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及賞析
《望月懷遠》是唐朝詩人張九齡所作,乃望月懷思的名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望月懷遠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注釋】
懷遠:懷念正在遠方的親人。
生:這里是升起的意思。
天涯共此時:天涯,天邊,遙遠的地方,指遠方的親人。共此時,是說自己和遠在天涯的親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
情一人怨遙夜:情一人,指懷有深厚情意的人,這是詩人自稱。怨,怨恨。遙夜,長夜。
竟夕:一整夜。
憐光滿:憐,愛。光滿,指月光滿屋,月色*分外皎潔可愛。
滋: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不堪盈手贈:不能把它慢慢地捧在手里送給遠方的親人。不堪,不能。盈手,滿手,意即捧滿手。
還寢夢佳期:還,回到。寢,臥室。夢佳期,在夢中去得到美好的約會吧。
【翻譯】
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這時,遠在天邊的親人和我同樣在望著月亮。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長了,因為整整一一夜里,思念之情都無法間斷。熄滅了蠟燭,更覺得月色*皎潔可愛,披衣走到屋外長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一潤的涼意。月光雖然可愛,卻不能滿滿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給遠方的親人,倒不如回去睡覺,在夢中與親人相會。
【賞析】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guān)市)人。武則天長安元年(702)中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至中書令。他是唐玄宗朝有聲譽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諫,曾預(yù)料到安祿山的反叛,主張早除禍患。后來受到李林甫的排擠,貶荊州長史。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方親人的詩,這首詩表達了在明月之夜,思念遠方親人的心情。作者運用比興手法對月抒懷,情致深婉,寄托遭讒受貶的遷謫之情思。
起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浩遠、大氣,堪稱千古佳句。前句是在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皎潔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是在寫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 同望著一輪明月。前句寫“望月”,后句寫“懷遠”,緊扣詩題,絲毫不露痕跡。
繼而以“情一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接抒發(fā)思念之情!霸埂,突出了“情一人”相思程度之深;“竟夕”,極言相思之強烈,通宵都在思念。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于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后兩聯(lián)“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承接上聯(lián),具體描繪了詩人徹夜難眠的情形!皽鐮T憐光滿”寫詩人吹滅蠟燭,覺得滿屋皎潔的月光更加可愛!芭掠X露滋”寫夜色*已深,詩人披衣步出戶外望月,覺得露水沾濕了衣襟。這兩句把徹夜難眠的畫面形象傳神地描繪了出來!安豢坝仲洠寢夢佳期”意思是月光雖美,可無法捧在手中送給遠方的親人,還不如回屋睡覺,在夢里與親人一團一聚。寄希望于夢中,足見思念之切。這兩聯(lián)描繪細致,形象鮮活,情致深婉,令人深思。
詩人從“望月”著筆,句句不離“懷遠”,把“望月”和“懷遠”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進而抒發(fā)對遠方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篇處處寫“望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明月寫得明媚、皎潔、充滿柔情,把思念之情寫得執(zhí)著、深婉、綿綿不盡,卻絲毫沒有被貶之人的那種落寞、纏一綿和感傷,格調(diào)健康,向上。
【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賞析02-26
張九齡《望月懷遠》古詩原文及賞析09-11
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注釋及賞析11-23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11-24
張九齡《望月懷遠》 賞析06-08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01-08
張九齡《望月懷遠》 賞析08-18
張九齡《望月懷遠》賞析10-07
張九齡《望月懷遠》詩文賞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