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第五單元文言文復(fù)習(xí)題目及參考答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 2、暴秦之欲無厭
3、王回深父 4、南聲函胡
5、莫夜月明 6、以斧斤考擊而求之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詞,說明用法并解釋。
李牧連卻之 以弱天下之民
火尚足以明 常在于險遠
函梁君臣之首 舟行適臨汝
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禮天下之奇才
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日削月割
始舍于其址 其見愈奇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一夫夜呼 憂勞可以興國
伶人困之 有泉側(cè)出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蓋失強援 不賂者以賂者喪
率賂秦耶 小則獲邑 其實百倍
不能獨完 然后得一夕安寢 后秦擊趙者再
諸侯之所亡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以有尺寸之地 舉以予人 奉之彌繁
勝負已判矣 至于顛覆 理固宜然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始速禍焉 此言得之
洎牧以讒誅 可謂智力孤危 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或未易量 為國者
茍以天下之大 而卒葬之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有碑仆道 其文漫滅 廬冢
蓋音謬也 而記游者甚眾 有穴窈然
何可勝道也哉 則其至又加少矣 于人為可譏
有怠出者 尚不能十一 既其出
非常之觀 空中而多竅 則或咎其欲出者
夫夷以近 無物以相之 險以遠
何其衰也 與爾三矢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而皆背晉以歸梁 君臣相顧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豈得之難 故方其盛也
舉天下之豪杰 微風(fēng)鼓浪 扣而聆之
是說也 桴止響騰 余韻徐歇
余尤疑之 適臨汝 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硿硿焉 噌吰 微波入焉
石穴罅 如樂作焉 港 口
汝識之乎 殆與余同 雖知而不能言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 而言之不詳 終不肯以小舟……
自以為得其實 如鐘鼓不絕 獨其為文猶可識
四、翻譯下列句子,如是特殊句式請在括號里說明。
1、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 )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
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
4、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 )
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 )
6、又以悲夫古書之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
7、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8、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 )
9、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 )
10、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
1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
12、古之人不余欺也! ( )
13、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 )
14、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15、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18、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19、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20、請其矢,盛以錦囊
五、寫出下列虛詞的不同義項。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 )(4)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
。5)豫州今欲何至( )(6)如太行、王屋何?( )
2。而
。1)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余固笑而不信也( )
。3)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4)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
(5)吾恂恂而起( ) (6)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
3。雖
。1)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
。3)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4)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
(5)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
。6)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
4.于
。1)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 )
(3)智勇多困于所溺( ) (4)禍患常積于忽微( )
。5)師不必賢于弟子( )
5。 之
。1)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2)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
。3)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 )(4)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
(5)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 )(6)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 )
。7)世言晉王之將終也( )(8)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 )
。9)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 )
。10)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
6.以
。1)不賂者以賂者喪( )(2)秦以攻取之外( )
。3)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4)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
(5)皆以美于徐公( ) (6)而皆背晉以歸梁( )
。7)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 (8)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
。9)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 (10)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
。11)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 (12)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
。13)不隨以止也( ) (1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
。15)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
7.其
。1)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
。3)暴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
。4)日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
。5)皆成以其小,劣之。( )
。6)而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
。7)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8)以其孰能譏之乎?( )
。9)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
(10)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
。11)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
(12)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
。1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
。14)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
。1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6)則齊國其庶幾乎?( )
。17)其若是,孰能御之?( )
參考答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當(dāng)”通“倘” 2、“厭”通“饜” 3、“父”通“甫”
4、“函胡”通“含糊” 5、“莫”通“暮” 6、“考”通“拷”
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詞,說明用法并解釋。
卻:動詞,擊退 弱:使動詞 明:照明 險遠:險遠的地方
函:動詞,裝在木匣子里 舟:乘船 鳴:使動 禮:以禮相待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舍:建房子 見:見到的景象
幽暗昏惑:幽暗昏惑的地方 謬:弄錯;傳流傳的文字 夜:在夜里
興:使動 困:使動 側(cè):從旁邊 目:親眼;耳:親耳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兵:武器 蓋:承接上文,表原因 以:因為 率:全都,一概
邑:城填 其實:那實際上 完:保全 然后:這以后 再:兩次
所亡:喪失的土地 厥:相當(dāng)于“其”,他們的 祖父:泛指祖輩父輩
暴:暴露 以有尺寸之地: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 舉:全 奉:送 彌:愈,更加
判:確定、斷定 至于:以致,以至于 固:本來 與:親附、親近 速:招致
得:適宜,得當(dāng) 洎:及、等到 智力:智謀和力量 誠:實在、確實
向使:假使 易量:輕易判斷(出高低來) 為:治理 茍:假如 以:憑借
卒:死后 從:跟隨 故事:舊事、前例 仆:倒 漫滅:模糊、磨滅 廬:屋舍
冢:墳?zāi)?蓋:大概 謬:錯誤 記游者:在洞壁上題詩文留念的人
窈然:深遠幽暗的樣子 勝:盡 其至:到達的人 加:更 于:在 。盒傅
十一:十分之一 既:已經(jīng) 其:助詞,無實在意義 非常:非同尋常
空中:中間是空的 竅:窟窿 咎:責(zé)怪 夷:平坦 以:而 相:幫助 險:危險
何其:多么 與:交給 原:用作動詞,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的原因 以:而 歸:歸附 顧:回頭看 其:相當(dāng)于“應(yīng)當(dāng)”“一定”乃:你的
方:當(dāng) 以:用 組:絲帶、絲繩,這里泛指繩索 豈:難道 故:因此 舉:全
鼓:振動 扣:敲 聆:聽 是:這 桴:鼓槌 騰:傳播 韻:這里指聲音 徐歇:慢慢消失 尤:更加 適:往 因:因此 得:能夠 焉:相當(dāng)于“然”,形容詞詞尾
噌吰:這里形容鐘聲洪亮 焉:之 罅:裂縫 作:演奏 焉:的樣子 識:知道
殆:大概 言:用文字表述、記載 陋:淺陋 乃:竟 言:(同上) 終:終究
其實:它的真相 鼓:擊鼓 絕:不停 文:碑上殘存的文字
四、翻譯下列句子,如是特殊句式請在括號里說明。
1、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 被動 )
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別人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 )
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
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
4、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
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 反問 )
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
6、又以悲夫古書之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又感嘆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后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
7、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這就是學(xué)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
8、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 被動 )
到他衰敗時,數(shù)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
9、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 反問 )
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jié)果嗎?
10、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現(xiàn)在把鐘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風(fēng)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音,何況石頭呢。
1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能敲得發(fā)出鏗鏘作響的山石。到處都有,可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12、古之人不余欺也! ( 賓語前置 )
古人沒有欺騙我們啊!
13、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我因此把上面的情況記載下來,嘆息酈道元記敘的簡略,而笑李渤見識的淺陋。
14、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真可悲嘆!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
15、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事情沒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主觀地推斷它的有無,能行嗎?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一般做官讀書的人又總不愿夜晚乘小船?吭诮^壁下面,所以沒有誰能了解真相;而漁夫船工,雖然知道卻又不能用口說出用筆寫出來。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18、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這樣的嗎?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19、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20、請其矢,盛以錦囊
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里
五、寫出下列虛詞的不同義項。
1。何
。1)籍何以至此(什么)(2)何能及君(怎么)(3)何無禮(多么)(4)何哉(為什么)
(5)欲何至(哪里)(6)如……何(把……怎么樣)
2。而
(1)扣而聆之(承接連詞)(2)笑而不信(卻)(3)而大聲發(fā)于水上(連詞)
。4)涵淡澎湃而為此也(因而)(5)吾恂恂而起(地)(6)而趙不許(如果)
3。雖
。1)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即使) (2)雖有槁暴(即使)(3)雖知而不能言(雖然)
(4)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雖然)(5)盛衰之理,雖曰天命(雖然)(6)雖欲言無可進者(即使)
4.于
。1)受而藏之于廟(在)(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到)(3)智勇多困于所溺(被)
。4)禍患常積于忽微(在……方面)(5)師不必賢于弟子(比)
5。 之
。1)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它)(2)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代指天下)(3)數(shù)十伶人困之(他)
。4)及凱旋而納之(它)(5)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他)(6)莫能與之爭(他)
。7)世言晉王之將終也(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8)函梁君臣之首(的)
(9)后一“之”( 天下)(10)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1、的;2 、他)
6.以
。1)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2)秦以攻取之外(在)(3)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才)
。4)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以至于)(5)皆以美于徐公(以為,認為)(6)而皆背晉以歸梁(而)
(7)以地事秦(拿,用)(8)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因為)(9)洎牧以讒誅(因)
。10)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拿,用)(11)夷以近(而且)(12)余與四人擁火以入(而)
。13)不隨以止也(而)(1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把,拿,用)
。15)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憑,靠)
7.其
。1)其賢不及孔子。(他們的)(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其中,其中的)
。3)暴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其中,其中的)
(4)日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自己)
。5)皆成以其小,劣之。(它)(6)而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它們)
。7)其如土石何?(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怎么",又能拿這些泥士石頭怎么樣)
。8)以其孰能譏之乎?( 同上,相當(dāng)于“難道”)
。9)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1、我們2、那個)
。10)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將來)
。11)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是……還是……”)
(12)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這種)
。1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還是” )
。14)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ǹ,一定。這里有命令的.意味。)
。1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不概”、“可能”)
。16)則齊國其庶幾乎?(同上)(17)其若是,孰能御之?(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
班級 姓名 得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 2、暴秦之欲無厭
3、王回深父 4、南聲函胡
5、莫夜月明 6、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詞,說明用法并解釋。
李牧連卻之 以弱天下之民
火尚足以明 常在于險遠
函梁君臣之首 舟行適臨汝
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禮天下之奇才
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日削月割
始舍于其址 其見愈奇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一夫夜呼 憂勞可以興國
伶人困之 有泉側(cè)出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蓋失強援 不賂者以賂者喪
率賂秦耶 小則獲邑 其實百倍
不能獨完 然后得一夕安寢 后秦擊趙者再
諸侯之所亡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以有尺寸之地 舉以予人 奉之彌繁
勝負已判矣 至于顛覆 理固宜然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始速禍焉 此言得之
洎牧以讒誅 可謂智力孤危 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或未易量 為國者
茍以天下之大 而卒葬之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有碑仆道 其文漫滅 廬冢
蓋音謬也 而記游者甚眾 有穴窈然
何可勝道也哉 則其至又加少矣 于人為可譏
有怠出者 尚不能十一 既其出
非常之觀 空中而多竅 則或咎其欲出者
夫夷以近 無物以相之 險以遠
何其衰也 與爾三矢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而皆背晉以歸梁 君臣相顧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豈得之難 故方其盛也
舉天下之豪杰 微風(fēng)鼓浪 扣而聆之
是說也 桴止響騰 余韻徐歇
余尤疑之 適臨汝 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硿硿焉 噌吰 微波入焉
石穴罅 如樂作焉 港 口
汝識之乎 殆與余同 雖知而不能言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 而言之不詳 終不肯以小舟……
自以為得其實 如鐘鼓不絕 獨其為文猶可識
四、翻譯下列句子,如是特殊句式請在括號里說明。
1、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 )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
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
4、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 )
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 )
6、又以悲夫古書之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
7、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8、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 )
9、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 )
10、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
1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
12、古之人不余欺也! ( )
13、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 )
14、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15、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18、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19、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20、請其矢,盛以錦囊
五、寫出下列虛詞的不同義項。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 )(4)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
。5)豫州今欲何至( )(6)如太行、王屋何?( )
2。而
。1)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余固笑而不信也( )
(3)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4)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
(5)吾恂恂而起( ) (6)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
3。雖
。1)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
。3)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4)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
。5)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
。6)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
4.于
。1)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 )
(3)智勇多困于所溺( ) (4)禍患常積于忽微( )
。5)師不必賢于弟子( )
5。 之
。1)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2)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
。3)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 )(4)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
。5)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 )(6)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 )
。7)世言晉王之將終也( )(8)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 )
。9)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 )
。10)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
6.以
。1)不賂者以賂者喪( )(2)秦以攻取之外( )
。3)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4)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
。5)皆以美于徐公( ) (6)而皆背晉以歸梁( )
。7)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 (8)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
。9)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 (10)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
。11)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 (12)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
。13)不隨以止也( ) (1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
。15)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
7.其
。1)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
。3)暴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
。4)日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
。5)皆成以其小,劣之。( )
。6)而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
(7)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8)以其孰能譏之乎?( )
。9)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
。10)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
。11)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
。12)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 )
(1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
。14)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
。1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6)則齊國其庶幾乎?( )
(17)其若是,孰能御之?( )
參考答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當(dāng)”通“倘” 2、“厭”通“饜” 3、“父”通“甫”
4、“函胡”通“含糊” 5、“莫”通“暮” 6、“考”通“拷”
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詞,說明用法并解釋。
卻:動詞,擊退 弱:使動詞 明:照明 險遠:險遠的地方
函:動詞,裝在木匣子里 舟:乘船 鳴:使動 禮:以禮相待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舍:建房子 見:見到的景象
幽暗昏惑:幽暗昏惑的地方 謬:弄錯;傳流傳的文字 夜:在夜里
興:使動 困:使動 側(cè):從旁邊 目:親眼;耳:親耳
三、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兵:武器 蓋:承接上文,表原因 以:因為 率:全都,一概
邑:城填 其實:那實際上 完:保全 然后:這以后 再:兩次
所亡:喪失的土地 厥:相當(dāng)于“其”,他們的 祖父:泛指祖輩父輩
暴:暴露 以有尺寸之地: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 舉:全 奉:送 彌:愈,更加
判:確定、斷定 至于:以致,以至于 固:本來 與:親附、親近 速:招致
得:適宜,得當(dāng) 洎:及、等到 智力:智謀和力量 誠:實在、確實
向使:假使 易量:輕易判斷(出高低來) 為:治理 茍:假如 以:憑借
卒:死后 從:跟隨 故事:舊事、前例 仆:倒 漫滅:模糊、磨滅 廬:屋舍
冢:墳?zāi)?蓋:大概 謬:錯誤 記游者:在洞壁上題詩文留念的人
窈然:深遠幽暗的樣子 勝:盡 其至:到達的人 加:更 于:在 。盒傅
十一:十分之一 既:已經(jīng) 其:助詞,無實在意義 非常:非同尋常
空中:中間是空的 竅:窟窿 咎:責(zé)怪 夷:平坦 以:而 相:幫助 險:危險
何其:多么 與:交給 原:用作動詞,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的原因 以:而 歸:歸附 顧:回頭看 其:相當(dāng)于“應(yīng)當(dāng)”“一定”乃:你的
方:當(dāng) 以:用 組:絲帶、絲繩,這里泛指繩索 豈:難道 故:因此 舉:全
鼓:振動 扣:敲 聆:聽 是:這 桴:鼓槌 騰:傳播 韻:這里指聲音 徐歇:慢慢消失 尤:更加 適:往 因:因此 得:能夠 焉:相當(dāng)于“然”,形容詞詞尾
噌吰:這里形容鐘聲洪亮 焉:之 罅:裂縫 作:演奏 焉:的樣子 識:知道
殆:大概 言:用文字表述、記載 陋:淺陋 乃:竟 言:(同上) 終:終究
其實:它的真相 鼓:擊鼓 絕:不停 文:碑上殘存的文字
四、翻譯下列句子,如是特殊句式請在括號里說明。
1、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 被動 )
治理國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別人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 )
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
3、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
4、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
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 反問 )
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
6、又以悲夫古書之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又感嘆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后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
7、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這就是學(xué)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
8、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 被動 )
到他衰敗時,數(shù)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
9、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 反問 )
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jié)果嗎?
10、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現(xiàn)在把鐘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風(fēng)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音,何況石頭呢。
1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能敲得發(fā)出鏗鏘作響的山石。到處都有,可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
12、古之人不余欺也! ( 賓語前置 )
古人沒有欺騙我們。
13、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我因此把上面的情況記載下來,嘆息酈道元記敘的簡略,而笑李渤見識的淺陋。
14、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真可悲嘆!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
15、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事情沒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主觀地推斷它的有無,能行嗎?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一般做官讀書的人又總不愿夜晚乘小船?吭诮^壁下面,所以沒有誰能了解真相;而漁夫船工,雖然知道卻又不能用口說出用筆寫出來。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18、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這樣的嗎?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19、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
20、請其矢,盛以錦囊
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里
五、寫出下列虛詞的不同義項。
1。何
。1)籍何以至此(什么)(2)何能及君(怎么)(3)何無禮(多么)(4)何哉(為什么)
。5)欲何至(哪里)(6)如……何(把……怎么樣)
2。而
。1)扣而聆之(承接連詞)(2)笑而不信(卻)(3)而大聲發(fā)于水上(連詞)
。4)涵淡澎湃而為此也(因而)(5)吾恂恂而起(地)(6)而趙不許(如果)
3。雖
(1)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即使) (2)雖有槁暴(即使)(3)雖知而不能言(雖然)
。4)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雖然)(5)盛衰之理,雖曰天命(雖然)(6)雖欲言無可進者(即使)
4.于
。1)受而藏之于廟(在)(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到)(3)智勇多困于所溺(被)
(4)禍患常積于忽微(在……方面)(5)師不必賢于弟子(比)
5。 之
(1)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它)(2)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代指天下)(3)數(shù)十伶人困之(他)
。4)及凱旋而納之(它)(5)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他)(6)莫能與之爭(他)
(7)世言晉王之將終也(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8)函梁君臣之首(的)
。9)后一“之”( 天下)(10)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1、的;2 、他)
6.以
(1)不賂者以賂者喪(因為)(2)秦以攻取之外(在)(3)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才)
。4)日削月割,以趨于亡(以至于)(5)皆以美于徐公(以為,認為)(6)而皆背晉以歸梁(而)
。7)以地事秦(拿,用)(8)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因為)(9)洎牧以讒誅(因)
。10)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拿,用)(11)夷以近(而且)(12)余與四人擁火以入(而)
(13)不隨以止也(而)(1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把,拿,用)
。15)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憑,靠)
7.其
。1)其賢不及孔子。(他們的)(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其中,其中的)
。3)暴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其中,其中的)
。4)日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自己)
。5)皆成以其小,劣之。(它)(6)而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它們)
。7)其如土石何?(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怎么",又能拿這些泥士石頭怎么樣)
。8)以其孰能譏之乎?( 同上,相當(dāng)于“難道”)
(9)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1、我們2、那個)
。10)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將來)
。11)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是……還是……”)
(12)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這種)
。13)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還是” )
。14)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ǹ,一定。這里有命令的意味。)
。1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不概”、“可能”)
。16)則齊國其庶幾乎?(同上)(17)其若是,孰能御之?(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
【高二語文第五單元文言文復(fù)習(xí)題目及參考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第五單元復(fù)習(xí)教案08-24
語文文言文復(fù)習(xí)參考答案03-27
語文第五單元測試題題目06-12
高二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復(fù)習(xí)(教師中心稿)12-06
語文單元復(fù)習(xí)11-07
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試題題目及參考答案08-26
語文第五單元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