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朱自清散文語言特色探究

        時間:2024-08-19 10:38:09 朱自清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朱自清散文語言特色探究

          朱自清先生是語言藝術(shù)家,他的散文語言清麗樸素,形象生動,意境優(yōu)美,用詞準確,善于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多用疊詞,富有音韻美。在他的散文中能夠?qū)⒐诺湓娫~的風格融入其中,寫景抒情,這是現(xiàn)代散文家絕少有的獨特現(xiàn)象,他用語言塑造了美的人生。當然,這種人生適合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的,所以散文附著上了個人的濃厚色彩。從色彩上看,不同心境下的散文,表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或為明麗,或為灰暗,也許就是先生的不同的人生際遇。本文主要是從修辭多樣,用詞靈活;景語為情語;樸素又創(chuàng)新;口語化程度高;深刻的閱歷烙印;鮮明的個性特征等六個方面來論述他散文的語言藝術(shù)特色。

        朱自清散文語言特色探究

          有人說,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節(jié)奏平緩刻板,抒情淺顯啰,技巧淺顯平易,基調(diào)陰柔,缺少丈夫氣慨”;有人說,先生的文章“交代過于平白直露,行文平起平落,欠缺吞吐開闊之氣”,更有甚者云“(先生)抱其佛腳而大嚼其中三味,秉其衣缽而自以為得其傳”。而本人卻認為先生的語言平實自然,清新質(zhì)樸,富有柔情,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一、修辭多樣,用詞靈活

          (一)疊字疊句,是我們漢語特有的一種修辭方法。先生是巧用疊詞的高手。在先生的筆下,一個個看讓人毫不起眼的詞語都能運用得恰到好處。恰似一條水晶項鏈中嵌著一顆珠光寶氣的藍寶石,顯得那般的光彩奪目,那般的非同凡響,那般的高雅尊貴。而將詞用得最傳神的當數(shù)《荷塘月色》了。“郁郁”的樹,寫出了樹木的茂。“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現(xiàn)出荷塘的形狀,使讀者產(chǎn)生空間的想象。

          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出荷葉的深度,讓人眼前展現(xiàn)出荷葉的風致。“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則反映樹的錯落有致,開闊又有立體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這些平實自然的疊詞,都產(chǎn)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同時,朗讀起來富有節(jié)奏感。相信讀過朱自清先生的作品的人都深有體會。“陰森森”的小徑,“淡淡”的月色,以寂靜的氛圍,襯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情。真是所謂“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啊!“悄悄”出門,“輕輕”進門,反映了作者不影響家人而放輕動作以及表現(xiàn)了一種孤寂的心態(tài),讓一字一句都令人回味。“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薄薄”二字,寫出了霧的輕飄,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氣氛。散文《春》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幾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草“偷偷地”“鉆出來”,寫出了小草在人們不在意的時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時從暗處鉆出來,充滿了孩童情趣。“坐著”、“躺著”、“打滾”、“踢球”、 “賽跑”、“捉迷藏”,一連串動詞無不童趣盎然。“兩個”、“幾腳”、“幾趟”、“幾回”這些不定量的數(shù)量詞,表明孩子們在天然的運動場上隨意玩耍,直到盡情盡興為止。“輕悄悄”寫出了春草的柔和,“軟綿綿”寫出了春草的柔嫩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耍的舒服勁兒表現(xiàn)出來。疊詞的運用。表現(xiàn)春天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孩子們?yōu)榇汗庠鎏頍o限生趣,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畫面躍然紙上。

          從以上例子可看出,疊詞的使用能令文句的準確性大大增強,勾勒事物不遺余力,并能豐富語句的內(nèi)涵,使文章生色添彩。而在《春》中,先生用“悄悄”、“軟綿綿、表現(xiàn)出早春時節(jié)春風的和暢之美;“軟綿綿”給人輕柔溫暖的質(zhì)感;讀起來悅耳動聽,韻味無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讀來音節(jié)和諧,瑯瑯上口,令人拍案叫絕。

          綜上所述,朱自清散文中富有特色的疊詞使用,使他那精雕細琢的作品更添光彩,使他的作品的文學藝術(shù)形象更上一層樓。疊詞不但把靜態(tài)的景物寫實了,而且把動態(tài)的實物寫神了,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讀起來音節(jié)和諧,瑯瑯上口,再三品味,詞簡意深。試問一下,沒有朱自清先生妙筆生花的神來之筆,又怎能把一組組疊詞運用得此般巧妙,此般恰如其分呢?

          (二)比喻:它是人們說話和寫作時使用最普遍的修辭方式。先生在《山野》中說:觀察的仔細,目的在于要從對象身上辨別出“新異的滋味”,從而取得“獨得的秘密”;又說文章應“于人們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寫,使你平常身歷之境,也有驚異之感”。因此,先生的比喻,大都是匠心獨運,另辟蹊徑,出神入化的。他很少用別人的比喻,而是在仔細觀察生活的基礎(chǔ)上,選擇別開生面的角度,巧妙地抓住客觀事物的相似點,給以新穎的設喻。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有這么一句“葉子出水很高,象婷婷的舞女的裙”,看似平淡無奇,可在先生的筆下,卻可體味到一種不同尋常的修辭韻趣。當我讀到此句時,自己心中那種長期對荷葉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痛苦豁然冰釋。先生把“出水很高的荷葉”比作姑娘在跳舞時張開的鮮艷的舞裙,不僅突出地形容了荷葉又圓又大,而且顯現(xiàn)了荷葉舒展著,擺動著的姿態(tài),仿佛凌風飄舉,翩翩欲舞一般。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荷葉羅裙一色裁”的畫面,相信其他讀者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另外,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仿佛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準確而奇妙。

          二、景語為情語

          《春》所描繪的景物充盈著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太陽的臉也紅起來了;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鳥兒將巢安在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通過比喻、擬人等藝術(shù)手法,使景物變得鮮活生動,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逼真’等于俗語所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說,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達到了化景語為情語很高的藝術(shù)境界。應該說好的散文本身就是一首“詩”,抒情散文尤其如此。所謂“詩”,在散文中當指真摯濃郁的情感及情景交融、含蓄蘊藉的意境;所謂“畫”,在散文中即指作家精心結(jié)構(gòu)、精心設色、精心描繪出來的生動景觀。“詩”與“畫”的和諧統(tǒng)一,集中表現(xiàn)在緣情作文,“文中有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感是散文的生命。無論寫景敘事議論,都須有作家真摯濃厚的情感作靈魂,否則技巧再高明,語言再漂亮,也不過是蠟制美人。先生是個感情豐富且細膩的人,其筆下的事物同樣也充滿感情。在長期的追求中,先生描寫的造詣很深,在他筆下,無論是梅雨潭的綠色還是清華園的月光,都寫得逼真如畫,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一般。而秦淮河的夜景,那六朝脂粉氣的遺跡,情景交融,真實而得體。在《綠》一文中,先生在極盡描繪了梅雨潭“醉人的綠”之時,喜愛之情不可抑制,奔騰洶涌著傾瀉于筆端,此時最能體現(xiàn)其感情的人稱是第二人稱“你”,一連用十多個“你”,便把他對綠的深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起到了升華感情的作用。他用語言的丹青點染的風景化比喻豐美,想超拔取勝,將自己內(nèi)心細膩而真摯的感情合盤托出,如水晶般純潔通透,似驕陽般溫暖人心,像清泉般沁人心田。

          三、樸素又創(chuàng)新

          “真摯樸實”是朱自清散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朱自清為人正直、淳樸,他的文章也散發(fā)出率真的氣息。朱自清有許多記人記事的作品,大多寫親友的交往,家庭的瑣事,這些平凡無奇的小事在朱自清樸實無華的筆下真實感人,催人淚下。比如,《背影》里的父親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在為“我”買桔子回來過鐵道的時候,“他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普通的老人的背影,看似平常,但在平常中孕育了深厚的父子情深,多少年了,無人超越,不知道感動了多少做兒女的人。類似的篇章還有很多,它們寫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有人說: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嵤拢m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過幾筆,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 這是先生散文的一大重要特點。正如李廣田所說“在當時的作家中,有的從舊壘中來,往往有陳腐氣;有的從外國來,往往有太多的洋氣,尤其是西歐世紀末的頹廢氣息。朱先生則不然,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1]”。這在《荷塘月色》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如早春晨,如夏日涼風,如晚秋山泉,如寒冬驕陽,給人以無限清新自然的感覺。先生喜歡直接從現(xiàn)實生活取材,寫景散文,語言凝練明凈,細膩秀麗,善于以精雕細刻的工夫,準確、具體地表現(xiàn)描寫對象的特點,追求逼真的藝術(shù)效果,正像他在探討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shù)手法時所說的,“‘逼真’等于俗語說的‘活脫’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四 、口語化程度高

          與一般的作家不同,先生是個對漢語頗有研究的作家,對口語體語言的研究,是他語言研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內(nèi)容。在記述口語體語言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時,他曾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論點,說:“用口語為的是求真化俗,化俗就是爭取群眾。”“所謂求真的‘真’,一面是如實和直接的意思,在另一面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又親切,才讓人容易懂,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效果,更能獲得廣大的群眾。”基于對口語體語言的研究,基于對“求真化俗”審美目標的追求,先生創(chuàng)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話做底子,從口語中提取有效的表現(xiàn)成份,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文學語言的口語化邁進,并逐步形成了一種堪稱典范的獨具個性的白話文學語言——“談話風”的藝術(shù)語言,這種語言“念起來上口,有現(xiàn)代口語的韻味,叫人覺得那是現(xiàn)代人口里的話,不是不尷不尬的 ‘白話文’ [2]”,雖說仍系知識分子化的口語,卻親切自然,鮮活上口,幽默風趣,雅俗共賞,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當時一般作家的作品來,擁有更多的讀者,縮小了新文學與人民大眾之間的距離,而這正是他高出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為現(xiàn)代文學,尤其是為現(xiàn)代散文語言的建設所作的開拓性貢獻。他對散文創(chuàng)作的基本主張是:提倡寫實,要求深入觀察生活,崇尚革新。他在好多篇作品里都主張“以文載道”,要求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在這個基礎(chǔ)上,他竭力提倡“寫實的文學”。他在好多散文中也采用外來句法,如某些復句,也選用古典詞語,如某些疊詞,但都以符合口語為準則,從中采取有效的表現(xiàn)形式。朱自清主張文章語言要象 “行云流水”一般自然,他曾說:“文章如果能達到行云流水的境地,簡直當以說話論,不再是文章了。但這是怎樣一個不易到的境界。”這種談話式的抒情方式,也正是他自己散文創(chuàng)作所追求的藝術(shù)境界。一位著名散文評論家曾經(jīng)說:編現(xiàn)代本國文學史,談到文字的全寫口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朱自清散文的語言文字特色,就在于全寫口語。試讀他《給亡婦》里的一段文字:

          后來你天天發(fā)燒,自己還以為南方帶來的瘧疾。一直瞞著我,明明躺著,聽見我的腳步,一骨碌就坐起來。我漸漸有些奇怪,讓大夫一瞧,這可糟了,你的一個肺已爛了一個大窟窿了!大夫勸你到西山去靜養(yǎng),你丟不下孩子,又舍不得錢,勸你在家里躺著,你也丟不下那份家務。越看越不行了,這才送你回去。明知兇多吉少,想不到只一個月功夫你就完了。

          這一段文字,全寫的是口語,“談的是家常話,傾訴、安慰,好象在燈下和家人細雨。是那樣的一往情深。文字老老實實,自自然然,絕無一點矯揉處”。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同時期在語言文字方面?zhèn)戎攸c有所不同,但是寫口語卻是他創(chuàng)作的基本追求。即使他比較注重修辭,被人們認為“不怎么自然”的文字,如《匆匆》、《荷塘月色》、《春》等等,在優(yōu)美中也含有樸素的風味,而無過分雕琢、涂飾之感,恰恰相反,以口語為基礎(chǔ)的各種語言冶于一爐的文字,似乎更別有韻味;樸素常使人感到真實、親切、自然,足以沁人心脾,這就是他“不自然”的文章卻深受讀者青睞的原因。

          楊振聲在《朱自清先生與現(xiàn)代散文》中又說“自新文學運動以來,一般最大的缺陷是對于文學所用的語言缺乏研究和努力”,但是朱自清先生“他在這方面的成就很可觀”。先生的“可觀”的成就,突出地體現(xiàn)在“談話風”的藝術(shù)語言的建樹方面,這是其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種自覺的審美追求,也是他對現(xiàn)代散文美學的又一貢獻。

          五、富于變化的長短句、鮮活生動

          朱自清寫作散文,非常注意句式安排。‘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的安排最難。于是想方法省略那三個討厭的字,例如:‘樓上正中一間大會議廳’, ‘樓上正中是——’,‘樓上有——’‘——在樓的正中’,但用第一句,盼望給讀者整個印象,或者說更具體的印象。再有,不從景物自身而從游人說,例如“天盡頭處偶爾看見一架半架風車”。正因朱自清如此精心安排句式,推敲文字,他的散文語言才呈現(xiàn)出一種“語言的音樂旋律”!洞掖摇防,“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吧:哪又是誰呢?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xiàn)在又到哪里呢?”這篇散文巾,大部分句子只五六個字,常常形成排比問而不答,飄忽即過。詞語的色調(diào)也極婉轉(zhuǎn),輕盈的燕子,婀娜的楊柳,嬌艷的桃花。組成一幅多美的畫圖。“去——來”、“枯——青”、“謝——開”既有詞義上的對比,又有音韻平仄上的變化,再加上以“了”“呢” 等的語氣詞綴在句尾,從語言的音樂性上,賦予他的藝術(shù)語言以“既能悅目,又可賞心,兼耳底,心底音樂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看花》里“有些愛花的人,大都只是將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擱在架上:架子橫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夠放下一個架子,架子上至多擱二十多盆花罷了。有時候院子里依墻筑起一座‘花臺’,臺上種一株開花的樹: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種的。”

          作者圍繞“花盆——架子——架子——院子——花盆”的順序清楚地將一般家庭“愛花”的方式列舉出來,層次清楚。又使文章回還往復,音韻之美,自然天成,美不勝收。

          六、鮮明的個性特征

          首先,先生的全部思想感情、人格,表現(xiàn)出一個中國知識分了強烈的自尊意識,更是真實而具體,融情入景,極為成功。他用中國知識分了的傳統(tǒng)氣節(jié)來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思想、行為,求得自我人格的自潔和自尊。因此,強烈的自尊意義也就充溢流貫于他的一些散文之中。先生的自尊,常常表現(xiàn)為在自我解剖中描畫“思想感情中的爭斗”,所以真實、誠懇,毫無矯作與偽飾。他敢于肯定思想中積極的東西,敢于否定思想中消極的東西,在肯定和否定,先生為了反對美蔣反動派的罪惡行徑,在拒絕領(lǐng)取美國救濟糧的宣言上簽了名,并且在臨終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買政府配售的美粉”。這些,在他的文章當中都有體現(xiàn)。因此,偉大的革命領(lǐng)袖毛澤東贊他 “有骨氣”,“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

          其次,先生在強化自尊意識的同時,也強化著他的博愛意識。自尊是愛自己,博愛是愛他人。這些先生都盤托出自己一顆多棱的靈魂。

          朱自清先生在創(chuàng)建我國民族風格的全新的白話文學中,以其開闊的想象和非凡的駕馭文字的功力所創(chuàng)建的“繪畫的美”,對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做出了重要貢獻。這種作風也正影響著當代并將影響著未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去了罷,現(xiàn)在又到哪里呢?”先生的句子永遠這么意味深長。是啊,燕子會再來,楊柳會再青,桃花也會再開,而聰明的我們也應該,并且一定會對先生的文章繼續(xù)探究,并且發(fā)揚光大。

          總之,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獨特的美文藝術(shù)風格,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xiàn)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征,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范”。學習朱先生的散文,在欣賞品味其情景交融的散文意境、生動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的同時,在取材方面、立意方面、結(jié)構(gòu)方面等對于創(chuàng)新文章無疑都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朱自清散文語言特色探究】相關(guān)文章:

        朱自清寫景散文的語言特色03-22

        品析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特色05-26

        論朱自清的散文特色04-12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07-04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04-29

        淺析朱自清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03-03

        朱自清《背影》的語言特色04-29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01-05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03-2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