樸素,沒有這樣的情況。

          【附參考譯文】

          貞觀十三年,魏征擔心唐太宗不能始終堅持勤儉樸素,上疏進諫說:下臣看自古以來的那些開國的帝王天子,奪得天下之后(受河圖,定九鼎意指得到天下)都想把他的帝國傳給后世子孫千萬代。所以他們能夠無為而治,布政天下。但是(這些帝王在)剛開始(成為帝王)承受天命的時候,都是遵守(上面)所說的以使國家長治久安,等到國家稍微穩(wěn)定之后,大多數(shù)卻違背那些原則,敗壞原有的制度。這是什么原因呢?難道不是因為身處天子的尊位,說出的話沒人違背自己,所做的事別人一定會聽從,公道被私情淹沒,禮節(jié)被欲望損毀的緣故嗎?論語上說:“知道理解并不難,難的是做出來,做出來也不是最難的,要始終堅持著做下去才是最難的。”這話說得真的很正確啊。陛下您剛成年就建立帝業(yè)。貞觀初年,您躬行節(jié)儉,把國家治理到得極好。論功勞商湯、武王不能與您相比,談德行堯舜您也相去不遠。但近幾年來,您漸漸違背了先前的志向,敦厚樸素的道理您漸漸不能堅持到底了。《尚書》說:“百姓是國家之本,根本牢固則國家安寧!苯陙砟鷧s奢侈放縱了,忘記了謙卑儉樸,隨意地動用民力,就說:“百姓無事就容易驕情,讓他們多服些勞役才肯聽使喚!弊怨乓詠,沒有因為百姓安樂而導致國家敗亡的。哪有恐怕百姓驕惰而讓他們?nèi)シ⻊谝鄣氖履?有時您想有所營造,擔心有人進諫,就說:“不這樣做,對我不方便啊!”在君臣之間,誰又能和陛下去爭論呢?你這樣做就是要堵塞進諫者之口,哪能說是擇善而從呢?陛下在貞觀之初,動不動就遵從堯舜之道,不重財物,回歸樸素。近幾年來喜歡奇異珍寶,難得的財物無論多遠沒有得不到的(再遠也能得到)。君主喜好奢侈糜費卻希望臣下儉約樸素,沒有這樣的情況。貞觀初年,陛下訪求人才,像渴極思飲一樣,凡是賢明人舉薦的人才,你就會相信他,任用他,取其所長,惟恐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能?墒亲罱萌藚s只憑主觀好惡,有的許多賢明人舉薦才任用了,有的一個人說他們的壞話陛下就棄而不用了,有的已任用多年并得到信任,有的一旦受懷疑而被斥退。行動有蹤跡,做事有痕跡。陛下不能審查其根源,就輕易地肯定或否定,篤守道義的人被一天天疏遠,謀取功名的人一天天得到晉升。因此人人都想著茍且免損,沒有人肯盡忠效力。我聽說“禍福沒有一定的,全是人自己招來的”,“人不犯錯誤,妖孽不會隨便興起”。陛下您統(tǒng)治天下十三年了,威震四海,五谷豐登,禮教興盛。到了今年,天災流行,炎熱招致旱災。上天是想說什么呢?它是顯示征兆發(fā)出警告,如果您看到警告心存畏懼,就會擇善而從。以前的國君用以達到禮教的事,您勤勉行使;現(xiàn)在用以敗壞德行的事,您思考改正。那么國家的好運沒有止境,天下百姓都會非常幸運,哪里會有什么禍患呢?既然這樣,那么社會的安危,國家的治亂都在您一人而已,F(xiàn)在的太平基業(yè),已經(jīng)是高聳如天般險峻,九仞高山般的偉業(yè)還缺少一簣之功。我很愚蠢淺陋,列舉我之所見,懇請陛下采納我無知的言論,希望愚者千慮能有一得。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14

          貞觀四年,突厥頡利為李靖所擊敗,其部落多來歸降。詔議安邊之策。中書令溫彥博議:“請于河南處之,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碧趶闹

          秘書監(jiān)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敗,此是上天剿絕。陛下以其為降,不之誅,即宜遣發(fā)河北,居其舊土。陛下以內(nèi)地居之,且今降者幾至十萬,數(shù)年之后,滋息過倍,居我肘腋,將為后患,尤不可處以河南也。”溫彥博曰:“天子之于萬物也,有歸我者則必養(yǎng)之。今突厥破除,余落歸附,陛下棄而不納,非天子之道,臣愚亦謂不可,宜處之河南!蔽横缭唬骸皶x代有魏時,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統(tǒng)勸逐出塞外,武帝不聽其言,數(shù)年之后,遂傾漉、洛,前車之鑒也。陛下必用彥博言,遣居河南,所謂養(yǎng)虎自遺患也。”彥博又曰:“臣聞圣人之道,無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歸我,收居內(nèi)地,教以禮法,選其酋首,遣居宿衛(wèi),畏威懷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今陛下仁厚,從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長,不相統(tǒng)屬,力散勢分,安能為害?”

          給事中杜楚客進曰:“北狄人面獸心,難以德懷,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處河南,逼近中華,久必為患。至如雁門之役,雖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無道。中國以之喪亂,豈得云興復亡國以致此禍?夷不亂華,前哲明訓,存亡繼絕,列圣通規(guī)。臣恐事不師古,難以長久!碧诩纹溲,方務懷柔,未之有也。卒用彥博策,自幽州至靈州,置順、佑、化、長四州都督府以處之,其人居長安者且萬家。

         。ā敦懹^政要·安邊》,有刪改)

          1. 下列對文言文中有關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一則實空虛之地 實:充實

          B. 文中的“河北”“河南”是指黃河以北,黃河以南,大致等同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

          C. 江統(tǒng)勸逐出塞外 勸:勸說

          D. “者”作為文言虛詞,主要用作代詞、助詞和語氣詞,在本文中的“者”都是用作代詞。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突厥頡利為李靖所擊敗 ②今陛下仁厚,從其所欲

          B.①且今降者幾至十萬 ②其人居長安者且萬家

          C.①陛下以內(nèi)地居之 ②突厥余魂,以命歸我

          D.①天子之于萬物也 ②何患之有

          3.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

          B.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

          C.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

          D.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后孤恩失信∕圍煬帝于雁門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對于如何安置受降的突厥部落,朝中大臣溫彥博和魏徵針鋒相對,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B.魏徵認為匈奴能夠主動投降是因為匈奴自古以來從未這樣慘敗過,把匈奴安置在內(nèi)地,不如把他們發(fā)配到黃河以北地區(qū),讓他們原地居住以絕后患。

          C. 溫彥博認為把突厥人安置在內(nèi)地,傳授給他們禮教法令,選拔他們的首領,派遣他們守衛(wèi)京師,他們就會畏懼大唐的威嚴,感激大唐的恩德。

          D. 隋煬帝被困雁門關,杜楚客認為不僅因為突厥背信棄義,隋煬帝昏庸無道也是重要的原因。

          答案:

          1.C 解析:“勸”是“勸說”的意思。注意在這里不是“勸學”之“勸”。

          2.C 解析:A項前一個“所”為助詞,與“為”構(gòu)成“為……所”結(jié)構(gòu),共同表示被動;后一個“所”助詞,置于動詞之前,表示……的人、……事物(情況)、……的地方,這里是指……事物(情況)。B項前者是連詞,“并且”;后者是副詞,“將要”。C項都是介詞,“把”;D項前者是結(jié)構(gòu)助詞,置于主語和介賓詞組(后置狀語)之間,表示強調(diào)介賓詞組,不譯;后者標志性助詞,作為提賓標志,不譯。

          3.B

          4. C 詳解: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的把握能力。C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為“蒼既罷,……為衛(wèi)士令!笔恰埃ǔⅲ┡尚l(wèi)兵駐守那里”,而不是“派遣他們守衛(wèi)京師”。

          【參考譯文】

          貞觀四年,突厥頡利(可汗)被李靖打敗,頡利統(tǒng)屬的部落很多都歸順了大唐,于是,唐太宗下詔討論安定邊境的政策。中書令溫彥博建議說:“請在黃河以南地區(qū)安置突厥人,(這樣做),既能夠把他們當作中原的屏障,同時又不讓他們遠離本土、不改變他們的習俗,(以便)趁機安撫他們。一來可充實空虛的邊塞,二來可體現(xiàn)朝廷對他們沒有猜疑之心!碧趯貜┎┑慕ㄗh很是贊同。

          秘書監(jiān)魏徵卻堅決反對說:“匈奴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像這樣慘敗過,這是上天要誅殺他們。陛下鑒于他們乃主動受降,因此沒有將他們處死。依臣之見,應當把他們發(fā)配到黃河以北地區(qū),讓他們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陛下如今讓他們在中原內(nèi)地居住,并且降兵達幾萬,乃至十萬之眾,幾年以后,他們的.人數(shù)還會成倍增長,讓他們生活在我們身邊,將來可能會成為心腹之患,所以千萬不可把他們安置在黃河以南!睖貜┎┓瘩g說:“天子對于萬事萬物,只要歸順,都應該收養(yǎng)。如今突厥兵敗,余部前來歸降,如果陛下對他們棄置一邊不接納他們,這不是天子的做法。我雖愚鈍也認為陛下不應采取抑制少數(shù)民族的政策,而應把他們安置在黃河以南地區(qū)!蔽横鐡(jù)理力爭地說:“晉朝取代魏國的時候,胡部落常常在周邊地區(qū)活動,江統(tǒng)勸說晉武帝把他們逐出塞外,晉武帝不聽,幾年之后,胡部落勢力大增,將很多地方據(jù)為己有,前車之鑒不遠。陛下如果采納溫彥博的意見,讓他們在黃河以南地區(qū)居住,就是所說的養(yǎng)虎給自己留下禍患!睖貜┎┯终f:“我聽說,圣人之道無不通達。突厥的殘余部落,把性命交付給我們(歸順我們)。(我們)把他們安置在中原內(nèi)地,并傳授給他們禮教法令,選拔他們的首領,派衛(wèi)兵駐守那里,讓他們畏懼大唐的威嚴,感激大唐的恩德,這有什么可擔憂的呢?稍停片刻,他繼續(xù)說道:“隋文帝興師動眾,耗盡了國庫,扶持突厥可汗,讓他回到舊地,后來可汗背信棄義,把隋煬帝圍困在雁門。現(xiàn)在,陛下仁慈寬厚,聽憑他們的意愿,無論是河南、河北,任由他們選擇居住的地方,突厥部落眾多,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長,他們內(nèi)部不統(tǒng)一,力量分散,怎么會對我們中原政府危害呢?”給事中杜楚客與溫彥博同一陣線,說:“北方異族人面獸心,難以感化,用武力容易使他們臣服,F(xiàn)在讓他們的部落散居在黃河以南,靠近中原政府,長此以往,必有禍患。至于隋煬帝在雁門關被困一事,雖是因為突厥背信棄義所致,隋煬帝昏庸無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原因為這件事衰敗滅亡,怎能歸咎于中原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的扶持政策?少數(shù)民族不會擾亂華夏民族,這是先哲們總結(jié)的經(jīng)驗。讓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讓行將滅絕的東西延續(xù)下去,這是古代圣賢通行的原則。臣恐怕如果不遵照古訓,大唐將難以長久。 碧铺诼牶螅铺谫澩囊庖,(于是對少數(shù)民族)采取懷柔政策,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后來唐太宗采納溫彥博的政策,從幽州至靈州,設置了順、佑、化、長四州安置歸順的突厥部落,從這以后,到長安定居的突厥人達萬家之多。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15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5~18題。(共10分)

          (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ㄒ遥┨铺谥^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贖武,百姓不堪,遂致滅亡,此皆朕所目見。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凈,使天下無事。遂得役不興,年谷豐穩(wěn),百姓安樂。夫治國猶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盛。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節(jié)選自唐代吳兢《貞觀政要》)

          注:①侍臣:周圍的大臣。②京師: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興(今陜西西安市)。③煬帝:

          指隋朝末代皇帝楊廣。④孜孜:勤懇的樣子。⑤稔(rěn):豐收。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項是( )(2分)

          A.景 四時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

          B.謂 太守自謂也 太守謂誰

          C.絕 往來而不絕者絕懶多生怪柏

          D.游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似與游者相樂

          16.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7.語段(甲)中作者始終以“太守”自稱,結(jié)尾才點出太守姓名,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分)

          18.結(jié)合語段(甲)(乙)的內(nèi)容分別概括唐太宗的治國之道與歐陽修為官之道的特點。(3分)

          答案:

          15.D

          16.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

          17.①前文一直以“太守”自稱,設置懸念,結(jié)尾點明太守是誰,解除懸念,體現(xiàn)了構(gòu)思的巧妙。

         、谇拔囊浴疤亍弊苑Q,突出一郡長官的.身份,有助于表現(xiàn)與民同樂的主題。

         、劢Y(jié)尾用設問的手法,在自問自答中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意。

          18.①歐陽修:治理有方,政事順利,人民安居樂業(yè),與民同樂②唐太宗: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治國以民為本,讓百姓安居樂業(yè)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 篇16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苯o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倫進曰:“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兼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累于圣德,非止當今損于百姓,愿陛下慎之!碧诖髳,賜彩百段。

          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言語者,君子之樞機,談何容易?凡在眾庶,一言不善,則人記之,成其恥累,況是萬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虧損至大,豈同匹夫?我常以此為戒。隋煬帝初幸甘泉宮泉石稱意而怪無螢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宮中照夜。所司遽遣數(shù)千人采拾,送五百輿于宮側(cè),小事尚爾,況其大乎?”魏徵對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虧失,古人以為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實如陛下所戒慎!

          貞觀十六年,太宗每與公卿言及古道,必詰難往復。散騎常侍劉洎上書諫曰:“帝王之與凡庶,圣哲之與庸愚,上下相懸,擬倫斯絕。是知以至愚而對至圣,以極卑而對極尊,徒思自強,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假慈顏,凝旒①以聽其言,虛襟以納其說,猶恐群下未敢對揚,況動神機,縱天辯,飾辭以折其理,援古以排其議,欲令凡庶何階應答?臣聞皇天以無言為貴,圣人以不言為德,老子稱‘大辯若訥’,莊生稱‘至道無文’,此皆不欲煩也。是以齊侯讀書,輪扁竊議②,漢皇慕古,長孺陳譏③,此亦不欲勞也。且多記則損心,多語則損氣,心氣內(nèi)損,形神外勞,初雖不覺,后必為累。須為社稷自愛,豈為性好自傷乎?”太宗手詔答曰:“非慮無以臨下,非言無以述慮。比有談論,遂至煩多。輕物驕人,恐由茲道。形神心氣,非此為勞。今聞讜言,虛懷以改!

         。ㄟx自《慎言語第二十二》)

          注:①凝旒(liú):旒,古代帝王禮帽前后的玉串,在這里有凝神傾聽之意。②竊議:批評。③譏:指出。

          9.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舉:舉止

          B.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乖:違背

          C.陛下降恩旨,假慈顏假:假裝

          D.縱天辯,飾辭以折其理折:挫敗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B.一言不善,則人記之

          乃設九賓禮于庭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C.小事尚爾,況其大乎D.援古以排其議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隋煬帝初幸甘泉宮/泉石稱意/而怪無螢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宮中照夜

          B.隋煬帝初/幸甘泉宮/泉石稱意而怪無螢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宮中照夜

          C.隋煬帝初幸甘泉宮/泉石稱意而怪/無螢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宮中照夜

          D.隋煬帝初幸/甘泉宮泉石稱意/而怪無螢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宮中照夜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唐太宗與臣下關于“慎言語”的幾番對答,文辭淺易,表現(xiàn)了臣下敢于直言進諫的品行和唐太宗善于納諫的風度與境界。

          B.給事中杜正倫就“慎言語”議題給唐太宗舉隋煬帝捉螢火蟲的例子,意在勸諫唐太宗,不要隨意言語,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害。

          C.文章中,唐太宗對于“慎言語”的認識比較清醒,他對杜正倫“賜彩百段”,對劉洎針對自己“好辯”缺點的勸諫表示虛心接受。

          D.本文闡釋了“慎言語”對于皇帝與庶民百姓來說都具有重要性;文章敘議結(jié)合,有引述,有舉例,層次井然,脈絡清晰。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是知以至愚而對至圣,以極卑而對極尊,徒思自強,不可得也。(5分)

         、品菓]無以臨下,非言無以述慮。比有談論,遂至煩多。(5分)

          參考答案

          9.C(憑借、借助)。

          10.D(A項“于”分別為“介詞,表對象,對”與“介詞,表處所,在”;B項“則”分別為“連詞,表假設關系,那么、就”與“連詞,表轉(zhuǎn)折關系,卻”;C項“其”分別為“指示代詞,那些”與“人稱代詞,指代自己”;D項“以”均為“目的連詞,用來”)

          11.A(斷句要把握兩點:一是鎖定每句話的主語,由主語去找尋謂語,從而判定句子成分及停頓;二是要注意語言標志,如句式對稱及引述標志)

          12.B(“杜正倫就‘慎言語’議題給唐太宗舉隋煬帝捉螢火蟲的例子,意在勸諫唐太宗”錯,張冠李戴,舉例的是唐太宗)

          13.⑴這樣看來,可得知用極其愚昧的人應答圣哲,用極其卑下的人應答至尊之人,只是自以為強大,(但)不可能辦到。(得分點“至”“對”“徒”“自強”各1分,語句通順1分)

         、撇凰伎季蜔o法統(tǒng)御臣子,不說話就無法闡述自己的想法。到現(xiàn)在(近來)和臣子談論就過于頻繁。(得分點為“慮”“無以”“比”“煩多”各1分,語句通順1分)

          參考譯文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我每天坐朝理政,每想要說一句話,都要想想這句話是否對百姓有好處,所以我不敢多說話!苯o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倫進言道:“君主辦什么事,講什么話都要記錄在起居注里。我的職務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盡愚笨憨直之力。陛下如果有一句話違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會損害陛下的圣德,所以這不僅僅只會對當今的百姓造成損害。希望陛下慎重!碧铺诼牶蠓浅8吲d,賞賜他彩色絹帛一百段。

          貞觀八年,唐太宗對大臣們說:“言語是表現(xiàn)君子德行的`關鍵,因此,講話怎能草率隨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話講得不好,就會被別人記住,遭到恥笑損害,更何況是作為萬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決不能講出不妥當?shù)脑拋怼_@樣做的損害是極大的,君主豈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為戒。隋煬帝剛到甘泉宮的時候,那里秀麗的山水泉石讓他稱心如意,但他卻責怪沒有螢火蟲,便下令說:‘捕捉一些螢火蟲到宮里來,以供晚上照明用!谑,主管部門馬上派幾千人去捕捉,后來從各地送來五百車螢火蟲到宮中。小事尚且如此,更何況大事?”魏徵回答說:“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為如果有所虧失,古人認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樣,人人都能看見。陛下的確應該有所警戒啊!

          貞觀十六年,唐太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談到古代的治國之道,必然要反復責問辯論。散騎常侍劉洎也上書發(fā)表見解,他說:“帝王和平民,圣哲和凡夫,一上一下,如有天壤之別,不可相提并論。這樣看來,可得知用極其愚昧的人應答圣哲,用極其卑下的人應答至尊之人,只是自以為強大,(但)不可能辦到。陛下降下圣旨,大發(fā)慈悲,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但還是擔心臣下不敢直言,更何況陛下要求臣下談論天人之際,旁征博引,修飾文辭辯駁其道理,援引古書用以排斥臣下的道理,這叫一般的凡夫俗子如何應對呢?臣聽說蒼天把不說話看做尊貴,圣人把不說話看做美德。老子認為‘真正善辯的人像是言語遲鈍一樣’,莊子認為‘大道不須用文采修飾’。這都是不希望多說話的意思。所以齊桓公讀書,輪扁私下議論,認為徒勞無用;漢武帝仰慕古風尊崇儒學,汲黯譏諷說這是外表施行仁義而內(nèi)心欲望過多;這是不希望他們耗費精神。而且多記事就會損傷心思,多說話就會損傷元氣。在內(nèi)損傷心思、元氣,在外損傷形體、精神,即使起初察覺不到,將來一定會受連累。應該為國家愛惜自己,豈能為興趣損傷自己呢?”太宗親筆,寫詔書批復說:“不思考就無法統(tǒng)御臣子,不說話就無法闡述自己的想法。到現(xiàn)在(近來)和臣子談論就過于頻繁?峙乱虼水a(chǎn)生輕視別人的驕傲態(tài)度:身體、精神、心思和元氣,倒不怕勞累。如今聽到你忠誠正直的言論,我一定虛心改正。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貞觀政要》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0-18

        等閱讀及答案07-23

        大明湖閱讀以及答案閱讀答案05-22

        《母親給出的答案》閱讀答案11-28

        背影閱讀答案04-11

        豐碑閱讀答案04-13

        風箏閱讀答案04-13

        目送 閱讀答案04-13

        宣紙閱讀答案12-26

        《門鈴》閱讀答案03-0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