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離情中。這首詩以情景交融自然,意境輕柔優(yōu)美,風格飄逸瀟灑而為廣大讀者喜愛,尤其是他吐露出的獨特的情感。它先以輕柔聲調(diào)寫康橋的幽雅,再以明快筆調(diào)寫重游康橋時的熱烈歡欣情緒,繼之以低落的聲調(diào)寫理想失落的傷感,最后以平和沉靜的氣氛來寫一種包含深切愧疚感傷的離情別緒,《再別康橋》,不愧為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佳臬。
梁啟超說:“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chǔ)。”胡適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
徐志摩更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jīng)活躍一時并有一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他的思想、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的面貌,發(fā)展的趨勢,都說明他是個布爾喬亞詩人,資產(chǎn)階級作家。他的思想的發(fā)展變化,他的創(chuàng)作前后期的不同狀況,是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關(guān)聯(lián)著的。徐志摩的詩作品具有特殊的認識作用和美學價值。詩作在感情的宣泄、意境的營造、節(jié)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究等諸多方面,都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啟迪,體現(xiàn)其特殊的美學價值。他對我國新詩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如矛盾先生在三十年代所說:我覺得新詩人中間的徐志摩最可以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們研究!
而《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經(jīng)典之作。它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優(yōu)雅動聽的輕音樂。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接著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gòu)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致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xiàn)得真摯、濃郁、雋永。這首詩充分表現(xiàn)出了詩人高度的藝術(shù)技巧。
一、柔美悠遠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fā)的是什么呢?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后的感傷之情。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nèi)描寫的客觀景物。何謂意境?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shù)畫面,既稱為有意境。當然我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調(diào)動對生活的積累,需要調(diào)動我們對知識的積累。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
開頭與結(jié)尾的兩小節(jié)中“輕輕”和“悄悄”,在詩歌中起何作用呢?對此,注者頗多,看法殊異。筆者認為,前后此兩小節(jié),作者把康橋看為人,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這樣,我與母校的交流就成了與人的親近,有了人的感情,如此,可以看作是一種擬人的寫法。以此表達了詩人對母校康橋的一片深情。
體會過與親人尤其是母親見面與別離的人,往往有這樣的經(jīng)歷:年末歲尾,游子歸來,為了給母親一個驚喜,也為了不擾亂母親寧靜的生活,省去母親為即將歸來的兒女的操辦,兒女多是“輕輕的來”,尤其是“悄悄的來”;為了工作事業(yè),為了養(yǎng)家糊口,節(jié)假一過,勞燕分飛,兒女就要走了,離情別緒縈繞母親心頭,舊時的母親是手捧游子衣“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今日的母親,行車安全吃喝拉撒,一遍遍地叮嚀囑咐。東方欲曉,夕陽西下,游子登程,手攜行囊,為了不驚擾母親,多選擇“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兒女所以如此之為,是為了不驚擾母親。這是對母親的深摯之愛。
通過如此的聯(lián)想理解,我們可以不難理解詩人在開頭和結(jié)尾兩小節(jié)里面為什么反復吟詠“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因為把康橋擬人化,所以詩人告別的再見的,已不是客觀物質(zhì)的母?禈颍且呀(jīng)人性化了的母校。如此的寫法,深切婉轉(zhuǎn)地表達了對康橋母校的深情……一個 “輕輕”與“悄悄”,平實的語言中,蘊涵著對母校的深深依戀;一個“輕輕”與“悄悄”,雖平淺卻悠長,表達了詩人綿長細膩之情感。“輕輕”與“悄悄”表達出的深遠意境,可看出詩人駕御語言的不凡技巧。當我們反復吟詠“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時,會深切地感受到一種撼人心扉的人性之美!
優(yōu)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jīng)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 “別”字。他寫出了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在劍橋大學學習期間,不僅這里的自然美景令詩人陶醉,還有一段沒有結(jié)局的戀情讓他刻骨銘心。這期間他有幸結(jié)識并一見傾心地愛上了活潑美麗的中國少女林徽因。夕陽下,伴著銀鈴般的笑聲,他們在榆陰下散步;溫柔的春風里,他們在垂柳下徜徉;拉著她的纖纖玉手,他們在康橋上留連;驊{倚橋欄,仰望藍天白云;或蕩一葉小舟,在星輝下嬉戲。??他們的身影多少次倒映在波光瀲滟的康河中,多少次詩人在心中暗暗勾畫著自己的愛情美夢;夕陽下,這位冰清玉潔的少女在詩人的眼中多少次幻化成自己的金發(fā)新娘,邁著輕盈的腳步,向自己飄然而來。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這句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里”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xiàn)的非常形象。當然他的手法是比擬的手法(擬人、擬物),與第三句話合在一起講,”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這一句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xiàn)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再次,我覺得它不是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為主,第三句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xiàn)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guān)系。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三個方面: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我們欣賞詩也是從形象入手,來逐漸接受詩人的心靈的。第四節(jié)是轉(zhuǎn)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這句詩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征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那么這個夢引起我們什么感覺呢?這使我想起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它的長女夭折時寫的一首詩。他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里的一個夢,像夢里的一聲鐘”,大家知道夢時美好的,鐘時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 1927年他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边@里詩人的留戀已經(jīng)全部融入康橋的風光之中了,揮篙泛舟,去尋他自己個性的夢,而且情不自禁的要高歌,快樂到了極點,感情到了極點?蛇@都是康橋生活的積淀:“你站在橋去看人家撐,那多不費勁,多美!尤其在禮拜天有幾個專家的女郎,穿一身縞素衣服,裙裾在風前悠悠的飄著,戴一頂寬邊的薄紗帽,帽影在水草間顫動,你看她們出橋洞時的姿態(tài),捻起一根竟象沒有分量的長竿,只輕輕的,不經(jīng)心的往波心里一點,身子微微的一蹲,這船身便波的轉(zhuǎn)出橋影,翠條余似的向前滑了去。”(《我所知道的康橋》)這是多美的一幅畫呀!是女郎在撐,撐出尋找理想的長篙!更是徐志摩在撐,他多想撐出自己的長篙呀!女郎撐船是風景,徐志摩是在觀賞風景,殊不知,徐志摩本身就是風景,今天我們不是又在觀賞這一幅風景嗎?可是他怎么能夠放歌,又怎么能夠找到美夢呢?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聲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其實“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鈴》中的語句“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再如蘇軾的詞《江城子》,他回憶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憶他們相見的時候”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贝颂師o聲勝有聲”,還有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使用反襯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開,可惜好友欲離我而去。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下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币庠谘酝,旨在象內(nèi)!安恢蛔,盡得風流”往往用在評價詩,意思詩不說愁,卻把愁表現(xiàn)得最為恰當,看著朋友走掉,長久孤立的站著,表現(xiàn)感情的深厚。如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即抒情”。所以“唯見長江天際流”能引起我們很多的遐想,又如利于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要能讓我們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詩就是好詩,這些都告訴我們欣賞詩要調(diào)動我們知識的積累,像形、相似的詩能在頭腦中產(chǎn)生,用此來理解新詩。寫得好都是詩人生活經(jīng)歷的提煉和升華,換句話,我們通過生活的橋梁可以達到詩人的心靈。例如,剛離開父母的學子讀《再別康橋》是不是更有感覺?為什么”沉默時感情最深”呢?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達時飛機、船都已走了,但送別的人佇立不動,若有所思。結(jié)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康橋尚且如此,詩人何以堪?實際反襯了詩人對康橋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帶著詩人的主觀感情了。
二、《再別康橋》體現(xiàn)出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美是徐志摩詩歌的最大特點,美的形式、美的風格、營造美的意境,這種美的詩風一方面來自他浪漫的氣質(zhì)和豐富的感情,另一方面在于他詩歌美麗的外表。他是聞一多“三美理論”(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主要實踐者和發(fā)展者!对賱e康橋》中充分體現(xiàn)了“三美”。
(一)、柔美和諧,動人的音樂美
徐志摩短暫的一生不僅詩歌創(chuàng)作很多,他認為除要流露真情實感,更重要的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完美的音律。徐志摩是新月社的代表詩人,新月社詩人們在新詩音律化方面的主張也是徐志摩認同的。在徐志摩的詩作中,詩形、意境、詞藻都很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徐志摩對音樂美的追求幾乎到了一種癡迷的程度。從音節(jié)來看,徐志摩詩歌的音節(jié)和旋律,都顯得非常自然和諧。他曾經(jīng)說:“詩的真妙不在他的字義里,卻在他不可捉摸的音節(jié)里!彼囊艄(jié)似乎得自冥冥之中的神助,實際上這種自然和諧的效果也是刻意為之的效果,一是音節(jié)與詩作要表達的思想和情緒的變化相一致,二是由有效的技巧來支持。他的詩作中大量運用疊字的技巧,以及重句、復沓的技巧,都是力圖創(chuàng)造出一種他所期待的效果!对賱e康橋》全詩七節(jié),每行六至八字,大體上每行三頓,音節(jié)長短不一,每節(jié)二、四行押韻,而且每節(jié)都自然換韻,詩行整齊勻稱,聲調(diào)回環(huán)往復,隨情變韻,平仄聲交替使用,讀起來抑揚頓挫,舒紆婉轉(zhuǎn),節(jié)奏鮮明和諧,形成流動感,極富音樂性。如:“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币缘诙、第三節(jié)為例。第二節(jié)中,前兩句詩人描繪了河畔的金柳,后兩句采用層進深化情感。第三節(jié)則承第二節(jié)所寫的“波光”來寫“水底的清荇”?梢娋渥又g、詩節(jié)之間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詩人非常重視詩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詩作很考究詩歌的外形整齊。這樣的整齊偏重于詩的整體排列順序的整齊規(guī)劃,至于詩行長短并不做呆板限制。這首詩使用式的詩形,而詩句有長有短,詩的整體錯落有致而并不單調(diào)死板,使人在視覺上產(chǎn)生一種詩的參差錯落的圖案美及嚴謹穩(wěn)定中內(nèi)含變化的和諧感。詩歌從頭到尾營造出一種節(jié)奏上的特殊感覺。他的詩不是靠古典詩詞中的簡單押韻來增加音樂效果,而是利用白話本身所蘊含的音樂美,巧妙組合產(chǎn)生出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這種組合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藝術(shù)造詣,顯示出徐志摩作為詩人的卓越才華。在韻腳的處理上,徐志摩同樣非常講究。新詩句法因要貼近白話口語,音節(jié)很容易變得散漫,這時韻的聯(lián)系與貫穿作用就變得尤其重要。徐志摩的詩作有時一詩一種韻式,有時一首詩同時幾種韻式,并沒有形成對一種韻式的偏好,這說明徐志摩的詩作并不完全像胡適為自由詩用韻所做的倡議——新詩“在自然的輕重高下,在語氣的自然區(qū)分”——那樣,徐志摩詩歌的用韻不但是追求一種“語言的節(jié)奏”,而且還有一種“形式化的節(jié)奏”。語音的節(jié)奏可以說是一種散文的節(jié)奏,但形式化的節(jié)奏則屬于嚴格的詩的節(jié)奏。
徐志摩的詩歌既尊重現(xiàn)代漢語的表述習慣,又有對現(xiàn)代漢語語言習慣的某些突破;在語法規(guī)范上,既有中國古典詩詞的浸潤,又有英詩的某些影響。他是根據(jù)自己 “真純的詩感”在創(chuàng)造、在發(fā)現(xiàn)。因此,他在音律上所作的探索,對現(xiàn)代漢語詩歌的藝術(shù)發(fā)展來說,其貢獻是其他新月詩人不可能取代的。
(二)、錯落有致,唯美的建筑美
《再別康橋》中的所謂建筑美,是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筑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為了避免詩句過于整齊而呆板,詩人別出心裁的把每一節(jié)的偶數(shù)行退后一格,每行的字數(shù)稍有增減,便詩行整齊中富于變化充滿了參差錯落之美,讓人賞心悅目。
杰出的詩人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徐志摩常常使用排比、反復、重疊、對偶等手法,使讀者感到他的詩是蕩漾的旋律。他曾說過:“正如一個人身的秘密是它的血脈的流通,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nèi)涵的音節(jié)的勻整與流動!盵徐志摩的詩歌詩行組織規(guī)律有詩行的對稱、詩行的變化、詩行邊續(xù)重疊和間隔反復三大類。
(三)、絢麗斑斕,別開生面的繪畫美
在詩的繪畫美上,詩人非常注重對詩歌的繪畫追求,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理想境界。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对賱e康橋》中,詩的每一節(jié)都可以稱得上一幅迷人的圖畫,如詩的第二節(jié)就是一幅康河晚照圖,詩的第五節(jié)就是一幅星底泛舟圖,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三者融合在一起,既寫景又寫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了耐人尋味的意境。
音樂是聽覺,建筑是視覺,繪畫是視覺,視覺美與聽覺美融通,讀起來感覺倍增。這三者結(jié)合起來,就充分表現(xiàn)出徐志摩追求“整體當中求變化,參差當中求異”,顯示出新月似的特點和個性。
徐志摩的詩,用“神仙似的句子”,創(chuàng)造意境打動人心,他的詩歌是極富特色的,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他的詩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給人以親切真實的感情體驗。他無論是做詩還是演講,都能像與老朋友談心一樣娓娓道來。魯迅曾說:“呼喚血和火的,詠嘆酒和女人的,賞味幽林和秋月的,都要有真正的神往的心,否則一樣是空洞!敝寥缃,徐志摩對詩歌藝術(shù)魅力的創(chuàng)造和對我國新濤發(fā)展的獨特的貢獻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他那性靈飄逸、意境奇絕、富于音樂感的詩歌,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的喜愛,至今仍在人們心中不斷流傳。
【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相關(guān)文章:
徐志摩再別康橋全詩賞析11-06
《詩》徐志摩01-31
徐志摩的詩11-09
《夜》徐志摩的詩04-20
徐志摩詩的特點11-22
徐志摩最經(jīng)典的詩07-19
徐志摩的詩合集10-19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06-13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05-15
徐志摩再別康橋 全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