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感悟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總有一些事或人讓我們感觸頗深,這時,就可以把它們都記錄在文章里。但是,你知道要怎么寫感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感悟1
在今年的專業(yè)課培訓中,通過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課程,使我受益良多,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撼,讓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過去我一直認為文化是一種飄渺虛無的東西,但是學習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生活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本次學習不僅讓我從思想認識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深刻的了解,還為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鑒,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積極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我們心中,將忠誠、守信應用于我們的一言一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安定和諧,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興旺發(fā)達。
一、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思想覺悟認識
以前,在生活學習中僅僅了解過《弟子規(guī)》《論語》中的篇章,其余國學書籍看之甚少。但是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抓緊對《道德經》、《論語》、《弟子規(guī)》等,使我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于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眾”,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有著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才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從“謹信”做起!兜茏右(guī)》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守則,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墻壁凈”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僅僅有條。我以前在工作中計劃不周全,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所以工作效率不是很高,但是通過學了《弟子規(guī)》,我就開始對教學工作、科研工作進行規(guī)劃,工作效率有了很大地提高。三是講誠信。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
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說: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為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贊賞和鼓勵,這樣才能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二、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高自身處事修養(yǎng)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yǎng),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覺得自己已經學完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所以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向老教師學習經驗,向新同事學習新觀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工作得到更進一步地提高。同時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僅停留在學習表面,還要努力將之付諸于實踐。“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于承擔責任。
三、應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書育人全面發(fā)展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是可恥的,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進程中,不斷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生活中,如今許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時尚、追求特立獨行,在人生進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崇尚歐美、韓、日已經成為了一種風尚,現在有些年輕人能夠流利講出國外的服飾,以及飲食文化,能夠講一口流
利的外語,卻對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誦一篇孝經。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給后代留下了無窮無盡的精神財富,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血脈,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梁。沒有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會變得野蠻、愚昧,缺少了對傳統(tǒng)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將變得淺薄、無知。
但是在年輕的中國一代中,這種傳統(tǒng)精神的影子越來越模糊了。提起傳統(tǒng)文化,我們的學生大多數沒有什么清晰的概念。通過學習傳統(tǒng)文化可以培養(yǎng)文化氣質,開拓學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啟悟生命的智能,發(fā)揮理性的功能。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的一些高尚品質,是應該得到繼承的。華夏文明的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當今社會面臨著危機,只有傳統(tǒng)文化才是立于不敗的民族基石,所以我們現在仍有必要系統(tǒng)地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教授于學生,使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興趣,深入了解,才能全面發(fā)展。
總之,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圍繞著“和”這個核心,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人際和諧的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做人行為準則。另外就是對“孝”的理解,引申開來說,對家庭里的父母親,為人子(女)一定要盡孝道,對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要盡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責盡能。說實話,到學習之前,雖然心中對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的認同,但是自認為自身做得還不錯,經過兩次學習,才逐步領會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意義有多大,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弟子規(guī)》的內容能夠指導我們的言行舉止、衣食住行,幫我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成為一個有素質有涵養(yǎng)的中國人。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郁郁不得志時,就要甘于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yǎng)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yè),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應當將其應用在教書育人這份事業(yè)上,努力做好為祖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這項工作。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感悟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對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現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社會里,人們已經淡忘了中國五千年總結下來的文化,個人的金錢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狀態(tài)占據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欲橫流的今天,傳統(tǒng)的優(yōu)良的東西,越發(fā)珍貴起來。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眾多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道德教育,特別是德行教育。
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只重視智育而忽視德育,因此出現了德行危機。人們大聲疾呼,要恢復中國人固有的傳統(tǒng)美德,諸如公正、誠實、良知等等。
社會上的許多現象讓人感到震驚,例如12歲的孩子販毒、14歲的女孩子生孩子、16歲的中學生殘忍的殺死母親;雖然他們和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感受陽光雨露,可是,他們純潔的心靈被污染了,從小就喪失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人的成長,主要決定于他所接受的基礎教育影響,我們把家庭教育稱之為扎根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正是因為它對人的影響最為直接和深刻的,直接決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質形成,價值觀的取向方向。簡單的說做人的最基本原則、道德習慣大多都是由家庭來完成的。
中國傳統(tǒng)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倫理道德教育的開始,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xù),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展。這一傳統(tǒng)為孔孟承傳下來,成為維系中國傳統(tǒng)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人從一出生開始,首先面對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從父母特別是母親身上,學習如何處理好這些基本的倫理關系,所以古語講:“閨閫乃圣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個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親言傳身教的正確影響,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與人和睦相處、形成了謙恭有禮、嚴謹誠信的待人接物態(tài)度,培養(yǎng)起了忠孝悌信、禮義廉恥的品格,走入學校、進入社會才知道如何讓與朋友、同事、乃至于陌路人的和諧交往相處。
可現在許多人可能智育上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fā)展,德育卻捉襟見肘。舉幾個身邊的例子:乘車時,學生在那里安然的坐著,卻不給身邊的老奶奶讓座,甚至有時在車內能聽到人們大講臟話,互相彼此漫罵,隨地亂扔廢紙……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為,文明離他們越來越遠,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他們身上也消失殆盡。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為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yǎng)父母之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養(yǎng)父母之慧。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zhàn),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案髯該,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里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
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yè)、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于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為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會有大得。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文學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積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勞無功。一個人的`道德也是一樣,也要不斷的積累,古人說厚德載物,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厚德,一個人才能不斷的發(fā)展下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物質條件只能滿足人們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個人真正成熟、進步、懂事!凹邑毘鲂⒆印,比爾蓋茨說過這樣一句話:“給孩子留下能夠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但不能給他留下無法生存的包袱”,還有人這樣說:孩子有本事,給他留下財富有何用?孩子沒有本事,給他留下財富又有何用?物質財富總會有用盡的一天,常言到:富不過三輩。能讓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財富。
文化影響著后來者,后來者又傳承、修正并補充著文化。在歷史進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穩(wěn)地發(fā)展與進步著,波瀾不驚。而現代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提起傳統(tǒng)文化,成長于文化斷層期的我們多數沒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獵可能也會感嘆地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有人可能會說:在現今時代,傳統(tǒng)文化已經過時了,太保守了?墒堑降资裁词菚r尚,什么是潮流!那些聽起來華麗無比的詞語真的讓你過得好嗎。很多人在尋求人生的歸宿,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墒菂s有太多人在追尋中迷失自己出發(fā)的目的,最后偏離得面目全非。
別說物欲太多,誘惑太美,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你不能在永久的黑夜找到靈魂的歸屬,只會在陰森的墳場游蕩。根源在于你舍不舍得放掉手里抓著的墮落之繩,試著找到星點的光。前衛(wèi)的東西未必就是絕對的好,很多時候傳統(tǒng)的東西也許能指引你找到靈魂的歸宿。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感悟3
在這個物欲橫飛的世界里,或許你的那顆心早已和我一樣的浮躁、不安!而曾經的那份安然、恬靜已漸漸地丟失,在現實面前喪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運兒,在我的大學生活中遇到了小傳,并讓我重新找回了那顆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傳是我們學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基地協(xié)會的簡稱。遇到小傳是在我大一快結束的時候,那時看到老師和學姐學長們在校園里做宣傳!小傳的'宗旨是:繼承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和諧社會的創(chuàng)建注入一份力量!從此,我便愛上了這個協(xié)會!
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對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小傳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從《弟子規(guī)》做起!每天早上晨讀一遍,利用課余時間看有關的視頻資料。當我讀到《弟子規(guī)》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時,讓我倍感深觸。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點事情,可我總是愛拖延,甚至為此跟父母發(fā)生爭吵,頂撞父母。就連最基本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順父母,都沒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慚愧!當我讀到: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昔此時,我深深體會到了我們的時間十分有限的,它可能會在你聊QQ的時候,偷偷地從鍵盤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電視劇的時候,乘機從遙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這些時間去學習傳統(tǒng)文化和閱讀書籍!
《弟子規(guī)》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實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點,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規(guī)》去改正這些缺點。
在小傳期間,老師還組織我們去秋浦書院做義工。每次我走進書院,都覺得身心格外的和諧,那份突如其來的安靜,才發(fā)現是我內心一直所追尋的!在做義工期間,除了打掃衛(wèi)生外,更多的是在書院里進行參學,讓我們了解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修身養(yǎng)性!參學的課程有:論語讀書會,管仲班,茶藝,古琴等!而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古琴!老師不僅教我們彈琴和講有關的知識,還和我們分享他自身的經歷。讓我知道了:要想彈好古琴,離不開豐富的人生閱歷!古琴——可以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沉穩(wěn),心態(tài)變得平和。在你心情煩躁時,聽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結于心的煩悶與憂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獨有的端莊幽雅的意境之美。學習古琴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化內涵,緩解了壓力,還提升了自己的修養(yǎng)和氣質。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fā)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tǒng)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去;以傳統(tǒng)文化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tǒng)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tǒng)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感悟4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fā)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tǒng)優(yōu)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大學生是社會上極其特殊的一個群體,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富有朝氣、創(chuàng)造性和生命力的群體,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往往影響著社會民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并隨著當代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延伸,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大學生認知的關系也必然是豐富的'、復雜的、不斷變化發(fā)展的。通過視頻學習,在老師的講授中我認識到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過程中要求大學生要不斷地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豐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發(fā)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貫穿于整個傳統(tǒng)文化之中。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決定了民族精神教育離不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傳統(tǒng)文化重視個人道德修養(yǎng),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在現實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確良好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做的處于逆境能堅強面對,處于順境不驕奢淫逸的生活作風。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高揚生命意識,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積極意義。如強調對生命的敬畏和終極關懷,在生與死的問題上,以強烈的生命意識來通透死亡意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倡導的這種人生觀,用來教育當代大學生,既能醫(yī)治少數學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癥”,又能高揚起生命意識,拓寬其精神空間,催其奮進,促其進取,形成積極有為、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大學生的成長提供了精神動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慧、強調文化藝術修養(yǎng)、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大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應當認真的加以宏揚。
思想政治理論理論課堂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必須重新審視傳統(tǒng)文化道德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勢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在校園里發(fā)揚光大,切實提高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讓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發(fā)閃出熠熠的光輝。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感悟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是什么?她由那些文化符號組成?她的主要外在表現在哪里?都值得認真思考。
不久前,一位知名教授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是道和術,道家之道,儒家之術。從內容上看,很難判斷他說的對還是不對。
說他對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確實包含著道家、儒家思想,也有著關于道家之道、儒家之術的闡釋。
說他不對,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絕不僅僅是道家之道和儒家之術。其中還有更博大精神的內容和對人文、自然、宇宙萬物的精準解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核心內容是包含了道家、儒家、佛家最高精神凝煉而成的抱樸守拙、清靜無為、天人合一,自然圓融、和而共生的精神境界。那是一種豁達、達觀、舍得、放下、循天理、重人倫、崇尚普惠、雨露均沾、包容、恩養(yǎng)、果報大善之念的文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棄鬼神,而信人倫。將一切付諸神話色彩的信仰斥之為“怪力亂神”而崇尚自然。西方文化講以人為本,上帝造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以家為本,家和萬事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伏羲、女媧人文初祖造人,人類造人。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釋道儒是其中主要內容。但道家之道是有的',儒家之術就不準確了。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何謂中庸?不偏不倚是為中庸。中正、公允、公平、公道,秉承天地之德是為中庸。而道家的道,是事物平衡之法,陰陽調和之術。也有著融和、平抑、取中的意思。我們中國的中,不是隨便叫的,這個中字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確定位,持中守正。
易經把事物形成乃至發(fā)展過程用一個周圓表述。
數數成像的概念12345是生數,67890是成數。生數和成數的契合點分別是5和0,恒居中位。河洛圖笈,白馬、神龜數據。頭1、6,尾4、9,左3、8,右2、7,唯獨沒有0和5.0和5在哪里?居中。中為土,中土即此域中之國——中國。
易經解釋世界講境域生成。原生態(tài)世界是虛、是無。無不是沒有,而是隱含無數生命體、生命基因、元素符號、各種成像因子。進入適當的土壤、遇到諸多適宜的溫度、濕度、養(yǎng)分、水分、各種氣候環(huán)境誘因,這才促成生命的誕生,完成從無到有的生命創(chuàng)造。就是無中生有。即:從無極到太極,然后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而生生不息。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從無名到有名的過程就是一次生命創(chuàng)造的過程。從有名到繁衍生息乃至無限,即是母體孵化繁育的浩瀚過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非常重視這兩個過程。將這兩個生成過程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和”。與天地之和;與環(huán)境之和;與氣候條件之和;與生命基因之和。然后,和而共生,和而不同、和而共榮,世界乃成。
這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宇宙觀、世界觀。天人合一,是和天之德普惠世界,雨露均沾。和地之德包容萬物,恩養(yǎng)生命。和人之德,親近天地、親近自然、親近生命。人類只有和衷共濟,才能繼往開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道家的剛柔相濟、陰陽互補。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儒家的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佛家的圓融一體,舍得、放下,慈悲為懷的博大胸襟。
偉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之德、義之理,奧妙就在于此。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感悟】相關文章: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心得體會03-29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03-10
關于學習傳統(tǒng)文化心得體會03-29
傳統(tǒng)文化學習心得體會04-24