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別康橋》藝術性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再別康橋》的藝術性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詩中那鮮明的意境、流動的畫面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中國古典詩歌,習慣上較多的采用融情于景、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的方法,較含蓄的表情達意;而外國詩歌則較多的將筆觸伸向人的內心世界直接、熱情奔放的來表達感情。
徐志摩學貫中西,他的《再別康橋》兼收了中國古典詩歌和外國詩歌的抒情方法,并將他們完美的統(tǒng)一于自己的作品中,鑄就了《再別康橋》的高度的藝術性。
一、吸收中國古典詩歌精髓——融情于景營造完美的意境。
、寰倪x擇意象,營造完美的意境
1、選擇純自然化的意象。
在康橋,不經意間就會看到鋼筋水泥的叢林、車水馬龍,也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詩人對這些避而不寫,卻選擇了純自然化的諸如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意象給人一種走進大自然的感覺。全詩就是一幅緩緩流動的圖畫,一幅涂抹上濃濃離情的畫卷。夕陽西下,作者緩步在即將與之惜別的康河的岸邊,仿佛與一位恬靜的、身著素色衣裙的少女默默相依,一起回憶著往昔美好時光……河邊參差披拂的楊柳輕輕的撫摸著清澈的流水,用輕柔的撫摸安慰那因作者的離去而幽怨的流水,仿佛是在替作者向這脈脈的流水告別。河底的泥土,也因詩人的柔情變得含情脈脈而格外松軟。透過清澈的流水,清晰的看到軟泥上的青荇;溯流而上,那榆蔭下的拜倫潭因承載著詩人往昔夢幻般的生活而變得美如天上的彩虹。那掠過草地、花園的清風拂過潭面,潭面蕩起陣陣漣漪,潭中的每一絲波紋都能演繹一段優(yōu)美的故事。在星光燦爛的夜晚撐一支長篙在康河上漫溯……通過這這一片流淌的悠悠的離愁清新優(yōu)美的景物,作者的眷戀之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fā)。
2、作者著意選擇一些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典型意象。
《再別康橋》中那些優(yōu)美的意象,又有意無意的藏著中國古典詩歌的影子。“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新娘。”柳樹的形象是中國古典詩歌送別詩中的典型意象,因為“柳”與“留”諧音,人們常常用他們來寄托依依惜別的深情,著名詩句有“楊柳岸曉風殘月”、“客舍青青柳色新”、“晚風拂柳笛聲殘”等。將柳樹比成新娘古詩中也早已有之,如“翠柳將斜陽,偏照晚妝鮮”(陰鏗《侯司空宅詠妓》)。“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很顯然是受宋朝張孝祥的詩句“滿載一船明月,平鋪千里秋江”的影響。這些意象透露著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的底蘊,走進《再別康橋》,宛如走進“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xiāng)。
在精心選擇中國古典化意象的同時,詩人還有意識的避免西方化的意象。全詩中,只有“康橋”一詞是個西方化的物象。倘若你不知道“康橋”就是 “劍橋”,是在異國,你會完全以為是在中國的一個地點進行告別;“那榆蔭下的一潭”,明明是拜倫潭,詩人偏偏不說“那榆蔭下的拜倫潭”,以避免引起西方化的聯想;詩中未出現像“無花果”,“橄欖枝”等明顯西方化的意象;詩中也未出現一個英文單詞,而當時英文入詩則是很常見的。
、鏋榱藸I造優(yōu)美的意境,徐志摩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非常講究煉字、形式的整齊及凸現抒情主體等傳統(tǒng)。
⒈講究煉字及形式的整齊
為了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作者在詩歌的語言方面(也就是所謂的煉字)、結構形式方面也作了認真的推敲,力求與全詩的格調相一致。“輕輕”“悄悄” 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加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拜倫潭的水面被浮藻隔成許多的小塊,詩中用了“揉碎”這個充滿柔情蜜意的與全詩感情基調一致的詞。這首詩,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上是六七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詩的第一節(jié)旋律上帶有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玉樹臨風的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二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歡樂的曲子;詩的首節(jié)與尾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受。
、餐癸@抒情主體
凸顯抒情主體是中國古典詩歌經常使用的增加作品意境美的一種方法,本詩也恰到好處運用了這一方法。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不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又如岳飛的《小重山》的上闋“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及《滿江紅》中的“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這些作品都直接描寫了抒情主體的行動“無言獨上西樓”“起來獨自繞階行”“抬望眼,仰天長嘯”,這些行動進顯了抒情主體的情懷,使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作者緩步在即將與之惜別的康河的岸邊的鏡頭,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是全文優(yōu)美意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了與周圍的景物和諧一致,這里的抒情主體也完全是當時中國人的裝束。“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試想一下,西裝革履的紳士誰帶東西不是用口袋卻是用袖子呢?誰告別不是揮手而是揮衣袖呢?很顯然,作者身上穿的不是西裝革履而是長袍大袖的馬褂。
二、在吸收中國古典詩歌精髓的同時,詩人還借鑒了外國詩歌的表達技巧,通過一些詩句將感情直接傾訴出來。
當然他傾訴的方式又有著明顯的中國特色,即巧妙的借助周圍景物的幫助將感情傾訴出來。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是一句直接抒發(fā)作者心中情感的詩句。我們讀到這一句既能強烈的感受到作者對康橋的喜愛之情,又能在眼前浮現出上文描繪的畫面:“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新娘”,夕陽的余輝將河邊的楊柳涂抹上一層金黃色,微風過處,楊柳在風中擺動著他那婀娜的身姿,在清澈的河水中留下美麗的倒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讓我們由楊柳美麗的倒影在柔波里蕩漾的畫面,聯想到這美麗的一切已經吹皺作者心中的一池春水。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也是一句直接傾訴心聲的句子。由于上文已對水底的“青荇”進行了描寫——“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讀者的腦海中,已經出現了這樣一幅圖畫:在康河的清澈的流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展示自己柔美的身姿。于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條水草!” 這一句就既有強烈的抒情性又有豐富的意境美。
總之,這些詩句既將筆觸伸向人的內心世界直接、熱情奔放的來表達感情,有外國詩歌強烈的抒情意味,又有中國古典詩歌豐富的意境美,讓讀者強烈而又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對景物的無限喜愛之情、對康橋的深深的眷戀。
拓展閱讀:《再別康橋》賞析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云飄逸。“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優(yōu)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 “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tǒng)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鐘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詩人的這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該說是快樂并痛苦著的?鞓返氖强梢栽诳禈驅簦瑢ふ仪啻、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郁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再別康橋》的藝術性】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藝術性07-01
再別康橋10-04
《再別康橋》教案08-05
再別康橋說課稿08-09
再別康橋說課稿10-09
再別康橋教案09-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6-24
朗誦《再別康橋》08-05
詩歌《再別康橋》07-09
再別康橋朗誦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