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余秋雨《廟宇》讀后感
當(dāng)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余秋雨《廟宇》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余秋雨《廟宇》讀后感篇1
古語云“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從這個角度講,紅塵之處處處可有隱士,人人可為名流。于是乎,江南小鎮(zhèn)成為名人雅士的棲身之所。與此同時,有些特立獨行、率性而為之士也如《受戒》中的小和尚一樣,微笑著拒絕塵緣,去發(fā)修行,李叔同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如不是捧讀余先生的《廟宇》我還真的不了解李叔同的光輝成就,對他,我只是知道,他是一位不錯的法師,有個性、善布施、通音律、善屬文,《驪歌》就是明證,除此而外,知之甚少,而通過余先生的介紹,我開始關(guān)注這位大法師、大學(xué)者,在“英姿翩翩,文采風(fēng)流,從者如云,才名四播”之時,他是如何高舉著中國文化那面光輝的旗幟砥礪前行的;在頓悟之后,他又是如何狠得下心放棄嬌妻弱子,選擇陋室孤燈,潛心修行的。為文化傳承?為佛教復(fù)興?也許是前者,更可能是后者,也許是二者兼而有之,我無從考證。
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做音樂,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被奉為中國音樂界的經(jīng)典,被反復(fù)傳唱;論繪畫,他的名作價值斐然,令人咂舌;搞創(chuàng)作,他留學(xué)日本首演《茶花女》,揭開中國話劇史,是開一代先河的人物;即便是了卻塵緣,遁入佛門之后,十余年間,五磊寺的修行又以發(fā)愿弘揚律宗,創(chuàng)輝煌成果。這一切來源于他過人的天資、超人的勤奮、卓爾不群的個性,更源于他出類拔萃的悟性和智慧。
但阪依佛門,弘揚佛教,困于廟宇,就能遠離世俗潛心論道嗎?不能,因而看到簿冊之時,他怒了,他惱了,他絕望了:在這個世界上,哪里是修行的凈土?在這個乾坤之中,如何才能靜心修行?天真的大師忘記了,世俗如空氣一般圍繞著我們,哪里才算得上真正的朗朗乾坤呢?于是,俗世也罷,佛家也好,混沌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真正意義的佛門之地。因此,憤怒也好,惱恨也罷,即便絕望也無濟于事:塵世未變,塵緣又何以能了?
所以作為廟宇,看似一種束縛、一種框架,抑或可謂是一種象征,其實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宣告,它所昭示的也只是一種特有的佛教文化,準確說,是帶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我還記得教義其中之一是“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是啊,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人,面對世俗,能不苦嗎?
余秋雨《廟宇》讀后感篇2
余秋雨所寫的《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字叫做《廟宇》的文章。講述的是余秋雨小時候家近處的廟宇很小,有兩個和尚,一胖一瘦,還有一個年老的'廟祝。胖和尚和藹可親,孩子們很喜歡他。當(dāng)孩子們追逐到殿前院子里,胖和尚會洗干凈手,給他們幾個供果。孩子們到胖和尚的禪房里去,胖和尚將他們的名字寫在他們手上。老師見了,也會夸和尚寫得字漂亮。孩子們教胖和尚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嬖V他是李叔同寫的。”而他們鄉(xiāng)東去6里左右,有一座輝煌大廟,叫金仙寺,再往南,是遠近聞名的五磊寺,李叔同就住在里面。
精彩摘錄:李叔同,留學(xué)日本首演《茶花女》,揭開中國話劇史。又以音樂繪畫,刷新故國視聽。英姿翩翩,文采風(fēng)流,從者如云,才名四播。現(xiàn)代中國文化,正待從他腳下走出婉約清麗一途。突然晴天霹靂,一代俊彥轉(zhuǎn)眼變?yōu)榭嘈蟹鹜。嬌妻幼子,棄之不見,琴弦俱斷,彩色盡傾,只換得芒鞋破缽、黃卷青燈。李叔同失落了,飄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師,千古佛門又一傳人。
【余秋雨《廟宇》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余秋雨的主要作品08-13
余秋雨《莫高窟》全文06-15
余秋雨經(jīng)典美麗情話07-19
關(guān)于余秋雨的話10-26
余秋雨作品風(fēng)格06-27
余秋雨《莫高窟》原文09-10
我眼中的余秋雨08-13
余秋雨最經(jīng)典的作品07-08
余秋雨經(jīng)典語錄10-27
余秋雨寫雨的散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