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州市監(jiān)利縣玉沙小學 揭 萱】
〖走進語文教學新課堂把握教材方法新〗
“以學定教”是此次教學競賽中凸顯的亮點。提到備課,我們都能說出一套程序:無非就是備教材、備學生、編寫設計教案。我們常常精心“設計”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讀自悟”,這樣貼著“標簽”的自主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生依然是游離于文本之外。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荊州實驗小學楊晉老師在執(zhí)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在教學中,楊老師先引導學生閱讀相關資料及初讀課文后,就課文內(nèi)容提出他們自己不懂的問題。學生提出了以下6個問題:1、“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什么境界?2、“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到底是怎樣的夢?3、景色奇麗在哪里?民族為什么奇特?4、“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之中“美麗”并沒有改變指什么?5、為什么說“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6、為什么看到家家戶戶將花種到屋外,作者會感到吃驚?接著,楊老師出示了單元導讀中“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這一要求,引導學生先解決“景色奇麗在哪里?民族為什么奇特?”這一問題。楊老師在指導學生對“奇麗”與“奇特”兩個詞語的理解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去品讀課文,合作探究,在閱讀中領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和學習的思路。這一個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找到了整篇課文的切入點,“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關鍵問題的解決帶動了其他問題的突破,真正當上了課堂的主人。這一巧妙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愉悅的學習過程,又讓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是水漲船高。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大同中心小學 葉明德】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課內(nèi)外閱讀相結合,開展綜合性學習〗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時候都可以進行綜合性學習,它重在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
比如,在學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前,我讓學生搜集有關德國風景圖片和民俗特點的材料,學生多數(shù)從網(wǎng)上搜查到有關資料。這些搜集到的資料有的幫助學生閱讀課文,有的在課文結束后專門抽了一塊時間進行了交流。這樣,學生自己在實踐中學習了搜集資料的方法,并幫助閱讀課文,使文本豐厚了內(nèi)涵,拓寬了外延,了解了更多的知識,也進行了語言交流的實踐活動。當然,有的是在上完課文后再引導進行綜合性學習的。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茅坪小學 熊仁國】
〖真實乃習作之本認識生活,感悟真實的人生〗
案例:一段真情的告白
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我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類似的實例,再寫讀后感。有的同學說,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wèi)生,有的同學說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有的同學在讀后感中寫道:“讀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我懂得了很多:我們不應該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應該有他人,你為別人著想,別人會用同樣的方式回報你!边有同學在讀后感中寫到,“如果我們每個人做事都先想到別人,從自己身邊的一滴滴小事做起,那么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每個人只要做到多為別人想一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社會將不再是一個夢想。”
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文如其人。透過語言文字的外殼,表現(xiàn)孩子們的內(nèi)心世界。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文就是要讓學生認識、表達生活中的真、善、美。激發(fā)學生美的情感,憑借習作這個平臺,反映學生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去認識生活,體味人生百態(tài),觸動表達真、善、美的琴弦,以達到認識生活,感悟真實人生的目的。不過小學生往往對生活的認識是膚淺的,描述是精糙的,評價是模糊的。教師要立足從小學生的認識和語言實際出發(fā),不求全責備,切不可以成人的目光和語言習慣去苛求學生,要尊重學生,認同學生。
【廣東省深圳市寶城小學 龍 慧】
〖語文學習資料的拓展是為了什么?結構的理解〗
季羨林的散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作者先回憶自己在德國留學時看到的德國人愛在窗外種花,當他四五十年后,再次回到德國,他發(fā)現(xiàn)美麗并沒有改變。于是他在文章結尾處寫道:多么美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為了讓學生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話的意思,我補充了老先生的自傳《我的留學生活》中的文章來幫助學生對最后一段的理解及呼應開頭的寫法。
最初生活并沒有怎樣受到影響。慢慢地肉和黃油限量供應了,慢慢地面包限量供應了,慢慢地其他生活用品也限量供應了。在不知不覺中,生活的螺絲越擰越緊。等到人們明確地感覺到時,這螺絲已經(jīng)擰得很緊,很緊了,但是除了極個別的反法西斯的人以外,我沒有聽到老百姓說過一句怨言。德國法西斯頭子統(tǒng)治有術,而德國人民也是一個十分奇特的民族,對我來說,簡直像個謎。
后來戰(zhàn)火蔓延,德國四面被封鎖,供應日趨緊張。我天天挨餓,夜夜做夢,夢到中國的花生米。我年幼無大志,連吃東西也不例外。有雄心壯志的人,夢到的一定是燕窩、魚翅,哪能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只夢到花生米呢?餓得厲害的時候,我簡直覺得自己是處在餓鬼地獄中,恨不能把地球整個吞下去。
德國人民怎么樣呢?經(jīng)過我十年的觀察與感受,我覺得,德國人不愧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人民之一。文化昌明,科學技術處于世界前列,大文學家、大哲學家、大音樂家、大科學家,近代哪一個民族也比不上。而且為人正直、淳樸,各個都是老實巴交的樣子。在政治上,他們卻是比較單純的,真心擁護希特勒者占絕大多數(shù)。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希特勒極端誣蔑中國人,視為文明的破壞者。按理說,我在德國應當遇到很多麻煩。然而,實際上,我卻一點麻煩也沒有遇到。聽說,在美國,中國人很難打入美國人社會。可我在德國,自始至終就在德國人社會之中,我就住在德國人家中,我的德國老師,我的德國同學,我的德國同事,我的德國朋友,從來待我如自己人,沒有絲毫歧視。這一點讓我終生難忘。
【江蘇省連云港市院前小學 李 慧】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預習的趣味性的〗
指導預習當然要注意趣味性,讓孩子們動力十足。那怎樣加強趣味性?一種經(jīng)驗似乎可以說明一些問題:和父母一塊在地里勞動,因為有父母監(jiān)督的壓力,勞動不能自主(何時動,何時休息,任務多少等,或不明確,或不能自主決定),因此倍覺勞動無趣,但如果沒有父母監(jiān)督,任務明確(即使多),干不干,怎樣干,都由自己做主,此時他們會或多或少會感到勞動也并不是什么負擔,至少較父母在跟前監(jiān)督有一定情趣。因此不能讓孩子在強勁的壓力下閱讀,只需讓他們知道自己有任務,同時又有能自主安排如何完成的充分權利。
另外,趣味往往與競賽有關。讓孩子們自主預習,自主質疑,老師的要求可以是籠統(tǒng)的“看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預習目標就是開放式的質疑解疑)這樣就容易激起孩子們預習思考的興趣來。
也或者可以從現(xiàn)實入手,挑出問題,讓孩子們通過閱讀課文有針對性地思考對現(xiàn)實問題的看法,或者思考如何解決現(xiàn)實問題。因為與現(xiàn)實離得較為切近,孩子們的興趣可能會大一點。如,要孩子們預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家的花是種陽臺上還是家里面?你觀察到的其他人呢?種花,是種在家里好還是種在陽臺好?種在陽臺種在家里反映了人怎樣不同的心態(tài)?德國人為什么喜歡把花種在陽臺上?
增加情趣的方法可能很多,只要集思廣益就會有收獲。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育才小學 周穗敏】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新課改給比較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思維活躍了,口語交際能力、綜合性學習能力都比過去增強了。語文教學重視朗讀,重視理解、感悟。語文課堂出現(xiàn)了一派可喜的現(xiàn)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點什么。
有人說小學語文課是感性的,強調(diào)書聲瑯瑯,情意濃濃。這不錯,但不能以此忽視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靜思考。教學如歌,教學過程有時高亢激越有時低吟慢詠,是有節(jié)奏有起伏的。這次有幸聆聽了十三節(jié)優(yōu)質課,感受頗深。十三節(jié)優(yōu)質課似乎讓我找到了那點缺失的東西,讓我感受到課堂上老師不僅僅只停留在朗讀、理解和感悟上,不僅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動之中,還讓學生“跳出”課文來看課文,推敲詞語,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領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
張百修老師上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引領孩子們讀讀悟悟,讀讀思思,讀讀寫寫,在感性的認識上不忘小學語文姓“小”名“語”。如在學生自由讀課文后,老師板“脊梁”一詞讓學生讀,學生反反復復讀,老師及時糾正字音,直到讀準為止,并指導書寫,接著讓學生讀帶有“脊梁”這個詞所在的句子。在讀寫的基礎上,進一步扣住這個詞推敲、理解,研讀“自己看自己家的花──只看脊梁”,老師問:花的脊梁是指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層層深入理解感悟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初步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耐人尋味的境界。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興慶區(qū)第十一小學 李秀萍】
〖五年級語文教學的感受點滴挖掘“活”因素,促思維 育情感 積知識〗
一個教學內(nèi)容,如果我們不去探究,一成不變的教下去,就會越教越死越乏味。為了讓教學生動,我們要善于反思以前的教學,挖掘出“活”的因素(一是教學內(nèi)容的“活”,二是教學方法的“活”),讓學生樂于去想,去說,去體驗,去積累。
比如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在其中設計引導學生先想再說,并要求舉出大家熟知的事例。學生越說越動情,這樣訓練了聽、說,調(diào)動了“情”,還積累了知識。
【四川省廣元市雪峰開發(fā)區(qū)廣元外國語學校 羅 宏】
〖要重視語文課中的科學問題〗
有位老師在上新課標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全文小結時對孩子們說:“……德國人心靈很美,德國人的民族是最優(yōu)秀的民族……”能這么講嗎?我們到底該學習別人的什么?能僅以“栽花”一事就這樣妄下結論嗎?這且不是在抬高別人,貶低自己嗎?二戰(zhàn)中的德國法西斯我們又怎么評價?就這樣草率地下結論,是不是有些太片面?為什么我們不給孩子們滲透科學的、辨證的、和平、和諧、共生的世界觀?為什么就不挖掘一點兒我們民族的美?更有趣的是:在拓展時,老師讓孩子們說說生活中的美。有位孩子站起來對大家說:“我給大家講一件事情,首先請大家不要笑。有一次,我和媽媽在成都的公交車上,媽媽在前面找到了一個空位子坐下了,我看見后邊還有個空位子,就往后走,走到才看見一只狗坐在上面。我只好站著,也沒有人讓座位。過了一會兒,我感覺好像有人在后面拉我的袖子,我還以為有人給我讓座位,回頭一看,才是那只狗,它把我拉到它坐的位置上讓我坐下。我覺得狗都知道讓座,這也是一種美。”他這一說惹得大家一陣哄堂大笑。大家這么一笑,上課的老師竟亂了方寸,不知所措,也不做任何評論,干脆一笑了之。多好的素材呀!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為什么不滲透科學的環(huán)境觀、生態(tài)觀?人與動物共生、和諧相處,狗通人性,這不也是一種美嗎?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朝陽小學 朱 林】
〖語文教學中幾點感悟從文本展開想像,在展示中驗證〗
語言和思維緊密聯(lián)系,是一個整體。借助多媒體手段,在發(fā)展語言和發(fā)展思維上能收到顯著成效。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應當及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語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去正確認識事物,反映事物,不斷提高認識水平。這是語文教學整體發(fā)展的基本指導思想之一。例如:在《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教學中,老師找到了德國人種花的相關圖片,但沒有急于在開始就展示出來,而是先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想像當時街道的花景。特別是講到文中具體介紹花景的自然段時,老師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讓學生發(fā)揮想像,說出所想到的景色。師生交流后,老師出示圖片,讓學生剛才想像的畫面得到驗證。同時,老師還結合圖片適機地講解了段中的幾個重點詞語的含義: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理解了詞語并學會了應用。最后,老師引導回到文本并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有感情地朗讀。多樣性、豐富性、多功能性的電教教材是對文字教材內(nèi)涵的超越和擴展,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想像能力,而且讓學生在成功快樂的體驗中學習。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拱辰中心小學 翁 靜】
〖寫批注的一點思考〗
我為了讓學生更好閱讀文本,使其在自主狀態(tài)下與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對話,要求他們在預習時,運用符號和文字,記下自己的所疑、所思、所想,為課堂學習與討論做充分的準備。經(jīng)過近一年的訓練,我發(fā)現(xiàn)學生開始學會質疑、學會品詞析句。
有些學生對于詞語比較敏感,注重品晰重點或準確生動的字詞,比如在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一個孩子質疑為什么作者寫女主人用“莞爾一笑”而不用“微微一笑”,一語激起千層浪,引發(fā)其他學生探究詞語運用的樂趣;有些學生屬于理性思考,注重批注疑難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有些學生善于感性思考,著重批注感人之處,將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札記]相關文章:
4.做給自己看的廣告
7.
8.美麗的花教案
9.收看的同義詞
10.如果覺得自己還沒有“浪”夠,請不要著急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